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老人与海》主题辨析:是希望还是绝望
《老人与海》主题辨析:是希望还是绝望
张继
(山西大同市第一中学)
现代的小说观念,对作品主题的解读持开放、多元、包容的态度。越是优秀的小说,越能生动呈现人类生活真实图景的作品,在与读者的生活体验相碰撞时,就越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其主题的解读就呈多重的可能性。
《老人与海》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的主题,作品的象征意义,历来众说纷纭。其争鸣本身,也蔚为文学接受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这部作品的主题一般倾向于积极乐观的理解。代表性的意见是人教版《语文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中引用的杨仁敬的观点:“这部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是一曲打不败的失败者的赞歌。”持此论者往往抓住小说主人公桑迪亚哥的一句独白发挥:“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迪亚哥被视作一个胜利者,“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他扞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是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引文同上。)
然而这种“积极向上”的理解态度,并不是中外文学评论中的“主流观点”。
海明威自己就说:“作品是一场悲剧这个事实并不使我感到不快,因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它只能有一个结果。”
这究竟是一部“充满希望”的作品,还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绝望”的态度?我认为,从作品内容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来考查,并不难得出结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人与海》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直接激烈对话的生动画面。一个已进入迟暮之年的孤独的“硬汉”与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群正面交锋。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依存的,又是对抗的,但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对抗。
大海是老人赖以生存的家园,那里既是他衣食的来源,也是精神的归宿。年轻时的桑迪亚哥在大海上搏击风浪,是个捕鱼高手,在大海上,他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力量,证明了自己是个“英雄”。年老时,大海仍然是他既无法离开,又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熟悉这里的一切,也爱这里的一切。他爱海面上的星星,甚至也爱他的对手——那条差点让它同归于尽的大马林鱼。在小说中,桑迪亚哥多次称那条大马林鱼为“兄弟”,甚至对它敬畏,以至于在感情深处并不愿意杀死它。
然而,生存本质上就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大自然对人类的予夺本质上不决定于人类自身能力的大小。我们看到,再坚强的硬汉也有衰朽迟暮的时候;蕴藏丰富、平静的大海,却遍布杀机,随时可以成为吞噬生命的陷阱。人要生存,就要与自然对抗,尽管这并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同一性假想,是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最起码,对桑迪亚哥老人来说如此。
这场斗争注定是以人类的失败告终的。因为,这是人类的有限性和宇宙自然的无限性的对抗,人类怎可能胜利?如果我们选择了斗争,选择了以“硬汉”的方式去对抗,悲剧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二、硬汉式的斗争
既然人类与自然的对抗终究会以失败告终,那么,选择“硬汉式”的生存姿态还有何意义?
首先,如果没有这样的对抗,生命将更加灰暗。海明威的恩师格鲁特·斯泰因这样评述海明威的性格:“他用残忍当盾牌,以掩盖他惊人的胆怯和敏感。”对于海明威,我们熟知的是他的健壮的体魄、冒险的勇气、为了正义事业而斗争的坚定的意志,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光明开朗、充满着健康人性的旖旎风光。这一切,完全成就于他那种面对命运“硬汉式”对抗的人生态度。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抗,他内心中忧郁、灰暗、脆弱的一面才被克服和掩藏!
这仅是一个人的特殊生存状态,抑或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每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人性自有其脆弱、晦暗的一面。西方神学把这称为人的“原罪”。如果我们不选择奋斗,不去征服人性的脆弱,我们就不能摆脱“人性的枷锁”。奋斗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这种与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斗争,恐怕是我们自我救赎的唯一道路。可以说,《老人与海》中衰朽残年的老桑迪亚哥与自然的对抗,确实证明了生命的尊严,使我们看到了人性走出幽暗陷阱的希望。
然而,凭此就可以说人生就没有了悲剧性?这部小说是一部讲述“希望”的小说吗?如果说桑迪亚哥是一个“胜利者”,那么,作为胜利者,他究竟征服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小说的结局,空手而归的桑迪亚哥继续他那悲惨的人生,就回答了这一切。
正如鲁迅《阿Q正传》里所批判的那样,“精神上的胜利”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诞可笑的,它自身就包含着矛盾。
大多数的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是个宿命论者。个体的人类,不论在生命的过程里获得多少意义和价值,都逃脱不了注定消亡的宿命。越是热爱生命,这种宿命所带来的悲剧感就会越强烈。一切都会过去的!也许,这正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蕴藏在叙述腔调中那种浓浓的悲凉背后所要说喊出的那句话。这也正是这部作品悲剧性的主要来源,以及其哲学思考的凝结点吧。
三、死亡
赫·欧·贝茨说:“其实海明威始终专注于死亡的主题。他的作品看起来写了各色各样的主题……而其实只有一个主题——死。”《老人与海》表面上看没有写到“死亡”,其实作品中却处处透出“死亡”的悲凉。考虑到不久之后海明威结束生命的方式,这里面的联系恐怕值得深思。
小说中的桑迪亚哥是个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他处境凄凉,已经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了,经济上几近破产,加上病痛的折磨。但更能触动读者的是那种“精神上”潜藏的危机。表面上,桑迪亚哥还不认输,但这个昔日的硬汉、英雄却根本无法抵御肉体陨落的最终命运。与大马林鱼的搏斗只是一次差点送了他性命的惨胜,如果说从这里还能看出他的经验、智慧、勇气这些弥足珍贵的精神的存在的话,那么最后输给鲨鱼,就真的把他完全打垮了,是一种精神上的垮塌。在小男孩面前,他不得不悲叹地承认:“它们把我打败啦!真的,它们打败了我。”是的,桑迪亚哥真的被打败了,他不是败给鲨鱼,而是败在了时间的手下!
一部作品,如果仅仅表达对“死亡”的单纯的恐惧,是不具备文学价值的。严肃意义上的文学,表现“死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发对“生”的深沉思考。
海明威是个多么热爱生命的人啊!他的传奇的一生,不断攀登人类身体和灵魂的最高峰。可以说,他把“生”的种种“美”的特征,发挥到了极致。然而,晚年的伤痛使他失去了“生”的种种乐趣,即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安慰,也不能阻止他滑向对生命绝望的深渊。死亡,不是没有呼吸的可怕,而是爱、美等一切意义终结的可悲!只有真正挚爱生命的人,才会有如此深切的对生命的悲剧意识。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小说看成作者的自传,但作品反映一个作家灵魂中最微隐的律动,这点是无疑的。
《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晚年常常梦到狮子,狮子是健康、力量和生命活力的象征。这不正是生命中业已缺失的东西在潜意识中的一种回照吗?
从“读者反应”的角度看,《老人与海》所激发出来的审美体验更多的恐怕是“悲壮感”,而不是“身体虽然失败而精神却胜利”的“收获的喜悦”。
通过文学作品来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首先应该为学生客观、准确地阐释好作品的内涵价值,让学生自主体验,自我判断,预设某种前提,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悲剧意识不等于悲观厌世,对生活,偶尔运用悲剧性的眼光做一些审视,应该会有益于人生的发展,而不是相反。
参考文献:
张素新,韩雨薇。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J]。中国报业,20011(06)。
【《老人与海》主题辨析:是希望还是绝望】相关文章:
希望失望绝望经典语录集锦10-29
“江郎才尽”辨析08-06
词语辨析08-17
“机构”“机关”辨析08-11
“而”字词语辨析08-17
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08-07
网络出版概念辨析08-05
财政赤字辨析08-07
“法的适用”概念辨析08-12
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