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社会学论文>传统文化资源向实验艺术语境的转换

传统文化资源向实验艺术语境的转换

时间:2022-08-04 22:16:04 社会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文化资源向实验艺术语境的转换

  传统文化资源向实验艺术语境的转换

传统文化资源向实验艺术语境的转换

  摘要:这里我提及到的传统文化资源指的是中国本体的各种元素资源,包括家俱、四大发明、功夫、巫术、道、禅、民间工艺等不同层面,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些元素资源通过装置、影像、观念摄影、行为表演、文本和网络等非架上媒介的实验艺术形式出现,这里面涉及较多的是装置综合艺术及我的感受。虽然我所研究、理解的传统文化与实验艺术的深度远远不够,但至少可以相信是这类东西影响了我的创作状态,可以让我不断做实验艺术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自身资源;实验艺术;有趣性;深层的关怀

  1从杜尚说开

  杜尚,一位改变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艺术家,他把自己的行为、生活当做艺术品来做,他告诉了后来的人们:艺术如果仅仅是以架上绘画呈现出来,那是一种狭隘的艺术,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一幅画的问题,它可是一罐空气、一个动作、一个事件、甚至是一段人生,它可以让我们获得自由、活得有意义,找到另一种存在方式的生活状态。谈到艺术语境形式的转换,我们必须得提及杜尚,他的作品《泉》在当今艺术界里是最富有影响力的作品,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至今被众多的艺术家所沿用。

  2利用自身的资源,回到自己的文明

  在现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传统文化资源为艺术家的创作及思想观念的转换提供了丰富而又无限的资源。艺术是随着文化的传承而发展来的,没有文化也就不会产生艺术,它是一种渐进性的、跨越式的文化活动。因而,返身于自身的传统资源乃是找寻各种文化、艺术演化指向的原点。正如批评家吕澎所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要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回头自己的文明。”[1]面对当代艺术在表现方式上多元化的情形下,如何将自身传统里面的元素资源及技术的表现方式与现当代实验艺术的学科进行综合式的融合与跨越,如何通过转换思维、转换媒介以及转换观察方法与表现事物的角度,来达到材料语言与观念表达的延展性和持续性。在艺术家徐冰、蔡国强和李红军等人的作品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传统资源在当代的转换

  3.1文字符号型———徐冰的艺术

  徐冰的第一件代表作品《析世鉴》,又称“天书”利用了中国传统版画的复数性和利用中国传统的文字,类似汉字又不是汉字的无数个文字符号和传统活版印字的一些元素组成的一部庞大的现代文字符号的天书。在做“天书”之前,徐冰就在研究复数性的概念怎么和中国传统的文字结合起来,做成一部实验性作品。造字完成后,徐冰为了找到一种有根据又适合的版书,他花了大量时间在他母亲工作的北大图书馆学系的书库中去研究善本书。然后又涉及到字体的选择,因为他希望《析世鉴》这个作品“彻底的抽空内容”,所以他没有采用楷书而用了他认为没有个性风格的宋体字。这样一种传统文化在当代视觉符号组成新的语言形式的出现,无论是批评家还是观众都会叹为观止。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徐冰对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加以如此浩大的转换。虽然他这样做的结果是荒诞、是无意义的。但就是这种荒诞和无意义造就了徐冰艺术的特殊的境界。

  3.2民俗文化型———蔡国强和李红军的艺术

  蔡国强,一位国际性较成功的艺术家,有人说他是在乱搞,有人说他是大玩家。然而有一点可以把握的,那就是他的创作主题永远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像他运用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装置作品:《草船借箭》———用真实的船和箭制造了《三国演义》里面虚拟的场景、《威尼斯收租院》等。就火药而言,他钟情和沉迷于火药瞬间爆炸的那种破坏力量所产生的美,如他自己所言“火药包含东方文化特质,爆炸产生的速度和张力,蕴含的时空概念的传达,释放的强大力量。”[2]他把古代的发明,用于了充满形式变化系数的“时间装置”中。我们对于蔡国强的作品往往会产生这样的一种状况:作品所传达的观念不是那么深不可测,也很简单。而留住观众的是他转换了大家既“陌生”又“熟悉”的传统媒介所产生的新语言形式,原因在于他这个“艺术顽童”认为“艺术可以乱搞”,作品的主要力量不在艺术的观念上,而在于作品的转换形式和现场氛围中。正好火药这个媒介在爆炸前后产生的瞬间差异满足了他要追求的这种效果。在蔡国强作品里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的运用。另一位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做得很出色的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毕业的李红军先生,他是从民间剪纸走出来的。早在2010年李红军的个展上面,我们就看到了他非常不错、让人惊叹的作品:把一张张白纸叠放在一起,然后把这叠白纸用减法的方式一点一点的从中挖刻出形象,而挖出形象后的负形也成为作品的组成部份。最后做成一个个类似雕塑石膏像的作品,非常写实,他以剪纸的方式达到了画笔与雕塑上的写实。李红军是一位把民间剪纸语言转换到一定高度的出色艺术家。“早在90年代初,李红军就已经意识到,民间艺术与现当代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艺术每发展一步,都是向传统的成果的回首,向艺术本体的回归。他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语言方式与西方现代艺术创作方法的比较中,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系统向现当艺术语境转换的可能性。”

  4我的创作

  4.1第一阶段

  我的创作是利用了类似民间刺绣的方法,但又不属于民间刺绣,民间刺绣是用彩色丝线在布、绸上绣出各种人物、动物及花卉图案等等的一种方式。通过实验,我把它转换成了不用丝线绣,不在布、绸上绣。而只用针在白色纸上刺的方式。纸上会出现许多密密麻麻凹进去的针孔小点,当翻开纸的另一面时,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这种视觉经验效果开始触动了我的情感和兴趣,经过继续试验尝试,我做出了一组有凹凸起伏变化的“纸上刺绣”作品。素材就是一张一百元人民币的正面和背面。作品远看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近看就能看到里面很多层次的变化。这里面每一个“刺绣”出来的点都凝聚了我的脑力和创造,体现了我的创作热情和态度,都融入了我的时间和生命。因此我是带着情感和动力在寻找、在试验着自身的资源向实验艺术的转换。

  4.2第二阶段

  在接下来的实验创作中,我把刺绣的这种方式从刺在白纸转换到了刺在黑色纸上,还利用了灯管从作品背后打光的形式,灯光从刺的孔里面发射出来。做成了灯箱装置,之前白色纸上凹凸起伏的画面变化没了,但出现了另一种更有意思,观念性更强的表现形式。这组作品出来后,还做了几组类似这种方式的作品,但总体变化不大,我觉得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挖掘。然后又不断的实验这种方式的其他可能性,痛苦的思考、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

  4.3第三阶段

  第三次的实验,想把它做得再大胆更有意思更刺激一点,我换了材料,但还是采用“刺绣”的方法,把纸换成透明的塑料薄膜,把薄膜做成黑色的底。塑料薄膜的材质要比纸张更强硬些,用刺的方式更好容易表现和刻画里面的细节。它的可塑变化性更强些,通过不断的实验,这次做出一件装置加影像的作品。通过剪辑的视频加音乐和刺出来的画面相结合,产生了一个可以动的视觉效果。我的这些实验性的创作也是受到了以上提及的几位艺术家的影响,当沉迷于这些实验转换过程的时候可以让你废寝忘食。它可以利用我们生活中一切的可能性来做艺术,从中还可以找到自己做艺术的有趣性和无限性以及对作品背后深层的关怀。

  5结语

  通过徐冰的《析世鉴》、还有蔡国强的火药、李红军从民间美术提取的剪纸等等的作品。我们似乎也就发现了传统资源向当代实验艺术转换的很多可能性,似乎也看见了艺术方式和创作方法的延展性和无限性。虽然我们生活的年代、学习、创作的时间段和所处的地域都不同,但丰厚多彩的中国文化资源已“原封不动”放在了每个艺术家的面前。就看我们怎么去拆散、去提取、去重组、去转换成过去没有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吕澎的讲座《理解当代艺术———从20世纪艺术史的发展看当代艺术》.

  [2]黄笃.同引自《今日先锋》,关于蔡国强作品的描述和它的创作观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9).

  [3]王新友.引自李红军2010年个展《纸之砖营》的序言.

  作者:龙家兴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文化资源向实验艺术语境的转换】相关文章:

语境与语境因素分类08-11

“语境与语文素养的关系研究”课题实验方案08-17

命题应给出语境08-17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08-08

共生语境中的边缘文化08-17

阅读鉴赏中的语境构建06-02

创设语境,培养英语能力08-21

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调研报告08-24

创设语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08-17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语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