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骑士精神与儒家思想之对比
骑士精神与儒家思想之对比作者/宋秀云 苗玉佶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主要体现在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主要体现在顺从和对君王的忠贞及仁德二字上。本文主要探讨《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与《三国演义》中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对深入研究东西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狼是一种极具团队精神的动物,它们拥有着顽强的创造精神和拼搏精神,其遵循的宗旨就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同时也突出集体的危机意识。狼其性是:贪、残、野、暴。人类也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在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其野性的一面,即使是社会中的人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也会爆发出其野性的层面。人性中爆发的狼性的“野味”和狼的特性没有任何区别,这一点很多的科学研究者都达成了共识。这指的是那种巨大的“潜能”。团队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即是指这种推进团队发展,为社会和人类创造效益的非凡的潜能,指这种潜能释放出来的拼搏精神。狼性就其本质而言有四大特点,“贪”“残”“野”“暴”,这几个特性在团队的合作中都有所体现,在工作中,努力拼搏奋斗,对待事业要有不折不挠的“贪性”;狼性的“残”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所有工作难题的克服、消灭;狼性文化的“野”在工作事业中是与拼搏的精神不可分离的,狼性文化的“野”主要是指工作事业中不要命的拼搏打拼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主要是说在逆境中克服各种困难,逾越层层的难关到达顶峰。一个团队要发展,没有这种贪、残、野、暴的精神是不行的。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没有这种“贪、残、野、暴”,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一败涂地。所以,对于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企业而言,狼性文化是应该被弘扬传颂的,在生活中的浪尖上求生存,在起伏动荡中勇往直前,攀登更高的山峰。在这样一个潮起潮落的竞争中,只有真正崇尚狼性文化的团队,才能够生存下去,才能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自古以来,它总是与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原因便是中庸之道的主导精神:“循规蹈矩、忍辱负重。”
一、《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首先体现在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上。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在团队合作中都有所体现,对待各种工作和事业中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化解。“亚瑟王圆桌骑士”一系列的传奇故事都拥有着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那就是亚瑟王的“圆桌”,因为这样一个超大的没有首席的“圆桌”正是亚瑟王组建一支具有狼性精神的“圆桌骑土”团队的精神支柱,整个故事中的所有发展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可见这一标志性的“圆桌”之重要意义。究其原因,意义何在?它就是骑土团结的集中体现。面对困难,骑士们共同商讨对敌之策,以至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还体现在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上。所有骑士的冒险精神都十分值得人们去传颂,也是整个作品中最为唯美的环节,所体现的冒险精神正是对人们所追求的独立性格的诠释,更是一种人性战胜力量的肯定和宣扬。传奇当中最多的语言部分描述的是单枪匹马拥有激昂斗志的孤胆英雄,里面掺杂着爱情与复仇环节的叙述、人性功绩以及个人精神环境。比如,雷瑞兹骑士与“红袍骑士”的博弈,主要是为了贵族小姐能够被营救出来。达赫骑士、朗斯洛骑士、布拉骑士为了内心世界中永不熄灭的理想,苦苦追寻,不断延续。所有这些神奇美妙的故事,都是以个人的胜利彰显人性魅力表现的,无不树立起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英雄光辉形象。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也体现在忠贞上,“圆桌骑士”是亚瑟王所赏赐的一种最高封号,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一个骑士一旦获得这一殊荣,也就意味着他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但拥有了贵族的权力,也随之真正地走人了上流社会当中。但是,这一切并不是来得那么容易的,层层严格的考验是走入这一理想之门的必经之路,一个骑士若是真的顺利通过,伴随他的不仅仅是名誉上的荣华,还有隆重的表彰仪式。所有亚瑟王册封的“圆桌骑士”都要求具有高强的武艺、冒险的精神、效忠的态度和名誉为上的精神世界观。一个骑士真正地化为“圆桌骑士”,还有一个神圣的环节就是宣誓,领受精神世界的训词,其内容无异于“忠于君王”“保护正教”。由此不难看出,所有的“圆桌骑士”都生活在亚瑟王的精神世界当中,他们要对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奉献终身,通过宗教宣誓的方式来表达至死不渝的情怀,否则所有的殊荣都将成为泡影,更别谈由此而来的荣誉和地位。
《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土精神的“狼性”体现了宗教色彩。“亚瑟王圆桌骑士”是在古凯尔特王亚瑟王的传说中演绎过来的,这个故事是当时整个欧洲的传奇,更是欧洲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其主角就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武士”们,由于其产生于整个欧洲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时期,难免被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宗教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感知,更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一种慰藉。基督教和所有教会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都秉承了传统的信仰和理念,与此同时,也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如此一来,所有的骑士无不是基督的信徒或代表,传奇和宗教也就密不可分了。另外,整个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世界里面还都弥漫着一种奇异和神秘的气息,从“王者之剑”的故事开始,直至亚瑟王带领的骑士们“天外飞剑”,登上王位之后依靠大法师墨林辅佐苦苦寻找黄金圣杯的艰难之旅。所有这些故事的叙述,无不让传奇渗透着神学的观念和宗教的狂热。
二、《三国演义》中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
与《亚瑟王之死》中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国演义》中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儒家思想中的羊性是指柔弱、善良、有韧性、勤苦劳作;同时也强调了其安于现状、听从分配、没有创新思想、大众动向。“羊性”如其词,表现了大众犹如听话的小绵羊一样任人宰割,缺乏反抗意志和精神,在历史中也扮演着受人保护和楚楚可怜的悲剧角色。这个角色就决定了大众具有善良、友好、和睦、老实的一面。
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主要体现在顺从和对君王的忠贞方面。忠贞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道德观念。在《三国演义》中,这种忠贞可通过对诸葛亮的描写表现出来,刘备的仁德与忠义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都对忠贞做了最好的诠释。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还体现在“仁德”二字上,在《三国演义》中,可通过对刘备的描写表现出来,刘备首先是仁德的化身,虽沦为卖草鞋之人,但性格中却有着非凡的抱负与仁德之心。刘备谦恭天下之士,敬贤爱才。他请孔明下山,这样虔诚,这样谦恭,孔明又怎能拒绝刘备呢?可见,在人才上刘备独具慧眼。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还体现在《三国演义》的君民关系中。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儒学家对君民关系有很多论述,孔子在《论语,泰伯》里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就是孟子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形态。历史著作里对君民关系还有另外一个论述,比如说《三国演义》中的君民关系,其理想的思想形态明显表现出一种乱世性。也就是说,只要国君不去欺压老百姓,社会就算稳定,百姓就满足。具有代表性的是刘备,他到每个地方都会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因为他“自到此,民丰足”。《三国演义》中阐述,刘备平定益州后,赵云建议刘备把耕田和民宅分发给手下官员,赵云认为,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没有了耕田和住所。刘备采纳了赵云的意见,将田宅分发给百姓,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此外,孙策、曹操都不欺压百姓,达到了当时百姓的理想状态。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战乱时期的百姓满足点低,只要他们的生活不被战争和国君打扰,就已经很满足了,同时也会支持和拥护统治者。纵观历史,有头脑的统治者都会善待百姓,尽量不去打扰百姓的生活,而且还会弥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因而得到百姓的拥护。
三、结语
人类虽为高等动物,但也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有动物生命体质所具有的特点和共性,在特定环境下也会产生原始的野性,在本质上和狼性中的“野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那种巨大的“潜能”永远不会熄灭,团队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即是指这种推进团队发展,为社会和人类创造效益的非凡的潜能,指这种潜能释放出来的拼搏精神。西方骑士精神的“狼性”在《亚瑟王之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三国演义》中充分体现了东方儒家思想的“羊性”。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2]古耜,悟读三国[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
[3]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又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英]托马斯·马洛礼,亚瑟王之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杨天宇.札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董仲舒.春秋繁露[A].二十二子(影印本)[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作者简介]
宋秀云(1977-),女,河北衡水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知行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苗玉佶(1976-),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知行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骑士精神与儒家思想之对比】相关文章:
民族精神之精髓,感恩08-17
儒家思想的作文07-26
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08-16
对比的作文08-01
对比的作文06-06
有关国旗下讲话之五四精神永在07-19
英美英语对比08-08
对比思维训练08-16
对比优秀作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