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社会学论文>共生语境中的边缘文化

共生语境中的边缘文化

时间:2023-02-27 09:36:54 社会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共生语境中的边缘文化

[ 摘要] 在一般语境中,边缘文化总是弱势的、次要的文化,人们热衷于追逐主流文化,从不

重视边缘文化的研究。“共生”思想和“边缘效应”理论是边缘文化产生的科学依据,“文化多样

性”的思想是边缘文化存在发展的理论根据。边缘文化具有众多的历史根据和现实表现形态,并有

其特殊的优势。在共生语境中,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之间不断发生双向运动,二者不是敌对关系,

而是共生的“伙伴关系”.[关键词] 共生;多样性;边缘文化;主流文化

在一般语境中,边缘文化总是非重点的、片面的文化,因而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在极权主义统

治者的眼中,边缘文化是一种对统治者有潜在威胁的力量,或者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或者以各种

手段收买同化之。虽然在1992年153 个国家签署了《生命多样性公约》,可“多样共生”的思想仍

然只是被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所接纳,而未能够实现包括人文学科在内的众多学科的广泛参与,

更没有普及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应当看到,“多样共生”的思想能够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使人们逐步对边缘文化持认可和包容的态度,边缘文化由此获得新生,对边缘文化的研究也能够纳

入学术界的研究视野。

一、边缘文化的理论根据(一)“共生”思想和“边缘效应”理论是边缘文化产生的科学依据

“共生”(symbiosis )是1879年德国植物病理学家安东·豆·培里提出的,他在非常广泛的意义

上把“不同生物一起生活”称之为“共生”. “多样共生”既是生物之间的一种互利关系,也是人

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共存关系。文化多样性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

之上的。佛法提出了“缘起世间相依相存”和“众生平等”的观点,儒家提倡“和而不同”,墨家

倡导“兼爱”,这些都含有“多样共生”的思想,都把“和谐”作为“多样共生”的主要特征。当

代日本学者偏重于“向异质开放”的共生和竞争中的共生。笔者以为,“和”与“异”是共生必不

可缺的两个方面,然而“和”是共生的主导方面,只有通过共生中的互动,才能减少和消除冲突。

当然,事物之间还存在一种“非共生”的关系,是指二者非直接地生活在一起,但又与对方有一定

的关系,例如中立关系、捕猎关系等。

“边缘效应”(edge effect )是“边缘文化”(marginai culture)产生的自然科学根据。

1942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比查(Beechar )首先发现了边缘效应,他指出:不同地貌单元生物群落

的界面地带或交互作用处,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物种共生于此,种群密度非常大,一些物种特别活

跃,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这种现象就是“边缘效应”. 后来的科学发展表明,边缘效应是生态过

渡带的显著特征之一,边缘效应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系统的波动性导致

系统的变动。引起边缘效应的机理在于边缘效应的加成效应、协和效应和集肤效应。边缘效应对于

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特殊价值是,边缘地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边缘效应显著的生态过渡带,

恰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的诞生地。这说明生态过渡带

的边缘效应是普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对不仅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对于促进人类

社会多样性良性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

由上述“共生”思想和“边缘效应”理论,可以概括得出边缘文化的基本定义。“边缘文化”

首先是指在不同文化交往中,某种文化吸取其他文化成分后,派生出许多新的文化,在此意义上,

边缘文化是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边缘文化也就是“杂交文化”或“共生文化”. 除此之外,“边

缘文化”还指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弱势的、不发达的、少数的文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边缘

文化包含的这两方面内涵,前者侧重动态发展方面,强调文化流动中的变异;后者侧重静态原生意

义,是从各种文化的力量不同、发达程度不一和数量大小等方面,相比较得出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

的差异和特性。

(二)“文化多样性”的思想是边缘文化存在发展的理论根据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

《我们创造力的多样性》报告,提出了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观点,强调对话交流是共生的前提。2001

年11月2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31届大会,参加会议的188 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提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

少,在此意义上,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目前世界上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失衡现象,是对g6P`$OcA=&t:QjA+j]1/T/2rQu{l wgg化学论文P2'-~cSw)W9% d^h?L/\h

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威胁,必须予以消除。文化多样性为发展的动力之一,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对话

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富有成果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日益走向多元化,各种文化代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因此文化

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状态,边缘文化的客观存在是必然的。具体说来,在经济上,人们所处地位、环

境不同,利益分配中的占有量不同,必然分属于不同阶层、不同集团,其思想文化也必然各有不同;

在政治上,现代民主社会中主流文化能够容忍和承认各种边缘文化的存在,而不像极权主义统治者

那样靠暴力封杀围剿边缘文化;在文化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过程,使人们更加珍惜不同文

化的个性差异。更何况经济全球化“并不一定会带来一个源于西方模式的、全然同质的全球文化”

(亨廷顿语)。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文化本来就是多样的,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的权利,必须加以维护。论文共生语境中的边缘文化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文化多样性有两个层面:一是全球层面的文化多样性;二是一个国家内部层面的文化多样性。因为,

文化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捍卫文化多样性仅以民族或国家为单元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

各个集团、群体的文化特殊性以及他们的存在价值。因此,重视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就必须承认

边缘文化的存在价值。原因在于边缘文化的存在是文化多样性的突出表现,如果真正要保护文化多

样性,那么首先就要保护边缘文化的存在。一个只允许主流文化存在的世界或国家,在失去文化多

样性的同时,也丧失了文化的创新能力。这种单一的文化世界,不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就像生

态系统濒临物种减少的威胁一样。

二、边缘文化的历史根据和现实表现形态(一) 边缘文化的历史根据古希腊文明作为欧洲

文明的发祥地,并没有发源于欧洲中心地带,而是产生在南欧与西亚及北非相交接的边缘地带,是

融合了多种文明的“混血儿”,而决非是欧洲文明自身的产物。古希腊文明最初并不是欧洲主流文

化的代表,由于它含有民主和科学的萌芽而上升为欧洲主流文明,即使是后来被古罗马文明所替代,

但其永恒的文明价值被后人所景仰和继承。

在我国,从东北、西北到西南,自新石器时代存在一个“细石器文化的半月形地带”(严文明

语),笔者以为,这里始终处于中外文明碰撞的边缘地带,该地带的民族相对于中原汉族来讲是边

缘民族,他们在多种文化的交错地带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文化的边缘文化特色。每当中原文化显露出

一些衰兆之时,边缘文化总是为中原文化“换血”,使中国文化重新焕发青春。

世界闻名的敦煌艺术,就产生在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西亚文化等几个文化区交融结合的边缘

地带。敦煌艺术主要样式——石窟、壁画、塑像与中原艺术相比,很明显是一种边缘艺术形式。敦

煌造型艺术和敦煌文学的创作主体,都是民间艺人——边缘群体。因此,从敦煌艺术的诞生地、艺

术样式和创作者等几个方面看,敦煌艺术就是边缘文化的代表。

美国文化更是鲜明的边缘文化例证。美国文化融合了欧洲、美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文化,它是

以多民族的“熔炉”而著称于世,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文化逐步上升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二)边缘文化的现实表现形态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世界化,促使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

更加频繁,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边缘文化。必须承认,资本主义文化在当代作为主流文化处于话语霸

权的中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文化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更不能无视在文化碰撞中产生的新的

边缘文化。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看,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的文化属于边缘文化;有色人种文化对于白

人文化来说是边缘文化;女性文化相对于男性文化是边缘文化。在一个国度内,边疆少数民族文化

相对于内地文化中心是边缘文化,乡村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就是边缘文化,还有一些隐没在民间的文

化和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先锋文化都隶属于边缘文化,等等。总之,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划分,

是以近代西方物质文明为尺度的,甚至是以文化的势力强弱来衡量的。这种划分标准使得原有的主

流文化日益变得更加强大,非主流文化——边缘文化变得更为弱小。显然,这种划分标准是不平等

【共生语境中的边缘文化】相关文章: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08-08

阅读鉴赏中的语境构建06-02

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08-17

语境与语境因素分类08-11

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08-17

浅谈语境中的词汇教学策略08-18

英语教学中的语境创设与现代媒体的运用08-17

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审美文化08-09

传统文化资源向实验艺术语境的转换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