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小学校本研修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校本研修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8-23 05:07:26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校本研修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校本研修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首先感谢县局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促进我们学校的工作。接下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学校校本研修的一些做法,请老师们给予指导。
  
  跟大家要交流的内容有三点。
  
  一、打造一个团队
  
  我们二小语文教师50多人,每个教研组10人左右。数学教师近30人,每个教研组5人左右。英语教师10人。音体美各学科的教师也都有8人以上。我们还成立了由专职、兼职教师组成的8人以上的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教研组。每个教研组、每个学科组都是一个团队,整个学校又是一个大的团队。如何凝聚一个团队的力量,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
  
  我们的做法:一以活动为载体;二靠评价措施引领。
  
  我校开展的教学常规活动有(1)教研组内研究课(每学期搞一轮)(2)校级优质课、先进教研组评选(每学年评一次)(3)校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等(每两年一次)。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如集体备课制度;优质课评选标准、先进教研组评比细则;校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等)。
  
  这些评价制度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也都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并且以评价团队为主(譬如:教研组内研究课,每学期每人执教一节,每周最多安排一人讲课。教研组要提前做好集体备课,讲课时本组教师要全体参与听课、评课。每个教研组内的研究课,分管学科主任至少有一半的课要全程跟踪,并作为考核先进教研组的量化成绩之一。教研组内研究课,又作为推荐教师参加学校优质课评选的依据。先进教研组评比细则中,教研组参加校级优质课评选成绩作为先进教研组评选一项成绩。年级组教师教学质量检测成绩差距大小情况也是先进教研组评选项目之一。(怎样才能缩小教学成绩差距,提高教学质量?参加学校优质课比赛如何取得好成绩?实践证明,搞好集体备课就是最有效的途径。
  
  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在提高一个团队能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下面说说我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情况。
  
  我校集体备课的形式有同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跨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等。
  
  (1)同年级组集体备课除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外,我们更关注课时集体备课的时效性。(我们学校同一个年级的班级都在十个左右,任课教师人数比较多,具备集体教研的优势和氛围)。每天办公时间各学科组都自觉进行集体备课,主要交流当天上课的情况,学生出现的问题,探讨补救的措施,研究下一节课的教学。
  
  (譬如数学课:课时集体备课要细化到,针对一个新知识点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每个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设计哪些练习题目,每个题目的练习意图、知识拓展到什么程度,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位教师都要很清楚。)
  
  通过课时集体备课,教师每次上课前能清楚把握知识核心,对提高教学质量,缩短教学差距起到很好的作用,老师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于是逐渐变成自觉地行动。
  
  (2)跨年级组集体备课,(尤其是语文、数学这些学科,循环一轮需要五年的时间,更何况教材还在不断更新。跨年级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使教师对所教知识瞻前顾后,统揽全局。是不同学段教师认知互补,解决教师本位知识缺失的有效的途径。
  
  为解决时间不够用等矛盾,通常我们把简单的问题,放到同年级组集体备课解决,把热点难点问题放到跨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
  
  教学中我们还体会到:集体备课的设计方案只有放到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避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因此集体备课之后,还要选择一些典型、重点课时,由一位教师执教研究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查找问题,大家再反思修改,完善教案,之后,再执教一轮研究课,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使设计的教学方案趋于合理。
  
  (举一个例子:一次学校教学研讨会上,安排的课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平均数》一课。当时备课组的老师们查阅了很多有关的课例及名家的课堂实录,思路大致如下,课伊始,教师现场收集或直接出示人数不一样多的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成绩好。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首先想到比总数,但,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比总数不合理,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再引导学生思考比什么怎么比,引入对平均数的认识。教研组的教师讨论交流后,也没跳出这一思路。可是按集体备课预设的方案,几次的试讲,每到这个地方,学生基本卡壳,几乎想不到用平均每人的个数(也就是平均数)来比快慢,对此我们非常困惑,。
  
  这时恰好市里要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其中就有这节课,于是,我们特别安排备课组的教师参会认真学习,会上讲课老师的思路与我们设计的思路、遇到的问题大致一样。现场互动期间,我校参会的教师就我们的困惑特别向专家请教,结果我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带着困惑,我们再来研读教材,集体商讨。教师教学用书上的一段话使我们茅塞顿开。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有两个作用(1)它首先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2)其次是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原来我们在备课时,直接拿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实际上就是关注了平均数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而忽略了它首先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这一作用。仅从“比较的维度”揭示平均数的意义,进而理解平均数作为代表一组数据水平的数,看似顺畅,实则潜藏着学生难以跨越、教师也很难察觉的认知障碍与思维断点。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突破,我们勇于放弃前面精心设计、反复试讲的方案,又重新对课进行了深加工。我们从学校正在开展的“校园主持人大赛”活动入课,先给出本班参赛学生初赛时四位评委的打分,让学生猜测参赛学生的比赛成绩应该是多少,使学生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和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感受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作用。(www.fwsir.Com)接下来,通过决赛评委人数变化,使学生认识:平均数的虚拟性,平均数的范围以及与这组数据中每一个都有关系等,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这一含义。有了这样的铺垫,前面困惑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
  
  当时,我想到的就是两个字:“超越”,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做到了,我们至少超越了市级观摩课水平。之后,这节课作为一节专题研讨课又在县小学数学研讨会执教,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透过这一实例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二、倡导一种精神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认真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校教学常规细则中对教学反思有明确要求,并作为重点检查的项目之一。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同时也注重集体评课反思。每一轮磨课我们都要进行评课反思。
  
  课堂上我们倡导学生合作探究、质疑创新。同样,我们教师也要培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的精神。
  
  所以,教研组、学科组执教公开课时,我们通常选择有挑战性的课题。
  
  也是在一次学校教学研讨课上,我们确定的一个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因为,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但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少,可借鉴的东西也不多,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讲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不规则的物体虽然很多,但真正涉及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例子却很少。创设怎样的情景更贴切,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备学生过程中,我们产生灵感,学生们每天都在喝奶,奶是可以流动变形的,能不能从求奶的体积入课?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奶袋上(如伊利纯牛奶)既标注着净含量250克,又标注着体积242ml;有的奶袋上(如伊利酸牛奶)只标注着净含量180克。于是我们对学生做了这样的问题调查:看到奶袋上的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其中学生谈到:我想知道180克奶的体积是多少?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吗,我们决定就从这样的情景入课。在出示情景图,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后,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180克奶的体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的办法有:1、把牛奶装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把它变成规则的形状,测量出长、宽、高就可以计算体积。2、把牛奶倒入量杯等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里来测量体积。
  
  接下来,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象牛奶、酱油等液体可以流动变形,可以采用上面的办法求出体积;象土豆这种不规则物体,还能不能用上面的办法直接把它变成规则的形状来求它的体积?于是引入对求不规则物体(固体)体积方法的探究。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办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教材插图中是用排水法求西红柿的体积,插图中的西红柿浸没在水中。而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却发现,西红柿放入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反复尝试后认为,土豆更适合学生操作探究,于是把西红柿更换为土豆。如果没有亲自实践,这样的错误就不会被发现。教材中的疏漏也是我们教育学生不唯书的好的契机。在学生自认为已经掌握了求土豆等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时候,我们又提出让学生测量西红柿的体积。结果学生操作中发现西红柿不能完全没入水中。当不规则物体不能完全没入水中时又该怎样求它的体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正如一位讲课老师说的:回想这大约一周的时间,我经历过多次的备课、上课、反思、研究的过程,经历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经历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磨课的过程如同蝴蝶的蜕变一般是痛苦的、难耐的、寝食难安的却也是美丽的,如此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直到现在仍然萦绕与回味。置身于一个热情高效、团结协作的团队中,我无比自豪。我觉得:磨课过程对自己既有的教学行为、教学认识、行为习惯、策略运用等方面带来比较集中的冲击。更使我模糊的执教过程清晰化,目标定位准确化,课堂环节设置合理化,教学策略应用恰当化。我想,让我们做个吐故纳新的教育者吧!
  
  三、搭建一个平台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优秀教师。每个教师都有他优秀的一面,只要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搭建起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校的网站,开辟了“优秀论文”“精品教案”“评课反思”“科研成果”等栏目,还专门开辟了教研组专栏供教师发表意见,展示成果。为教师搭建“百家争鸣”的教学研究平台。
  
  教师博客展示活动,让心与心交融,为教师搭建起交流平台。
  
  我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活动,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
  
  各种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搭建起不同的舞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为锻炼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以上发言中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

【小学校本研修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材料】相关文章:

初中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11-26

校本研修工作亮点特色汇报材料10-27

班主任校本研修经验交流材料:让好习惯伴孩子们成长08-03

小学启蒙教育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交流材料07-12

先进单位事迹材料01-06

先进单位申报材料12-30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11-26

校本研修个人研修心得10-24

校本研修总结09-30

校本研修心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