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5 02:58: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杠杆教学反思

  篇一:杠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动且为学生熟悉的事实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入猜想,要求他们不要盲目猜想,而应根据现有的知识或体会,进行有科学依据的猜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并自然地进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误,避免错误的数据误导学生,使每一组都能顺利完成实验。课上能及时对学生作出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据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得出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的猜想和结论,激发更多的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每个环节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而大部分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发现、实践、归纳。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
  
  实验基本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使用的器材都是实验室提供的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以至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类似。若实验中杠杆由学生自己制作,用身边的一些小物品作为阻力,实验的数据不会类同就更有说服力,实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这一个探究实验还有待完善。
  
  另外,一下几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杠杆这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2.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3.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篇二:杠杆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对于此课教学,简单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玩乐中体会科学的奥秘,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如何区分杠杆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告诉学生两步骤,1、先找到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2、分析三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杠杆尺实验的结论来区分。对于螺丝刀撬开筒盖、夹子夹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瓶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分析,前两项较易掌握,开酒瓶盖不少学生找不准阻力点和支点,这里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分析。
  
  生活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的分析,多准备些实物,当学生不甚明了时,通过操作演示,亲眼看到了工作过程,学生就较易发现三个点,分析三个点的关系,从而能方便的区分是何种杠杆的应用。对于剪刀,教师有必要进行补充,一是不同用处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长短是不同的,如理发剪、缝纫剪、园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对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力情况也是不同的。对于费力的镊子和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的?”可结合夹煤饼的火钳,比较能说明问题。有的杠杆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篇三: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力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杠杆等,学生接受本节内容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实际教学中却与课前的预想相差甚远。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理解杠杆的五要素以及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开始授课通过活动引入,学生对杠杆的概念能够接受,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杠杆如撬杆、跷跷板等的分析,知道了动力、阻力同时存在于杠杆,杠杆是受力物体,动力、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这可以从阻力、动力的概念上加以区别和理解。但在力臂的教学中,对力臂的理解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较差,理解的不够到位,不能正确做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突破难点存在了障碍,虽然通过对多个杠杆力臂的判定及练习,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做出力臂,突破了难点,但是如果在授课之前首先对“点到线”的距离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对画力臂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的,从而会节约时间,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及对数据分析得到规律,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难。但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存在的问题较多,表现在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中应注意问题的考虑,课前我对学生的能力估计有些过高,在课堂我才发现学生的能力并不像我想的那样。我在学生实验后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杠杆平衡后在两侧的钩码上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力,(www.fwsir.com)使钩码向支点或远离支点移动相同距离,杠杆能否平衡?若不平衡向哪端倾斜?从中找规律,进而得到了这一类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做到解一题,会多题。
  
  总的来说,这节课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形象、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在做练习和实验数据处理方面,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使师生能及时得到交流、同学之间能相互比较讨论,这有利于能及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杠杆这节课教学中给我很大启发,课前的一些想当然的想法,有时在实际授课中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中教者应认真备课。在上课中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使每节课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杠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杠杆》教学反思02-09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5-17

杠杆的研究教学反思04-05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6-25

《杠杆》教学反思(15篇)04-18

《杠杆》教学反思15篇04-04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5篇11-22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5篇)03-0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反思04-18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