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闻真实和教育诚实
近年来,新闻的真实性再次成为传播界以及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闻记者》杂志连续几年评出了当年十大假新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事实表明,新闻失实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一大顽症。它的存在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窃以为新闻教育实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这样说也许会使一些教育者感到委屈。我们不是反反复复地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把真实性视为新闻的生命的吗?不错,有不少教师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课堂上。但是事情还有另外一些方面。这里略举数例。
某校有位教广播新闻的教师,布置学生制作一篇录音报道。他提出过要求、作出过指导,但却并不严于考察。有个学生接到布置后灵机一动,带着他的哥们儿走上街头,让哥们儿作为一场莫须有的车祸的“目击者”,绘声绘色地叙述了这场“车祸”发生的经过,再配上街道的音响,录音报道就制作完成了。这位教师一听,有鼻子有眼,五个W俱全,叙述清楚,录音质量上乘,就给了个“优秀”的高分,令其他一些化了大力气但却得了低分的学生眼红不已。试问如此评分,能培养学生重视真实性的观念吗?
每年春夏,各校各级领导都要化力气指导毕业班学生择业谋职,这是完全应该的。但也有的传播系领导却只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签约率”上。最后一个学期了,学生们忙于跑人才市场推销自己,但是真正和用人单位签约、达成就业协议的为数不多。系领导急了,大会小会地动员、催促。甚至对申请入党的同学说:“组织问题能否解决,就看你能否签约了”;还对学生党员说:“到月底还不能签约的,你这党员就别当了”。于是毕业班学生只好发动全家、四处求人,不论是私企、个企,不在乎是否真给工作,只要开得一张“协议书”做做样子就行。好在学生周围“七姑八姨”开店办公司的颇多,经过一番“群策群力”的公关活动,系里的“签约率”扶摇直上,“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系领导因此而有了政绩,下次招生因此而有了宣传资本。可是这些未来的新闻人却在毕业前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弄虚作假的课程,正直的教师化了几年时间灌输给学生的真实性观念也受到了致命的一击。
某些新闻专业教师治学不严、学风不正,也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诚实品格。有位教授业务平平,东拼西凑出了一、二本教材,荣誉桂冠就层层戴上,什么理事呀,顾问呀,国务院特殊津贴呀,不一而足。可是阅读面广的学生发现,这位先生的教材有不少是照抄照搬他人的东西,有的地方还抄错了,或者抄得牛头不对马嘴。尽管学生私下有点议论,但是这位先生毕竟吃得开,他留给年轻人“如此这般就能走红”的印象毕竟是挥之不去的。
有的新闻院系为谋求获得硕士点所作的种种“策划”,也给未来的新闻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种院系领导不是把功夫用在扎扎实实地搞好学科建设上,而是用在处心积虑地制作申报材料上。先是对“学术带头人”精心包装,夸大论著数字,多写溢美之词。再是搞点文字游戏,教授数量不够,就把退休的、离任的都算上;教授年龄偏大,就人为地使之“年轻化”。尽管平时一直把这些老教师撇在一边,甚至还没退休就不让他们报课题、带研究生了,但是制作材料时却“高度重视”,一定要写进去以壮声势。后来,研究生被招进来了,他们发现自己慕名的教授已不再授课,发现这个院系的硕士点唱的竟是空城计。不过时间一长也就见怪不怪,渐渐领悟到:制作申报材料以及相关的招生宣传,原来是可以这样人为拔高、妙笔生花的;添加水分、夸张渲染,原来是“中国特色”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发现和领悟一再积淀,就成了他们研究生阶段学习心得的一部分。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这种心得在他们今后的新闻生涯中,当然也会开花结果、发挥作用的。
笔者见不多、识不广,但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例,就深感新闻真实实在离不开教育的诚实,新闻人的诚实实在离不开教育者的诚实,新闻“打假”实在离不开教育“打假”。教育者是否言行一致、崇尚实际,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培养的新闻人能否信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近代先贤对教师的期望。作为新闻专业的教育者,更应该严于自律,注重个人的品行修养,至少要洁身自好、守住诚实这条做人的底线,只说真话,不说假话,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的新闻人来。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虚假成风。如果学校教师也去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瀾,那末这种恶习就会代代相传,危及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将来。但愿为人师表者善自珍重,言传身教,义无反顾地把诚实正直的旗帜高高举起,如此则社稷有望,国家幸甚!(完)
新闻真实和教育诚实
【新闻真实和教育诚实】相关文章:
《诚实和信任》08-15
19《诚实和信任》08-15
《诚实和信任》语文教案02-09
语文教案:诚实和信任02-11
各地教育新闻08-17
《狮子和鹿》教学始末:真实的,总是朴素的08-18
以诚实和成绩为话题的作文300字08-15
对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思考08-12
解放的教育和教育的解放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