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初中教学反思

初中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4 22:21: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教学反思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篇二:初中教学反思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
  
  行囊, 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因此, 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九章《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良好。现把教学时的所见所想总结了出来,与大家共享。
  
  教材问题:现有两根木条 a 和b ,a 长10cm ,b 长3cm ,如果再找一根木条c ,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板,那么对木条c 的长度有什么要求?同时教材还有一个探究: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 ,9cm ,6cm 的木条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跟a 和b 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笔者教学时,让学生用纸条代替木条进行探究,很快发现14cm 的木条太长,6cm 的木条太短,9cm 的木条可以与木条a 和b 钉成三角形木框。通过探究,感知木条c 要有一个范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接下来回忆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内容实际有两部分,一是"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本学期第七章《三角形》中作为重要结论学习,学生有较多的经验;二是"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是本章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得到的。
  
  然后学生探索解题。设木条c 长为xcm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列出不等式。课本给出两个不等式x <10+3 ,x >10-3 。最后,类比方程组的概念,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现在让我们重点分析学生的探索解题过程。备课时笔者的问题有:学生能否列出和课本相同的不等式?如果得不到我们如何引导?如果得到的是其他的不等式我们如何处理?列出了不等式,是否也能说出列不等式的理由?
  
  通过教学时的观察,学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 .有一部分学生列出的不等式10+3 >x 和10-3 <x 。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列出这样的不等式的同学,自然是直接运用了数量关系"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些同学受到复习内容的影响较大。
  
  2 .列出不等式x <10+3 和x >10-3 的同学思维要多一步,根据不等式的对称性由不等式10+3 >x 和10-3 <x 转化而来。或是把"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转化为" 三角形的一边应小于另外两边之和,且大于另外两边之差。" 更简单一些说,三角形的第三边不能太长,最长也要小于已知两边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这些同学思维较灵活。
  
  3 .有一部分同学列出了x+3 >10,10+3 >x,x+10 >3 中的两个或三个。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列不等式的依据是"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如果给与指导,他们就会加以筛选,只列出前两个。根据经验,在三条线段中只要看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就可以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 .利用"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们是10-3 <x ,3-10 <x ,x-10 <3 ,10-x <3 ,x-3 <10 ,3-x <10 。学生很少有这样做的,如何筛选也比较困难。
  
  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思维品质的不同,其解题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对学生各种解法,笔者让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然后全班讨论,对各种解法及思维过程给与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 ,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 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三、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 心求通而未通" 、" 口欲书而不能" 的" 愤徘" 状态之中,这种" 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 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赞可夫有可名言:"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篇三:初中教学反思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识学生可以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贫穷落后,镇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教师,以前来过几位老师都没有留下来。这时又来了一位男教师,当他来到学校,看到的情景是学生又脏又乱,不懂得文明礼貌,有门不走,进进出出都跳窗户,个个都好像没有教养。上了几天课后,老师正在教室里备课,“嗖”地一下从窗户跳进来一位学生,那位老师连忙把他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来看,还说着“我给你看看手相”。说着像模像样地看着,“哟,小伙子,你的手相相当好了,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将来会是这个州的州长。”那位学生还有些不相信,便问“真能吗?”“能,我不会看错的。小伙子,你现在就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啊!”从那以后,那个学生果真就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自己,就连走路的样子都变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在一次州长竞选中,选出的州长竟是那个当年被预测为州长的小伙子,当各届人士和一些知名记者问其感受时,他激动地拿起话筒说:“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他的那位老师并不是真会算命,而是为他设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目标,给他以极大的期待和信任。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很不好想像,我就在课前有萝卜、地瓜刻出模型来,让学生面对实物来解决问题,进而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我在第七章“可能性”时,将一个模拟摇奖器带入教室,从生活中购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这一章研究的对象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对于彩票这样一个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也愿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热情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数学的价值。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很到位。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此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答对问题的喜悦,发现规律的兴奋,而对知识不封顶,充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尽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有幸成为第一批实施新教材的一员的我越来越感觉到: 转变评价观念,就是要清楚评价的最终目的改变的重要性,它不在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便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 ,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篇四:初中教学反思
  
  在步入新课改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我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角色要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者、传授者、解惑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教书者、实施者、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教学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创新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新课程改革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特征。在知识传授中,师生不再是“我主你客”、“我说你听”的单向传输,而是平等的对话伙伴和合作伙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达到“教”与“学”的互动,才能实现新课程确定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结合实际,我认为教师在角色转变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切实重视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主动更新教育观念。用各种渠道使自己的业务全面提升,争取一专多能,使自己成为“杂”家型教师,并向专家型、学者型努力。我们要不断地实践创新、研究反思、合作共享。比如写教后记、教学目的、教师感言、教学历程心得、总结反馈,回顾积累等。同时,要走出教师独来独往,封闭单干的工作方式,利用学校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等形式培训与其他教师之间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以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尊重学生先要理解学生。教师要学会关怀学生,接近学生。学会体察学生心理反应,自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教师的宽容、无私、热情、鼓励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品质。比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多保持笑容、对后进生一句夸奖、给考试失利者一个鼓励、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面子”,这些在教师生活中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都体现了新的学生观。(www.fwsir.com)教师有意识的注意细节,养成习惯,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转换了角色。
  
  最后,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新课程随便是观念的转变,是彻底的教育革命,但并非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改要先立后破。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接受新思想、走进新课程,正确对待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风格和模式。把新的理念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在遵从新课程基本思想和精神的前提下,稳妥推进课改,切忌走极端。对一些好的传统教学,学习方法仍然要继续发扬。比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精彩的阐释,整理搜集的不同以及学生思维在阻塞时有很明显的点拨作用。另如朗诵、咏、浏览、批注等学习文本的方法只要是学生在兴趣导引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效果是很好的。当然在角色转换中出现的困惑是不可能避免的,需要在不断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过程中慢慢消除。

【初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教学教学反思01-31

初中教学反思02-15

初中教学教育教学反思01-18

初中教学反思范文09-05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6-03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1-02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0-21

语文的初中教学反思01-05

初中课堂的教学反思04-23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