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挥手自兹去 锐意写华章: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95届毕业生向熹
向熹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95届毕业生,毕业后曾任《南方周末》经济部和机动记者组记者,现任《南方周末》常务副总编。在迎接母校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本次专访以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感谢向熹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作耐心解答。记者:今天的《南方周末》是中国目前公信力最高、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和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周报。您作为报社领导,在您眼中,《南》现在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将去向现在何处?
向熹:南方周末目前处在一个转型期,它将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严肃周报。
我对中国未来报业市场进行了分析,认为将分化成以“地缘”纽带团结读者的城市类报纸、以“业缘”关系团结读者的专业类报纸和以“精神缘”纽带团结读者的严肃类报纸将共同构成中国未来报纸的三大阵营。
南方周末致力于做成一份以“精神缘”纽带团结读者的严肃类报纸。这样的报纸在目前的中国一份也没有,南方周末是最具有雏型品质的周报。我认为要成为一份中国最优秀的严肃周报必须完成四个胜利:其一,品牌营销的成功;其二,成为运作良性的企业;其三,成为时代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当时主流人群的生活组成部分;其四,成为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符号,随血脉传承。南方周末已经具备了前两个条件。第三个条件,南方周末正在努力。第四个条件是南方周末的目标,即从“百万大报”到“百年大报”。
南方周末在改变自己,这种改变是积极的,是以时代、社会的变化为前提的。南方周末的今天,以及大家今天对南方周末的印象都是南方周末不断调整自己的结果。南方周末能够发展到今天,能够始终被读者喜爱,正是因为不断地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自我创新,南方周末是不怕改变自己的,不过读者适应还有一个过程。
眼下南方周末的转型是冲着“严肃大报”的目标去的。南方周末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底层民众和精英群体两大读者群,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社会前若干年“哑铃型”的社会结构;而近年来,“哑铃”的中间杆在变粗,这还不是经济上的,而是精神层面的,人们越来越呼唤理性的成分。面对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是从经营自己的人生,关心会对自己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的角度来观察。南方周末也因此提出使报纸的性格丰厚起来,让舆论监督型报道与建设性的报道齐头并进。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途,我们会和所有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一起去推动和争取。在此过程中当面对黑暗的时候、当公众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南方周末绝对不会缺席。但南方周末也想通过自己的发展、通过自己的深入采访,帮助人们认清社会的每一分变化,传达建设性的信息,这是“哑铃杆”们最需要的。这也是这个时代媒体的本分。
记者:您认为“哑铃杆”们最需要的是建设性的信息,而事实上,民间有一种说法是,看《南》只要看她的舆论监督报道和批评性报道。对读者中大量存在的这种阅读期待和评价怎么看?您对“建设性”怎么理解?您是否认为《南》在报道重心上会有一个逐渐加大建设性信息的过程?
向熹:南方周末不会减弱自己的舆论监督报道,在可用的空间里,我们会做得最好。
和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报道的出发点一样,建设性报道也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他的建设性体现在帮助读者(无论读者的身份是学者、市民还是政府官员)认清社会的每一分变化。南方周末3月28日改版后创立的时政板块就是这类报道比较集中的刊发区,选题如“总理最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公安部有关官员承认中国存在黑社会”(社会问题)、“中国外交的春天之旅”(外交问题)……这样的报道视角和胆略都是超越同侪的,在中国新闻发展历程中也是有开拓意义的。只是囿于旧有印象的读者一时不能都体味它们的价值罢了。
记者: 有很多人把《南》比作报纸中的《焦点访谈》,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南》在舆论监督和批评性报道上的成绩。老百姓把《南》作为为民请命的代言人,激浊扬清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有人说政府和权力对媒体的宽容度与政府和权力的自信力成正比,事实上《南》不少报道被“封杀”,高层领导也几易其位。《南》如何来面对来自民情与政府的双重压力?媒体在这中间能做什么?
向熹:这是介于政治学与新闻学交集部分的一个命题,不过不能像你这么归结。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什么是新闻?媒体是什么?我们当前社会中媒体的作用是什么?理想的媒体作用是什么?”这四个问题的答案之和。
目前,媒体能做的是在允许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记者:《南》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向熹:发展速度。
加入WTO后,我们最担心正(和所有中国报纸一样)靠“滚雪球”发展时,有外来媒体直接空降到我们的目标台阶上。
目前,我们看不到有利于南方周末发展速度加快的条件,相反作用的条件到比比皆是。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这样从爱护一份优秀的中国报纸、从对中国的新闻业的责任出发考虑问题。
挥手自兹去 锐意写华章: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95届毕业生向熹 来自: 第一范文网
记者:现在境外媒体的电视节目已经在珠江三角洲落地了,随着WTO的推进,相信国外媒体对中国报业也将带来冲击。您觉得这种冲击更多的体现在什么方面,对此,像《南》这样在中国已经是相对成熟的媒体在其中能有什么样的作为?
向熹:严格来说,我觉得冲击只有一个方面: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挖人才,有了人才就可以办好的中国媒体。什么行业都可以老外直接杀进来,唯有媒体不行。如果说中国现有媒体会被谁打败的话,只会被中国能人办的(外国资金作后盾的)媒体打败。
记者:发展速度慢和人才流失似乎是两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那您觉得《南》继续发展壮大的基础和资本是什么?
向熹:如果承认我所分析的中国报业“三分”的理论,那么就可以看出严肃类报纸的空白,这是南方周末的机会。
严肃类报纸目标的实现不易和南方周末的公信力基础是她另一重优势。
目前的报业竞争,使广告或说市场资金对报纸的支配力陡然变大,而重视报纸操守的观念和约束机制远未建立,这将使大量的报纸从短视走向短命。可喜的是南方周末对操守的重视和不为金钱折腰的观念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和新闻前提。
论文挥手自兹去 锐意写华章: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95届毕业生向熹来自
上面说的是虚的,实的还有百万的发行量、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成熟的的发行网络,以及良性企业动作(其中包括企业收益)、中国最好的报业集团的后盾等等,这些都是南方周末发展的基础。
记者:“深入成就深度”是《南》的宗旨,那您的办报理念是什么?
向熹:1995我们在唱毕业歌、颂“责任与良心”离开南大的时候,理念其实就深植心头了,不过其后,会通过不同的词句表达而已。
记者:您以前一直在一线当记者,现在担任报社领导职务,这两者最大的差别是什么?记者经历对您现在从事领导工作有影响吗?
向熹:差别很大,这是记者视野与报人视野、记者职责与报人职责的差别。
如果一个人没有记者经历,我认为他没有资格当主编。
记者:老师说您在南大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有想法,业务出色,协调能力很强,同时很能发动同学、把大家拧在一起做事。您那时候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的?
向熹:我希望能不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的大学生活应该和大家没有两样,实在想不起有什么可以自吹的。
记者: 您对自己的未来一直都很明确吗,有没有过彷徨和迷茫?在有困难的时候您是怎么克服的?
向熹:我并不是一直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只是我把时间都给了一些问题,甚至我认为一生的价值也就是能解开自己希望解开的一些问题。
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好象都对大城市情有独衷,不怎么愿意和农民打交道。我知道您在刚进《南》的时候本来是跑经济新闻的,可后来为什么突然主动要求去农村部工作?
向熹:1999年,我从经济部去了机动记者组,这主要是想找个空间像自己希望的那样要求自己,像自己希望的那样采写新闻。
记者:您从一个记者和报社领导的角度看,现在新闻专业的同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您觉得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像我们这些未来的“准记者”应该注意从哪些方面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向熹:这个问题太大。真诚的说,我觉得新闻专业同学的问题是新闻学科研究的问题,谁回答清了“新闻学应该研究什么?新闻学科的前沿是什么?”就没有问题了。
成为一名优秀记者,应该练成一身过硬的技能,而且要是全能;其次要有较好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的素养;第三要深入分析中国的现状和前途有认识。这些是没有止境的,我和大家一样在努力。
记者:对不同的人而言,大学最大的收获在于接触到好书,碰到好老师,交到好朋友,或者收获一段恋情。那您在南大收获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南大改变了您什么,塑造了您什么?
向熹:你举例的这些“收获”我在南大都得到了。
在南大的四年,我才真正感受到江南的人文气息,才真正明白知识分子的使命。我不知道今天还谈不谈这些,不过这是真正影响我一生的东西。另一方面,在南大的环境里,我学会的“一理通百理融”的眼光和方法,各学科的东西都能够成为我在新闻领域内发展的营养。
记者:南大昨日百年的积淀造就了她今天的辉煌,您认为南大最可宝贵的是什么?她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南大如果要向更高目标奋进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向熹:这个问题,我是没有资格谈的。
南大在我心里只是一个永远尊敬的殿堂和承载一段人生温暖的符号。
作者:金莹洁 南京大学新闻系2001级硕士
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新闻系2001级硕士
邮编:210093
挥手自兹去 锐意写华章: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95届毕业生向熹
【挥手自兹去 锐意写华章: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95届毕业生向熹】相关文章:
挥手自兹去04-25
挥手自兹去作文08-06
挥手自兹去作文04-16
挥手自兹去作文[热门]10-30
【推荐】挥手自兹去作文10-14
【优选】挥手自兹去作文11-27
(荐)挥手自兹去作文11-29
[热门]挥手自兹去作文11-29
【精】挥手自兹去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