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

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

时间:2023-02-23 21:15:45 新闻传媒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的历史关系、整体走向及三者分割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新闻教育,建立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系统的构想。
在多媒体、互联网凭借人才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整合传媒、改变世界的今天,重新审视新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人们会发现,改革新闻教育,培养信息时代高素质新闻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行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
一、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的历史关系及整体走向
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三者的关系历来密不可分。新闻教育是适应现代报刊的发展及其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伴随着新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新闻学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同,并对新闻实践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与制约。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的发展壮大又为新闻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新闻教育事业萌芽于17世纪近代报纸的诞生地德国。当时该国一些大学的学生破例以报业为研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此后过了大学一个世纪,到1895年科赫教授才在德国的海特和堡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
我国新闻教育始于1918年10月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该研究会实际上以传授新闻知识为主要活动内容,尚未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新闻学研究,所以仍属新闻教育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著名新闻学者徐宝璜,一代报人邵飘萍都曾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主讲新闻专业知识,并出版了自己的新闻理论研究专著;该研究会的大部分成员相继成为我国早期现代报刊的主编或中坚。可见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是与新闻研究和新闻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在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上逐步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特色。但总的说来,无论新闻教育界、新闻界还是新闻理论界,都还未从根本上树立大一统的新闻教育观念。

当今许多发达国家实际上已经部分或从整体上实行的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如在新闻事业发达较早的英国,培养和训练从业人员的任务是由那些拥有地方报纸的报业集团承担的。除此之外,各地方报业集团还联合成立了一个“全国训练新闻人员的理事会”,其主要任务是统筹全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考核,给及格者发合格证书,以及指导和监督地方报纸新闻记者训练事宜。为了提高有经验的记者、编辑的业务水准和研究能力,一些报业公司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它属下的各地方报纸的一些高级记者、编辑举行各种座谈和讲座,就某一类型的报道进行讨论。虽然英国没有设置新闻类的本科专业,但这种将新闻教育与实践和理论研究融合在一起的形式仍然有效地推动了英国新闻事业的稳步发展。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新闻教育的国家。新闻高等教育和大众化教育都相当发达。在全美有50%的两年制初级大学和大约5000所中学开设了新闻学课程,有100万以上的学生为各类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工作。其新闻教育受全国性新闻机构的权威组织——“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评定评议会”的制约,从课程设置到教材内容都有统一的研究和规划,并且在美国已为人们广泛接受。通过新闻界与新闻教育界、新闻理论界多年的协同努力,人们逐步认识到全面研究新闻媒介的极端重要性。一代美国报业大王普利策认为,凡新闻记者,都应该接受专业训练。“新闻学校其目标是培养若干较好的新闻记者,他们将制作较好的报纸这些报纸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著名的美国政治专栏作家、当代最有影响的记者之一李普曼早在1920年就曾说过:“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人。最好的办法,是训练一批最卓越的新闻专业人员……使报业不再成为政客及不学无术人们的避难所。第二,由于报业声望的增加,必须加强新闻专业训练,在这训练中,理想客观的见证是最基本的。”以普利策和李普曼为代表的美国新闻界对新闻教育的看法,奠定了美国新闻教育注重专业训练和理论指导的思想基石,促进了新闻教育成为美国新闻事业和其他传播媒介及与之相关的事业的中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美国的新闻教育快事为自己重新定位,在与新闻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如伯克莱新闻学院,学生进校的第一门课就是学习使用摄像机。电视新闻、电视广播语言、电视专题片的剪辑和制作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实习一般都去电视台。而在历史悠久的密苏里新闻学院,则根据新闻媒体变革的大趋势,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办了一张《密苏里哥伦比亚报》、一家电视台和一家广播电台,还办了《周末》和《观念》两份新闻性杂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同时在报社、电台和电视台兼任编辑或记者,并且每周召开一次与新闻媒介形式相同的编前会。这种密切结合实际的教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业务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新闻的浓厚兴趣,收到了显著效果。
在早期新闻业不够发达的日本,现在已经形成了新闻教育、在职新闻该与和大众普及教育并存的高度发达的新闻教育体系。但新闻界仍然新闻教育的重点放在在职记者教育上。他们十分重视岗位培训,要求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掌握新闻传播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其在职记者除接受社内教育外,还要接受新闻单位的最高学术组织——日本新闻协会举办的全国统一的新闻教育。找日新闻社东京总社还成立了大型业余学习中心,开设550个学科,学员达6万多人。日本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不仅播放新闻节目,还经常向受众传授新闻采编知识。由于大众新闻教育十分普及,大部分中小学都开展“学校新闻”活动,日本的新闻教育实际上比其他国家更加紧密地同社会、同新闻界和新闻理论界结合在一起。

   
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考  
一般说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新闻培训都不是在大学校园里进行的,但学生们在进入新闻业培训之前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许多人都具有新闻专业的本科学历。英国和法国的新闻专业课教师几乎都有过记者的经历,记者和教师可以在新闻工作与大学教学之间自由地往返。如法国著名记者R.埃斯卡比特不仅实施了波尔多的新闻教育计划,还为《世界报》撰写了30年的头版评论,出版了50多部专著。
在前苏联,曾有人就改进新闻教育提出,应以严格的、具有法律根据的组织形式,使新闻单位和大学新闻院系成为有机的整体,在协调各新闻团体和开展新闻学术研究为主体的新闻工作者组织在安排教学单位与编辑部之间建立密切接触中起到特殊的作用。由于国家的解体,当年这一呼声很高的提议未能付诸实施。
本文援引以上各国经过多年摸索在新闻教育、新闻研究和新闻实践方面的一体化迹象与趋势为例,并非认定我国的新闻教育一定要摹仿别国的经验,因为各国的情况很不相同。但是国外同行的经验显然可以作为我们根据本国实际加强新闻教育同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的联系,探索一体化道路的参考。
二、我国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分割现状的弊端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长期分割,互不适应的弊端日渐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论文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考来自

(一)新闻教学内容与新闻实践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文科院系增设的新闻专业往往存在狭义理解新闻教育、办学渠道不畅的状况。教学内容仅以新闻为主体,纯粹从新闻工作工艺过程分解出若干环节加以解释,不仅不能反映出新闻学科的基本特征,而且远不适应新闻实践的现实和长远需要。加上教材老化,学科背景单一,学生容易对课程产生直觉式厌倦,教师授课心理受到影响,教学目的难于实现,因而进一步激化了教学内容与新闻工作不适应的矛盾。
(二)新闻专业毕业生与新闻实际工作不相适应。
新闻教学内容与新闻实际工作需要不相适应,必然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与新闻实践工作需不相适应。这一点可以从社会对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考察中体现出来。目前的情况是:从经院式教育培养出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大都理性思维较强,感性思维较弱。一旦与社会实际接触,他们接受校园新闻教育时所形成的意识和观念很可能受挫,以致无法履行记者的职责而受到同行的非议。这里固然有新闻界传统的惰性对新闻教育的排异,同时也从另一面反映出传统新闻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于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快节奏生活,无法取得正视社会现实的气度和理智的调查研究方法,因而一些新闻专业毕业生总是为现实与自身理想不尽一致感到困惑,一时难以适应新闻实践的需要。
(三)新闻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与新闻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多年来,我国新闻事业一直在发展,新闻队伍一直在扩充,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只能依赖相对50万新闻大军少之又少的大学新闻院系,缺少长远规划,学路不广,故新闻单位专业人才匮乏;同时由于新闻单位与新闻教育和科研部门一般不挂钩,在职新闻人员缺少系统学习、更新知识的机会,表现出思想理论和文化素质方面的总体缺陷,影响了新闻改革的深入与新闻事业的发展。
(四)新闻工作现状与中央和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已有20来年,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严格说来,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前沿的新闻的改革离中央的要求,离社会和受众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里固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如新闻事业光荣传统淡化,有偿新闻屡禁不止——暂且不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新闻实践部门对理论指导的轻慢与对新闻教育的忽视。虽然近许多有相当规模的新闻单位相继成立了新闻研究所、室,开展新闻理论研究,但总的来说,与大学新闻院系和社会科学新闻研究部门缺乏横向联系,因而起点偏低,层次偏浅,不能从根本上回答现实对新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难以从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上引导人们的新闻需求欲。
(五)新闻研究与新闻工作和新闻教育部相适应。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的新闻科研机构相对其他学科研究机构还不很成熟,尚缺乏深厚的新闻实践基础,学科土壤相对贫瘠。由于历史的局限,对于构成新闻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只能作为特定时期的宣传策略加以研究、印证、因而尚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论框架。新闻教育的科研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但仍有相当部分囿于陈旧的教材范畴,而一些新闻单位的科研则往往处在“就事论事”的低起点上。对照江泽民同志关于要加强新闻理论研究工作的指示,我们现阶段的新闻理论研究尚未有效地指导新闻实际工作,还未能将新闻教育从公益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超越“术”的特征,走向成熟而具科学意义的学科方向。
(六)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各自为政的局面和新闻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不相适应。大学新闻院系、新闻媒介、新闻理论界各自为政,沟通不够,缺乏大一统新闻观,表现在人才培养上,缺乏统一规划,目的不够明确,需求不够对路;在学科建设上,沟通甚少,研究方向分散,致使一些重要理论问题长期难于统一,影响了学科建设;在新闻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党性原则与新闻规律的指导,随意性难以消除,而未能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社会调控作用。

   
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考  
新闻教育、研究与实践诸方面不相适应的状况表明,新闻的教育、实践与科研部门亟须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封闭走向大同,从条块分割走向以新闻实践为基础,新闻教育为支柱,新闻科研为指导的一体化格局。
三、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构想
现阶段的新闻改革已经部分地显示出一体化结构的端倪。80年代初期,北京创建首都新闻学会带动了全国各省市相继成立新闻学会和各类新闻研究机构。随后,各级新闻学会开始组织各种形式的新闻学术活动,开展新闻奖评选活动,出版新闻学会会刊,研讨新闻作品等等,大大加强了理论界同新闻界的联系。到目前为止,新闻传媒的权威学术组织和常设机构已有中国记协及其下属组织,新闻奖评选活动也已正式纳入记协议程,受到新闻界的热烈响应与支持。遗憾的是,在“新闻大同”的进程中,新闻理论界对新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客观上放弃了对新闻该与的引导和支持,影响了新闻界对新闻教育的应有关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仅有少量二学位生和研究生以上人才得到国家新闻传媒的定向培养与直接指导。
新闻教育、研究与实践一体化是关系新闻事业发展的大事,涉及到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问题、体制改革问题、新闻的功能与作用问题、中国新闻教育的方针问题、媒介与新闻的评价问题、新闻人才的培养问题等等理论与实践急待回答的课题一时难以找到答案。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建立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格局只能是一种构想。

构想一: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在指导思想上,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逐步完成新闻教育、研究和实践一体化的进程。
在理论构建上,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和行为的有机整体,即系统。所谓新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体化,实质上就是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新闻教育、新闻传播和新闻研究领域内的各有关要素组成具有实施、服务和指导社会调控功能及行为为主的多功能、多行为的有机整体,一个作用于社会又独立于社会的完整的系统。它不仅是自然实物、场的系统(各种传播媒介的制作、传输、接收和贮存等属于自然实物、场系统),还有思维理论系统(各种信息的采集、编制、加工、检索、反馈与信息制作、传播者的培养、知识更新等属于思维理论系统),主要的是一个由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人与宣传媒介、信息载体……的关系、编辑与记者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闻理论工作者与新闻实际工作者的关系、编辑记者与受众的关系等一系列关系都属于社会系统)。我们不妨把它叫做大新闻系统,即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一体化系统。
构想二: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外参照系。
医学教育与研究、实践一体化、一条龙的结构模式可以作为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外参照系。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内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新文学则是社会科学领域内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各部门在增进人类健康、延续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下各司其职,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里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一个具有健全、完善人类自身功能与行为的独立的系统。医学教育作为该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它的所有教学、研究活动,几乎都与医学实践、医学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成为医学实践队伍的生力军。
构想三: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布局。
根据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属于社会大新闻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由具有组织、领导、协调和学术权威机制的各级记者协会和新闻学会统一领导、规划、协调、管理、发展。该系统以同级最具人才、传播技术与经济实力的新闻传媒为依托,涵盖同级新闻教育、研究与传媒机构,并行使上述领导、规划、协调、管理与发展的权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大学》期刊大体上就是依据着一种研究、实践与教育“三结合”的模式在发展。与复旦大学合办新闻期刊的《解放日报》原总编辑侵绍德认为:“新闻传媒和新闻教育单位合办学术刊物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希望能够促进学术研究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大新闻系统的子系统,新闻实践、新闻教育与新闻研究三者的作用与关系如下:
新闻实践子系统。它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是大新闻系统的基础与主体,由新闻媒体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播与反馈信息实行社会发展与社会调控;同时负有为新闻教育与研究部门提供实习基地、培养与使用新闻人才、运用新闻理论指导实践且验证理论等多重任务。
新闻教育子系统。它是大新闻系统的上层部门。由大学新闻院系和新闻单位培训中心双轨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新闻传媒和研究单位培养人才,提高在职新闻人员的业务和理论水平;同时分担新闻研究任务。
新闻研究子系统。它同样从属于党和政府的新闻决策部门,是大新闻系统的咨询机构,由社会科学部门的新闻研究所、大学新闻院系,还有各新闻媒体的研究所(室)以及各级新闻学会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把握舆论动向,研究新闻理论,指导新闻教学,以及为新闻传媒提供咨询。

   
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考  
“一体化”科学地展示了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新闻研究三者的关系:新闻实践是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的基础;新闻教育服务于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新闻研究为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缺一不可,通过“一体化”格局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渠道畅通、责任明确的有机整体,从而使理论与教学更好地联系实际,指导实际,服务实际,实际工作更自觉地接受理论和规律的指导,达到从根本上克服随意性的目的。
构想四: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前期准备。
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大新闻系统虽然涉及面广、结构庞大、子系统内各要素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子系统横向联系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探寻各子系统及其要素的纵向联系,从理论上建构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空间格局并不很难。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及体制方面的原因,目前阶段实现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条件尚未成熟。为此,我们需要作如下准备:
思想准备——先对现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互联网发展势如破竹,各种信息流以每年递增40%的高速度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现实,从思想上认识新闻传媒与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结为一体,各司其职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树立由无序到有序,由分散到统一,逐步建构“一体化”大新闻格局的观念,协同一致地去完成21世纪新的传播使命。
理论准备——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一体化趋势促成了系统理论新闻学的诞生。目前国内与此相关的学科专著有:江柳的《系统基础理论新闻学》、王益民的《系统理论新闻学》、刘建明的《宏观新闻学》、吴高福的《新闻学基本原理》和黄旦的《新闻传播学》等。系统理论新闻学的诞生与完善将大大加快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进程。
组织准备——现有记协和新闻学会可成为沟通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的桥梁,并逐步扩大职能范围,按照大新闻系统的格局,规划、协调与发展新闻教育、新闻研究和新闻传播。在具体运作上则可以视不同情况多渠道进行。如前所述,《解放日报》便是将与复旦大学合办的《新闻大学》期刊作为新闻传媒联系新闻教育界和新闻理论界的“手段和桥梁”,“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推进新闻学研究”,以“指导实际新闻工作……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以此为一条途径推进一体化是可能的。
技术准备——随着中国加入WTO日程的临近,成几何级数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必将成为融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新闻传播网络的平台,充分自由地展示出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互动关系,使新闻院系师生、新闻理论工作者和媒介从业人员借助平台有序互动,获得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一切服务,因此从技术上可能为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创造条件。


   
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考

【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相关文章:

大视野.新观察大新闻系统建构刍议:关于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的思考08-11

大新闻作文02-09

新闻策划:多维的视野08-11

《新闻空间》拓展新闻新空间08-11

《新闻空间》拓展新闻新空间08-11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08-11

各地教育新闻08-17

在全市质监系统新闻通讯员培训会上谈新闻写作08-22

2003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