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国庆正当国人成群结对出游,传来各地交通拥堵之际,我独自一人放弃了与家人度假的机会,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宁波大学,参加了为期十二天的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班,专家教授们的先进教学理念,为我指明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暗自告诫自己,认真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掌握本学科基本的思想方法,掌握主要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争创民主宽容课堂氛围,实现多元课堂评价。“即使是很多小人物 ,在很小的地方做很多小的事情,也会改变世界。”
一、把握学科知识脉络
着眼于学科课程的学业水平、初中课程的总体架构、中学课程的整体格局、两个课标的设计思路、基于实验版积累的试教经验。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有所错位、不够到位”现实,重新修订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调整课程目标:凸显历史教学与地理教学的特有使命,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世界眼光,提高综合能力,认同唯物史观。
明确设计思路:“从公民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基于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主线,以当代社会的发展为主题,整合“历史”与“地理”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整体规划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
以时空观念为基础,以历史线索为主导,建立呈现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在这一框架中,采取相对集中与反复呈现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地理知识。
强调以如何认识生存的条件、生活的内容为出发点,以如何选择当前的发展道路、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落脚点,这是贯穿整个课程框架的逻辑线索。
主题一:生活的时空。以时间和空间为框架,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区域、生活的变化两个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有关历史、地理探究的专门技能和综合能力。
专题一,认识人类生活的“时空”;
专题二,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
专题三,体味自己生活中的“历史”;
专题四,学会获取、整理相关信息的工具和方法。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以人类社会的历程为框架,以中国历史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
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的渊源;
专题二,集中了解秦统一后古代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
专题三,有侧重地了解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凸显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世界整体化趋势;
专题四,综合前三个专题的内容,提出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主题三:发展的选择。以进入20世纪后中国和世界发展道路的选择为框架,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为主线。
专题一,了解20世纪前半期世界的时代特点和中国革命的历程,强调中国如何选择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专题二,了解当代国际社会的时代特点与新中国建设、改革的历程,强调当代中国怎样选择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专题三,认识世界和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选择;
专题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如何走向未来的选择。
三年三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具有整合意义,共四个专题。但把握第四个专题的内容目标,需要立足于前三个专题的学习,可视为从前三个专题中归结出来的“双基目标”(基本技能和基本观点)
二、重视基本思想方法
历史不会自动成为好的教科书。怎样才能让历史成为最好的教科书?特级教师戴加平强调:历史与社会学科只是教常识,但常识极为重要。有学者认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始自中学历史课。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任办公厅主任、现在的芝加哥市长拉姆·伊曼纽尔,2012年跟市教师工会谈判工资时,就说他很尊重教师,中学历史教师教会他如何批判性思考。
历史与社会学科有哪些基本方法?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
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
4.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历史工作的准则在于求真、存真、传真,以为后来人类生活的龟鉴,而史书是据事以载,秉笔直书,记录历史真相的书。
就历史研究而言,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处于什么条件之下,对真实的追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在运用研究成果时,可以有所选择或取舍,但还是必须以不违背真实性为前提。(葛剑雄语)
历史质疑能力是基本的史学能力之一。质疑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前人已确认的基本史实提出质疑; 二是对前人对史实的解释或评价提出质疑。如《中庸》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与当时史实就有出入。
用不同史观解读近代史上通商口岸,我们将会得到不同的理解:
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现代化史观--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商业/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起带头作用;
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文明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的教育方针已发生重大变化,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转变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表明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无论是世界各国的,还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和平、渐进式的改革之路,更有利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更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建立。当下中国需要新的足以支撑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02-01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05-12
教师专业发展的心得体会10-04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心得体会05-06
2023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01-08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07-11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11-04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心得03-07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