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文学评论论文>李晓妮散文诗三章赏析:倾诉和谛听生命之籁

李晓妮散文诗三章赏析:倾诉和谛听生命之籁

时间:2023-02-22 14:32:24 文学评论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晓妮散文诗三章赏析:倾诉和谛听生命之籁

李晓妮散文诗三章赏析:倾诉和谛听生命之籁
  
  文/康乔华
  
  李晓妮的散文诗,有着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的影响,不仅在语言韵味上,而且还在美学的意境里,并带有一点历史的深沉感。她总是以一种物象为载体,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中,融入了对生命、时间等人生重大课题的深思,在诗美与哲思的融合、结合上,相当出色。深切的体验中,又常带有一种阴柔而缠绵的意向,有一种拂之不去、萦回隽永的性格。清新纯净的语言,让我在阅读中,总感到文字里真挚动人的力量,以及在对读者娓娓诉说的亲切性,从而达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诗写高度,抒发出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感情。她的《千年的红蝶》、《雨花石》、《四月的村庄》这三章散文诗,是我比较喜欢的几章,在细细的赏读中,已经品味到,她独特、优美的诗句,把我带入到了一种回味的深深意境里。
  
  散文诗《千年的红蝶》就是她借“物”来咏史怀古的诗章,着眼点是对历史的感怀以及现实的寄寓,更是对历史本身的关注。“诗与史”总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某些时候又是“以诗证史”的,从诗歌中寻觅历史的踪迹。在这里,她却不拘泥于史实的演绎,而是从史实中“钻木取火”式地来敲击诗意的火花。以“红蝶”为引线,穿透历史,并以杜甫一生的历练来呈现文本内核里的“寄意”。她以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在唯美的歌吟中,生长温情、哲思与命运的交响。只感觉,这正是诗人形象与意志品格的生动描摹,在这种描摹中,灵动的情感美,始终是诗人精心调配的一块色板,每一章,每一节,字里行间,都是源于她善良、易感的生性而令人心动的表达,让我沉浸在她的章节里,聆听她内心吟咏的动情诉说。
  
  她首先从诗的开篇就用情感丰富而又饱满的笔触这样写到:“我是唐朝的一只红蝶,在杜甫草堂与你不期而遇,我就成了那只小小的茧。”这里的“红蝶”意象就直接为我们开拓出诗意的空间,拨通想象驰骋的线路。从我的不期而遇,成了那只小小的茧,“长安的秋声似琉璃,流到积霜的瓦上。小虫鸣叫,声音苍凉。”她已进入历史了,又因“风在传播黑色的流言。我的梦被黑暗蛊惑。/黑暗中我开始生长翅膀,很疼。”这样的开篇里已有一种“蝶韵”穿透岁月,渐渐呈现出诗人的怀古之幽思,溅起想象的涟漪。又在内心的“苦痛”里,描写杜甫时代的风云变幻,“草堂外处处刀伤。血迹未干,你的泪如雨。/我看见你,执一枝秃头的长毫,洒下古诗平平仄仄的韵脚,/在草堂上空放牧。/沉郁顿挫。疾风箭雨,你依然挺立。”从这些诗句中,映衬出那个时代的萧索与哀败,也从侧面反衬出诗人内心隐藏着的伤痕。“透明的羽翼,在风雨中挣扎,不停回眸,眷恋。/黑暗中,我的羽翼长满了荆棘,颤抖的躯体中,汇聚成血与痛的根芽。”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因伤痕而引起的困惑与纠葛,在这里更加明晰地展现出来,并随着情节的走势以及情感的挥发,把“古与今”的感触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在触及历史和生命意识里,使文本的思想得到了闪光的升华。
  
  在这里,诗人的语言意象还有着出色的展示。比如:“灵魂,踏上残缺支离着身体,传递你的呼吸”,就显得内涵深厚起来;又如:“一大片自由上升的翅膀,一大群执着歌唱的魂灵。一行行杜甫的诗像飘坠的音符纷纷飞扬。”更是有声有色,韵致天成。它与诗之意境很好的结合,在独特的抒发方式里,把“寄寓”在对情与景的描写中,显示出诗的艺术魅力,令人深深地回味,让那些向往与渴望“穿透了心的迷悯”。结尾处“八月失语。踩在天籁音符上的心,安静了,深了,远了。/永恒的杜甫,千年的红蝶,天地寂静。”诗句自然透晰,形象丰满,凝重大度,悠远情思,余韵不绝。
  
  在《雨花石》中,有着一种向往自然纯净之美的深度,其陶然忘机、沉湎于诗艺的忘忧之境里,却又在雨的寂静中蕴含着诗人隐隐的“忧与幽”,展现出辽阔的、涵天负地的精神世界与情怀。以“雨花石”为意象的文字里,如画如乐,一种与自然平和的心境牵动着自身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我慢慢从土里探出来凝望你高大的身影。只因为前方有你,重逢,就并不遥远。/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我叠印前世今生的柔光。用自己的魂魄,轻轻擦亮了自己。”在这里,她朴质的语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倾听和谛听对心灵世界的感悟。如同一些位哲人,以较为冷静的方式排遣内心澎湃的激情。就感觉到了她的深沉、凝重、含蕴和内敛。
  
  她在直接的叙述里将景物与事物与心境的相互联系起来,让“雨花石”的描述蕴意在开篇就做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引入:“前世因果。/我和你的缘分从水开始。/我是一颗遗失在岩石缝隙里的雨滴。/千年前在星云变动中从百尺悬崖跌落。”这样的起句,让我想起“水穿石滴”这个词的诠释,以及从百尺悬崖跌落而下的水的壮观气势,自己仿佛也想着由此而成为一滴水,让那些内心所装着的事物全都浸在雨水里,于无声的隐没中,来打磨成“雨花石”。那“雨”与“石”的描述与映衬,就是展现诗人自己的内心情怀,并用“对佛点燃一柱香,在内心祷告,祈求带我回上古的夜。摘几片月光,煮酒,和一朵雨花,以疼痛的方式,绚烂地绽放。”作为“雨花石”的内蕴与自己思想的“合理缓冲”,让情感再次升华。
  
  “潺潺的水中,你可听见,那经历千世轮回的风雨磨砺与期盼。你可读懂我那晶莹剔透,血色纹路的核心。/我向你呈现出一种炫艳的美。”这些诗句的描述,充满佛思禅意的境界,那些风雨磨砺与期盼,血色纹路的核心,其实就是诗人自身呈现出一种炫艳的美,也是一种在文本中,体现主题蕴意的深化。“雨花”就会带给诗人更多的情怀和遐想。情感的走势又向纵深进了一层:“时间坐在水上。在水中,我感受诗经的思想和唐诗的飘逸,体味宋词的辛酸唯美。/以水作镜子,我看见你的投影。”在这里,我看见了诗人内心存在的气质,在一种气势里游走,更多出些“超拨与哲思”,思想被浓缩或浸润,“雨花石”也就写得鲜活而厚重起来,使整章诗意的弥漫层层递进,主题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每一章节里的表达又都是对上一章节的深入。
  
  此外,我还感觉到他这章诗意的声音与思想,都在节奏与韵律里产生美感,不在语言跳跃的模式里,疆化和停泄,有着一种表现手法上的“出奇出新”,就这方面而言,我以为,这是区别于她的以往其它散文诗的地方,也是她的一次小小的超越吧。由此,她才会让“雨花石”在整章诗意的流动里,把“意与情”相互“撞击”,让我们随诗意扩张与弥漫去联想。在这里,我看见,诗人做出的灵魂与思想跋涉的一种精神,以及可以称作为“永恒”的姿态。比如:“乌云吞噬着阳光,洪水泛滥,淹没了我的声音。天地一片黑暗,浑噩。水蛇在我四处游动。/我听见暴雨像魔鬼狂笑,显现人类残酷的自我。我苦苦看着善良,滴着血。”这样的有气势的描述,也是一种诗歌精神与气质的展现。
  
  “我慢慢从土里探出来凝望你高大的身影。只因为前方有你,重逢,就并不遥远。/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我叠印前世今生的柔光。用自己的魂魄,轻轻擦亮了自己。/世界一如从前,在水上消失自己,也同时诞生自己。”这是一种种准确的感悟,使她的诗总闪烁着醉人的折光,于是,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叠印前世今生的柔光。世界一如从前,在水上消失自己,也同时诞生自己。这种其禅意的诉说,思辨以及心灵体验,让他的诗轻灵而活脱,透彻、明朗又蕴含理性而不晦涩,将她一点一点的泽润,使她的诗性人生剔透如玉。
  
  在最后一句,她这样写道:“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石头形如雕刻,我就是雕刻。石头形如记忆,我只好形如石头。/请把我收进你的青花瓷罐里。”这是以一点“思情”来浓缩整个诗境的蕴意,这种方式她运用自如,而且给人以深远的感受。我想,这也许正是她不拘一束的潇散自适的性灵生活之映现罢。
  
  《四月的村庄》是一章缅怀亲人的散文诗章,全诗流溢着伤感的氛围,有着寂寞与荒凉的心境,“梨花树下,凋零的花瓣化为泥土,伴着祖先的灵魂呼吸。洁白的呼吸,深入到我的身体里。”在这里,对无声世界的描摹,衬托出寂寞的境界是诗人寂寞心境的反映。之后,她想起了亲人,就像在“倾听他们的呼吸”,跳跃的语言,以流动的诗意来作为情感的升华与转化,打开记忆:“我听到了母亲那枚绣花针的呻吟,母亲在一张黑纸上扎出一个针孔。透过针孔,我找到了指间最疼痛的部位。”开篇描述的四月的村庄里,首先想到是自已的母亲,并抒发对母亲深深的眷念与爱。由此,呈现文本的思想内涵,把情感引向深入。“梨花中的母亲,伸出她的手掌。一片丰厚的水田。父亲沿着母亲的掌纹,挑着秧苗走向水田。/爷爷手里攥着自制的锄头,修建一座灰瓦的博物馆。围上柳条栅栏,不远处洒落的种子,钻入泥土等待一场清明雨。/奶奶唱起了一首老歌,节奏、旋律一一打开。溺水的月亮重新在骨头中上升。”这样细腻的描述,流露出对亲人们的怀念。从这些文字里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仿佛看见了诗人一家人四世同堂的和谐、勤劳的画面。在这个四月有清明传统节日的村庄,看得出诗人在思念的情感中,一次次加深着内心的伤痛,又让诗歌的内涵不断加深,让我们看到诗人内心的景深:“月光开始包裹梨花,摇落一地白花花的眼泪。”在这里,“月光”,因为“梨花”两个意象的语言,让这个《四月的村庄》更多了悲悯,月光也有了白花花的泪水。
  
  因此,“四月,我打开的疑问里,水田,篱笆墙,村落怎么一个个变得如此瘦小,如此伤感。”这一句就深深的将读者的心揪痛,就有好多的思念和缅怀来献祭。在这里,诗人没停留在悲哀的场景里继续铺垫,而是马上进行转折:“我试图扒开一些祖先讲述的故事,填补月光下,梨花树的叹息。/梨花的意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生长。有神灵的地方长出歪斜的树干,像爷爷的老房子,门向我敞开。”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也想起了那些离我而去的亲人们,在四月这个节日,思念就触痛内心,就会在烟雨的清明,燃上三支香两支烛,叩拜、祈祷,耳边又萦绕了唐朝诗人杜牧那首《清明》熟悉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时,一种强烈的思亲之情又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四月的村庄仿佛也像锈出的图案,所以就有了不一般的“我用盛满祖先灵魂的瓷器,捧起那份纯净的白,反复清洗我的眼睛。”的感慨与感受了。在最后一节里:“整个黄昏像一部史记。整个人间像一部传说。”让我们看见了诗人更多的思念情怀像一部史记又像一部传说,同时也在一种心灵慰藉里“润泽”,在缅怀与思念的深处,那情被四月的村庄持续“照明”,勾起一些无法剔除的“隐痛”。于是,“我是唯一的行人。在梨花的抒情里,我抱紧姓氏,用祖先的骨骼走路。/看见祖先的心脏写着我的乳名,正把我辨认。”由此,把诗人作为孝子潜藏的精神内质,真实的情感,爱的深沉体现出来。
  
  2011-7-10至15下午17:03于桂北青湖边
  
  附:李晓妮散文诗三章
  
  千年的红蝶
  
  文/李晓妮
  
  1
  
  我是唐朝的一只红蝶,在杜甫草堂与你不期而遇,我就成了那只小小的茧。
  
  长安的秋声似琉璃,流到积霜的瓦上。小虫鸣叫,声音苍凉。
  
  谁摘走了月光?
  
  风在传播黑色的流言。我的梦被黑暗蛊惑。
  
  黑暗中我开始生长翅膀,很疼。
  
  2
  
  长安的乌云四面袭来,大雨不断。
  
  我破茧,从暗夜中逃逸而出。
  
  雨妖绕着我狂舞。夜巫,水怪在我身上缠绕。
  
  翅膀上的锈迹,在雨水里一点一点的加深。
  
  3
  
  横穿秋水,我向你飞去。
  
  我停在草堂。小小的茅屋与大雨对峙。
  
  你的头发似干瘦的茅草,在风雨里飘摇。
  
  草堂外处处刀伤。血迹未干,你的泪如雨
  
  我看见你,执一枝秃头的长毫,洒下古诗平平仄仄的韵脚,
  
  在草堂上空放牧。
  
  沉郁顿挫。疾风箭雨,你依然挺立。
  
  我和一群蝶噙着你的诗词,在唐朝的天空飞舞。
  
  4
  
  无望的季节,茅屋为秋风秋雨所破。
  
  你瘦骨嶙嶙,仍把百姓的疾苦举过头顶。从你的骨头上长出了不朽的诗。
  
  你拖着多病的身子,雨中登上那座危楼看锦江春色,从春天看到秋天。
  
  我默读两只黄鹂,一行白鹭卡在喉结。
  
  那一场雨下到唐朝的底部。
  
  你没有看到春天,你把生命的最后一笔送至天涯。
  
  5
  
  我随你而去。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从花枝上坠落。
  
  把心倒空。灵魂,踏上残缺支离着身体,传递你的呼吸。我透明的羽翼,在风雨中挣扎,不停回眸,眷恋。
  
  黑暗中,我的羽翼长满了荆棘,颤抖的躯体中,汇聚成血与痛的根芽。
  
  6
  
  漫天的翅膀,红雨密集。
  
  太阳飞,月亮飞。
  
  蝶衣在天空飞旋。飞至苍穹。飞到前世,飞到唐朝,飞到杜甫茅屋。
  
  一大片自由上升的翅膀,一大群执着歌唱的魂灵。一行行杜甫的诗像飘坠的音符纷纷飞扬。
  
  八月失语。踩在天籁音符上的心,安静了,深了,远了。
  
  永恒的杜甫,千年的红蝶,天地寂静。
  
  雨花石
  
  “石居人外,人在石中,相击相和,创造对方”,——王朝闻先生《石道因缘》
  
  文/李晓妮
  
  1
  
  前世因果。
  
  我和你的缘分从水开始。
  
  我是一颗遗失在岩石缝隙里的雨滴。
  
  千年前在星云变动中从百尺悬崖跌落。
  
  我的蜻蜓在雨水里,我的蝴蝶在雨水里,我的脚步在雨水里,我的心也在雨水里。
  
  终于,一个灵魂渐渐滑落,滴入长江的淤泥,无声的隐没。打磨成了一颗雨花石。
  
  2
  
  对佛点燃一柱香,在内心祷告,祈求带我回上古的夜。摘几片月光,煮酒,和一朵雨花,以疼痛的方式,绚烂地绽放。
  
  你驰骋越过悠长古老的长风,携雨水归来,静坐在水岸。
  
  潺潺的水中,你可听见,那经历千世轮回的风雨磨砺与期盼。你可读懂我那晶莹剔透,血色纹路的核心。
  
  我向你呈现出一种炫艳的美。
  
  你是风,从春天刮向夏天,从你的眸子刮向我的眸子。
  
  3
  
  时间坐在水上。
  
  在水中,我感受诗经的思想和唐诗的飘逸,体味宋词的辛酸唯美。
  
  以水作镜子,我看见你的投影。
  
  我也看到了你圆润的锁骨上,光滑的后背上,写满一些历史潮湿的诗句。
  
  一些寻巢的汉字符号,应声跌落在水波里。
  
  雨水流经过我掌心,在指缝中碎裂另外的一些雨,大地的珠子。
  
  雨花魂,雅了桥头的那片风帆,雨花韵,回荡在高山流水间……
  
  4
  
  乌云吞噬着阳光,洪水泛滥,淹没了我的声音。天地一片黑暗,浑噩。水蛇在我四处游动。
  
  我听见暴雨像魔鬼狂笑,显现人类残酷的自我。我苦苦看着善良,滴着血。
  
  雷电打碎我的宁静,我被冲到漩涡。
  
  不再等待传说中的大坝截流。面对出巡的太阳,你发表宣言。
  
  你抽出大禹的剑,劈断了洪魔的腰,扼住了河伯的脖子。
  
  洪水咆哮。你的鲜血渗入雨花石,凝结成五颜六色,不倒的灵魂,有水的鲜活,有花的芳馨。
  
  5
  
  洪水退去。水草,鸬鹚都失忆。
  
  一道湿漉漉的小桥,被风卷着远远的,没有水响。
  
  我慢慢从土里探出来凝望你高大的身影。只因为前方有你,重逢,就并不遥远。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我叠印前世今生的柔光。用自己的魂魄,轻轻擦亮了自己。
  
  世界一如从前,在水上消失自己,也同时诞生自己。
  
  雨花石淹没于水草和一望无际的旷远。凝固的思想,把长江衬托得悠远、厚重、俊伟、坚定。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石头形如雕刻,我就是雕刻。石头形如记忆,我只好形如石头。
  
  请把我收进你的青花瓷罐里。
  
  四月的村庄
  
  文/李晓妮
  
  1
  
  梨花行走在四月的村庄。
  
  梨花飞舞,白色的蝴蝶,成了别在村庄头上的小花。
  
  微弱的白光照亮一个苍凉的小山头。四周的土地浸泡在黑色里。
  
  梨花树下,凋零的花瓣化为泥土,伴着祖先的灵魂呼吸。洁白的呼吸,深入到我的身体里。
  
  倾听他们的呼吸。我听到了母亲那枚绣花针的呻吟,母亲在一张黑纸上扎出一个针孔。透过针孔,我找到了指间最疼痛的部位。
  
  绣花针,游走母亲的指间,绣出村庄的图案。
  
  2
  
  晨曦中传来了鸟鸣,图案在我眼前展开。
  
  梨花中的母亲,伸出她的手掌。一片丰厚的水田。父亲沿着母亲的掌纹,挑着秧苗走向水田。
  
  爷爷手里攥着自制的锄头,修建一座灰瓦的博物馆。围上柳条栅栏,不远处洒落的种子,钻入泥土等待一场清明雨。
  
  奶奶唱起了一首老歌,节奏、旋律一一打开。溺水的月亮重新在骨头中上升。
  
  月光开始包裹梨花,摇落一地白花花的眼泪。
  
  3
  
  四月,我打开的疑问里,水田,篱笆墙,村落怎么一个个变得如此瘦小,如此伤感。我试图扒开一些祖先讲述的故事,填补月光下,梨花树的叹息。
  
  梨花的意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生长。有神灵的地方长出歪斜的树干,像爷爷的老房子,门向我敞开。
  
  走进门,我读懂了石碑印着的日期,有多么地伤痛。
  
  我用盛满祖先灵魂的瓷器,捧起那份纯净的白,反复清洗我的眼睛。
  
  看见了雪花的闪电,梅花的额头,悬挂在村庄深处。
  
  4
  
  四月,用梨花照明,在村庄的黑夜里,是一份祖先的灵魂,水一样的清澈。只有黑色是村庄的一份宁静。
  
  一排排祖先的脊背,一层高一层的匍匐着,叠成了一座村庄的金字塔。没有塔尖,却巍峨耸立,为村庄的暮色指引一条向天之路。
  
  整个黄昏像一部史记。整个人间像一部传说。
  
  我是唯一的行人。在梨花的抒情里,我抱紧姓氏,用祖先的骨骼走路。
  
  看见祖先的心脏写着我的乳名,正把我辨认。
  
  村庄羽化成蝶。把我的心脏嵌在翅膀上。我生命中美丽的献祭。
  
  

【李晓妮散文诗三章赏析:倾诉和谛听生命之籁】相关文章:

《俗世奇人》之“刷子李”08-16

坚强的生命之花08-08

生命之树作文08-17

生命之花作文03-03

生命之美作文02-21

生命之芯作文01-02

“生命之船”的自述03-07

让生命之花绽放02-24

生命的序曲诗歌赏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