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论报刊与社会发展

论报刊与社会发展

时间:2023-02-23 21:12:55 新闻传媒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报刊与社会发展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平稳而迅速的地区,人们预言,21世纪将是亚洲和太平洋的世纪。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在这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和调节报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
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是报刊赖以生长的土地;社会培育了报刊,又给报刊以重要的制约。
早在16世纪,欧州商品经济广泛兴起,反封建运动不断发展。这种社会状况,使新闻信息量空前增长,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从而呼唤着近代报刊的诞生以补充或替代旧有的传播手段。这种社会状况,促进了交通、邮政、印刷、造纸等行业的兴办和发展,也促使人口密集的城市不断增多和壮大,从而为近代报刊的问世准备了相应的社会和物质条件。
17世纪初,近代报刊在德意志、尼德兰地区首先出现。此后400年来,由近代到现代,各种社会因素推动着报刊的不断发展、壮大、普及。其间社会政治经济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会带来报业的相应进步。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商业报刊尤其是“大众化”报刊的繁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扩展,带来独立的民营报刊的崛起。工人运动的兴起,带来无产阶级报刊的相继兴办。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使得新型的社会主义报业、第三世界报业产生并形成体系。最近几十年间,科学技术的新飞跃、信息革命的新浪潮,又使世界报业如虎添翼、面貌大变。

与此同时,社会本身也制约着报刊。这表现在:(l)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规定了报业所能具备的财力、物力、广告来源、市场规模。(2)社会科技发展的水平,规定了报刊所能采用的信息传输、印刷生产、发行投递的手段和设备。(3)社会文化教育进步的水平,制约着报刊的读者规模,规定了报刊所能达到的普及和渗透程度。(4)社会政治发展的状况,决定了报刊活动能有多大的自由度和宽广度,甚至关系到整个报业的兴衰荣枯。政治环境宽松,民主化程度高,报业必然繁荣兴旺。反之,在备受压抑限禁的环境中,报业必定枯萎衰败,苟延残喘。总之,报刊总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所提供的特定舞台上驰骋表演的。
(二)
但是,报刊始终给社会以重大影响。或活化社会机制、推进社会发展,或引发社会畸变、损害社会进步。犹如水之于人类,可以兴利,也可能为患。
报刊这种正负功能,一般通过三个层面实现。
一是经济层面。报刊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活动。报刊所提供的各类经济或科技信 息,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报刊所报道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经济活动的成败得失、经济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都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的保持、调整或变革。报刊提倡的东西切合生产活动的实际,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必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行,反之,难免会对社会经济运行带来损害甚至破坏。我国“大跃进”时期报刊关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错误宣传、为“一平二调”“共产风”推波助澜,几乎把国民经济引向崩溃的边缘。而在1980年前后报刊关于农村联产承包制的报道,却如一声春雷,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体制的变革,进而促使全国经济走上了全面改革的康庄大道。
二是政治层面。报刊同政治的关系尤为密切。报刊代表舆论、引导舆论,左右着舆论的形成和走向。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政治领域尤其如此。报刊可以唤起民众,向落后的、反动的政治势力宣战,砸烂一个旧世界;报刊可以反映民意,动员群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一个新社会。报刊一旦被落后的、反动的政治力量所控制,也会混淆视听、蛊惑人心,使恶势力得逞于一时,阻挠社会进步,损害人民利益。回顾历史,这样的事例历历在目。十月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的《真理报》,犹如“报春的燕子”(列宁)、战斗的号角,动员和带领革命群众摧枯拉朽,所向披靡。而在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头子戈培尔掌管的报刊,煽动民族主义和侵略战争的狂热,把整个人类拖进了严重的灾难。
三是意识形态层面。报刊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种种思想信仰、价值观念、文化规范,因而或是堂而皇之地、或是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心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积极高尚的、真善美的东西,必然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健康向上、文明进步;庸俗低下的、假恶丑的东西,必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公共利益,阻滞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些报刊被人视为良师益友、人生的指南,有些报刊则被称为“阴沟报纸”,给社会带来污染,诱发犯罪行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效果,在世界新闻史上更是屡见不鲜的。
(三)
不同社会制度下,报刊的性质、地位和影响各有不同。但是在调节报刊与社会关系上,也还是有些共同规律可循的。概括说来,为使报刊积极促进社会进步,一是社会要正确对待报刊,二是报刊要自觉服务社会。这是发扬报刊正功能并抑止其负功能的基本途径。
首先,社会正确对待报刊,实质上是如何施行控制或管理的问题。
任何社会都会对报刊施行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舆论的控制,而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必定是施行这些控制的主导力量。控制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要坚持基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义的控制。譬如说,不能允许宣扬叛国害民的行为,不能允许鼓吹侵略战争,不能允许挑动社会犯罪,这些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义控制,应该坚持。要反对出于剥削阶级私利的非正义的控制。譬如说,不允许人民对专制的统治表示异议,不允许人民批评社会腐败现象,不允许人民揭露剥削者巧取豪夺的卑劣行径,这些都是非正义的控制,应该反对。

   
论报刊与社会发展  
施行正义的控制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特别是政治上的管理,应该做到:一要管理得当,做到有集中也有民主。这就是说,行政部门要着重在宏观上、在重大的方向性问题上,加以管理和引导;具体的日常业务不宜多加干预,要让报刊有必要的自主权利和发挥积极性的余地。二要管理适度,做到宽严相济。这就是说,对报刊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发生问题的处置要恰如其分。三要管理有序。所谓“序”,一是规律,二是章法。要尊重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反对用长官意志替代客观规律。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总之,在总目标相同、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要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保持宽松的办报环境。这样才会有生机勃勃、有助于社会进步的报刊事业。
其次,报刊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关键是要处理好“自由”和“责任”的关系。
报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新闻自由(包括采访、传递、出版、批评等项自由),享有知的权利和传的权利。报刊要理直气壮地运用社会赋予的自由权利,去维护正义,服务人民。应该指出,所有自由权利归根结底是属于人民大众的。法律赋予报刊出版人、报刊编辑记者上述自由权利,决不是让他们成为特殊公民,而是要他们运用这些自由权利去为人民服务的。他们要向人民提供各种信息,使人民实现知的权利;他们要反映民情民意、给人民提供发表意见的讲坛,使人民实现传的权利。总之,人民大众是新闻自由的最终行为主体。要反对只强调报刊的自由权利而无视公众自由权利的现象。
报刊还应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责任。不履行责任和义务就不得享有自由和权利。但是,对待责任同样要作分析:有些是进步人类公认的合理的责任,如不得诽谤他人、不得诲淫诲盗、不得挑动民族纠纷等;有些是特定的法制秩序所要求的“责任“。当今世界并不是所有法制秩序都是合理的,说到底任何法制秩序都是有阶级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法制秩序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那里的法制保护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制,保护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人民的报刊不能无条件地履行对这种法制秩序的责任和义务。当资产阶级政权明目张胆地施行反人民的政策和侵略扩张政策时,人民的报刊更没有理由追随它、维护它。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法制秩序是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人民的报刊理所当然地要克尽对这一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不过,人民的报刊还应对法制建设和实施进行舆论监督,如果这方面出现偏离人民根本利益的现象,人民的报刊也应有提出异议的权利。归根结底,人民报刊要履行的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体现社会进步目标的责任,并且应该不屈不挠地为之奋斗。
总之,任何报刊只有自觉地维护人民的自由权利、自觉地履行对人民的责任,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要做到这点是并不容易的。它要求报刊编辑部高瞻远瞩,不谋私利,不断用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经常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马克思),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崇高使命。
(1992年10月,在亚太地区报刊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并编入大会论文集)

   
论报刊与社会发展

【论报刊与社会发展】相关文章:

论提高报刊发行业务经营效益的途径08-06

论地方文献报刊信息数据库及主题标引工作08-09

《北京地方文献报刊信息管理系统》主题标识论析08-09

谈美国的报刊08-08

英文报刊常用术语08-08

报刊广告合同04-13

美国黑人报刊的成长历程08-11

学生阅读时文报刊的方法研究08-25

报刊站长工作体会范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