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与反思
豪华落尽见真淳一《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与反思作者/ 征萍
朴实——充溢着层层递进的品读
【片段一】
师: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这些花怎么样?(请学生自由朗读)
师:善于读书的人,能读出文字之外的画面。再读这段话,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听到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生2: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闻到了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师:这么美的景色,谁能读好?(指名朗读)
师:如果你是岛上的居民,当你早晨醒来时,你看到了高尔基的院子里的这些美丽的花,你会怎样?
生:我会很开心。
师:是啊,鲜花带来了快乐,鲜花带来了轻松,鲜花带来了一份好心情。带着愉快的心情,再去欣赏这美丽的鲜花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看着满院的鲜花,高尔基的心情怎么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
【反思】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以上片段中,学生通过初读、再读、想象说话,体会那些花的美,然后想象美丽的鲜花会给岛上不同的居民带来什么心情,感受鲜花带来的快乐。学生在朗读与评价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高尔基的心情,是那么美的景色让他想到了美的创造者——儿子,父亲感受到的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儿子的孝心和爱心。
在阅读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少借助媒体,多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特别要抓住文章的精美之处,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里品味作者传情达意的精妙,领悟表达的方法和艺术,进而感悟作者的思想,升华情感。
厚实——搭建了明理的平台
【片段二】
(出示第九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在这一段中出现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呢?
生1:指对别人的帮助。
生2:关爱,为别人奉献。
生3:也可以是一个微笑或者一声问候。
师:生活中的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启发:你给过别人帮助、鼓励、安慰、快乐、祝福吗?)
生1:有一次我乘公交车为一位老奶奶让座。
生2:有一个同学摔倒了,我去扶他。
师: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高尔基说:“当你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你自己也会感到愉快。”你尝到过这种愉快吗?
生1:我借东西给同学,同学感谢我,我很开心。
生2:我帮妈妈做家务,妈妈说我很懂事, (范文网 www.fwsir.com) 我心里甜滋滋的。
师:真好!生活中只要真诚地付出,都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也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
师:所以高尔基说“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里的“给”是给什么?
生1:给予帮助。
生2:给别人关爱、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师:“拿”指什么?
生:只接受别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师: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时;当一个人把帮助别人、为别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那这样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快乐。这就是“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反思】
通过学生谈自己理解的句子含义,借助视频感受“美好的东西”的内涵,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情境引读领悟“给”比“拿”愉快,出示名言升华感悟。这样设计,将课堂与生活“链接”,为学生明白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的道理搭建了平台,使得学生的情感随之融入课文之中,在不经意间触动学生的心灵。有的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既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的,要去突破。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难知为易懂,提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联系生活经验使课文所蕴涵的道理变得易于理解,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延伸,让学生的智慧不断增长。
扎实——促进了语言积累
【片段三】
师:花儿怎么样?
生1:花儿很多,有很多颜色。
生2:花儿姹紫嫣红。
师:“姹紫嫣红”就是形容花多而且美,看到这个词,你还能想到哪些词?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词语,生齐读。)
师:有的同学很会学习,知道边学边积累,只不过有的同学积累在脑子里,有的同学积累在书上。
(生将词语记录在书上)
【片段四】
师:这封信不光寄予了高尔基对儿子的希望,也是我们所有人应该谨记并且为之努力的。希望大家记住这几句话,以此共勉。
(生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师:老师再送大家几句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长大!(出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生读记。)
【反思】
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吸收、内化,迁移课文内外的妙词佳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强调积累,如果没有语言积累,说、写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积累是更基础、更核心的东西。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丰实——创设了练笔的情境
【片段五】
师: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儿子的这封回信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生1:爸爸,读了您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生2:读了您的信,我懂得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生3:爸爸,谢谢您,我会记住您的话,多帮助别人的。
(师出示要求,生按照要求,把这封回信写下来。)
【反思】
“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形于言”,方能写成文。崔峦老师指出:“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阅读课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教师潜心研读教材,结合课堂教学,立足教材文本,让学生在感悟、品评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体验、实践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在探究、想象中放飞心灵,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丰实。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起点和终点的,它呼唤更多的语文教师在这条道路上,行走,思考,实践……
_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与反思】相关文章: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8-19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4-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3-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05-05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5篇03-20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08-15
《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08-15
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有感04-2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04-25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