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专访王大有:中国人发现美洲诸问题
400万年以来形成的中华人种,十万年前从亚洲腹心地区中国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北两地,向北越过蒙古高原,经东北亚不断迁徙美洲,距今9700年的中华上古文明时代以来,至少有十余次移民美洲的浪潮,这些移民成为美洲的先住民;他们将离开中华大地时的文明成就,一并带到美洲,并在新的环境中得以发展,使美洲文明带有中华母体文明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种在古代美洲形成的中华文明的美洲支、南太平洋支,在距今约7000至6000年间,就已经形成了以上古中华文明为特色的太平洋文化圈,一直延续到1491年。
以上陈述已非一个假说,而是由王大有与宋宝忠、王双有合作二十年,采用十二重考证法,经过综合考证所取得,他们自1983年以来,在贾兰坡院士、周谷城会长指导下,全力以赴研究1491年前的古代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亲缘关系,填补了国际史研究空白,出版了《龙凤图集》(1988)、《龙凤文化源流》(1988)、《中华祖先拓荒美洲》(1992)、《龙凤传人》(1993)、《图说中国图腾》(1998)、《图说美洲图腾》(1998)、《图说太极宇宙》(1998)、《三皇五帝时代》,《上古中华文明》、《中华龙种文化》(2000)、《宇宙全息自律》、《天人合一养生》、《生命密码解读》(2002)等二十余部专著,在海内外发表数百篇论文、文章,以及电视广播等专题节目。周谷城多次在太平洋地区文化与文明起源学术会议上,称“这是一个发明一个创造”,“深入研究下去,一定会导致中国史、世界史改写”。
1992年为“世界土著人民国际年”,王大有等发表了《古代美洲奥尔梅克玉圭商殷文研究——中华文明东迁美洲的文字学证据》,第一次破译解读奥尔梅克文化拉文塔(La Venta)第四号文物六块玉圭版其中四圭上的殷商祖先谱系殷文,指出奥尔梅克文化的主人祭祀中国殷商祖先,惟有解释他们就是东渡美洲成功的殷商人,在中美洲重建了商文明,并因此而自称为“殷地安”人(Yindian),而不是“印第安”(印度人),“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之萨曼岛登陆时,已有殷人后裔生活了近3000年,因听他们讲‘殷地安’,就以为是到了印度,便称他们为印度人(Indians),从此谬误流传。今据考证应推翻其说,以匡天下之大谬”,引起国内外学术界轰动;他们通过古代美洲和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图腾徽铭文化、考古学文化、文献学文化、星象学文化等多重论证,进一步得出结论:公元前4015至4510年(距今约六千五百年)轩辕黄帝氏族战败了魁隗氏炎帝,神农氏、蚩尤氏、夸父氏、少昊氏这些战败的氏族部落或国族,在其后大约500年间,相继迁入东北亚、阿拉斯加、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建立各自的文化区和政权。
中国著名文化人类学、文字学、图腾文化学专家王大有先生,应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邀请,于7月22日来美国作学术访问。他将到达科他人阿吉布瓦部落考察、拜见部落酋长、考察土著人岩画,随后将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作《中国古代文明与美洲土著文明的亲缘关系》的学术报告,到美东地区考察易洛魁文明。王大有出版专著二十馀部。
图为王大有资料照片。
2000年王大有先生出版了《中华文道文库图说中华文明大典》系列三部:《三皇五帝时代》、《上古中华文明》、《中华龙种文化》,5000套书三个月便售尽。三部书详细论证历次向美洲移民浪潮的原因、路线、文化成就。《三皇五帝时代》扉页上印著王大有的题献:“谨以此书,献给15000年以来缔造中华文明的历史祖先,献给10000年以来开拓太平洋龙凤文化圈的英雄祖先,献给8500年以来创造古代美洲文明的中华人种殷地安人。”
2002年7月22日至8月30日王大有先生应明尼苏达州立大学邀请,前来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到土著部落实地考察,并到美东地区考察参观。我有机会参加了接待工作,对他进行了采访。
一、美洲土著主体是“中华人种”
问:古代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问题是21世纪的热门的题之一,请先谈谈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吧。
答:古代美洲文明及其起源的研究,实际上是如何认识美洲土著人民在世界人类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如何评价他们创造的文明的价值。至今为止的考古学证据,证明他们的主体最初来自亚洲,虽然也有一些来自非洲、欧洲或大洋州的移民,但都没有形成美洲土著的主体。这些先行到达者,我们称他们为美洲的原始居民,美洲的土著,美洲的拓荒者,美洲的真正发现者。
现在,由于地球物理学、人类学与科学考古的成就,世界史学界大多数人接受这样一种意见:美洲土著的祖先是大约12万年至1万年之间,特别是最近的2·5万年,由亚洲的腹地中国华北地区,经由内蒙古高原、东北亚和大陆架平原、陆桥、相互比连的岛屿,分批迁到美洲的。
距今15万年左右,北京人一支到达今辽宁喀左地区,留下鸽子洞文化遗址。在加拿大温哥华附近的乔治亚海峡,有12万年前丰富的冰碛物,其中有一些是右手使用过的原始工具,而这正是北京周口店人的文化特征,表明早期美洲的一些原始居民是北京周口店人的后裔,不然他们不可能有周口店人的文化传统。一项追踪10万年前的女性基因——线粒体研究结果表明,最初的线粒体女性基因携带者来自亚洲,支持了美洲土著来自亚洲说。
'p>
问:据说,距今3万年至7000年前,自古中国华北到加拿大,有一个细石器分布带,证明美洲早期居民来自华北地区,是这样的吗?'p>
答:这个细石器分布带,中国科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陈淳、安志敏等都作过深入详细的研究。最初发现是在3万年前由中国甘肃、宁夏以及山西朔县为起点,漫布蒙古草原、中国东北平原、东北亚、阿拉斯加、直至加拿大南部。山西峙峪年代距今28945-1370年,东西伯利亚久克台年代为距今22000-10000年前,乌斯的诺夫卡距今20000-10000年前,日本白泷13地点为距今17000年(至今未见有突破20000年者),阿拉斯加年代为距今9857±155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年代为距今约为7000年;这些细石器的绝对年龄递减又一脉相承,有一个完整的连续谱系。贾兰坡院士因此作结论说:“如此高度特化的工具不可能由人类独立地在两个地方同时创造出来,它们向广阔的极地扩散,向东北方向,穿过北亚和北美,分布在东经90度至西经140度,北纬40度至65度之间”,“我称它为华北细石器传统,因为这一传统以华北发现的为最早”,“北美的细石器文化,据我看来是从我国华北地区分布过去的,因为相同性质的文化以华北的发现最早。分布的路线可能是从我国的宁夏、内蒙经蒙古和我国的东北部先分布到东西伯利亚,最后通过白令海峡分布到北美。根据目前的发现物来看,细石器文化的主人在距今11000多年前即到达了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海莱湖地区”,“而后又向南分布,华北地区正是这一洲际文化传播的起点和渊源所在。”所以美洲土著或原始居民是古代中华先民,是不争的事实。论文专访王大有:中国人发现美洲诸问题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YmMU+ a-APK=p\ CF*.*WC$'d0?Tp(教育教学论文;s7a=w_pzH~4^x{4-8K??l?i
问:那么这是否说明中国境内的黄色人种是连续的,没有缺环的,一脉相承的呢?
答:对,正是这样。这就是说,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证据是相同的,都确认美洲土著是中华人种。
问:你为什么说“中华人种”,不说蒙古人种?
答:中国境内考古发现的古人类——自400万年以来的蝴蝶人,270万年的东方人,170万年的元谋人,120万年的巫山人,98万年-53万年的大荔人、蓝田人,50万年-2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人、28万年的金牛山人,以及10万年以来的北京人、柳江人、资阳人等,直至现代中国人,存在一个完整的体质人类学发展序列和同一特征:1、铲形门齿;2、印加骨;3、矢状-特征。美洲“印第安”同一切黄色人种一样,都具有这一共同特征,构成一个大人种的最稳定的基本特征,这一人种学特征首先出现并成序列发展于中华大地,因此我们称这一人种为“中华人种”。这一中华人种迁徙到美洲的,我们称“中华人种美洲支”。
我主张废除“蒙古利亚人种说”,我在1992年出版的《中华祖先拓荒美洲》、1998年出版的《图说美洲图腾》、《图说中国图腾》中都明确提出此说,“蒙古”称谓始自中国唐代“钵室韦蒙古部”,这个称谓仅指中华人种的北亚支,蒙古支;2000年出版的《三皇五帝时代》又详述了中华人种及其亚种的形成与分布。
我们研究的结果证明:美洲原始居民与中华祖先同祖同源,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中华文化与古代美洲文化是兄弟文化,不同地缘却具有同一的血缘基因和文化基因,因而具有同一的文化传统。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除在公元8至10世纪由北欧到美洲的海盗苗裔,即所谓“白种印第安人”外,美洲土著的主体,美洲古典文明的缔造者,美洲的开拓者,是历次自亚洲移民美洲的先民,其主体是中华先人,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共同创造了古代美洲文明。
二、解读玉圭文字
问:看来你们对奥尔梅克文明的研究,是一个突破,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奥尔梅克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的焦点,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揭开这个谜之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奥尔梅克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是拉文塔遗址,在此发现一组玉器,但无人知道它的名称和用途,所以只称为“第四号文物”(图一)。这批文物发掘以后,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展出,各种介绍古代墨西哥文明的大型画册必然刊登这一组玉雕,但没有任何人注意六块玉圭上还有文字,以为是“图案”、“花纹”,甚至“裂纹”,所以没有人去“理睬它”,更不会有人去“解读”它。
图一:拉文塔第四号文物玉圭。
问:请谈谈你们的解读过程。
答:我是1988年在北京第一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次发现该玉圭上有殷甲骨文“农”、“辛”、“女戎”等字,便开始进行研究。1992年2月28日在《华声报》发表《古代美洲奥尔梅克玉圭商殷文研究》一文,在国际学术界第一次把它们命名为“玉圭”;因为它上端微弧,属于东夷民族太昊伏羲氏的“琬圭”;又因为上面用殷商文字和介于大汶口文化陶文之间的古文字,刻著殷商祖先的名号谱系,我们又把它们称之为“玉圭神主牌位”。而那16尊玉雕像就是殷商人的祖先——奥尔梅克人的祖先,这样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成文记载的文献谱牒和祖先形象的宗祀整体。在此文中我们解读了四块玉圭上的文字;2000年10月-2001年8月这组文物在中国展出,我们在西安、北京重新核实对实物,解读出六圭全文,确认它是殷商文字。
【专访王大有:中国人发现美洲诸问题】相关文章:
我国信用权立法诸问题研究08-05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08-06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08-06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08-17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08-11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08-07
吃人的美洲虎鱼08-15
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08-17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二)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