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清代女性的生活方式研究
清代女性的生活方式研究
——以《晚晴簃诗汇》为考察中心
文俊风
摘 要: 古代女性历来都备受世人关注,各朝代的女性都有学者进行研究,在清代,女性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当时女性生活所处的状态,一生的状况,在《晚晴簃诗汇》所收录的诗人的诗中有所反应。本文旨在通过将女性分为民间妇女和富宦妇女两类,分别描写她们的生活,从而刻画出清朝女性一生的生活面貌,让我们详细的了解清代女性的一生。
关键词:清朝 晚晴簃诗汇 女性
目前,国内涉及清朝妇女研究的内容有不少,但是研究《晚晴簃诗汇》[i]中女性生活的鲜为人见。关注古代社会中的女性正在成为我国史学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对《晚晴簃诗汇》中女性生活的一些浅见,为我国关于清朝女性生活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并希望通过对女性生活的分析,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到清朝女性的生活。
一、《晚晴簃诗汇》简介
(一) "晚晴簃"
"晚晴簃"是徐世昌所办的诗社名。徐世昌这个诗社的情况,我们能够看到的记录比较少。但是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晴簃诗汇》闻石先生《点校说明》言"徐氏在总统任内,为矜风雅,曾设晚晴簃诗社,聚集一批文士……结社之初,有人建议编纂《清诗汇》,以成一代圣典,徐氏采纳了这一建议,命其幕僚王式通(书衡)等从事诠选清诗的工作。"可见《诗汇》前之所以冠"晚晴簃"三字,是由于《诗汇》乃诗社集体所为之故。至于诗社为什么要取"晚晴簃"为名,则未见有何记述。
(二)《晚晴簃诗汇》的作者及编著
编者徐世昌(1855~1939),天津人,字菊人,号弢斋。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在清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至民国,依附袁世凯等北洋军阀,在1914年任袁世凯临时政府国务卿,1918年被选为大总统,1922年被直系军阀所黜。《诗汇》是由其门客、幕僚协助编成的。具体参与编著的人员有樊增祥、王树楠、易顺鼎、周树模、柯邵忞、郭曾炘、秦树声、徐树铮、曹秉章、赵衡、吴传绮、张元奇、沈吕生、郑叔进、丁暗公、闵尔昌、成祝三、章曼仙、关颖人,夏闰枝、吴印丞、金篯孙等人。
1929年退耕堂的刊本《晚晴簃诗汇》是目前的最早的版本,后来于1931年重新进行刊印。在80年代初期,1929年中国书店影印了退耕堂版的《晚晴簃诗汇》。1988年,中国书店又据退耕堂1929年刊本影印。1990年,由闻石点校的《晚晴簃诗汇》由中华书局出版。1996年,北京出版社影印《清诗汇》。
《晚晴簃诗汇》仿吴之振《宋诗钞》[ii]、顾嗣立《元诗选》[iii]、钱谦益《列朝诗集》[iv]、朱彝尊《明诗综》[v]的规模,网罗全清的诗歌加以选录。《凡例》中说:"不分异同,荟萃众长,恉尚神思,务屏伪体。自大名家外,要皆因诗存人,因人存诗,二例并用,而搜逸阐幽,尤所加意。"要求做到"一代之中,各家俱存;一家之中,各法俱在"."《诗汇》收录有清一代6100余人的诗作27000余首,可以说是规模甚大的清诗总集".
《晚晴簃诗汇》编次为先选皇帝、亲王的作品;再依科甲次第选录各时期诗人的作品,没有科甲可凭借的,略按生卒先后为序,这部分从孙奇逢、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起,至严复、周蕃、周曾锦、朱联沅、李逊、闵孙奭等人;接着是闺秀、释道诗;最后是所谓"属国"诗人的诗。
二、 《晚晴簃诗汇》中的普通女性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经济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农本商末的思想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而且社会生产的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在政治方面,清朝初期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清朝的统治者进行数次战争。因此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来说对当时的女性生活都是有影响的。
(一) 民间妇女
1. 劳作生活
自然环境与劳动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古代社会人们不同的谋生手段,相反谋生手段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驾驭能力。在当时的劳动力水平下,大多数女性出嫁后是要从事家务和日常劳作的,在这些诗作中妇女的那种勤劳、艰辛、贤惠也是一目了然的。
在胡承诺的《田家》[vi]中写到:
"村巷犹未白,众鸡喧我庐。有生宜相养,夫耕妇亦锄。夫妇勤力作,教儿强学书。"
这就是普通农家妇女辛勤劳作、生活美满的状况。
可是在那样的一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有些妇女即使很勤劳,也并不一定可以如愿过得美满。林徵韩的《挑野菜歌》[vii]:
"日穿花影碎,村犬花外吠。一起南村来,妇女装成队。小儿怀在怀,大儿背在背。右手持弯弓,左手张阔袋。下我村北田,挑我田中菜。菜花香可怜,菜叶青可爱。但苦根不肥,天旱失灌溉。饥多难普疗,人多不一辈。得挑时且挑,尽我此田内。三五村东头,谁家邻姊妹。相邀斗草来,各撷幽芳在。金钗落翠鬟,坐地成赌赛。嫣然一笑间,春风生万态。那知挑菜人,当年亦粉黛。"
相对于这些悲苦的生活,在劳动时她们往往也有自己的欢乐。朱德蓉的《采莲曲》[viii]:
"绿叶罗裙一色裁,芙蓉映水两边开。欲将新曲频频唱,恐有鸳鸯飞入来。"
将采莲女的着装,愉悦心情跃然纸上。
在男耕女织的时代,男女两性的分工模式决定了在她们的生活中远远不止以上这两样劳动。王恕的《杂体次韦苏州韵》[ix]:
"……步出城南门,道逢采桑女。衣沾草头露,心在机上绪。阴阴叶正肥,戢戢蚕可数。游丝千尺强,空来天际舞。文绣被人间,谁知寒女苦。"
作者寥寥数语道破了农妇采桑、织布时的生动情景,以及她们所怀有的心态。
"卖去结绿珠,独上流黄机。织成双鸳锦,谁家作舞衣。 镫火半明灭,停梭闻叹声。谁知蓬鬓影,旧日亦倾城。"
这首诗秦松岭的《寒女叹》[x]亦是写清贫织布女辛苦织布,却忍不住叹息回想当年自己的容貌。
但是女性在当时社会最主要的作用是生育,对于刚刚生产完的女性来说自然是喜悦的,如在郝湘娥的《江南采莲曲》[xi]:
"采莲小妇乳花香,罗秀新裁半臂长。为羡滩头交颈睡,戏将荷叶罩鸳鸯"
但是在这其中并没有显出她们劳作的艰辛,相反可以看出她们生产完后愉快的心情。
2. 夫妇离别
与当时清初的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关系,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收复失土,特别是康雍乾三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加上当时为了各自的生计,很多壮年男子要么为国杀敌,要么出去经商,夫妇离别的不在少数,因此在《晚晴簃诗汇》中收录了不少离别诗。
征人妇的寂寞相思之苦。在战争中男子被征入伍,远离家乡和亲人。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为他的冷暖饥寒所担忧,但更为担忧的是他的性命,郭开泰的《寄衣曲》[xii]"商飙落叶如飞燕,寒衣处处催针线。"天气寒冷树叶密密匝匝的被风吹落,给丈夫缝的棉衣也多加了几针,形象的描写了织妇为让戍守边关的丈夫在这寒冷暖气穿的暖和些,费力织衣的样子。可是他们分离的时间是那样的长,"征夫一去未曾还,十载相思不相见。相见家乡讵有期,旧衣寄尽寄新衣。织成窗外三更月,缝就镫前半晓鸡。"以至于"忆昔裁衣手腕轻,算来宽窄能相称。悠离别已多年,心意商量愁未定。定识腰肢旧日非,翦来那得更宽围。试把妾身还自约,嫁衣宽尽不相依。"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再四丁宁寄徒侣,愿见儿夫亲付与。泪痕滴上半成殷,到日开时应认取。"撒上自己的相思泪,让别离家乡的丈夫能够一眼就看到自己的思念之情,能够一眼就认出自己寄给他的御寒衣。虽然满腔思念,但最为担心的仍是自己夫婿的性命,宁愿要他平安,"吁嗟乎!王家多难为前驱,休说封侯志尚虚。",但是为了能够让在外的丈夫安心,不让他思念家乡"衣间不付一封书".
对于十年在外的夫婿,能够平安是在家妻子最大的心愿,可是对于十年的妻子来说,就又是另一种悲凉。吴伟业的《吾谷行》[xiii]中记:
"前山路转相公坟,宰木参差乱入云。 枝上子规啼碧血,道傍少妇泣罗裙。罗裙碧血招魂哭,寡鹄羁雌不忍闻。同伴几家逢下泪,羡他夫婿尚从军。……"
可以看出她们宁可自己的夫婿仍在外征战,也不愿两人生死相隔。
为生计在外奔波的大有人在,在家的妻子因为夫婿的离别而苦恼,朱柔则的《别曲》[xiv]从女性的角度细腻的写出这样的情感:
"三载饥驱走路歧,一春风雨倍凄其。黄金最是无情物,长使深闺怨别离。"
相对于征人妇、为生计忙碌的夫妇分离来说,对于其他的分离描写的离别相思情倒更为引起我们的共鸣。
姜顺龙的《自君之出矣》[xv]从男性的角度写离别后妻子的对丈夫的思念: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朱颜。朱颜为谁好,对镜空自怜。自君之出矣,不看高楼月。月缺有圆时,人生长离别。自君之出矣,寂寞酴醿架。妾自看花开,妾复看花谢。自君之出矣,忍见临歧路。昔日双车轮,良人从此去。"
而顾若璞的《自君之出矣》[xvi]:
"自君之出矣,不理钗头玉。思君湘水深,啼痕犹在竹。自君之出矣,鸾镜不曾开。思君如璧月,皎皎照妆台。自君之出矣,罗幔月娟娟。思君如络纬,辗转一丝牵。"
这两首诗从男女两性角度写出了夫妇离别后妻子的心情。
(二)富宦妇女
1. 在室生活
在室生活是女性从出生到嫁人这一段时间。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士大夫阶层以及一些社会的上层是比较重视女性的在室教育的,在她们未嫁人之前要接受一定的教育。那她们未嫁人妇之前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在《晚晴簃诗汇》中第四册的闺秀诗中对女性未出嫁之前的情况描写的比较多。
杭温如的《自伤》[xvii]中写道:
"……十三学刺纫,十五学吟诗。十七长成身,深闺人未知。忽闻父母命,许自他家儿……"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女性在未出嫁之前会学习女红,在富贵人家有些女子也会像其他男性一样的学习。
在张德蕙的《赠湘君》:
"兰房独起迟,无语对罗帏。此意无人解,深闺未嫁时。"[xviii]
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位已嫁女性未嫁之前迟迟不起的情景,犹是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一位少女睡懒觉的可爱形象。
2. 新婚生活
与历代一样,清朝妇女也要遵守"三从四德",出嫁从夫,侍奉姑婆,履行传宗接代的任务。在《晚晴簃诗汇》中对于此种情况的描写以男性诗人为主。
新婚夫妇最为引人关注的,当然是洞房生活,唐芳第的《洞房曲》里描写到:
"软金长,娇歌欲递迟龙香。临筵催赐青雀觞,海棠滴露低红芳。流苏压钩金锵锵,铜球宛转添都梁。殢人缓缓收鸣珰,花枝故恼东风狂。"[xix]
下面诗句形象的写出新婚女性的形态,而后话锋突转:
"银屏叠叠遮琐窗,长夜辽辽天未央。横娇妒宠谁能望,春光不到翾风房。"
写出了春风也不来扰乱这美好春宵。
但婚后的生活能一如洞房这般美好吗?吕履恒的《新妇篇答雪堂》里记:
"新妇初来时,父母教礼仪。娩婉事君子,动止勤自持。入厨涤百器,夙兴夜寐迟。"[xx]
3.养育子女
嫁后的女性通常有一项重要任务——养育子女。在所有诗集记载中,大多是母亲教育儿子要认真读书的,其中庄德芬的《杂诗示儿》[xxi]:
"春风降和气,佳树生庭中。天意亦已厚,所赖尤人工。清泉灌根柢,香露滋芳丛。英华乘时发,枝叶何青葱。……吾闻燕国公,爨火照书策。范相未遇时,帐中盈烟迹。贵盛相门儿,贫贱无家客。青云与泥涂,勤苦同一辙。志学抱坚心,宁为境所易。诵读知其人,尚友若咫尺。流光驹过隙,分阴抵拱璧。毋令寡母心,戚戚忧乾没。"
这位知识女性用她自己的阅历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看出这位女性自己的精神面貌。和上面这位母亲一样另一位母亲用更浅显的道理教诲自己的孩子:
"午过凉生暑气回,半擎镫火竹帘开。窗前莫厌参丸苦,日后甘从此处来。"
在这首彭氏的《课儿辈夜读》[xxii]中彭氏让自己的孩子莫要嫌弃读书苦,日后才能品得其中甜。
4. 娱乐生活
在前面已经较多的描述了女性的家庭生活,《晚晴簃诗汇》中对女性的娱乐生活也有所描述,她们的娱乐主要是读书、作诗、游玩。
万经的《吊周烈妇》[xxiii]中有这样的描写"妇也冰霜姿,诗礼为楷模",很直白的写周烈妇外貌、礼仪、作诗这几个方面的出色表现。
第四部分闺秀诗,女性自己就自己所读书籍有些写出了所思。黄媛贞的《秋窗阅史》[xxiv]:
"幽怀阅古今,叹息因何设。君心昧虚灵,孤臣恨难彻。负却精诚言,向彼炎曲舌。咸若尧舜仁,如何有兴灭。林下秋来风,夙夜吹不竭。"
从侧面看出当时女性读书的情况。
当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当时女性只在阁楼上刺绣,她们也会出去游玩。在冒德娟的《去半塘》[xxv]:
"半塘容膝半年多,一别浑如一梦过。记得山光青似黛,肯忘水色碧於螺。邯郸卢子留萍迹,蝴蝶庄生笑网罗。不是橹声鸡唱候,此身犹自滞南柯。"
写出了冒德娟游历半塘的所见、所遇。
5. 宫廷女性
中国古代虽然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对于社会上层以及富贵人家来说"多妾"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中国古代的封建皇帝为了传宗接代都是后宫佳丽三千,清朝也不例外。那些被幽禁于深宫高墙之内,失去了青春、自由、爱情的宫女就成为这种制度的牺牲品。
自选秀始便开始改变一些女子的命运,在一些人眼中一朝富贵甚是被妒,可是谁又知道她们的苦楚,在吴伟业的《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xxvi]中,只因"中山有女娇无双,清眸皓齿垂明珰。……问年十六尚未嫁",却不管她"知音识曲弹清商"已有中意之人,就在"诏书忽下选峨眉,细马轻车不知数。"的一片欢呼中、妒忌中"谁知转盼红颜误,".
被选进宫中的女子也是凄凄惨惨戚戚,龚炳的《西宫秋怨》[xxvii]写到:
"叶落空庭渐有声,长门深锁月斜明。玉阶寂寞无人迹,秋草年年傍我生"
用"叶落" "斜月""玉阶""秋草"四词刻画宫人内心的寂寞,不由让人想到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在商景徽的《吊张曼殊》[xxviii]中,虽然"觅得温柔在帝乡"但是"娇花容易萎严霜。丰台自此游人绝,芍药将开尽断肠。",可是仍有新人"云髻峨峨似洛神".这怎能不让这些宫女不年年以泪洗面,最终也只能落得个人老珠黄,孤独终老。
因此这种"多妾"制正是很多宫廷女性遭抛弃、误红颜、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原因。
三、《晚晴簃诗汇》中的守节女性
"自宋朝以后,女子从一而终的贞节观,便被当作衡量女性的伦理准则,并且一代超过一代,到清朝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xxix],并且在清代,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贞烈妇女进行表彰。顺治帝时规定"受表彰的妇女除了政府拨给银两以外,还赈济粮食"[xxx],在雍正时规定"贞妇超过四十身故,守节十五年以上的,应该得到表彰"[xxxi],至同治时期,规定"孀妇守节超过六年身亡的,给予表彰"[xxxii].
正是这种对于女性的严格而苛刻的要求,使得女子必须遵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性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却不具有独立性,而是完全依附于男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而作为具有思想意识的人,女性对于这种状态的态度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女性的贞烈现象男性又是怎么看待的呢?又是在哪种情况下,女性会做出这种贞烈的行为呢?
在李柏的《卓烈妇》[xxxiii]中写因为"将军降敢丞相死",为此"一家八口齐赴水".而在李生光的《处子吟》[xxxiv]中,女子未嫁之时,因为夫婿命薄已死,为了守得贞洁"毁容绝膏沐,矢志壹且坚。",当有人为她另觅夫婿时,女子"侃辞谢媒妁",至此一生未嫁,换得个贞妇称号。也有因不忍受辱而赴黄泉者如万经的《吊周烈妇》[xxxv]:
"……妇也冰霜姿,诗礼为楷模。仓卒走避贼,从夫出闉阇。弱质既窘步,况负六月雏。夫妇不相保,踉跄各奔逋。事势在危迫,死生决须臾。举身赴清流,不复怜呱呱。"
在当时对这种行为社会上的看法是什么呢?同样在万经的《吊周烈妇》中对此进行了评价:
"健儿尽膜拜,闻者咸叹吁。于乎烈妇心,岂为声名图。巾帼留正气,身死名不徂。会当纪丹管,国史他年书。"
这种行径得到社会上的大力赞赏,被史书所记载,可见在当时社会是提倡此种行为的。同样在宋景卫的《正俗歌为陈媛作》[xxxvi]中记录,因为"烈女不肯更二夫",却因"鸩告双飞媒一逼"使得陈媛"遂将性命付轻绡,仅留心事传遗墨。"最后被评为"视死如归岂博名,舍生取义宁图逸。惟媛家学《五经》明,察於伦理昭作述。天经地义古今垂,永永幽光争皎日。"的美名。
综上看来女子的守节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的,这是一种在政府倡导下而形成的社会风气。我们再追溯到当时的社会思想方面来看,在当时清朝社会"程朱理学"已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而程朱理学所宣扬的"夫为妻纲"的伦理说教也被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观察当时社会女性的守节行为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由于受到社会性别,社会等级等差异的影响,文中对农村妇女、富宦妇女的生活方式分别进行了描述。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政府的政策、程朱理学思想影响下,女性的劳作生活、娱乐生活、女性的守节通通受到了影响。在我们的印象中,封建社会的女性永远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受人奴役,可是在《晚晴簃诗汇》中所展现出来的,清代女性除了受社会生产力影响以外,她们同样的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同样可以外出游玩。所差的或许仅仅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有所不同,所有的女性诗多数是上层社会家庭中的女性所作,是在经济基础支持之上的文学创作。
但是《晚晴簃诗汇》编著于民国时期,在当时女性解放思潮之下,人们对于女性的看法有一定的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一定的提高,然而传统的观念并没有随之改变很多,表现在《晚晴簃诗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收录的诗是对于节烈妇女的表彰,这也就是说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还是认为节烈行为是女性的一种应为行为。
注 释
[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影印本。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8.
[ii](明)吴之振。《宋诗钞》。1663年创,1671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iii](清)顾嗣立。《元诗选》。1793年付刻
[iv](清)钱谦益。《列朝诗集》。编定于明清之际,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7
[v](清)朱彝尊。《明诗综》。2007年3月1日,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v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一册。109页
[v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二册。194页
[vi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26页
[ix]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二册。167页
[x]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一册。552页
[x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54页
[x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一册。151页
[xi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一册。213页
[xiv]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45页
[xv]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二册。173页
[xv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30页
[xv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89页
[xvi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26页
[xix]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二册。184页
[xx]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二册。45页
[xx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70页
[xx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64页
[xxi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一册。56页
[xxiv]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40页
[xxv]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32页
[xxv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一册。211页
[xxv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二册。133页
[xxvi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24页
[xxix]郭松义。《清代妇女的守节和再嫁》。浙江社会科学1期。
[xxx]昆冈、李鸿章。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403.10~11页。
[xxxi]《清世宗实录》卷12.9页。
[xxxii]昆冈、李鸿章。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404.24页。
[xxxii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一册。98页
[xxxiv]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二册。53页
[xxxv]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二册。56页
[xxxvi]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581页
参考文献
著作:
[1](清)顾嗣立。元诗选[M].1793年付刻
[2](清)钱谦益,列朝诗集[M].编定于明清之际,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7
[3](明)吴之振,宋诗钞[M].1663年创,1671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4]徐世昌。晚晴簃诗汇[M].影印本。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8
[5](清)朱彝尊。明诗综[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7
[6](清)昆冈、李鸿章。光绪大清会典事例[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
[7](清)。清世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
期刊:
[1]郭松义。清代妇女的守节和再嫁[J].浙江社会科学1期
【清代女性的生活方式研究】相关文章:
清代满族旗人户口登记制度研究08-22
清代宁古塔流人对当地文化经济的作用08-23
生活方式优秀作文(精选3篇)08-21
简述清代名臣文祥及其所受家塾教育08-18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标语10-26
形容女性的句子02-19
女性的励志语录11-20
女性社交礼仪06-09
女性社交礼仪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