- 相关推荐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
⒈引言本文将对过去所提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汉语中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the relative construction)之间的关系,并非在句法的特征方面,而是在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方面得到最好的论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就跟句法话题有关的关系化(relativization)来说,现在定义的句法话题在汉语中并不能表现出一致的语法功能。跟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无关,本文从语用角度将句法话题分为三种,即事例话题(instance topic)、框架话题(frame topic)和范围话题(range topic),每一种都由涉及话题结构的特殊主题结构表现出来。我认为,本文提出的语用差异,在论述汉语话题结构是否以及如何转变为关系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三节分别简要讨论汉语话题结构,包括三种有句法依据的句法话题,还将简要讨论汉语的关系结构。第四节将证明,如认为句法话题具有一致的语法功能,那就无法对汉语的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的关
系作出令人满意的论述。第五节将讨论对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并且表明如何确定对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
释。第六节将根据第五节中列出的句法话题的语用差异,对汉语的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的关系作出简洁
的论述。第七节是结论。
⒉话题结构和三种句法话题
句法话题是话题结构的结构上的成分,在英语和汉语中,句法话题用NPS(名词词组+句子)的一般的形
式来定义,例如:
(1)This proposal,the review committee does not likeat all(这个计划,审查委员会完全不喜欢
)
(2)John I haven't seen him for a long time(约翰我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
(3)香蕉我很爱吃
(4)那件事,你最好把它忘掉话题结构中的最前面的名词词组,如(1)-(4)中的斜体或黑体部分,是句法
话题。Gundel(1985:86)认为,句法话题在形式上定义为:
(5)一个成分C,是某个句子S的句法话题,当且仅当C是由S直接控制的,而且,C邻接于也由S直接控制的
某个句子S的左或右。
在过去的研究中,三种句法话题的区分,取决于跟该句子的其他成分的句法关系。众所周知,首先,(1)
和(2)在英语中属于两种不同的话题结构,(1)是话题化(topicalization)话题结构,(2)是左置话题结构。话
题化话题结构的特征是句子的其他部分中有一个空位(gap),句法话题能够回到句子中去而不影响句子的命题
内容。另一方面,左置话题结构中句子其他部分中没有空位,却有一个代词跟句法话题同指(Chomsky 1977,
1981)。由于上述区别,(1)和(2)中的句法话题可分别称为话题化句法话题和左置句法话题。
这两类话题结构通常都可在汉语中得到证实,(3)是话题化句法话题,(4)是左置话题结构。再举几例:
(6)那几封信他快写完了 (8)那个人我以前见过他吗?
(7)这些事我从来没听说过 (9)你说的那些人,他们都来了
(6)和(7)中的句法话题属于话题化类,而(8)和(9)中的句法话题属于左置类。
除了以上两类句法话题外,还有第三类句法话题,这种句法话题在汉语中很常见,例如:
(10)这本书我读得很累
(11)那场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快
(12)象鼻子长
(10)-(12)很明显跟(6)-(9)不同,(10)-(12)既没有句法话题的句法上的空位,在句子的其他部分中也没
有同指的代词。对话题结构的其他部分中的谓语动词来说,句法话题在语义上既可以是一个参与者,如(10)
所示;也可以是一个场景,如(11)所示;也可以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如(12)。(12)是鼻子长,而不是象长
。如果这类句法话题在英语中有对应的表达式的话,那经常是由介词短语充当,这从英语翻译中便可看出。(
10)-(12)被Gundel(1988:224)称为典型的话题一述题结构,它们在过去研究中也被看作“汉语式”的话题结
构,跟典型的、由话题化句法话题和左置句法话题表现出来的“英语式”的话题结构相对立(特别参看Chafe
,1976:50-51;Xu和Langendoen 1985),下面就把(10)-(12)中句首的名词词组称作汉语式句法话题。
这样,我们已经确定了话题化句法话题,左置句法话题和汉语式句法话题这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差异
是建立在句法话题和话题结构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句法关系之上的。
⒊汉语的关系结构
在探讨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关系前,让我们首先简要讨论一下汉语关系结构的特征。
关系结构,正象Lehmann(1992:333)所定义的那样,是由一个(可能是空的)称为中心词的名词性成分和
称为关系小句、在语义上是修饰这个名词性成分的从句组成,人们分出了两种关系结构:一种带有一个充当
中心词的名词性词组,另一种不带充当中心词的名词性词组。在过去的研究中,后者也称作缺少中心词的关
系小句或自由的关系小句(参看Grimshaw 1978;Lehmann 1986,1992)。在汉语语言学里,它通常指的是名词
化结构(参看Li和Thompson1981)。在下面讨论中,关系化指的是带有一个中心词的关系结构;名词化指的
是不带中心词的关系结构。
汉语中关系化的标记是
小词“的”,“的”把一个缩短了的小句与紧接的中心词词组连接起来:
(13a)旅行团提早出发了 (13b)[提早出发的]旅行团
(14a)小王请来了客人 (14b)[小王请来的]客人
(15a)那些事你们不知道 (15b)[你们不知道的]那些事
(16a)这些人我们雇他们来当顾问 (16b)[我们雇他们来当顾问的]这些人
(17a)这棵树叶子大 (17b)[叶子大的]这棵树
以上例子明显看出,汉语中的关系结构有的是从非话题结构转变而来的,如(13)-(14),有的是从话题结
构转变而来的:有的是话题化话题结构,如(15);有的是左置话题结构,如(16);也有的是汉语式的话题结
构,如(17)。
Li和Thompson(1981)详细阐述过汉语名词化,他们认为,把小词“的”放在缩短了的小句之后,这就是
汉语名词化,与关系化不同的是,汉语名词化结构后面并不带中心名词。跟关系化一样,汉语中的名词化结
构既可以从非话题结构转变而来,如(13c)-(14c),也可以从话题结构转变而来,如(15c)-(17c):
(13c)说到旅行团,[提早出发的]反而最后到
(14c)[小王请来的]后来都走了
(15c)[你们不知道的]还多着了
(16c)[我们雇他们来当顾问的]其实都是些外行
(17c)[叶子大的]好看
根据定义,以上例句中的名词化结构,它的语义中心在词汇上是零形式。它的所指取决于关系小句中没
特别指出的参与者。如果只有一个未出现的参与者,那么,名词化结构的所指对象就跟这个未出现的参与者
相同,如(13c)-(17c)所示。如果未出现的参与者不止一个,那么,名词化结构可指几个未出现的参与者中的
一个,如(18c)所示:
(18)他非常喜欢这个国家 (18b)[非常喜欢这个国家的]
(18a)[他非常喜欢的] (18c)[非常喜欢的]
当话题结构转变为名词化结构时,未出现的总是句法话题,换句话说,从汉语话题结构转变而来的名词
化结构的所指,跟相对应的话题结构的句法话题相同,如(15)-(17)。
必须注意,在汉语中,凡能名词化的句子,都能关系化,能关系化的句子却不一定能名词化。有许多能
关系化的句子不能名词化,尽管名词化结构的所指可以从语境中推导出来,请看(19):
(19a)那次比赛老李得了冠军
(19b)[老李得了冠军的]那次比赛,我没参加。
(19c)说到比赛,*[老李得了冠军的],我没有参加
⒋以前对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关系的论述
⒋⒈句法观点
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这两种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在以前早有研究(参看:Chomsky1977,1981;Jiang 19
91;Justus 1976;Kitakawa 1982;Kuno 1973;J.McCawley 1976;Schachter1976,等等)。例如,Kuno(1973:2
54)认为,日语中,关系小句是从话题结构转变而来的,关系化的成分并非是一个一般的名词词组,而是原结
构中的主题(theme)[句法话题](名词词组-wa),汉语情况也是如此,尽管汉语中没有象日语wa之类形态
上的话题标记。汉语中,如果一个名词词组充当句法话题,那么,这个名词词组便也能关系化(Tsao 1990:43
0)。Jiang(1991:140)进一步指出:只有句法话题才能关系化,而非句法话题不能关系化。此类观点已被汉语
语言学界认可,就我所知,至今无人对此提出挑战。
必需指出的是,话题结构与关系化和名词化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从句法话题的句法类型角度来描述。虽然
,话题化类型和左置类型的句法话题,能被关系化和名词化,就象上面所述的那样,但是对汉语式的句法话
题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某些带有汉语式句法话题的话题结构能被关系化或名词化,而另一些却不能。请
看下例:
(20a)水果我最爱吃香蕉 (21a)物价东京比北京贵
(20b)*[我最爱吃香蕉的]水果 (21b)*[东京比北京贵的]物价
(20c)说到水果,*[我最爱吃香蕉的](21c)说到物价,*[东京比北京贵的]
(19)中看出,某些句子能关系化,却不能名词化。
(19a)(20a)(21a)中句首名词词组都归于汉语式句法话题,虽然这三类句子在是否能关系化或名词化方面
,具有不同的表现。要想解释汉语中话题结构与关系化和名词化之间的关系,人们就会发现:仅仅从句法话
题的句法类型出发,很
难说清汉语式句法话题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差异。
必需强调的是,这里所争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已超出了解决下列问题的本身:话题结构和关系
结构的关系,是否只能在句法方面以及只能在句法话题方面得到解决。对此类现象作出恰当的解释,还将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中句法话题的地位。
自Li和Thompson(1976)发表了很有影响的那篇论文以来,作为语法概念的话题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兴
趣,特别是引起研究诸如汉语类语言——现在一般看作话题明显(topicprominent)类型的语言——的语言学
家的兴趣。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句法过程的关系化,自60年代以来,得到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因为它被看作
是一种句法机制,便于我们深入了解语法结构。关系化和特定的语法功能(如主语、宾语)的关系,建立在K
eenan和Comrie(1977)的“可及性等级”(accessibilityhirerarchy)之上,这个等级说明了特定语法功能在
特定语言中是如何有规律地适合于特定的句法策略的。①人们把Keenan和Comrie的发现看作是理论上的一大
贡献,因为这一发现证明了特定语法功能的存在。虽然,Keenan和Comrie没有提到象汉语这种话题明显语言
中,一个由基础生成的句法话题,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在可及性等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人们都认为,
句法话题应该看作和主语相等,至少就关系化来说是这样(特别参看Chen 1986,1994;Jiang 1991;Tsao 1990
)。
如果就象我上面所证明的:对汉语中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的关系,仅从句法话题的句法类型无法作
出适当的论述,那么,可以这样断言:至少就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关系而言,句法话题的定义在汉语中无
法形成一种一致的语法功能。
⒋⒉语用观点
J.McCawley(1976)和N.McCawley(1976)最早从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的角度来研究这种现象。J.McCawley(
1976:305)对日语的这个问题的讨论具有深刻的见解,他指出:能关系化的名词词组的种类除了受句法因素制
约外,日语中(限制性的)关系小句,可以由跟事例话题相对应的名词词组的关系化来形成,而不能由跟范
围话题相对应的名词词组的关系化来形成,如(22)和(23):
(22a)Nihon wa syuto ga sumi-yo-i(事例话题)
日本 首都 居住-好-现在时
“至于日本,它的首都是个好住处。”
(22b)(syuto ga sumiyoi) kuni
国家
(23a)Nihon wa Tookyoo ga sumi-yo-i(范围话题)
“至于日本,东京是个好住处。”
(23b)*(Tookyoo ga sumiyoi) kuni
“它的东京是个好住处的国家”
这种区别在其他语言里是否得到了验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验证几乎还没人进行过研究。
⒌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
综上所述,汉语的话题结构是否能关系化或名词化,无法从三种句法话题——即话题化话题、左置话题
和汉语式话题——的区别来得到解释,因为它们是通过结构的句法特征来确定的。在我证明句法话题的语用
差异能对话题结构跟关系化和名词化之间的关系作出简洁的描述之前,让我们首先讨论一下汉语句法话题的
语用解释,以及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即事例话题、框架话题和范围话题,是如何独立于话题结构的句
法特征而确定的。
⒌⒈语用话题的定义:关涉(aboutness)
下面我们将看到,句法话题跟语用话题的关系很密切。在过去的研究中,话题通常由语用“关涉”所定
义。Gundel(1985:86)的论述如下:
(24)一个实体E,是一个句子S的语用话题,当且仅当S的用意是提高接收者有关E的知识,索取有关E的信
息,或者使接收者做出涉及E的行为。
同样的观点,参看Dik(1978),Kuno(1972),Reinhart(1981)等人的论著。
过去几十年来,语用话题是如何在句子平面上表现的这一问题,人们已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参看Chafe
1976,1994;Davison 1984;Dooley 1982;Gundel 1977;1985,1988;Halliday 1967;Kuno 1972;Li& Thompson
1976,1981;Prince 1981,1985,1992;Reinhart 1981;Tsao 1990;van Dijk 1977,1981;van Oosten 1986等等
)。人们一致公认,诸如(25)这类句子可能由不同的句法成分充当语用话题:
(25)Felix invited Rosa to dance with him (Felix邀请Rosa跟他跳舞)
在(26A)和(27A)的语境里,(25)可以是关涉Felix的断言,他邀请了Rosa跟他跳舞;或是关涉Rosa的断言
,Felix邀请她跟他跳舞。
(26)A:How about Felix?(Felix怎么样?)(27)A:How aboutRosa?(Rosa怎么样?)
这一看法也适用于汉语。(28)用于(29A)和(30A)的语境中都很恰当,只要把不同的句法成分解释为语用
话题:
(28)老赵把客人们都带出去了
(29)A:老赵怎么了?
(30)A:客人们怎么了?
面对这些证据,对判断一个名词词组是否具有语用话题的性质,目前几乎没有几个人坚持句首位置是必
要和充分条件(参看Halliday1967,1985;Huddleston 1988)。另一方面,人们通常认为,但有时是断言:所
有类型的话题结构中的句法话题总是被看作是语用话题(参看Gundel 1988:211)。如(31)和(32)这类话题结
构:
(31)Felix,it's been ages since I've seen him (Felix,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他了)
(32) Your second proposal,the board found unfeasible
(你的第二个计划,委员会认为不适用)
Reinbart(1981:63)发现,在标准的语调模式和重音模式下,只有当位于前面的名词词组看作是语用话题
,也就是说,当这个句子所作的断言是关涉句法话题的所指时,(31)和(32)这类话题结构才能恰当地在某个
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参看Davison 1984;Gundel 1985:86;1988:211,他们持同样的看法)。
⒌⒉汉语中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
句法话题和语用话题这种关系在汉语的话题结构中是否跟英语一样密切,这虽然会有争论,但没有理由
怀疑,其他所有的条件都一样,在汉语的话题结构的所有句子成分中,句法话题是最有可能成为我们上面所
定义的语用话题这一角色的候选者。然而,我们关注的是,对汉语话题结构中的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作出较
细致的区分,因为在讨论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关系中,这些区分将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还要表明
这些区分是如何跟有关结构式的主题结构的特征相联系的。
一般来讲,(24)中语用话题的定义适用于汉语的句法话题。因此,假定有下列三种汉语话题结构,我们
把黑体部分的句法话题看作是语用话题:
(33)老李我们已经请出来了
(34)上次郊游孩子们都累极了
(35)物价纽约最贵
根据(24)的定义,可以认为,说(33)-(35)三句的用意是分别想提高我们对“老李”“上次郊游”“物价
”的认识。
尽管(24)的定义大体上适用于(33)-(35),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定义事实上没有指出,在解释句法话题
跟句子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时,这三个句子之间具有哪些重要的区别。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33)和(34)。一般可以说这两个句子是有关“老李”和“上次郊游”的,但严格地
说,只有在(33)里,句法话题才是断言所关涉的唯一对象。在(34)里,“累极了”是关于“孩子们”,而不
是关于“上次郊游”的断言。(34)中的句法话题实际上为有关孩子的断言提供了一个框架。
就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来说,(35)是另一个次类。一方面,(35)与(34)相同之处在于句法话题跟话题结
构的剩余部分的谓语动词没有格的联系,只不过提供了对另一个成分作出断言的框架。另一方面,(35)中的
句法话题又跟(34)不同,它表现出话题结构中特殊的焦点结构的特征,这种焦点结构用来识别一个集合中的
一员,这个集合是由句法话题规定的所有可能的值。举例来说,(35)说明了:谈到任何地方的物价,纽约是
最贵的。我在下面还要详细谈到这一点。
我们已经确认,虽然汉语话题结构中的句法话题一般来说可解释为语用话题,对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可
以作出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我将在下面谈到,正是这些细微的语用差异,在阐述汉语话题结构和关
系结构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参看Chafe 1976;Dooley1982;J.McCawley 1976;N.McCawley 1976;J
iang 1991等等)。按通行说法,(33)-(35)中所示的这三种语用话题分别称为事例话题,框架话题和范围话
题。下面是对这三种语用话题所作的更确切的定义:
(36)事例话题是对它作出断言并进行评估的一个事例,它通常是语境中全部所指实体的认知总藏中的一
个定指的实体。
(37)框架话题是提供时空和具体框架的话题,在这个框架里,由话题结构其他部分表达的命题(通常是
对句子中另一个成分——一般为主语——作出的断言)为真。
(38)范围话题是划定作为断言对象的一个变项的范围的话题。拿句子(35)来说,句法话题“物价”是范
围话题,用J.McCawley(1976:304)的话来说,它“将变量‘x高’中的x限定在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然后谈
到那个范围内的事情。对纽约的物价水平来说,命题‘x高’是真的。”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清楚地区分了事例话题和框架话题,但没有区分框架话题和范围话题,事实
上,在过去的某些研究中,框架话题和范围话题是混为一谈的,如J.McCawley(1976)和Jiang(1991:12)。如
上所述,这两种语用话题,都具有界定句子其他部分中的断言为真的特性,但整个话题结构的主题结构却不
相同。另一方面,必须指出,具有通常的语调和重音升降曲线时,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具有新信息
的范围不定的特征,而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必须解释为新信息的范围是固定的。事实显示:带有一
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能对多种问题作出合适的回答,这些问题要求了解作为新信息的话题结构的不
同部分
,而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正好相反,并未表现出这种灵活性。对比下列句子:
(39)这次考试小李错了三道 (40)水果小李买了香蕉
(39)是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用于(41A)-(43A)的语境都很合适:
(41)A:这次考试小李错了多少?
(42)A:这次考试小李怎么了?
(43)A:这次考试怎么了?
相反,(40)是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用于(44A)的回答很合适,用于(45A)-(46A)的回答不合适
:
(44)A:水果他买了什么?
(45)A:#水果他怎么了?
(46)A:#水果怎么了?
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的特点是焦点范围狭小,这个特点,明显反映在汉语话题结构中的“是”(或者是
疑问式“是不是”)所处的位置。作为汉语焦点标记(参看Li和Thomoson 1981;Teng 1979),“是”用于句
子成分前,以标示该成分是新信息的焦点。请看下列例子:
(47)他租了两套公寓 (47a)他租的是两套公寓
(47b)他是租了两套公寓 (47c)是他租了两套公寓
在Li和Thompson(1981)和Teng(1979)研究的句法制约因素里,“是”在框架话题结构里出现相当自由,
如(48a-d)所示。然而在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里,“是”局限于提供变量的值的名词词组之前这个位
置。如(49a-d):
(48)这次考试小李错了三道题 (49)水果他买了香蕉
(48a)这次考试小李错的是三道题 (49a)水果他买的是香蕉
(48b)这次考试小李是错了三道题 (49b)???水果他是买的香蕉
(48c)这次考试是小李错了三道题 (49c)#水果是他买了香蕉
(48d)是这次考试小李错了三道题 (49d)#是水果他买了香蕉
人们一旦认识到,象(49)这类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其他部分内指明一个
所指是由句法话题规定的范围内的最高成员,那么,由(49a-b)所描述的固定的焦点结构也就正在意料之中了
(参看N.McCawley 1976:953)。另一方面,由于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不受这种特殊功能的限制,因此它不受
焦点信息的位置这种制约因素的影响。
值得再次强调的是,我们将在第6节中讨论到,这里划分的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的差异,在论述汉语
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的关系时,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⒌⒊句法话题种类和三种语用语题之间的联系
汉语话题结构中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之间的区别,跟在这种结构的句法特征的基础上区分出来的三
种句法话题,既联系紧密又相互独立。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置话题结构通常有一个解释为事例话题的句法话
题,而汉语式句法话题可能是三种语用话题中任何一种,请看例句:
(50)这本书他写得太匆忙了 (53)他身体很好
(51)这些事情你们不必放在心上 (54)身体老赵最好
(52)上星期三,老钱去了日本 (55)海鲜,我最爱吃龙虾
(50)和(51)都是事例话题,因为在句子的其他部分既没有空位,也没有和句法话题同指的代词,根据定
义,它们是带有汉语式句法话题的话题结构,尽管事实是,在话题结构所表达的情况中,句法话题扮演了参
与者的角色,而不是环境的角色。当句法话题在此类格框架方面跟谓语动词相联系时,这个句法话题通常看
作事例话题。当句法话题扮演了某个情况中环境的角色,如(52),或当句法话题不直接跟谓语发生联系时,
如(53)-(55),句法话题可看作框架话题或范围话题。
以上论述显示,就以上区别的语用解释来说,归在汉语式句法话题名目下的句法话题,内部是不一致的
。正象我们上面指出的,这对认识这种语言的语法组织中的句法话题的地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⒍汉语中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和话题结构之间的关系
对前面列出的各个例子进行仔细的研究显示:要简洁论述汉语的话题结构是否能转变为关系结构和名词
化结构,关键取决于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的差别。
带有一个事例话题的话题结构,不管三种句法话题之间的句法区别如何,都能被关系化和名词化。(13)-
(16)都具有句法话题是事例话题的特征,它们都属于
这一类。
另一方面,带有一个范围话题的话题结构,这一类既不能被关系化也不能名词化,如(20)和(21)所示。
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跟关系化和名词化之间的关系不这么严整。这些话题结构都能关系化,但
只有一部分能名词化,条件是已删除的中心名词的所指可以从语境中找回,如(17)。而另一些却不管语境如
何,也不能名词化,如(19)。什么是构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当句法话题的所指,跟句子其他部分的另一个所指之间有一种拥有—被拥有的
关系时,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才能名词化。比较下列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句法话题:
(56a)这种西瓜,籽大 (56b)说到西瓜,我不喜欢[籽大的]
(57a)那位先生,我忘了名字了 (57b)[我忘了名字的],当然没法叫了
(58a)那次旅行他带队 (58b)说到旅行,*我不喜欢[他带队的]
(56)-(57)中,句法话题“西瓜”和“那位先生”分别跟“籽”和“名字”之间有一种拥有-被拥有的关
系,而(58)中句法话题和句子的其他部分之间没有这种关系。凡带有一个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能名词化的
和不能名词化的之间都有同样的区别。
以上讨论的关系可归纳为表1:
关系化 名词化
事例话题 可以 可以
框架话题 可以 (可以)
范围话题 不可以 不可以
表1 汉语中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和话题结构的关系化/名词化之间的关系
(*在句法话题和句子其他部分中的名词词组是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的条件下)
现已证实,从三种语用解释——即事例话题、框架话题和范围话题——的角度对句法话题的区分,对合
理论述汉语中话题结构和关系化名词化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⒎结语
本文证实,在汉语中,跟相关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无关,就能区分句法话题的三种语用解释,每一种都
各自表现出相关话题结构的特定的主题结构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本文证明,汉语中的话题结构是否能转换
为关系结构,带或者不带充当中心词的名词词组,完全取决于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带有一个事例话题的话
题结构,既能转换为带有一个中心名词词组的关系小句,也能转换为名词化结构,而范围话题却做不到这一
点。框架话题的话题结构能转换为带有一个中心名词词组的关系小句,但只有当句法话题这个名词词组和话
题结构的其他部分中另一个名词词组具有拥有-被拥有的关系时,才能名词化。从上述发现中,我们可以得
出这样的逻辑推论:至少就关系化和名词化而言,按现有定义的句法话题在汉语中并没有一致的语法功能。
汉语中句法话题的语用差异如何跟其他语法过程有联系,以及在其他语言中,是否存在这种差异,如何证实
这种差异,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Bresnan,Joan and JaneGrimshaw,1978.The syntax of freerelatives in English.Linguistic Inquir
y 9:331-391.
Chafe,Wallace L.,1976.Givenness,contrastiveness,definiteness,subjects,topics,and point of v
iew.In:Charles N.Li,ed.,1976,25-55.
Chafe Wallace L.,1994.Discourse,consciousness,and time.Chicago,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
o Press.
Chen,Ping,1986.Referent introducing and trackingin Chinesenarratives.Ph.D.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Chen,Ping,1994.Shi lun Hanyu zhong san zhong juzi chengfen yu yuyi chengfen de peiwei yuanz
e(On principles of argumentselection in Chinese).Zhongguo Yuwen(Chinese Language andWriting]3:1
61-168.
Chomsky,Noam,1977.On wh-
movement.In:Peter Culicover,ThomasWasow and Adrian Akmajian,eds.,Fo
rmal syntax,72-132.New York:Academic Press.
Chomsky,Noam,1981.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Dordrecht:Foris.
Davison,Alice,1984.Syntactic markedness and the definition of sentence topic.Language 60:79
7-846.
Dik,Simon,1978.Functional grammar.Amsterdam:North-Holland.
Dooley,Robert A.,1982.Options in the pragmatic structuring ofGuarini sentences.Language 58:
307-331.
Gundel,Jeanette,1977.The role of tohttps://p.9136.com/0pment in
【英文标题】nguistic theory 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Linguistics Club.
Gundel,Jeanette,1985.'Shared knowledge'and topicality.Journalof Pragmatics 9:83-107.
Gundel,Jeanette,1988.Universals of topic-comment structure,In:Michael Hammond.Edith Moravcs
ik and Jessica Wirth,eds.,Studies in syntactic typology,209-239.Amsterdam:Ben-jamins.
Halliday,Michael A.K.,1967.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English.Part II.Journal of Lin
guistics 3:37-81,177-274.
Halliday Michael 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 Amold.
Huddleston,Rodney,1988.Constituency,multi-functionality andgrammaticalization in Halliday's
Functional Grammar.Journalof Linguistics 24:137-174.
Jiang,Zixin,1991.Some aspects of the syntax of topic andsubject in Chinese.Ph.D.dissertatio
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Justus,Carol,1976.Relativization and topicalization in Hittite.In:Charles N.Li,ed.,1976,215
—245.
Keenan,Edward L.and Bernard Comrie,1977.Noun phrase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grammar.Ling
uistic Inquiry8:63-99.
Kitakawa,Chisato,1982.Topic constructions in Japanese.Lingua57:175-214.
Kuno,Susumu,1972.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A case study from Japanese and English.Lin
guistic Inquiry 3:269-230.
Kuno,Susumu,1973.The structure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Cambridge,MA:MIT Press.
Lehmann,Christian,1986,On the typology of relative clauses.Linguistics 24:663-680.
Lehmann,Christian,1992.Relativization.In:William Bright,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
inguistics,Vol.3:333-335.NewYor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Charles N.,ed.,1976.Subject and topic.New York:Academicpress.
Li,Charles N.and Sandra A.Thompson,1976.Subject and topic:Anew typology of language.In:Char
les N.Li,ed.,1976,457-489.
Li,Charkes N,and Sandra A.Thompson,1981.Mandarin Chinese:A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Berk
eley and Los Angeles,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cCawley,James.1976.Relativization.In:Masayoshi Shibatani ed.,Syntax and semantics.Vol.5:Ja
panese generative gr
ammar,209-306.New York:Academic Press.
McCawley,James,1988.The syntactic phenomena of English.Vol.Iand Vol.2.Chicago,IL:The 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ss.
McCawley,Noriko A.,1976.Review of The structure of theJapanese language by Susumu Kuno.Lang
uage 52:942-960.
Prince,Ellen,1981.Topicalization,focus movement and Yiddishmovement:A pragmatic differentia
tion.Proceedings of BerkeleyLinguistics Societjy 7:249-264.6Prince,Ellen,1985.Fancy syntax and
‘shared knowledge’.Journalof Pragmatics 9:65-81.
Prince,Ellen,1992.Informational and rhetorical structure.In:William Bright,ed.,Internationa
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Vol.3:399-401.New York an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inhart,Tanya,1981.Pragmatics and linguistics:An analysis of sentence topics.Philosophica
27:53-94.
Schachter,Paul,1976.The subject in Philippine languages:Topic,actor,actor-topic,or none of
the above.In:Charles N.Li,ed.,1976,493-518.
Teng,Shou-Hsin,1979,Remarks on cleft sentences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7:
101-114.
Tsao,Feng-Fu,1990.Sentence and clause structure in Chinese:Afunctional Perspective.Taipei:S
tudent Book Co.
Van Dijk,Teun,1977.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s in the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
e.London:Longman.
Van Dijk,Teun,1981.Studies in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TheHague:Mouton.
Van Oosten,Jeanne,1986.The nature of subjects,topic and agents:A cognitive explanation.Bloo
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Linguistics Club.
Xu,Liejiong and D.Terence Langendoen,1985.Topic structures in Chinese.Language 61:1-27.
注释:
* 非常感谢Sandra A.Thompson在旅欧期间,百忙中抽空看了本文的初稿,并提出了详细的意见。感谢O
ne-Soon Her,李行德,孙朝奋,徐烈炯和徐云扬,他们在我研究汉语话题结构时给予的各种帮助。还要感谢
Malcom Skewis的帮助。本文的撰写也得到昆士兰大学专项研究计划基金的赞助。我本人对本文所有的观点负
责。——作者
原文题目是Pragmatic interpretations of structural topicsand relativization in Chinese,刊于
Journal of Pragmatics(语用学杂志)1996年第3期。——译者
① 句法功能的这个“可及性等级”就是“主语<宾语<旁语”——译注通讯地址:陈平 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QLD 4072
Australia
徐赳赳 100732 北京建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相关文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08-17
结构化面试中自我介绍07-19
综合课程的再认识:关系、形态、目的和结构08-17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用意识,提升语用能力07-25
网络审计的结构和应用中的问题08-07
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08-17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08-12
系统结构化和班主任工作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