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感想随笔>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时间:2023-03-03 14:19:40 感想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上海世博会主题秀《城市之窗》的旋转舞台上,一个没有翅膀的小天使来到人间探寻城市发展的足迹,也拉开了上海世博会上人类追求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梦想之旅。

  “一切始于世博会”——一个半多世纪的世博会舞台见证了人类对科技创新的永恒追求。而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则为我们打开了未来的城市之门,透过各种新能源汽车,先进医学技术、绿色建材、智能家居、“零排放”社区……,一个充满幻想、五光十色的未来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

  

   (小标题)未来汽车: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进入中国国家馆的低碳区展厅,一款名为“叶子”的双座新能源概念车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叶子”车如其名,白色车身顶部是一片绿色的大叶子,四个黑色轮子上分别配载三个风扇叶片, 看上去更像一个放大版的儿童电动汽车。

  “这款概念车设想的是2030年的汽车,最大的亮点是革命性的自然能源转换技术概念。”上海汽车集团设计部经理孙震向记者介绍,“叶子”汽车重量只有470公斤,车身长为2.9米,高和宽都在1.4米左右。

  “叶子”车顶部的巨型叶子实际上是一个高效光电转换器,可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以可视化的“叶脉”方式显示能源的流动。独特的阳光追踪系统能使叶片上的太阳能晶体片随太阳照射方向而转动,无论阴天、雨天都能最大化利用太阳能。

  带有风扇叶片的四个车轮实际上是四个风力发电机,通过捕捉散逸的风能并转化为电能,充入自身电池储存能源,形成辅助电驱动系统,最大限度拓展利用新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叶子”车体外壳采用一种可吸附二氧化碳的材质(MOFs),能模拟绿色植物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生物燃料电池再将产生的电能给锂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汽车。同时,它还能将光电转换中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转化为电能为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空调制冷剂。

  孙震说,先进的能源转化技术使得“叶子”汽车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外部充电。不仅如此,汽车在自身“零排放”基础上还能将产生的多余电能反馈到社会电网中,真正实现“负排放”。

  从汽车首次亮相1889年巴黎世博会至今,汽车技术革命不断推动着世界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进步。而在上海世博会上,无论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叶子”,通用汽车的无人驾驶汽车,还是荷兰馆时速可达百公里的太阳能汽车等,这些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出现,都展示了21世纪人类对未来出行的新梦想。

  (小标题) 未来疾病诊断:迈向无创、无痛时代

  科技创新开启了探索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而上海世博会展现的一些医学高科技无疑将在21世纪掀起一场“健康革命”。

  走进位于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A片区的以色列馆,以色列馆副总代表毕雅丽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最新型的体检仪器——一粒长26毫米、宽11毫米、重量小于4克的“胶囊内镜”。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这粒“胶囊”,毕雅丽告诉记者,检测者只需将它吞下,伴随肠胃的蠕动,“胶囊内镜”将会对人体消化道进行全程检查,目前已经能够检测出42种疾病。

  一粒药丸大小的“胶囊”为何会如此神奇?记者看到,透明的“胶囊外壳”下面,清晰可见两端各有一个绿豆大小的微型相机,而“胶囊内镜”的原理正是借助两端的成像装置和光源实时拍摄人体内腔照片,如最新一代食道“胶囊内镜”每秒钟能拍摄近20张图片,这些照片通过检测者体外携带的信号接收器被传输到终端信息平台,供医生下载图片进行诊断。

  “检测者不必担心吞下它会对人体有伤害,因为它就和平时吃药一样轻松,只是这个特殊的药片不会被消化掉,在吞下一天之后会被自然排泄出来。” 毕雅丽说,这种“胶囊内镜”已经在以色列、美国等地的医院推广使用,临床证明这种检测方式无痛、无创口,即使儿童使用也是安全可靠的。

   创造力是永恒的。相对于传统肠镜、胃镜检查的痛苦经历,“胶囊内镜”的出现无疑将掀起未来疾病诊断的又一场革命。而本届世博会上,包括能进行十项尿检的抽水马桶、家用中医数字化四诊仪、唾液检测肿瘤等在内,越来越多人性化、精细化的现代医疗技术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小标题)未来气象预报:随时随地的“贴身管家”

  2030年,人们将享受到怎样的气象服务?你能想象,一个小小的数字终端就能让你的生活不受糟糕天气的影响,尽享气象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上海世博会气象馆用一部4分钟的短片为我们讲述了2030年的智能化气象服务——

  晚上睡觉前,强尼的爸爸把“一体化天气技术(METNET)”系统连接到了家里的“智能家居系统”端口上,开始了对家庭气候应对措施的全方位管理。

  第二天清晨,METNET提前叫醒了强尼的爸爸,这是因为前一天夜里下雨造成了交通堵塞,METNET意识到他需要预留更多的出行时间。小强尼上学出门前,METNET为他提供了最新穿衣指数等生活信息。

  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几周内将发生台风。强尼的妈妈是位气象学家,她要为将受到台风影响的社区提供预警和指导,确保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030年,科学家们不仅能预测反常天气,而且能将反常天气带来的灾害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如利用台风的强大风力进行发电。

  强尼一家要去参加表姐的婚礼。系统显示,西南地区有风暴,可能会引起大规模航班延误,于是他们决定开车前往。车载系统显示,高速公路上大雾弥漫,系统为他们选择了另一条最佳路径。婚礼现场,METNET搜索出效果最佳的拍照地点,在风暴到来之前,一张幸福的全家福成功完成!

  气象馆副馆长刘欧萱告诉记者,METNET是气象学家们设想的为城市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气象服务的系统。虽然今天看还只是梦想,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这种随时、随处可得的“贴身管家”式服务很有可能在20年后梦想成真。

   (小标题)透明混凝土:引领未来绿色建材新时尚

  走进崇尚“绿色低碳”的上海世博会,到处都能看到绿色节能建筑样本:会呼吸的“紫蚕岛”日本馆、森林造型的挪威馆、竹篮包裹下的西班牙馆……这些绿色建筑的新代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

  在本届世博会展现的各种新型绿色建材中,一款被称为“透明混凝土”的建筑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在位于浦东园区的意大利馆,记者看到了这种能透光的神奇混凝土。

  乍一看上去,意大利馆的外墙好像是一大片灰色的混凝土被镂空出一个个整齐划一的长方形小洞,但仔细用手一摸,却发现这些所谓“小洞”其实是一种类似玻璃的透明材质。

  意大利馆馆长米拉格利亚告诉记者,这种透明混凝土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树脂与水泥的混合,从而具有高质量的透明度。这种混凝土制成品还极具多元化,如果使用大量的、颜色各异的树脂组合,可以折射五彩斑斓的灯光,为建筑披上神奇的色彩之光。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走进意大利馆,在馆内就能感觉到光线从外墙透射进来,而到了晚上,场馆内部灯光穿越到场馆外的街道,折射出正在涌入场馆内的人们的身影。

  米拉格利亚说,由这种水泥制成的透明面板覆盖了意大利国家馆40%的面积,随着阳光折射角度的变化,场馆在一天内可连续不断地变换出不同画面。“自然光的射入可以减少室内灯光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透明混凝土的出现必将成为未来绿色建材的典范。”

  (小标题)“零碳城市”:30年后城市实现自给自足?

  从环保角度而言,工业革命后城市的“生态足迹”迅速扩张,超出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是导致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国为缩小城市“生态足迹”所做的最新探索。

  开园以来,大批游客专程来到世博园的E片区参观两栋并不起眼的灰色四层建筑,这就是复制全球首个“零排放社区”模式的伦敦案例馆,“自给自足”是这里的最大特色。

  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收集足够的电能供给建筑的日常使用,收集的热能将转化为建筑制冷的动力;雨水收集系统供应馆内非饮用水;太阳能热水板用于家庭用热水收集;食物和有机肥料发酵产生沼气能源;风帽提供被动式风助力通风和热回收;屋顶的绿化又通过光合作用将通过风帽散发的室内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通过复杂而又精细的循环系统,伦敦案例馆仿佛是一株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吸收阳光雨露,生成氧气。

  伦敦案例馆中的餐厅也尽显循环再生的理念。每天多余的有机饼干经特殊处理,可变成餐具,以减少洗涤带来的污染和浪费;厨房产生的生物垃圾将被收集到生物能炉内用于发电、发热;就连客人喝剩下的啤酒瓶、可乐罐也被收集起来,做成店内电灯、烛台等装饰。

  据介绍,伦敦案例馆的原型、英国贝丁顿社区的居民一年可比普通伦敦家庭少开2300公里的车。伦敦案例馆馆长陈硕说,中国的气候条件更适合建设“零碳社区”,不占用“生态足迹”的住宅社区有可能在30年后真正来到我们身边。

  除了伦敦案例馆,在上海世博会特设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你还可以看到其他国家为探索“低碳城市”所做的尝试。无论是“沪上生态家”展示的我国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还是马德里公共廉租屋创新的“竹屋”和“空气树”建筑,抑或通过太阳能达成室内舒适性的阿尔萨斯水幕太阳能建筑,种种案例都在向人们昭示人类城市的绿色明天。

《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相关文章:

上海世博会口号12-27

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08-09

在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上的祝酒辞08-23

畅想未来02-17

畅想未来08-16

中班美术未来的世博会会场教案02-14

未来的世博会会场大班美术教案07-20

未来畅想作文02-21

畅想未来的作文02-15

在线咨询

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从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上海世博会主题秀《城市之窗》的旋转舞台上,一个没有翅膀的小天使来到人间探寻城市发展的足迹,也拉开了上海世博会上人类追求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梦想之旅。

  “一切始于世博会”——一个半多世纪的世博会舞台见证了人类对科技创新的永恒追求。而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则为我们打开了未来的城市之门,透过各种新能源汽车,先进医学技术、绿色建材、智能家居、“零排放”社区……,一个充满幻想、五光十色的未来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

  

   (小标题)未来汽车: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进入中国国家馆的低碳区展厅,一款名为“叶子”的双座新能源概念车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叶子”车如其名,白色车身顶部是一片绿色的大叶子,四个黑色轮子上分别配载三个风扇叶片, 看上去更像一个放大版的儿童电动汽车。

  “这款概念车设想的是2030年的汽车,最大的亮点是革命性的自然能源转换技术概念。”上海汽车集团设计部经理孙震向记者介绍,“叶子”汽车重量只有470公斤,车身长为2.9米,高和宽都在1.4米左右。

  “叶子”车顶部的巨型叶子实际上是一个高效光电转换器,可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以可视化的“叶脉”方式显示能源的流动。独特的阳光追踪系统能使叶片上的太阳能晶体片随太阳照射方向而转动,无论阴天、雨天都能最大化利用太阳能。

  带有风扇叶片的四个车轮实际上是四个风力发电机,通过捕捉散逸的风能并转化为电能,充入自身电池储存能源,形成辅助电驱动系统,最大限度拓展利用新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叶子”车体外壳采用一种可吸附二氧化碳的材质(MOFs),能模拟绿色植物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生物燃料电池再将产生的电能给锂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汽车。同时,它还能将光电转换中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转化为电能为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空调制冷剂。

  孙震说,先进的能源转化技术使得“叶子”汽车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外部充电。不仅如此,汽车在自身“零排放”基础上还能将产生的多余电能反馈到社会电网中,真正实现“负排放”。

  从汽车首次亮相1889年巴黎世博会至今,汽车技术革命不断推动着世界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进步。而在上海世博会上,无论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叶子”,通用汽车的无人驾驶汽车,还是荷兰馆时速可达百公里的太阳能汽车等,这些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出现,都展示了21世纪人类对未来出行的新梦想。

  (小标题) 未来疾病诊断:迈向无创、无痛时代

  科技创新开启了探索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而上海世博会展现的一些医学高科技无疑将在21世纪掀起一场“健康革命”。

  走进位于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A片区的以色列馆,以色列馆副总代表毕雅丽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最新型的体检仪器——一粒长26毫米、宽11毫米、重量小于4克的“胶囊内镜”。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这粒“胶囊”,毕雅丽告诉记者,检测者只需将它吞下,伴随肠胃的蠕动,“胶囊内镜”将会对人体消化道进行全程检查,目前已经能够检测出42种疾病。

  一粒药丸大小的“胶囊”为何会如此神奇?记者看到,透明的“胶囊外壳”下面,清晰可见两端各有一个绿豆大小的微型相机,而“胶囊内镜”的原理正是借助两端的成像装置和光源实时拍摄人体内腔照片,如最新一代食道“胶囊内镜”每秒钟能拍摄近20张图片,这些照片通过检测者体外携带的信号接收器被传输到终端信息平台,供医生下载图片进行诊断。

  “检测者不必担心吞下它会对人体有伤害,因为它就和平时吃药一样轻松,只是这个特殊的药片不会被消化掉,在吞下一天之后会被自然排泄出来。” 毕雅丽说,这种“胶囊内镜”已经在以色列、美国等地的医院推广使用,临床证明这种检测方式无痛、无创口,即使儿童使用也是安全可靠的。

   创造力是永恒的。相对于传统肠镜、胃镜检查的痛苦经历,“胶囊内镜”的出现无疑将掀起未来疾病诊断的又一场革命。而本届世博会上,包括能进行十项尿检的抽水马桶、家用中医数字化四诊仪、唾液检测肿瘤等在内,越来越多人性化、精细化的现代医疗技术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小标题)未来气象预报:随时随地的“贴身管家”

  2030年,人们将享受到怎样的气象服务?你能想象,一个小小的数字终端就能让你的生活不受糟糕天气的影响,尽享气象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上海世博会气象馆用一部4分钟的短片为我们讲述了2030年的智能化气象服务——

  晚上睡觉前,强尼的爸爸把“一体化天气技术(METNET)”系统连接到了家里的“智能家居系统”端口上,开始了对家庭气候应对措施的全方位管理。

  第二天清晨,METNET提前叫醒了强尼的爸爸,这是因为前一天夜里下雨造成了交通堵塞,METNET意识到他需要预留更多的出行时间。小强尼上学出门前,METNET为他提供了最新穿衣指数等生活信息。

  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几周内将发生台风。强尼的妈妈是位气象学家,她要为将受到台风影响的社区提供预警和指导,确保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030年,科学家们不仅能预测反常天气,而且能将反常天气带来的灾害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如利用台风的强大风力进行发电。

  强尼一家要去参加表姐的婚礼。系统显示,西南地区有风暴,可能会引起大规模航班延误,于是他们决定开车前往。车载系统显示,高速公路上大雾弥漫,系统为他们选择了另一条最佳路径。婚礼现场,METNET搜索出效果最佳的拍照地点,在风暴到来之前,一张幸福的全家福成功完成!

  气象馆副馆长刘欧萱告诉记者,METNET是气象学家们设想的为城市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气象服务的系统。虽然今天看还只是梦想,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这种随时、随处可得的“贴身管家”式服务很有可能在20年后梦想成真。

   (小标题)透明混凝土:引领未来绿色建材新时尚

  走进崇尚“绿色低碳”的上海世博会,到处都能看到绿色节能建筑样本:会呼吸的“紫蚕岛”日本馆、森林造型的挪威馆、竹篮包裹下的西班牙馆……这些绿色建筑的新代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

  在本届世博会展现的各种新型绿色建材中,一款被称为“透明混凝土”的建筑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在位于浦东园区的意大利馆,记者看到了这种能透光的神奇混凝土。

  乍一看上去,意大利馆的外墙好像是一大片灰色的混凝土被镂空出一个个整齐划一的长方形小洞,但仔细用手一摸,却发现这些所谓“小洞”其实是一种类似玻璃的透明材质。

  意大利馆馆长米拉格利亚告诉记者,这种透明混凝土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树脂与水泥的混合,从而具有高质量的透明度。这种混凝土制成品还极具多元化,如果使用大量的、颜色各异的树脂组合,可以折射五彩斑斓的灯光,为建筑披上神奇的色彩之光。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走进意大利馆,在馆内就能感觉到光线从外墙透射进来,而到了晚上,场馆内部灯光穿越到场馆外的街道,折射出正在涌入场馆内的人们的身影。

  米拉格利亚说,由这种水泥制成的透明面板覆盖了意大利国家馆40%的面积,随着阳光折射角度的变化,场馆在一天内可连续不断地变换出不同画面。“自然光的射入可以减少室内灯光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透明混凝土的出现必将成为未来绿色建材的典范。”

  (小标题)“零碳城市”:30年后城市实现自给自足?

  从环保角度而言,工业革命后城市的“生态足迹”迅速扩张,超出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是导致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国为缩小城市“生态足迹”所做的最新探索。

  开园以来,大批游客专程来到世博园的E片区参观两栋并不起眼的灰色四层建筑,这就是复制全球首个“零排放社区”模式的伦敦案例馆,“自给自足”是这里的最大特色。

  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收集足够的电能供给建筑的日常使用,收集的热能将转化为建筑制冷的动力;雨水收集系统供应馆内非饮用水;太阳能热水板用于家庭用热水收集;食物和有机肥料发酵产生沼气能源;风帽提供被动式风助力通风和热回收;屋顶的绿化又通过光合作用将通过风帽散发的室内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通过复杂而又精细的循环系统,伦敦案例馆仿佛是一株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吸收阳光雨露,生成氧气。

  伦敦案例馆中的餐厅也尽显循环再生的理念。每天多余的有机饼干经特殊处理,可变成餐具,以减少洗涤带来的污染和浪费;厨房产生的生物垃圾将被收集到生物能炉内用于发电、发热;就连客人喝剩下的啤酒瓶、可乐罐也被收集起来,做成店内电灯、烛台等装饰。

  据介绍,伦敦案例馆的原型、英国贝丁顿社区的居民一年可比普通伦敦家庭少开2300公里的车。伦敦案例馆馆长陈硕说,中国的气候条件更适合建设“零碳社区”,不占用“生态足迹”的住宅社区有可能在30年后真正来到我们身边。

  除了伦敦案例馆,在上海世博会特设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你还可以看到其他国家为探索“低碳城市”所做的尝试。无论是“沪上生态家”展示的我国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还是马德里公共廉租屋创新的“竹屋”和“空气树”建筑,抑或通过太阳能达成室内舒适性的阿尔萨斯水幕太阳能建筑,种种案例都在向人们昭示人类城市的绿色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