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看品德与社会课《同在蓝天下》有感
《同在蓝天下》是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的第二课。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习残疾人的不屈精神。这节课和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走近残疾人是一样的,只不过课题不同,但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一样的。
观看了这节课的录像后,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新颖。
这节课教师在备课时下了很多功夫,使整节课环节清晰,内容充实。教师共设计了四大环节,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清楚,学生参与度高。
1、直接体验,导入新课。
一上课,教师先让学生模仿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活动之前,教师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用心体会,交流内心感受。这样,避免了学生活动只重视趣味性,忽视活动的真正目的。
2、参与实践,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中心问题“残疾人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助他们”学生通过调查、交流,明确这一问题。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并没有成为旁观者,而是巧设疑问,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要介绍的的人物是谁,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交流张海迪、桑兰、舟舟的故事,引起学生共鸣。
3、感悟生活,探究知识。
学习了强者的事迹,教师紧扣这一内容,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残疾人是如何战胜困难的。感悟残疾人就在我们身边,为下一个活动打下基础。
4、情境感染,指导行为。
教师设计了多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帮助残疾人,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生活中真正帮助他们。
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自己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主体。课堂上,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在调查汇报和交流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去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是最重要的。
三、以赏识学生为主。
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孩子们如沐春风,更是大胆交流,提出质疑。对孩子们的表现和情境表演,教师采取欣赏、鼓励和赞扬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勇于创新的勇气。当表演不理想时,教师没有失望,而适时引导,让孩子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使学习真正成为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通过观看这节课,我觉得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很适宜这种体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可以轻松地教,学生可以快乐地学。
【观看品德与社会课《同在蓝天下》有感】相关文章:
同在蓝天下作文08-20
同在蓝天下作文优秀11-11
同在蓝天下作文500字08-20
同在一片蓝天下_800字09-04
同在一片蓝天下作文02-08
同在一片蓝天下国旗下讲话08-24
品德课作文06-09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2-02
品德课作文(精)11-08
有趣的品德课作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