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

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

时间:2023-02-23 21:16:13 新闻传媒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

     两种前途    两种命运
    近些年,“因特网”一词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各种媒体上关于因特网的报道和宣传也越炒越热。一开始,很多人还只是将其当作一种新名词、新技术,不太领会,也不大在意。但是去年以来发生的几件事却引起人们,特别是新闻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和深深思考。
    去年9月12日下午2时,经美国众议院批准,美国国会的四个网址同时公布了关于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案的长篇报告。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同一时刻从网上看到了这份报告。这是因特网第一次作为国家首选的政府文件发布媒体,也是第一次抢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前发布重大新闻。这一天,全世界的新闻媒体几乎都是在根据这一网上信息编写和发布有关新闻。互联网第一次向人们显示了它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射5枚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15分钟后,人民日报驻南记者吕岩松第一个将这一令世人震惊的消息发回国内。但率先将这一消息公告于众的却是新浪网。6时24分,该网站发布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袭击”的快讯,比传统媒体中第一个发布此消息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了两个多小时。人民日报网络版于上午9时44分发出了该报记者吕岩松的报道。当天,新浪网发布新闻214条、快讯230条、图片103幅。其消息更新快捷、内容新鲜丰富,吸引了大批网民。那些天,新浪、搜狐、瀛海威、网易、263首都在线等网络机构和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在内的新闻机构的网站,尽管背景不同,分工有异,但却都表现出强烈的同仇敌忾。大家不失时机地利用互联网对此事发布新闻、开展讨论、组织各种网上抗议活动。一时间,各家网站“拥挤不堪”,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网络大塞车”。人们再一次体会和认识到了互联网的独特、超常的作用,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干旱:互联网的社会冲击力和影响力太大了!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为了掌握在未来发展中的主动权,西方发达国家不惜投入重资发展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如今,全世界的网络规模,已由30年前仅有的,美国国防部所属高级研究规划局的4台计算机组成的阿帕网,发展到联接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亿台网络主机、1.5亿个用户的庞大网络系统。有人预计,到明年,全世界的网络用户将超过3,有人甚至说可能接近10亿。这种发展规模与速度着实惊人!
    我国的网络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规模与速度同西方发达国家比还是很大距离。但就自身看,速度也足以令人吃惊。1994年刚开始民用时仅有300个用户,1997年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2万个,1998年6月底为117.5万个,年底发展到210万个。原先估计1999年底可达400万个,结果到6月底即已超过400万个,估计到年底可望突破1000万个。
    互联网呼啸而来,势不可挡,令世人刮目相看!
    如果说几年前人们还主要是将互联网看作是一种新技术的话,那么今天,人们确确实实已感受到了它作为一种新媒体的存在价值。
    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式提出了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的概念。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容量大,可检索、可复制、交互性、超文本、多媒体、使用方便、效果好等特点。它可以超越时空,实现全球一网;它可以容纳无限信息,实行高效快速传递;它可以将多种传播方式融为一体,实现多媒体传播;它可以实现双向交互传播,使上网者拥有更大的选择性。互联网的这些特点运用于新闻传播有着特有的优势。正因为这样,许多网络机构都开始畲族新闻传播,并声明自己不是科技公司,而是媒体公司。新浪网在其网站的首页设置了“焦点新闻”栏目;搜狐公司网站的首页左边即是国内、国际新闻栏。网络机构正大举向新闻领域进军!第四媒体开始向传统新闻媒体发起了进攻!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而首当其冲,且冲击最大的当属传统报刊。在互联网面前,传统报刊原先的许多优势正在减弱或消失。越来越多的报刊读者被吸引到了电脑桌前。一些报刊的发行量、广告额和年产值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据世界报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表明,1997年全世界有三分之二国家报纸的销两比1996年下跌,其中美国从5699万份下降到5672万份,跌幅达0.4%。美国商业部1999年产业展望报告预测,今年报业产值将减少4亿美元,降幅为1.5%。于是,人们开始担心传统报刊的前途和命运。

   
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  
    面对生机勃勃、咄咄逼人的互联网,传统报刊到底还能“或”多久?对此,新闻界议论纷纷。有人说,传统报刊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恐龙”,其数将尽,在劫难逃。有人甚至预言,纸质报纸“十年内将不复存在”。1996年3月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交互式报纸年会上,有20%的与会者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也有人认为,传统报刊优势犹存,潜力仍在,依然存在发展空间。其理由是:
    首先,因特网纵有许多传统报刊所不具备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弱势和不足,因而影响到人们对它的接受和使用,因此要达到普及还需一段不短的时间。
    另外,传统报刊在互联网面前虽然显示出许多弱势和缺点,但它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和变革,改变原有状况,争取以新的传播观念、运作方式和工作成果去适应读者需要。况且,传统报刊原有的一些优势也还会依然发挥作用。
    尽管观点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统报刊正面临着两种前途和命运的争战!
论文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来自

    审时度势迎接挑战
    其实,报刊面临生存威胁,应对其他媒体的冲击和挑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广播出现并很快普及的时候,特别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时候,当时都有人惊呼过“狼来了”!这几十年中,尽管有过一些兴衰交替、荣辱相间的情况,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报刊不但没有被其他媒体所取代,所消灭,相反却能扬长避短,适时调整,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以我国为例,近十几年,正值广播,特别是电视飞速发展的时候,我国报刊无论规模、数量,还是作用、影响,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报纸超过2000家,期刊达到8000家),形成了与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局面。
    新闻传播和媒介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当一种新兴媒体出现的时候,人们出于对其性质与功能的陌生无知,和对其威力与影响的盲目崇拜,往往会跨大其作用,因而对旧有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怀疑和动摇,甚至会作出旧媒体行将灭亡的判断和预言。
    如今,互联网挟高新科技之威风,势如破竹,迅猛发展。它以自己强大的优势,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传播与接受信息的方式。其威力之大,令人惊诧。于是,又有人向报刊发出了“狼来了”的呼喊。而且人们发现,互联网这只“狼”比广播、电视“气”更粗,“势”更壮,“齿”更利,更具竞争力,也更难对付。有人因此断言,传统报刊这次恐怕难逃劫数了。
    这种“消灭论”的观点,显然是一种悲观的论调。因为它没有认识到传统报刊已有的和潜在的生存力与竞争力,更没有看清楚当今传播媒体内部和外部变化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一种传播媒体完全取代另一种传播媒体,是需要一定的时空条件的。只有当新媒体的优越性完全发挥出来,并在社会上得到普及,而且该媒体已经发展和强大到能够完全替代旧媒体的全部功能与作用,而这种替代还须是旧媒体的使用者能够自愿接受的时候;换言之,只有当旧媒体的功能和作用已经完全失效,且已被新媒体完全替代,其受众也已不再需要它时,这种情况才可能出现。
    根据这一观点,分析当前的传播环境和传播状况,可以说互联网尚不具备取代传统报刊的条件。因为,传统报刊还有自身的优势,还存在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而互联网也还远未达到完全取代传统报刊的实力。
    正像当年报刊能顶住广播和电视的挑战,获得繁荣与发展一样,今天,报刊也可以容应对互联网的挑战。
    “狼”来了,不可怕,但须正视它,研究它,对付它,要敢于迎接挑战,敢于“与狼共舞”。这里的关键在于,要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探寻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扬长避短寻求发展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传统报刊要想在同互联网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首先要认识自己,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特别要弄清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自己还具有哪些足以同互联网较量的优势,进而做到扬长避短,以求进一步发展。
    应当看到,互联网出现以后,报刊原先的不少优势已不复存在,有的已受到很大影响,而其单调的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等劣势却更显突出。但也要看到,今天报刊也还存在一些互联网无法代替,起码是短期内还无法代替的一些特有的优势。

   
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  
    1.报刊具有的互联网所不具备的优势
    (1)良好的传播信誉和社会影响力
    报刊作为第一传播,其历史悠久,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一种财富。一家报纸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运作,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说明它已具有一定的传播信誉和社会影响力。人们信任它,愿意从它那里获取信息,了解意见,证实观点,寻求心理平衡。特别是当发生重大意外事件,社会出现动荡,各种思潮混杂不清,政治形势变幻莫测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从自己长期信赖的权威媒体上去获取关于事态发展真相的准确、全面的信息。这种“权威依赖”心理将使包括上网者在内的许多群众今后还会把报刊作为其接受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2)长期积累的信息资源优势
    大多数报刊经过长期经营,都积累了大量的新闻及各类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将有助于今后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许多报刊都建立了信息资料库,向社会,包括向网络机构提供自己旧有的和最新的信息,而这是一般新的网络机构一时所难以具备的。

    (3)及时开发的深度报道优势
    人们需要新闻,不只是需要了解有关事件发生状态、过程和结果的信息,还需要了解有关这一时间发生的背景、原因及未来趋势的信息。这方面报刊在同广播、电视的竞争中便已注意到,并做了很大努力,及时开发了大量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和评述性的深度报道,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这方面,相对互联网来说,报刊同样具有优势。
    (4)逐年积累的财力、物力资源优势
    许多报刊抓住近几十年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的有利时机,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大力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我国为例,今年收入超亿元,资产达几亿、十几亿元的报社已非罕见,这就为报业的下一步发展,包括同互联网的竞争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5)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
    许多报刊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为了事业的发展,不断招揽人才,逐渐拥有了一批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的骨干队伍,这是今后同其他媒体竞争,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6)长期形成的读者情感优势
    报刊存在了几百年,在长期的过程中,人类逐步养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线性阅读习惯,而且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带有了情感因素和文化色彩。人们读报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其中还含有情感寄托和文化享受的成分。这些因素具有强大的惯性,不可能轻易消失,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彻底改变。有人预言,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起码需要一代人的时间。这代人应是从小就摒弃传统报刊的信息接受方式,而完全依靠网络取得信息。当然,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达到这一结果,因为还有其他诸多因素的制约。
    除此以外,报刊原先所具有的便于携带、便于阅读、便于查阅、价格便宜等特点,一时还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所替代。传统报刊依然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守住这方面的阵地。
    2.互联网存在的报刊可以补缺的弱势
    要想赢得竞争主动权,报刊除了认识自己外,还需了解竞争对手,要认清互联网的优势,也要弄清互联网的劣势,特别要注意流清互联网存在哪些报刊可以补缺的弱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求发展途径。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我国的网络传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复杂,需要较多的专业知识,掌握难度大,使用不便。
    (2)收费高,一般经济条件尚难接受。
    (3)中文信息不丰富,英文信息又需一定基础,影响人们使用。
    (4)上网速度慢、服务质量差等因素也影响人们的使用。
    (5)人们的认识程度和使用习惯尚未成熟,很多人仍习惯于报刊传统的传播方式、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
    上述几条,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的情况提出的。7月初,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专项调查报告中的一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佐证。

   
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  
    该调查中,“当前户连网最令人不满意的”选项中,反映“速度太慢的占49.3%;“收费太贵”的占36.8%;“中文信息不够丰富”的占9.1%;“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使用不便”的占1.6%;“服务质量不好”的占1.6%。
    既然互联网还存在这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加上网络传播中不时出现的“信息垃圾”(传闻、流言、诽谤、造假、“黄毒”等)、病毒干扰、“黑客”向,和“信息安全”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到互联网发展的进程和提高的程度。因此,报刊完全可以利用当前互联网尚处在发展初期,许多方面还不完善的时候,准互联网做不到、做不好、不愿做和顾不上做的方面去开拓发展道路、扩大生存空间。其中,重点是要考虑如何抓住那些尚未上网者,吸引那些对网上传播不满足者,留住那些多年来始终钟情于自己的老读者,要努力用更好的传播方式,更低的消费价格,更优的服务质量,去争取更多的读者。
    相融相通共荣同归
    我们说传统报刊要扬长避短,积极寻求发展,特别是要抓住互联网的弱势发展自己,这不是说要报刊墨守陈规,更不是说要报刊去阻拦互联网的发展,而是希望报刊能从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传播环境的现状出发,从自身现有的条件出发,探寻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业内一些学者认为,在我国,目前报业仍处在发展旺期。这个判断一方来自对报业市场的客观分析,一方面也包括对互联网发展状况的冷静观察。我国的互联网建设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要达到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平,还需相当一段时间。这里面既有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也有国民素质和整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制约。因此,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包括报刊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确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还要看到,报刊要求得新的发展,还应当主动吸收和利用网络的某些长处,特别是要注意借鉴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技术手段,以增强自己的生存力和竞争力。实际上,报刊与互联网完全可以相融相通,作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共同繁荣与发展。
    传统报刊在利用网络技术改造和发展自己的传播手段、传播不妨事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1.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电脑新闻采编系统,实现无纸化作业。
    自80年代以来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已有数百加报刊建立了这样的电脑系统,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方便了业务工作,促进了报纸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2.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新闻信息数据库,实现更大范围的新闻信息资源共享。
    近年来,一些报刊已开始实验建立交换型的网络系统,联通广域网,以实现异地信息资源共享。在这种系统里,上网报社可以从网上下载文稿、图片,扩大信息交流。最近,由人民日报提议,全国有几十家省级报社正在协商规划,准备建立“全国报刊资料数据交换处理系统”。这一系统建立后,上网报社可以从网上读取全国主要报刊的头版目录。
    3.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为新闻采编提供方便条件。
    报社记者、编辑可以利用互联网搜寻新闻来源,撷取背景材料,进行信息咨询和网上异地采访,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
    4.利用网络技术,办电子报,出网络版,设互联网站,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全国已有百余家报纸办起了电子报。这种在网上阅读的“报”,时效快,信息量大,传播效果好,开始受到网民欢迎。现有的电子报中,有的只是出版与母报完全相同的电子版,或是改编后的电子版。有的则是设立独立的互联网网站,出版不同于母报的网络版。这些都属于非纸质的“报纸”。如今,在美国已出现的一种液晶“电子平板报纸”很被看好,人们预测它可能会成为一种最理想的非纸质“报纸”。
    5.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多媒体的地区性信息平台,发布文字、图片、印象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6.与其他专门的网络机构,共同经营专业性的信息服务网。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完全可以为传统报刊所利用。在网络时代,报刊依然可以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反过来,传统报刊也有利于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传播可以扩大互联网的影响,使它也成为影响人类与社会的重要传媒。两者之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依然可以互为依存,相融相通,共荣同在。

   
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

【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与狼共舞】相关文章:

将互联网资源引入日文报刊课教学08-05

从容应对招聘者的提问08-15

谈美国的报刊08-08

英文报刊常用术语08-08

报刊广告合同04-13

论报刊与社会发展08-11

美国黑人报刊的成长历程08-11

学生阅读时文报刊的方法研究08-25

报刊站长工作体会范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