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时间:2023-06-27 19:00:32 樱樱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通用7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岛惊魂》观后感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1

  好看的恐怖片不是一定出现ghost的,有可能开始觉得害怕,但是再回想就没有那么可怕了。真正的恐怖是心理方面的恐怖。这部影片大概一个半小时多。我看了一个多小时还和我同学说我看了这么久Ghost还没出现。后来剧情突变,窗帘突然消失,女主人赶走了主仆三人。后来在整理他们东西时发现了他们的遗照(PS:这个风俗真变态,死了还摆个姿势照一个,还整家的照,大人小孩,不寒而栗),发现了他们其实是死人。而她的儿子女儿也夜半出去发现了他们的.坟墓。我开始认为其实是一个骗局,所谓的坟墓照片都是编出的,以便可以低价买下豪宅。但是里面的Ghost也够弱的,一扇门就挡住了主仆三人,他们还让女主人学会相处。最后揭示真相:其实女主人和儿子女儿都是Ghost,而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死去,而他们的死法也很凄惨。死后还以为是一个梦,还是继续以前的生活,外面迷雾弥漫。偶然出去遇到了丈夫,我就觉得非常不对劲:随便出去就能找到前面提过失踪或者死亡的丈夫。最后愤怒的撕纸在阳间里却是招灵的成功,纸片飞来发去。最后终于认识了真相,吓跑了主人而他们和主仆三人还是继续“生活”在大宅子里。

  结局颠覆想象,经典心理恐怖之作。

  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一座小岛上,格蕾丝(尼科尔·基德曼)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安妮(Anne)和尼古拉斯(Nicholas),等待丈夫从战场上归来。由于两个孩子身患对阳光过敏的重病,不能接受阳光的晒射,只能呆在室内。所以格蕾丝将他们居住的那所巨大的公寓里所有的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

  有一天,仆人不辞而别,格蕾丝只好又雇了三位仆人,他们是保姆米勒太太,园丁特托先生和哑女仆人琳达。三个人的到来似乎给房子增添了几分生气。但是一系列奇异的事情开始发生了,门会自动关上,钢琴自动发声,安甚至说她在屋子里看到了一个叫维克多的陌生小男孩。

  格蕾丝逐渐感到这座房屋被诡异神秘的气氛包围着,她陷入了不安之中。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难道屋子里除了他们之外真还有其他人存在?那三个仆人仿佛也有些让人捉摸不定,他们究竟又抱着何许目的呢?其实格蕾丝自己也是个颇有点古怪的女人,在这种环境中她也有些歇斯底里了。

  一场噩梦开始了,格蕾丝和她的孩子面对的似乎是超自然的力量……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2

  大概是冬天来了,冬眠的季节导致人变懒,亦或是近期杂七杂八的闹心事儿挺多的缘故,总之有一阵子没有写东西了,不过一天最少看一部电影的习惯还是保持着,今儿就继续写篇观后感。(很长一阵子都宅在家里,生活极度单调,也只能写写电影的事儿。呵呵)

  昨晚看了一部电影《小岛惊魂》,它2001年就上映了,只因自己认为女主妮可.基德曼那精致的脸犹如洋娃娃,演恐怖片有点不伦不类的,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去看它。最近是实在已经无影片可看,只好翻那些被自己刻意忽略过的电影。

  《小岛惊魂》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在时光网与风行上面评分也都很高。在我的印象中也只有《灵异第六感》、《恐怖游轮》能与之相提并论吧,连《孤儿怨》、《阴儿房》之类都与其相差一线。一部好的恐怖片就是在你写影评、观后感的时候都是毛骨悚然的对于熟读鬼片三百部的我来说,对恐怖片已经免疫到了可以边吃晚饭边看片的`地步,但这部片子还是着实把我吓着了。此部影片没有刻意在视觉上制造冲击,而是依靠在心理的压迫来制造悬念。它就是发掘了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它所营造的气氛与故事发展时刻牵着你走,让你无助与惊心。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有着很多疑问,然而在最后一刻,所有谜底揭开,让我恍然大悟。这无疑是恐怖影片史上最为精彩的结局。之前的惊悚已经不再,只有对其无助与孤寂的感伤。最后用一段独白来向观众传达了本部影片所要传递的精神。

  因为这是一部恐怖故事,所以大家都避讳谈论影片的内容与谜底,我也不例外。因为看恐怖片就是为了发掘自己内心对未知的恐惧与好奇,过早知道了内容反而不美。我只能透露这是一个关于鬼魂的故事。很多的人喜欢分析一个影片中细节的可能性、真实性、逻辑性,但其实这没有必要。因为本就是一个灵异的鬼故事,已经是唯心的范畴,所以你也不会推理出什么,顶多只能推出‘不可能’这三个字。

  另外就是妮可.基德曼,在那时候还是属于花瓶类型的演员。通过此片一扫花瓶的称号,把片中那个神经质的母亲演绎的淋漓精致、惹人担忧。虽然现在已经成为女王级别的,不过我还是不太喜欢她。原因嘛,就是长的太过完美了,哈哈哈。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3

  我看《小岛惊魂》从某种视角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那里总笼罩着一片让人迷失的雾。

  尤其是对于住在孤岛上的女主人翁葛蕾丝,战争已经结束,但丈夫仍迟迟未归,可想而知这个美丽的女人是多么的恐惧和无助。她虽然对自己说,丈夫一定会回来的,但这也正说明她在担忧和恐惧,丈夫可能再也回不来。

  但促使影片“出事了”的主要还不是这些,而是女主人的一双儿女安和尼古斯所得的怪病,见了光就会起疱疹、气喘窒息甚至是死亡,所以只能终日躲在紧闭门窗的黑屋里,这是“医生也找不出根治的办法”的不治之症,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葛蕾丝整日在守护着自己的孩子时将是一种什么样心情,迷失、无助、恐惧、烦乱、绝望……但她还是一直在坚持着,正像她告诫佣人们的:“我不喜欢无中生有”。“只有头脑冷静才能坚持下”。她的确在坚持,在努力,因为无论如何她还有安和尼古斯,她爱他们,这种爱真切而强烈,正像她和丈夫的对话中说的:“他们知道我爱他们,我愿为他们而死。”一双儿女是她生活的一切,这种对孩子的爱也贯穿整个影片并不断的被深化着。

  但还可以想象,面对被不治之症折磨、不能正常生活的骨肉的时候,她可能也产生过放弃的想法,因为有时放弃也许是一种解脱,这个可以从后面她的独白中看出:“我想慈悲的上帝给了我第二次机会,告诉我不要放弃,要努力……做孩子们的好妈妈。”

  虽然会闪念放弃,但她绝不会放弃。最起码在感情上和理智上她绝对不会杀死自己的孩子,正像她训斥女佣米尔丝时:“你以为我会粗心大意到害死自己的女儿!”

  但她还是杀了他们。剧中这个地方没有明说,留给了观者们想象的空间。只是在后面映射了一个情节:安穿着纱裙在玩的时候,葛蕾丝在迷失,混乱中幻觉到女儿被一个怪物替代,他疯狂的`上掐住了“怪物”的脖子……

  我们可以想象到“出事了”也应是类似的一个情节:迷失,无助的女人,有时会有放弃的心理暗示,那一天,受到了某件事情的刺激,突然失了控制,在绝望、烦躁、混乱中拿起了枕头,闷死了自己的一双儿女。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以至于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冷静了下来,看着再也不动的孩子,意识到了发生的一切,心情可想而知,极度悔恨,极度希望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但这一切实实在在已经发生,会怎么做?可能也没再多想,绝望之中她举枪向自己的额头扣动了扳机……感谢上帝,感谢导演,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事情好像真的没有发生,她又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她对孩子们的爱又可以延续了。

  她杀死了孩子不是因为她不爱他们,她杀死了自己是因为她爱他们!生命结束了,但对孩子们的爱却仍要延续,延续到了阴间,还是那么的真切,以至于她丝毫没有或是说也不愿意识到他们都已是鬼了。于是便演出了影片中一幕幕鬼被人吓的场景。

  即使是在鬼的世界里,爱的力量仍是最强大的。在“不速之客”的人让巫师驱赶他们的时候,孩子没有因为妈妈杀了自己而不再爱妈妈,妈妈却因为杀了自己孩子而更加珍爱孩子,母子不肯分开,三个鬼不自觉的喊着发自内心的声音:“We’re not dead!”三个灵魂成为一体,发生了“通灵反应”,产生了一个强大的母亲和儿女爱的力量,一个巫师不能战胜的力量。于是“不速之客”的人也只有选择失败——离开。

  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穿越生死而延续,那就是爱,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超越生死而永恒,那还是爱!

  当然,那只是电影,现实中的我们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所以,我们只有珍惜身边的一切!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4

  上周看了小岛惊魂这部电影,说实话,隔了太长时间,情节都有些忘记了。这时候写文章恐怕有些棘手。只是觉得这部影片的拍摄可不一定说明的是认识论的问题。当我把整个影片搞明白的时候,发现离认识论越来越远了。索性不去在纠结细节,从宏观上分析一下整部影片好了。

  要和认识论接合起来看这部影片还真不容易。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书上认识论这一张是怎么讲的。

  书上认识论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认识的本质是什么,规律是什么。第二,到底什么是真理,事物的价值又在哪里?第三,认识与实践的联系。

  凭我的印象,这部影片最可以说的是真理。因为整部影片从头到尾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真相。真相可以解释一切问题。而错误的推断在遇到与事实的矛盾时后就会不成立而不攻自破。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不可知论与实用主义。

  小岛惊魂这部电影讲述了妮可基德曼饰演的主人公格蕾丝在连续发生的诡异事件中寻求真相的故事。虽然电影导演可能只是想拍出一种恐怖惊悚的效果,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哲学的层面,认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这部电影。

  纵观整部电影,主人公得到真相的过程真是十分的曲折。从一开始的根本不信有鬼,到中途坚信有鬼,到之后发现找不到鬼,然后发现身边的人是鬼,再到结尾发现自己是鬼。每一个阶段得出的结论都要被推倒重来,我们的思路也要随着做一次次的急转弯,而最终的真相更是出乎人意料。

  推断等也就越精确。这个过程就是向真理不断靠近的过程,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已知的事实进行加工,作出判断,而对那些我们没有见到的事实,即使它对我们的判断起关键作用,我们也无能为力。设若格蕾丝或她的孩子早些发现了那些墓碑或是照片,抑或她的丈夫在与她见面时就将实情告诉她,或许真相早就大白天下了。就像一首诗写的“你在楼下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前看你”,我们若不是那个全局有所把握的旁观者,我们很难判断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信息量非常重要。从一个角度说,我们和剧中人一样,是那个看风景的人,而电影编剧和导演则掌握了全局,通过调节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信息调动我们的情感。

  人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既是客观又是主观的,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这种影响既可以体现在客观认识对象的选择上,又可以体现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这部电影中,女主人公因为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一直不能够原谅自己。对于她自己和两个孩子已死的事实,采取了逃避的态度。她努力使自己相信,那本是真实的记忆只是一场噩梦,对现实的种种怪相并没有仔细思考。围绕在老宅周围的雾,常年不见的阳光,消失的仆人,未至的邮差和神父,女儿反复的提醒……这些常人很容易注意到反常的细节主人公却选择了忽视,使得她离真相又远了一步。这和她自身对个别信息的排斥十分不开的。

  至于真理是否客观存在,我认为没有必要深究,虽然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就像杜威和胡适的实用主义学说所说的:“知识只是控制现实的工具,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他们是否能带来实际的效果。实际经验重要性强于原则和推理。”只要有用,就可以被认为是真理。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5

  这首小诗是我首先想到的,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取的不是卞之琳的诗意,而是短诗里所展现出来的视角。当你在寻觅风景的时候,不经意间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你与他,视角的相互转换,组成了不同的风景。对于《theothers》中的妮可·基德曼来说,命运转换也是如此。

  同样的,我还想到了挪威小说《苏菲的世界》,一直很奇怪这本书为何没有被好莱坞选中去拍出一部好看的片子来。查资料,在1999年,挪威本国曾经拍出了一部同名电影,不过看评论却反映平平。看来还得继续等待好莱坞中有眼光的人出现。书中的世界,14岁的苏菲在自己的生活中总是会发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物,这些突如而来的事物引起了苏菲极大的热情,想查出其中隐含的秘密。不过随着追查的深入,苏菲却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身处的世界的不真实性。最后事实的真相是苏菲发现自己只是别人故事里的人物,连她的存在,都不过装饰了别人的故事。

  不知道拍出2001年的《theothers》的灵感是来源于《苏菲的世界》,还是高明的编剧另有汲取。总之这个被中国人翻译为“小岛惊魂”的片子,也成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经典,成为我曾经的大爱妮可·基德曼饰演过的片子中一直为人称道的一个。而在这部片在上映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2年,妮可·基德曼便登上了奥斯卡影后的宝座,拿下她演艺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奖项。

  看这个片子,是因为在看《孤儿院》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拿这两个片子进行比较。的确,在表面上,两个电影存在着一些差不多的元素。都是单身妈妈在一个繁华社会之外的幽闭的空间中,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的故事,孩子还很弱小,需要被照顾。而孩子的身体状况又不甚佳,需要母亲更多的精力去照应他们,这为本身就孤单脆弱的母亲来说,是一种负担与煎熬。而在煎熬之外,面对神秘世界中携裹着夹杂着的种种危险,单身母亲的无助感便来的更为猛烈。《孤儿院》中妈妈如此,《小岛惊魂》中的妈妈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惊悚片,《小岛惊魂》的令人胆战心惊的成分更多一些,而且也没有像《孤儿院》那样在最后添加一个温馨的尾巴。

  从故事的背景来看,《孤儿院》令人悲伤的故事来源于童年的回忆,那些不太令人感到兴奋的童年,曾经伤害过故事的主人公,即便成年之后仍然没有放过他们。这个很符合佛洛依德的心理学的分析。童年的记忆对于孩子来说太过于重要了。插句话,中国的孩子们的童年记忆,多半都是不完整的,而且充满了成人世界的过多期望,这些连大人都不能做出的成就,作为压力作用给孩子们,这种代阶性压力所给予孩子的伤害,将会在孩子成年之后变成危害还给社会。目前种种社会问题的勃发,何尝就不是这样伤害带来的呢。

  而《小岛惊魂》的故事背景,则来源于战争。二战对于欧洲人来说,带来了持续很久的心灵上不可磨灭的伤害。战争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带了了一个又一个的伤害。“妮可·基德曼”的丈夫参与了战争,而且再也没有回到家中。留在家中的“妮可·基德曼”也由于对于自己心智的问题,将自己的孩子都杀掉了。但成为魂魄的妮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以及孩子们都已经死去了,她带着他们幽居于阁楼之中,害怕光,害怕其他人的'打扰。但是就是没有意识到作为鬼魂的她们,已经打扰到了目前真正生活在这套房子里的主人们。就像《苏菲的世界》里那样,妮可苦苦找寻骚扰他们生活的干扰源,结果却发现原来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己压根就活在别人的世界之外。自己的世界,与他人的世界,谁是谁的“theothers”,这种相互映衬式的故事讲述方式,所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显得格外绚丽多姿的故事情节。

  可惜在获取奥斯卡影后的荣誉之后,妮可犹如其他中了魔咒的女星一样,长久都没有佳作推出了,直到《兔子洞》,才算恢复了功力。不过,现在的妮可,脸上的肌肉因为美容针打的过多明显有些僵硬了,尽管咋一看上去,还是很漂亮,但我还是更怀念曾经的那一个。活在我年轻的记忆力,似闭未闭的嘴唇上,微微前倾的牙齿,流露出的性感与风情,那种感性之美,很是撩拨了我一阵的时光。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6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大约是10年前,那时我认为是母子三人死于战后,不过这次观影之后,更倾向于小岛沦陷之后不久战争并未结束他们就已经死了,而且死于占领区德军的一次搜寻:片中最后两个孩子躲在衣柜里被灵媒发现,姐姐按住弟弟的嘴让他不要大声出气;在此之前有母亲因为生气而责骂姐姐“不要这样出气”都是一个隐喻。

  其实这都是一家三口生前在这座大宅子里生活(躲藏)时的写照:只能躲在黑暗中、只能在关上一扇门之后才能打开另外一扇门、有时候甚至不能大声出气......母亲在孩子面前假作坚强,粉饰太平、为了让不懂事的孩子安静藏匿,编造有病、不能见光的谎言,故作镇定每日绣花、每日还教他们读书,屋子里有钢琴但是似乎从来没有弹奏过。

  母亲生前对孩子的谎言总结起来就是:你们两个有病,所以不能光天化日之下到外面玩耍;小岛并没有沦陷;父亲会回来;死后甚至以“战争已经结束,我们的新生活又开始了”这样的谎言来支撑自己。

  片中三个佣人第一次来到家中时老妇人有意的'用手摸窗台上的灰尘,暗示那时候格蕾丝一家死了应该已经有段时间了,或许故事开始发生的时候已经是战后,因为新住进来的一家人没有任何标志暗示他们是德国军人或是平民,应该只是和平年代的英国当地人。

  片中有一个设定应该就是阴阳两界的通灵是无规律的,而死去的人都会停留在她死亡时的那种状态,所以在结核病施虐时三位不愿离开的忠仆依然守着老宅(其他的应该都走了,只有他们三个的墓碑在此)。格蕾丝的丈夫战死沙场,他的意识里就是“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他还要回去战斗的地方。而格蕾丝,虽然实际上是在大宅子苦苦躲藏支撑想要活下去,但她心里面一直坚信战争会胜利,侵略者会被赶出去,丈夫会回来,孩子们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以虽然失手杀死了孩子,但她的灵魂一直守着自己的梦想。

  说到这里,我想说格蕾丝杀孩子的事实真相很有可能是,她们一家所居住的城堡(说是城堡也不过分吧?)很可能战时驻扎了德军,而且是驻扎了不短一段时间,格蕾丝在小岛沦陷时不愿意离开家园(其他仆人都走了),她带着孩子在城堡里的众多房间里东躲西藏,(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个小岛,她相信德军不久就会离开)而德军很快发现了房子里好像藏有人(OTHERS),开始搜索(就好像他们搜索OTHERS一样)最后在一次搜索中差一点发现了他们的藏身之处,不愿意被发现抓捕的格蕾丝(也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躲避中精神高度紧张已至崩溃)用枕头闷死了两个孩子,然后开枪自杀。

  片名“OTHERS"很有深意,在格蕾丝心里,不只是三个仆人、新房客这样的不速之客、外来人,更是迫使深爱她的丈夫也不得不抛家离妻去打仗、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留守空宅、最后还不见天日的苟活的侵略者。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 7

  这部影片绝对是震撼,是打破常规的经典之作。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惊悚恐怖片,并快速刷新了我的认知。如果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绝对会拍案叫绝,技惊四座,直呼高手。为什么会这么晚才发现这样的好片呢,原因很简单,无非是没有人力推的结果。而自己也很难发现这样一部深藏在众多好电影当中的一支,犹如繁星中的一点,又像是酒巷里的一壶。虽然不饮也可,但饮了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味不同凡响、另类中的翘楚。此片绝对称得上是今年最令我震惊的一部,它真的很不同,像是看了《灵异第六感》或者是《消失的爱人》给我心灵的冲击。

  小岛惊魂 The Others (2001)

  导演: 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

  编剧: 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

  主演: 妮可·基德曼 / 菲奥纽拉·弗拉纳根 /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 阿拉济纳·曼恩 / 詹姆斯·本特利 / 埃里克·赛克斯 / 伊莲·卡西迪 / 勒妮·阿舍森 / 戈登·雷德 / 基思·艾伦 / 米歇尔·费尔利

  1、影片介绍

  影片讲述的是尼科尔·基德曼饰演的格菲丝在一个小岛上独自抚养一双儿女,参战的丈夫迟迟不归。因为儿女怕光,所以他们家的窗帘总是关的严严实实的。看到这里的时候,估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一双儿女是不是有什么疾病症状。

  很快,他们家来了三个佣人,分别是两位老人和一位年轻姑娘。故事由此开始展开,各种怪异的事情陆续发生。房间的门会有响动、女儿经常会看到陌生的男子出入,窗帘会被经常拉开,钢琴突然想起声音,莫名其妙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让这个三人家庭一直处于折磨、痛苦之中。

  你以为这是一部惊悚电影吗?不,远远不止,随着事件的展开,最后格菲丝才明白,原来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自身。

  到底这部影片会有哪些地方吸引到你呢?

  2、剧情详解

  从剧情的刚开始,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惊悚片、或者是悬疑电影。毕竟这部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被推荐和关注。比如最开始出现的三个仆人,他们不请自来,好像是有意为之。其动机何在,又有什么目的?这让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有很多疑问。

  紧接着就开始发生一系列的怪异事件。楼上会发生频繁的怪异声,女儿会看到奇怪的男人在走动(其实是维克多做噩梦,梦见了格菲丝的女儿安),甚至在无人的房间会传来钢琴声等等,这一切的根源似乎都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真的有人躲在某个角落里窥视着这栋庄园,为了让他们感到害怕,伺机赶走他们。

  三个仆人,贝莎·米尔丝太太、埃德蒙·特德以及小姑娘莉迪亚。从最开始的剧情中可以看出来,米尔丝太太是掌控全局的关键人物。特德是忠心老实的人,而莉迪亚是个怯生生的哑巴。直到最后影片结束,他们的性格也没有发生第二次变化,也就是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一开始已经决定了。

  所以,这部影片最好看的一点就是打破传统,革新电影。是的,在2000年左右,有太多好电影出现。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就很难从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

  三位仆人用心地照顾着格菲丝一家人,想通过这样来疏导格菲丝能够接受事实。三位仆人正是半个世纪以前来到这个庄园工作,并因为肺结核传染,不幸全部感染身亡的边狱鬼魂。但是正如影片里所知道的,格菲丝因为用枕头闷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并用枪自杀而亡,即使成为了鬼魂,依然疯癫。她不能接受自己已经死亡这个事实,游荡的鬼魂在庄园里面不愿离去。

  也就是最后维克多一家请来女巫驱鬼,但并没有成功之后,不得不离开的'原因。

  3、人驱鬼,鬼驱人

  影片最吸引人的看点在于,这部影片是由鬼作为主角,但又不让观众知道他们是鬼。这一点很重要。它迷惑了观众,也终将众望所归,技惊四座。

  格菲丝这个女鬼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因为她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使自己达到疯癫状态。三个资深鬼魂作为庄园以前的仆人想要来感化她,让她接受现实。而另一边,维克多一家因为庄园的诡异,请来了女巫,想要以此来驱逐她离开。由几个点可以看出女巫通灵的效果。

  其一,女巫变成了小姑娘的模样。也就是说女巫进入了鬼的世界里面。而在现实当中,应该就是小姑娘附身到女巫身上。

  其二,维克多一家围坐在桌子旁,看着女巫用笔乱涂乱画。可能预示着通灵后的预兆。而旁边的一人看的懂女巫的文字,解释给维克多一家听。

  影片里面多次在强调鬼和地狱的词语,并运用了多个恐怖的音效和快速的镜头来表现惊恐的状态。虽然作为鬼的题材不够吓人,但是真正吓人的却是人的心理感知。

  最后格菲丝走到桌子旁,将桌子拍的摇摇晃晃,瞬间抓起桌上的纸一把撕成粉碎。纸片飘落在空中,形成了震慑效果。

  最终这一段通灵招魂的演绎告此结束,但绝对够精彩。

  最值得探讨的是格菲丝的丈夫,他究竟是生是死?我真的不知道,因为他来时匆匆,去时匆匆。来的时候恍惚失神,去的时候还想去打仗。

  分析:来的时候恍惚失神,可能是战争受了重伤。所以一度游走在阴阳之间,飘忽不定。过了一天之后,突然又想起还要去打仗,所以他坚强的意志力唤醒了他,苏醒了过来。然后离开了阴间,活了过来。

  这是我的理解。

  4、结束语

  一部好电影,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推荐的点在于,它总有一些地方在吸引着你、影响你,并最终决定去打开它。《小岛惊魂》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我只能说导演厉害。

【《小岛惊魂》观后解析】相关文章:

惊魂的作文01-13

夜半惊魂作文12-10

河边惊魂作文08-19

鬼屋惊魂作文10-12

半夜惊魂作文10-21

惊魂记作文05-23

惊魂优秀作文03-03

鬼屋惊魂作文06-06

雨夜惊魂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