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论文 篇1
一、培养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
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研究语言本身,还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大家知道,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功能,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认真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的被明确写进了国家教委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
几十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走过不少弯路。解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外语教学只是偏重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义)的讲解传授,培养出不少的学生,他们精通语法规则,却只会认读,不会听说,不能真正具备交际能力。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手段得以引进,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明确提出了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二、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的提出
那么什么是交际能力?它的内涵是什么呢?交际能力是一个语言学术语,它是针对语言能力而言的。语言能力通常是指语言规则内在化的体系,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体系;而交际能力的概念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运用,说通俗一点就是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看来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辞海》里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为便于区分,人们习惯上将文化分为两类,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称为知识文化;把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称为交际文化或常识文化。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交际文化。
当然,人类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对同一个称呼,对同一个手势,对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几乎是从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东西方两种交际文化差异这个难题。
三、要注意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
交际文化涉及面非常广,从日常见面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到了解掌握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多地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 morning, 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 morning, Sir"或"Good morning,Madame"。
“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米勒”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
几年前一个美国退休教师讲学团来我系讲学十天,我们的接待工作热情周到。有一位老先生临别对笔者说:“I have been spoiled these days"。因为在美国,个人均讲究独立,老人也不例外,否则他的自尊心将受到伤害。
笔者见到我系年轻的外籍教师,称赞他“You speak very good Chinese"时,他总是笑着回答:"Oh,thank you!",其实他只会说一点极简单的汉语;而当笔者称赞中国学生"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他不管心里多高兴,嘴里却说“No, no,My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其实他英语说得真是不错,但谦虚是美德嘛。然而如果这样回答英国老师的赞扬,就不太得体了,因为在这种场合他总是希望得到Thank you这样一类肯定的答复。
反之亦然。英美学生学汉语也要首先了解中国的交际文化。笔者一同学在某大学给外国留学生讲授汉语。一天,他请新同学作自我介绍,一位同学很认真地用汉语说:“我没结婚,没有孩子。”这句话中国人听起来总觉得那么别扭。老师纠正他说,汉语只要说没结婚就够了,在中国人印象中没结婚一般是不会有孩子的。这位留学生对中国的交际文化了解不够。
禁忌语和体态语言也属于交际文化范畴。我国电影的“金鸡奖”,先译成Golden Cock Prize,谁料到cOck一词除"公鸡"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后改译为Golden RoOster Prize。伸出食指和中指,中国人表示"二",可美国人表示V(胜利);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可我们的"八"字造型在美国人的眼里却是"二",就这个"二"和"八",在中美交往中闹出过不少笑话。
英汉交际文化上的差异很多,这里只信手拈来几个例子,不一一赘述。
四、关于中学英语交际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明确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这个根本目标。
2、《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90)对英语交际文化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教学大纲的附表一——功能意念项目简表。我们的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个附表的重要意义,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要理智地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介绍一种文化内容时,要持中立态度,不要轻易他说别人的如何不好,我们的如何好。反之亦然。
4、要充分利用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这套教材将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交织在一起,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交际文化差异的教学。
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论文 篇2
论文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 要: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趋势明显的今天,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英语教学应该实行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沟通,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而英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现象屡屡出现,成为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国的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体验和实践,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总称(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目前每个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关键。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还是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所以,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时刻明确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要利用周围一切条件,不断为学生组织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比文化差异。
董亚芬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通过文化对比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文化差异包含的内容庞杂繁多,下述四方面尤其值得重视。
(1)词汇差异
词汇是英语表达的基础。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喜欢把每个单词都与一个汉语词汇联系在一起,以便记忆。然而我们在使用某个英语单词时不能只注意其语意层面,还要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揣度。比如“red”(红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崇尚色,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被赋予喜庆和吉祥之意。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带有“危险”、“激进”、“流血”、“暴力”的意思。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红楼梦》时,为了保留“红”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把标题直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引起英美读者对“red”一词产生不好的联想。后来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将该标题意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因此,在平常的词汇积累中注意从文化异同的角度加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语用差异
任何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用差异。中国人在彼此见面时常常会问对方:“吃了吗?”“去哪儿啊?”这样的问候在中国人看来非常亲切,然而在西方人看来却非常难以理解甚至是气愤。中国人认为这样的问候能体现对对方的关心,而外国人则认为中国人想要了解他们的隐私。还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不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很难理解它的文化内涵,就会导致交际失败。可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先了解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
(3)思维差异
文化的不同通常引起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含蓄、谦让、儒雅,而英美人崇尚自由,勇于表现个性。所以,对别人的赞美,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西方人一般说“谢谢”;表示感谢时,中国人往往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客气等,英美人则会说:It’s my pleasure/Thank you。这都反映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两种文化,一个是以“你”为中心,一个是以“我”为中心。
(4)体态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也是人类进行交际活动的重要工具,中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体现了不同的体态文化。如拥抱、握手、亲吻、手势语等属西方人的体态语言,而中国的体态文化不包含这些过于亲昵的动作。了解并学会运用体态语对文化交际是大有益处的,如耸肩表示“I don’t know”;掌心向上伸开双臂则表示无能为力或无可奈何。
3、重视本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
了解并熟知本民族文化是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的前提。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刘润清教授曾经指出:“文化教学,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作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我们必须在了解和熟知中国文化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并学会用英语表达本族传统文化,宣传本族优秀文化,让西方人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比如中国的太极拳(Taiji)、武术(Wushu)、功夫(Kongfu)、气功(Qigong)、衙门(Yamen)、曲艺(Quyi)、二胡(Erhu)、麻将(Mahjang)等。我们要夯实本族文化的功底,不失时机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这样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时效性。
中西文化的比较性学习是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的关键。跨文化意识敏锐度是一种对有别于母语文化的他国或他族文化的反映度和感知度,它是以母语文化为参照体系。敏锐度的加强有赖于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同步提高。然而敏锐度的高低并不与文化知识的多少成正比,而是有赖于对中外文化的对比性研究学习。
4、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文化渗透。
(1)讲解法
讲解法是课堂文化教学最为直接的方法。教师直接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讲解。
(2)对比法
对比法是文化教学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了解异族文化的特殊性。比如从称呼、招呼语、告别、做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敏锐度。
(3)阅读法
阅读文学作品是文化学习的一个主要方法。因为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所以,要想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的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实践法
实践法是实现文化教学目的最直接的方式,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资料让学生对中西方不同民族在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然后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既教授语言,又传播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跨越文化差异障碍,减少文化休克现象,增加交际的有效性和成功交际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徐冰.试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英语教学,2009.
[2]王宗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外语交际能力.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谭玲.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成人教育,2009.
【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论文10-22
口语交际作文12-10
语文《口语交际》教案02-12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3-03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3-16
强化口语交际训练10-22
办公室交际05-25
口语交际语文教案01-15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