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回归身体》读后感6篇
《回归身体》读后感6篇一、身体的表达
十几年前第一次在北大看到云门舞集的表演时,就喜欢上了云门。那时一个台湾师兄强烈推荐这个现代舞团,本来对现代舞没有任何概念也不感兴趣的我因了师兄的推荐买票去看。一下子,就被深深震撼了。
台上那些精灵一样的舞者,身体就像被施了魔法般舞动着,时而在地上翻滚,时而在空中跳跃,时而静默地行走。舞者的脸上也不是一般舞蹈中的欢欣笑颜,而是各种配合身体动作的复杂表情。不记得当时的主题是什么了,只记得看到一个舞者瘦削的身体趴在地上,仰起头,脸上是那样的哀伤和痛苦时,我竟快要掉下泪来。人生第一次,我被舞蹈感动了。
云门的舞蹈,不同于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种舞蹈,没有芭蕾舞的高贵美感,没有民族舞的欢快热闹,没有一般所谓现代舞整齐划一的律动,甚至,没有常见的队形排列和变化。有的只是身体的表达,对,就是“身体”,表达出的竟是这样或浓烈或悠然的情感。
后来,又看过云门表演的《九歌》等舞剧,以及云门创始人林怀民所写的书《高处眼亮》。在书中,林怀民记述了自己在台湾和美国学习现代舞,回台创立云门舞团的经历,以及如何培养训练舞者并创作出水月、流浪者之歌、行草等经典舞作。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通过包括打坐在内的各种方法训练舞者身体的敏感,倾听身体,认识身体,直至身体可以自在的表达。
二、回归身体
《回归身体》这本书,讲的就是云门舞蹈教室的八堂身体课程,拥抱、呼吸、重心、安静、专注、跌倒、亲密、玩伴。云门舞蹈教室是面向上至老年人,下至儿童的大众人群的教室,学习这些课程,并不是为了可以到台上表演跳舞,或成为一个舞蹈演员,而是,学习如何回归身体。通过肢体的开发,学习更多身体的可能和生活的乐趣。
糊糊推荐大家读这本书,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目前正在学习的书画课程是相通关联的,可以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当然,对于每一个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我已经推荐给几位年轻的妈妈,以及工作压力大、身体不太好、情绪容易焦虑的朋友。
书中每一堂课都值得记述并学习,这里只选取其中最有感触的几点简要记之:呼吸、安静、重心、专注。
三、呼吸
现代人很少关注自己的呼吸,除非生病咳嗽或喘不上气来才会意识到呼吸的存在和重要性。一说到“练呼吸”,一般人可能会说,呼吸谁不会啊?还需要练呼吸么?
书中说,所谓练呼吸,就是觉察到呼吸的存在,并把呼吸当成身体与意念(或说身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借由呼吸的转化,透过不同频率的呼吸调整,来平衡人的身体,乃至平衡人的生活。
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从小是个功课好自我要求严格的好学生,工作以后也常常给自己压力做事追求完美,生活中又是个急性子。常常生活在压力和焦虑中,用书里的理论来说,就是负责压力反应的交感神经大量运作,总是处于“被狗追”的应激状态。几年前终于感觉身体快要出大状况了,于是辞去律师工作休养生息,找了一份收入低但相对轻松的工作。这几年来,一直在用各种办法调整自己,除了坚持打坐外,还学习古琴、太极拳,进入暄桐教室学习书画。这些调整都是在发挥自律神经系统翘翘板另一头,负责能量滋养的“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补充能量,舒缓休息。而所有的一切都有共同点——关注呼吸,专注当下。
云门有一出特别的作品“行草”,就脱胎自书法,又跳脱了书法。书中说,舞者平日也在书法老师的带领下运笔挥毫,“那一按一提、一笔一画,不只是手腕、手臂的动作,更是全身的气息吐纳。”
的确,通过调整和控制呼吸,吐纳身体的松与紧,云门舞者感受彼此完美配合,行云流水般幻化出绝美的身体与心灵语汇,造就了云门舞蹈作品某种特别的质感和境界。
我在暄桐这几个月也体会到了呼吸对于练习书画的重要性。下班回家吃完饭收拾妥当后,不能马上写字,一定要坐一会儿,或者站站桩,收神敛气,呼吸平稳均匀以后,再开始提笔。一旦发现手不稳了,呼吸不匀缓了,笔下的线条笔画一定就没有质量了。这可能是因为念头散乱走神了需要调整,或者是因为身体累了需要休息,这时就要停下来,或者静坐调匀呼吸,或者通过站桩、云手和走步步禅来放松舒缓身体。大概由于近月来坚持打坐和练习太极拳,我的身体比以前更放松,气血更通畅,呼吸更匀缓,基本都能坚持每天写字画画,而且常常一写就不知不觉写一两个小时。
特别喜欢书中本堂课的最后一句话:经由呼吸,可以倾听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的身体。在生活中,在波浪中,永远有一个安定的力量。
四、安静
暄桐书画课的第1堂课,糊糊就讲了“戒定慧”是整个课程的支撑基础,要求每天静坐至少15分钟。第2堂课讲了蔡扈的《笔论》,糊糊在各种场合常常提到的:“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已。”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默坐静思”是暄桐书画课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不光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在磬声的陪伴下静坐20分钟,要求回家每天静坐,之后的课上糊糊还教了各种各样的静坐和呼吸方法,有瑜伽呼吸法,有动中禅内观法等等。
对于写字画画,安静太重要了,内心安静,呼吸匀缓,书写才是有质量的。更重要的,安静,你才能听到世界,听到自己,让身心常喜悦,让生活有新意。暄桐教室的主旨之一就是让人有一颗回归调伏安定的心灵,在静默专注和谈笑玩赏中,有来自心灵源头的愉悦和智慧见地。某种程度上,暄桐教室和云门舞蹈教室有着契合相通的地方。
要时时做到安静却是不容易的。书里有句话说得很好,“安静,并不是指没有声音或动作,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心情”。这是说,一个人看上去安静(不发出声音或不做出动作),不等于内心安静。(www.fwsir.com)而一个人可能在说话、有动作,内心的状态却是安静的,心情是平和愉悦的。
另一方面,也并不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内心才能安静,很多人即便身在幽静的大自然或独处密室,内心也一样如滚滚波涛汹涌起伏。而有的人即便行走在嘈杂的闹市或被人群环绕,内心一样能安静平和。当然,不能否认环境对于安静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在我看来,安静不仅是一种状态、一种心情,更是一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安静,和前面讲到的呼吸,是有很大关系的。关注呼吸,自然就能安静下来;而安静时,呼吸也一定是均匀舒缓的。但除了关注呼吸,其实用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并且掌握了这些方法。书中举例,就像端起杯子来喝水,你专注在动作里的每个细节,那往往能帮助你静下来。
上面所说的“专注在动作里的每个细节”,就像内观修行的“动中禅”,也是糊糊课上教过的方法。这是一种观照肢体移动时的动和停的内观方法,借助于知道肢体的动和停来培养觉性。在这个观照的过程中,你能历历分明地觉知自己的一举一行,以及心念的起伏。这种状态下,内心自然是安静的。
我自己近来就常常在走路、坐车以及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自己去练习和培养这种能力,就好像有一个“我”跳脱出来,在旁边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进而在说话的时候也试着去观照自己。很难,尤其是说话的时候,但值得学习并去不断地尝试和实践。
此外,我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也时时体会到安静的力量。每次练习,都觉得时间不知不觉过得很快,身体松静而轻灵,内心澄净而愉悦。无论是站桩、云手、走步步禅,还是每一个招式,老师说都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存丹田,无思无虑,内观自在,外观八面。这里就包含着太极中的“静定”之功。当心不能静定,身必定散乱。所谓“无极而太极”,寂然不动,复得无极真机。最后才能达到无微不觉、豁然贯通的状态。
五、重心
重心,对于舞蹈是再重要不过的了。对于舞者,重心随时在移动变化,能够时时抓住重心把握重心的舞者是真正优秀的舞者。
书中关于重心的很多阐述对于学习书画非常有启发。就像糊糊说的,舞蹈是和书法在某些理念上最接近的艺术。比如,书中说:行进间,永远是从“出平衡”到“归平衡”的过程。还讲到:身体若不把重心“交下去”,是无法自然弹跳起来的。
想到书画课上糊糊讲的“平正和险绝”的训练次第(孙过庭《书谱》: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还想到她说我们写字最大的问题在于,习惯待在安全舒适的角落,不敢突破自己,不敢把重心交出去,尤其反映在刚刚临了一个阶段的礼器碑上,我们的用笔结字过于平正和规矩,写不出礼器碑平正中的“欹侧”,也就写不出礼器碑的“峻逸精妙”。
书中还说:重心,不只稳稳地落于下盘,还能经由意念,达到“入地三尺”。看到这句话,你有没有想到形容书法的一个成语?我想到的是“力透纸背”,不是说手上用力的大小,而是意念经由笔锋体现在纸上是刚劲有力的,像是要穿透过去到达纸的背面。
重心,其实不仅仅指身体的重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灵,甚至我们的生命都是有重心的,就像书里说的“人这一生,就是不断地在处理重心:身体的重心、生活的重心,乃至领略生命的轻重。”找到了重心,就找到了平衡与稳定。
六、专注
最后一点,我想谈谈专注。书里写了一个叫周俊勋的围棋高手的故事,我看了深有感触,也想谈一点自己的经历。
我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甚至在很多方面算是笨的,想问题直来直去不太会拐弯(现在也是),但还算是个比较专注安静的孩子,大概环境使然。我没有兄弟姐妹,很多时候也没有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甚至没有什么玩具,除了一副弹子跳棋(那个年代很受欢迎的棋类,大人孩子都喜欢,几乎家家都有),和两盒陪伴了我很多年的积木。
但我的童年仍然是快乐的,大人上班去了,留还没上小学的我一个人在家,我可以下跳棋下一整天。我会想象自己在和一个甚至几个“空猫猫”(家乡话,类似空气的意思,呵呵)下棋,同时操作6种颜色的棋子,一盘棋下来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并且还会仔细琢磨每一种走棋布局的可能性,对比优劣利弊,这个过程真是其乐无穷。到后来以至于周围几乎没有一个人包括大人可以赢我,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长期专注的练习。
在暄桐学习,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没有办法完成每天1-2小时的作业量(开始几个月甚至是3个小时),这种学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一个人专注力和定力的培养。就像前段时候线描《永乐宫壁画》,很多同学都体会到,那些仙人根根分明的满脸胡须、繁复无比的衣襟装饰,要想对临下来,真的是要全心一意,拿出一整个晚上,甚至几个晚上的时间,专注地画完那一条条或长或短、或直或弯的线条。稍有分神,笔下的线条就粗细不匀,甚至完全走样了。
跟一个朋友聊天,他很难理解我天天下班回家写字临帖,或者愿意花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晚上,去临一幅线描,他认为既然知道自己并没有写字画画的天赋,练习多年也不太可能成为书法家或画家,为什么还要投入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去做这件事呢,何不做一些更有成效的事情。这样的想法其实很有代表性。在当下这个社会,崇尚效率,追求结果。他不能理解的其实是,如何能没有目的地投入去做一件看起来没有结果的事。
“有愿心,无目的”,恰恰是糊糊的人生哲学。暄桐教室教的是一些看起来“无用”的东东,一群天资平平艺术零基础的成年人聚在这里学习书画、中医、茶课等等,都不是为了日后以此为业,成名成家。暄桐的理念是,推崇一种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扎实精进且享受当下。每一门学问和才能的累积,意味着推开一扇窗,为的不是看到外面的风景,而是纯然通达的心地光明。糊糊说,“无用”,不是没有用,而是说你有一个不向外求的源泉,在你的内心,这就是“无用之美”。
所以,不管周围的人是否理解,我们还是会专注、投入在这里,并且乐在其中。就像书里所说的,当一个人专注时,不论是大人、小孩,都好美、好亮!让我们一起找回专注力,那不只是竞争力,也是好好生活的能力。
【《回归身体》读后感】相关文章:
回归的作文02-17
回归优秀作文08-27
回归自然作文04-22
开学回归校园的句子01-15
回归的连环画作文08-24
回归优秀作文(精选68篇)07-24
澳门回归广播稿01-20
野獒回归读后感07-28
《乡土的逃离与回归》的读后感09-01
回归质朴怡然自得作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