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5 03:01: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篇一: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在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实验之后,“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从中掌握了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当然,这只是学生接触到光学的第一个规律,但从本节实验中学生所学到的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实验过程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否则实验现象会不明显,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二、对实验现象的提问,问题不能过于泛滥,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具体的点,而且课前要先把问题的顺序列好,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容易造成提问的混乱;三、多就地取材制作教具,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四、本次探究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实验,所以要求不必过严,只要在实验中渗透探究的基本思想即可。
  
  由于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所以我比较注重给学生的一个信息是:物理是有趣而且有用的,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一开始就消除学生害怕物理的心理。同时创设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交流讨论,也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实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也让他们在小组中锻炼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有关光现象的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领略物理的魅力蕴含于生活中,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而我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也是为了告诉学生,物理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尽量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最后还给学生介绍了科学家的故事,是人文教育的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成果的肯定,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此从多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
  
  篇二: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光的传播》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点,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让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并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因为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水中以及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也很明显,如果进行探究实验的话,很多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很容易达到探究的目的。小孔成像的实验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好准备,课堂上分组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及时指导,明确的指出观察什么。否则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应该观察哪里,然后由学生自己辅以作图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性质、特点,最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其它实例,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
  
  由这节课我也总结了一下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运用实验、有效的提问、引导和讨论等策略,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同时辅以相关课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最后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相关联的物理知识,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认识过程。
  
  篇三: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首先介绍“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图找出各种光源,区分出不同的类别,引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整节课为概念教学而教学,学生学的扎扎实实,但却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三点:一是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在课的导入部分,教师为学生首先创设了一个黑暗的环境,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认识光源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用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发光的物体把教室照亮,比如点亮蜡烛,手电筒,火柴等,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光源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光的研究兴趣。又如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让学生亲自反复实验比较如何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开展头脑风暴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光源,(www.fwsir.com)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淡化了知识,让学生在感知——寻找——辨析中认识光源。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把教室中的窗帘拉上,并关闭了所有的光源,创设了一个黑暗的环境,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着进入教室,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这时自然引导学生想各种方法使教室亮起来,“拉开窗帘,让太阳光进来”,“打开灯,让灯光照亮教室”。学生一下就感知到了光源。教师再适时的让学生想办法用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发光的物体把教室照亮,比如点亮蜡烛,手电筒,火柴等,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充分感知到光源的作用。
  
  然后教师运用头脑风暴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出生活中的各种光源,这样做第一是对光源概念的掌握进行反馈,第二对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如开闸的洪水涌了出来,“火把、灯笼、电视、手机、电脑、萤火虫、荧光灯、激光……”学生们争先找到了几十种的光源。
  
  最后教师借助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寻找、发现光源并排除非光源。月亮、镜子等物体在学生的分辨中一下被排除,对光源已有清晰的认识。
  
  回顾整节课教学设计,知识教学不在是教学的重点,但学生对生活中的光源却清晰可见。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03-08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15篇03-22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15篇)03-23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03-27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13篇)03-3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13篇03-27

光的传播说课稿06-26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04-11

光教学反思02-02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