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1和许多教学反思

1和许多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5 19:35:13 泽彪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和许多教学反思(通用7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和许多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和许多教学反思(通用7篇)

  1和许多教学反思 1

  活动中的第一环节,通过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确实有些进入了情境。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这里的提问有些不适合,上来就先问小兔家有几个人,这并没有体现教的过程,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应把故事的开头将给小朋友听,这样才体现了教师教的过程。(修改后的语言:兔妈妈看到秋天来了,果子都成熟了,想带兔宝宝们一起去田野秋游,可是现在家里只有兔妈妈一个人,于是兔妈妈就出去找兔宝宝们,兔宝宝们回来了,家里一下子有了许多小兔子。提问:原来家里有谁?有几个?现在呢?同时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小朋友视觉感受。)这样一来,小朋友就首先从视觉上有了一个关于“1和许多”的量的概念。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的一开始,我思考以后觉得应该帮助孩子们再进一步感知许多这一概念,教师应该先说:“兔妈妈看到书上结满了许多的苹果。”然后提问,兔妈妈看到书上有多少苹果,小朋友回答说“许多”时教师同时出示书上的许多苹果,这样孩子们理解也更清晰一些。小班的孩子还是比较好动的,如果教师能够给孩子“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扮演兔宝宝,或许孩子们会更兴奋。教师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许多苹果可以分给许多小朋友,没人一个。因为小班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过分绕弯子的语句孩子并不能理解,让孩子动手操作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许多。这样孩子们在理解许多和一的数量关系会更容易,体会也更深刻。后面让孩子们在将苹过送到筐子里,体验一是怎样变成许多的,这样一和许多的数量关系也就明确了。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萝卜,帮助兔妈妈种萝卜,事先我是将萝卜分别放在每一组的桌子上的,这在活动前也是我仔细想过以后才这样做的',因为平时在班上的活动,我也会让孩子们从一个筐子里那东西,孩子们往往会抢,有时还会故意压到小朋友的身上。如果给孩子们出示一个装了许多萝卜的筐子,也许会进一步帮助孩子们理解“许多”这一数量的概念。让孩子们没人从筐子里取走一个萝卜,也能更好的诠释“1和许多”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我的设计是让小朋友从桌子上没人拿一个萝卜,也许孩子们知道了“1”,但是“许多”和“1”是什么样的关系,孩子们还是有些模糊。通过让孩子们“种萝卜”发现了许多的道理。

  1和许多教学反思 2

  我担任了本学期最后一次的数学教研活动小小班“1和许多”,希望能通过活动初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本堂课的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 1”和“许多”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活动中我先用参观农场发门票这样一个环节抓住幼儿兴趣,在这开始部分让幼儿初步感知“ 1”和“许多”。我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参观农场”(学习“ 1”和“许多”),先分门票分给每位幼儿 1张,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成 1个 1个,然后把门票收起来放在一起,知道 1张 1张合起来是许多。接着是参观农场,每个区域都有 1只动物和许多只的小动物让幼儿做比较,小小班的`活动要以游戏为主,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最后通过“小鸭捉小鱼”的游戏,让幼儿掌握“ 1”和“许多”……

  一节活动下来,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教师没有用高涨的课堂情绪带动幼儿,最后的延伸活动在身边找找用 1和许多表示的物体时,幼儿的情绪较为躁动。

  2、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交待清楚要求,让幼儿很好的理解。

  3、游戏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多玩几次,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4、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多说,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解说,课堂效果反而不理想。

  1和许多教学反思 3

  数字,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枯燥而又抽象的。而今天这节课,我将要教会孩子们理解并区别“1”和“许多”,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感知这种量的关系,我通过直观的教具在营造氛围的同时适当渗透认知,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使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上课时,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有兴趣,自己愿意学。然后,我用反复强调提问的方式加深幼儿对1和许多的.印象。但是,在最后幼儿自己涂色的环节,尽管我一直强调规则,可还是有很多小朋友或者都涂一种颜色或者随心所欲的涂色……

  课后我反思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我一个人在强调,并没有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导致在操作的时候,他们还是无从下手。而且我没有关注到个体差异,没有给能力较弱的孩子更多的机会。这是本次教学的失败,以后我会时刻注意注意这些细节,让教学活动更有效率。

  1和许多教学反思 4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1和许多教学反思 5

  一、让幼儿觉得有趣

  实践表明:当幼儿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是一种享受和愉悦的体验,就越学越想学。在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过程中,因为结合园本课程《有趣的电线宝宝》,如果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会使幼儿觉得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活动中,我将教学要求结合在一个游戏之中,通过参观电缆厂,采用了“发放通行证”、“和电线宝宝玩游戏”这二个情景游戏,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样既符合了小班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认识了“1”和“许多”的关系。

  二、让幼儿觉得好玩

  玩是幼儿的天性,数学中,幼儿只有通过“玩”通过操作,才能把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而且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性。我创设情境,在数学情境活动中,用现实的、有趣的问题引发幼儿讨论,让幼儿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参观电缆厂中,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种数学活动,幼儿从“设置情境——形成表象——解释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正是我们数学活动追求的目标。

  三、让幼儿觉得数学在身边

  七都是“光电缆之都”,电缆厂在七都随处可见,因此这数学活动通过参观电缆厂来让幼儿学习,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去电缆厂、和电线宝宝玩游戏,都是源于生活,在从生活中生成学习内容,把握教育的时机,发挥教学中的机智,适当的引导,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数学,在数学活动中愉快的学习。

  1和许多教学反思 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这节“1”和“许多”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准备了幼儿熟悉的游戏、音乐、游戏。对于小班的幼儿而言,要求他们体验到“1”和“许多”并不困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问到“许多”时孩子们往往会不回答你“有许多”而是说好多好多或者一个一个的数。为了让幼儿体验到“许多”的含义,所以要提供尽量的多,超出他们可以点数的范围。所以,整个活动我设计了一个主题游戏,在游戏中由若干个有趣的小游戏贯穿。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情景一是幼儿扮演小兔子,通过帮助小兔子戴蝴蝶结、帮兔妈妈拔萝卜、找篮子装胡萝卜等游戏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情景二:小兔子送胡萝卜回家、还篮子等游戏,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游戏三:寻找1和许多,迁移经验从生活中寻找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成功之处,是以游戏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喜爱,使孩子对以后学习数起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不统一,有的孩子一点就通,有的孩子反应较慢,这样导致了教育活动中某些幼儿吃的饱,某些幼儿吃不饱的现象,所以,我应该根据我们班孩子的“最近发展能力”来调整活动目标,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评比,我得到了更好的锻炼;通过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评课、讲解,让我从中了解到我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让我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1和许多教学反思 7

  (一)选材的反思: 孩子们刚刚进入小班,在玩玩具、使用学具、体育游戏时孩子们经常会争抢一些玩具,每当孩子们发生这些矛盾时,他们总是说:“小朋友拿了很多玩具,我没有。”看到孩子们的这一表现,我认为对孩子们进行一些关于数的教学很有必要,在选择活动时,我觉得《1和许多》这一活动比较适合这一阶段的小班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

  (二)活动过程的反思: 通过和孩子们相处了已经一个月的时间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故事情景都比较感兴趣,而羊也是孩子们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形象。所以选择了帮助农场主捉羊作为情景,让孩子们在情景中感受学习“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数量,从而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后面分水果的情节,也让幼儿从不同物品上感知了一和许多。并且整个活动是围绕着我的三个教学目标进行的,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需要更加精炼。

  (三)活动准备的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使用声音,图片等的形式,主要是想通过生动的画面,听觉从视觉上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并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捉羊的情景。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活动准备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请幼儿将羊捉回围栏的过程中,将围栏制作得更加形象,幼儿将能够更加直观的在情景中学习。

  (四)师幼互动的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积极性都比较高,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在活动中来,特别是将羊捉回围栏的这一过程,但在后面分水果的过程中,请幼儿说“一个,一个“时,有部分幼儿没有参与,只是默默的拿水果。

【1和许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1”和“许多”》01-02

1和许多的数学教案03-26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和许多》含反思03-26

小班数学教案:数学1和许多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小班数学“1”和“许多”教案03-29

小班数学《“1”和“许多”》教案12-12

获奖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和许多》含反思05-24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1和许多》(通用5篇)09-07

小班《认识1和许多》数学教案01-29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1和许多》02-18

1和许多教学反思(通用7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和许多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和许多教学反思(通用7篇)

  1和许多教学反思 1

  活动中的第一环节,通过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确实有些进入了情境。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这里的提问有些不适合,上来就先问小兔家有几个人,这并没有体现教的过程,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应把故事的开头将给小朋友听,这样才体现了教师教的过程。(修改后的语言:兔妈妈看到秋天来了,果子都成熟了,想带兔宝宝们一起去田野秋游,可是现在家里只有兔妈妈一个人,于是兔妈妈就出去找兔宝宝们,兔宝宝们回来了,家里一下子有了许多小兔子。提问:原来家里有谁?有几个?现在呢?同时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小朋友视觉感受。)这样一来,小朋友就首先从视觉上有了一个关于“1和许多”的量的概念。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的一开始,我思考以后觉得应该帮助孩子们再进一步感知许多这一概念,教师应该先说:“兔妈妈看到书上结满了许多的苹果。”然后提问,兔妈妈看到书上有多少苹果,小朋友回答说“许多”时教师同时出示书上的许多苹果,这样孩子们理解也更清晰一些。小班的孩子还是比较好动的,如果教师能够给孩子“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扮演兔宝宝,或许孩子们会更兴奋。教师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许多苹果可以分给许多小朋友,没人一个。因为小班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过分绕弯子的语句孩子并不能理解,让孩子动手操作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许多。这样孩子们在理解许多和一的数量关系会更容易,体会也更深刻。后面让孩子们在将苹过送到筐子里,体验一是怎样变成许多的,这样一和许多的数量关系也就明确了。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萝卜,帮助兔妈妈种萝卜,事先我是将萝卜分别放在每一组的桌子上的,这在活动前也是我仔细想过以后才这样做的',因为平时在班上的活动,我也会让孩子们从一个筐子里那东西,孩子们往往会抢,有时还会故意压到小朋友的身上。如果给孩子们出示一个装了许多萝卜的筐子,也许会进一步帮助孩子们理解“许多”这一数量的概念。让孩子们没人从筐子里取走一个萝卜,也能更好的诠释“1和许多”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我的设计是让小朋友从桌子上没人拿一个萝卜,也许孩子们知道了“1”,但是“许多”和“1”是什么样的关系,孩子们还是有些模糊。通过让孩子们“种萝卜”发现了许多的道理。

  1和许多教学反思 2

  我担任了本学期最后一次的数学教研活动小小班“1和许多”,希望能通过活动初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本堂课的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 1”和“许多”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活动中我先用参观农场发门票这样一个环节抓住幼儿兴趣,在这开始部分让幼儿初步感知“ 1”和“许多”。我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参观农场”(学习“ 1”和“许多”),先分门票分给每位幼儿 1张,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成 1个 1个,然后把门票收起来放在一起,知道 1张 1张合起来是许多。接着是参观农场,每个区域都有 1只动物和许多只的小动物让幼儿做比较,小小班的`活动要以游戏为主,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最后通过“小鸭捉小鱼”的游戏,让幼儿掌握“ 1”和“许多”……

  一节活动下来,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教师没有用高涨的课堂情绪带动幼儿,最后的延伸活动在身边找找用 1和许多表示的物体时,幼儿的情绪较为躁动。

  2、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交待清楚要求,让幼儿很好的理解。

  3、游戏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多玩几次,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4、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多说,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解说,课堂效果反而不理想。

  1和许多教学反思 3

  数字,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枯燥而又抽象的。而今天这节课,我将要教会孩子们理解并区别“1”和“许多”,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感知这种量的关系,我通过直观的教具在营造氛围的同时适当渗透认知,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使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上课时,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有兴趣,自己愿意学。然后,我用反复强调提问的方式加深幼儿对1和许多的.印象。但是,在最后幼儿自己涂色的环节,尽管我一直强调规则,可还是有很多小朋友或者都涂一种颜色或者随心所欲的涂色……

  课后我反思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我一个人在强调,并没有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导致在操作的时候,他们还是无从下手。而且我没有关注到个体差异,没有给能力较弱的孩子更多的机会。这是本次教学的失败,以后我会时刻注意注意这些细节,让教学活动更有效率。

  1和许多教学反思 4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1和许多教学反思 5

  一、让幼儿觉得有趣

  实践表明:当幼儿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是一种享受和愉悦的体验,就越学越想学。在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过程中,因为结合园本课程《有趣的电线宝宝》,如果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会使幼儿觉得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活动中,我将教学要求结合在一个游戏之中,通过参观电缆厂,采用了“发放通行证”、“和电线宝宝玩游戏”这二个情景游戏,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样既符合了小班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认识了“1”和“许多”的关系。

  二、让幼儿觉得好玩

  玩是幼儿的天性,数学中,幼儿只有通过“玩”通过操作,才能把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而且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性。我创设情境,在数学情境活动中,用现实的、有趣的问题引发幼儿讨论,让幼儿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参观电缆厂中,运用新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种数学活动,幼儿从“设置情境——形成表象——解释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正是我们数学活动追求的目标。

  三、让幼儿觉得数学在身边

  七都是“光电缆之都”,电缆厂在七都随处可见,因此这数学活动通过参观电缆厂来让幼儿学习,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去电缆厂、和电线宝宝玩游戏,都是源于生活,在从生活中生成学习内容,把握教育的时机,发挥教学中的机智,适当的引导,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数学,在数学活动中愉快的学习。

  1和许多教学反思 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这节“1”和“许多”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准备了幼儿熟悉的游戏、音乐、游戏。对于小班的幼儿而言,要求他们体验到“1”和“许多”并不困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问到“许多”时孩子们往往会不回答你“有许多”而是说好多好多或者一个一个的数。为了让幼儿体验到“许多”的含义,所以要提供尽量的多,超出他们可以点数的范围。所以,整个活动我设计了一个主题游戏,在游戏中由若干个有趣的小游戏贯穿。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情景一是幼儿扮演小兔子,通过帮助小兔子戴蝴蝶结、帮兔妈妈拔萝卜、找篮子装胡萝卜等游戏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情景二:小兔子送胡萝卜回家、还篮子等游戏,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游戏三:寻找1和许多,迁移经验从生活中寻找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成功之处,是以游戏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喜爱,使孩子对以后学习数起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不统一,有的孩子一点就通,有的孩子反应较慢,这样导致了教育活动中某些幼儿吃的饱,某些幼儿吃不饱的现象,所以,我应该根据我们班孩子的“最近发展能力”来调整活动目标,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评比,我得到了更好的锻炼;通过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评课、讲解,让我从中了解到我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让我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1和许多教学反思 7

  (一)选材的反思: 孩子们刚刚进入小班,在玩玩具、使用学具、体育游戏时孩子们经常会争抢一些玩具,每当孩子们发生这些矛盾时,他们总是说:“小朋友拿了很多玩具,我没有。”看到孩子们的这一表现,我认为对孩子们进行一些关于数的教学很有必要,在选择活动时,我觉得《1和许多》这一活动比较适合这一阶段的小班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

  (二)活动过程的反思: 通过和孩子们相处了已经一个月的时间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故事情景都比较感兴趣,而羊也是孩子们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形象。所以选择了帮助农场主捉羊作为情景,让孩子们在情景中感受学习“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数量,从而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后面分水果的情节,也让幼儿从不同物品上感知了一和许多。并且整个活动是围绕着我的三个教学目标进行的,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需要更加精炼。

  (三)活动准备的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使用声音,图片等的形式,主要是想通过生动的画面,听觉从视觉上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并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捉羊的情景。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活动准备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请幼儿将羊捉回围栏的过程中,将围栏制作得更加形象,幼儿将能够更加直观的在情景中学习。

  (四)师幼互动的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积极性都比较高,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在活动中来,特别是将羊捉回围栏的这一过程,但在后面分水果的过程中,请幼儿说“一个,一个“时,有部分幼儿没有参与,只是默默的拿水果。

【1和许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1”和“许多”》01-02

1和许多的数学教案03-26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和许多》含反思03-26

小班数学教案:数学1和许多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小班数学“1”和“许多”教案03-29

小班数学《“1”和“许多”》教案12-12

获奖小班数学优秀教案《1和许多》含反思05-24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1和许多》(通用5篇)09-07

小班《认识1和许多》数学教案01-29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1和许多》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