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社会学论文>方后洋:“社会文化”人的终身事业

方后洋:“社会文化”人的终身事业

时间:2022-08-17 12:50:42 社会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方后洋:“社会文化”人的终身事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切人出生时的声音都一样,然而各地区人的语言大不相同,思维方式就更难跳出周围这些人的窠臼,人们把在狼群里长大的孩子叫“狼孩”,这是社会对人的文化。存在和曾经存在的那些相近或相邻的人们相互影响,在意愿、价值观念等方面往往容易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并以此主导人们的行为,评判人们的劳动结果,成为人们积极生存的心理支撑。人的行为或“正义”、或“邪恶”,都反映着某一社会(社区、行业、家族、组织、单位)文化状况, 这种人的文化,既表现着历史,又决定着未来。事实上,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并非简单的血缘延续,而是不同层次的文化延续;任何一个人,既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

“明理”、“弘扬人性”才 是人类文化的主题,也是人们“和平”、“共存”的基础和生存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社区文化受到普遍考验。一方面,人类发现了经济“全球化”有最大利益;文化生活上“求同存异”有快乐和幸福,在“明理”、“弘扬人性”的主题上“求同”,在表现主题的角度和方法上“存异”。然而在生活中,不良文化的相互感染比优秀文化之间的磨活要容易得多,不应这样因“新鲜”而刻意模仿或相互拼死否定,必须充分表现各社区的实体世界,风土民情、人文景观、传统习惯;不应这样因生活“表象”上的差异,怀疑自已、怀疑一切,除了“钱”和“权”,似乎什么都没有了,思维混乱、信心不足、行为模糊。一方面,人们认识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往往是那些最“合理的”;最美好和最有价值的往往是最具“人性的”。地球上,人类已经硕大无朋,只是人类自己在威胁着自己;人生的意义,不是征服宇宙、自然,就是在于征服自己;用自己“正义”的一面战胜“邪恶”的一面,弘扬“人性”、废弃“兽性”。事实上,目前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均寿命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反而让一些人感到:太沉重、太短暂、太乏味。形形色色的“表象”掩盖了人们的生活真谛,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已究竟是什么 东西”。“坚强的”、“健康的”和“积极的”、“美丽的”人,必然是心理上“有所持”、行为上“有所守”的人。 “钱”“权”交易,“黄”“毒”蔓延,环境污染,“精神郁抑”诸如胸闷、失眠、烦燥等神经衰弱和情绪波动,以及生活中的短期行为,都是对人缺乏信心、“无所持守”的表现;这样,一个人不论怎样费心费力,不论运气有多好,最终都会发现:“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法律、政策和制度都是以人们认识的社会原理、自然规律和高尚人格为基础建设和维护一定的社会文化,以一定秩序、原则实现全体人员的利益,国家因此存在。国家公务人员有责任作为榜样教育人民遵纪守法,如果在工作中表现了过多的“灵活性”或以钱、以权、以情感“乱法犯禁”,就会滋生对法律、政策的轻蔑,引诱人们各行其道,或把自已看作法 律和制度的化身,就会引出种种“不公正”行为和“不合理”现象。在公众事务中,个人意志和一时情绪一旦代替人们赖以长期相处共存的公理、规则,就会造成混乱。“指鹿为马”,以个人或小团体的压力左右他人的判断;“钱权泛滥”,以小惠掩大义。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得失高于一切,利益界限模糊,一些人只要谋利就表现“侵犯”,不是侵犯“他人的”,就是侵犯“公家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受着权力的干扰,人们在生活中就会感到恐惧和丧失信心, 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甚于其他任何犯罪。如果人们面对这些现象,只是“私下议论”、“自认倒霉”、不敢过问,或认为“于己无伤”,尽量回避,就是在放弃人生;也是“各行其道”、“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表现。社会生活中一旦模糊了社会生活规则、秩序,就会“毁誉乱真”、“廉耻失道”、“弄虚作假”,“不该做的敢做,不该拿的敢拿”;社区中就只能是“比权”、“比钱”、“比毒”、“比烂”了。

看到流血,看到医生在缝合他人伤口时,我们的心就会擅抖,好像在制止自身血液的流失,在绷紧自身的皮肤;面对某些不公正和缺乏人性的行为,或不顾一切,或拼命地克制自已。这种通过他人想到自已,把自已置于他人处境中去思想、去感受、去“将心比心”,是人类最适用最基本最伟大的思维方式,也是人性的具体表现,人们正是这样在生活中悟出了人的道义。然而,一些人以权力、暴力、财力肆意欺侮他人;一些人以黄、赌、毒疯狂谋利;一些人固执偏见,制造恐怖;放纵器官意志,潇洒、挥攉,公然蹂躏同类。大家如果都清者“自清”,有意地回避了,就能快乐吗?“行有不 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体会到:人的行为一旦违背或有意回避人的道义,精神就会萎靡、崩溃。如果面对这些“不公正”、“无人性”的行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或“不吱声”或“躲开”,就会使自己渐渐失去人的属性,把自己与神灵、禽兽混同起来,生活就会毫无意义,并且痛苦不堪。我们的先人根据人的“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和“总有一死”的生活感受,常常作出“舍生取义”的人生抉择。“含气之类,咸愿伸其志”,人人都 在谋求人生的最佳表现,并非“你死我活”,才能实现;只要围绕“弘扬人性”,人与人之间都有 其比较优势,“特长”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充分扬起人的“人性”,逐渐废弃人的“兽性”,自我克欲、行而宜之,才是最长久最艰难最有价值的人生过程;在生活中对有价值的没有兴趣与对无价值的有了兴趣是一样错误,这样不是使人“郁抑”,就是使人“堕落”。

做人就得“向远处看”,如果我们仅专注于自身,把自己的几十年从人的长久中割开,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的情绪里。一些人“现在生活好了,实惠多了,有了车子,有了房子,提前进小康了,心里反倒没底了,活得没劲,特累”;一些人担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肆意挥攉、为所欲为,即使事事顺手,如日中天,也无法掩饰内心的空虚;一些人“大权旁落”或“人老珠黄”、就满目索然,失魂落魄,心灰意冷,万念俱无;诸如发怒、害怕和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等等,都是人们的情绪代替了思想,这种情绪的相互感染甚于任何一种瘟疫,会使大家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人的幸福并不在于享受,人们都是从“自找的苦头中找到幸福的”;“自找的”、“苦头中”是幸福基本要素。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了一定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自己得到了幸福,人类也受惠。然而这样“即时行乐”、“怨天尤人”、“挑肥拣瘦”、“投机钻营”、“贪图虚荣”,岂如自己“成其一善”。从人的生命意义上讲,与简单的血缘延续相比,人的文化延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延续。“向远处看”,就是把注意力从“自身”移向“人”,自觉地把自己放入“人”里去,“来于人,归于人”,这样的努力才有意义。“仁爱”,古代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以极大的热忱关心和爱待人,社区中人们都因“喜爱引起喜爱”。“诚信”,不欺人,也不自欺。实事求是,凡事尽力去做,不推卸、不逃避、不忌妒、不害怕、不鄙视有幸触及的一切,体现人的尊严和骨气。“慎独”,(“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严格要求自己,“遏欲”、“循理”一刻也不疏忽,特别是在自己“独处”或“位高权重”的时候,就更加谨慎,时时保持心境泰然。“新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多学,多做,务必成其一善,有生之年持之以恒,日有所进,天天是新人,时时都有积极喜悦的心情。

人们相互影响,继承着以往的,铸造着未来的。对未来的憧憬、开创,我们该做好的正是眼前的、生活中所面对的。希望就在自己的身上,往往是我们做出什么“模”,就会翻出什么“坯”。认真地负责地过好人的每一天,就是在干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如果人们意识到了这一 点,就会感到生活的责任重大,我们无声无息地制造着人类的未来。“人类学家罗巴契科新近研究的两个部落,一个在亚洲,一个在南美洲,它们拥有相似的资源,然而一个部落极端野蛮,另一个则几乎从不打斗,完全是文化上的差异,与资源、生殖等问题无关”(见《青年参考精华本第二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2页)。在部落中是这样,人类社会处处都是这样。

【方后洋:“社会文化”人的终身事业】相关文章:

太平洋作文08-25

游白水洋作文03-21

洋湖湿地作文11-01

2023年女人终身走好运的微信名字01-07

读书伴我终身行08-18

杨洋:《心殇》作文05-17

环太平洋影评08-22

畅游白水洋_600字09-04

白水洋导游词02-10

写景观的作文 神奇的白水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