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控教学反思
篇一:数控教学反思又是一个月的数控课上下来了,这个月当中,我们讲了比较多的内容:有复合循环指令,以及切槽指令,还有螺纹循环指令等等,虽然同学们总体对知识的掌握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还是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这里既有我个人的问题,也有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这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在给学生们上实践课时候缺少一些示范操作,上课的时候更多的只是在旁边给他们指点,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可能相对难度大一点。熟话说的好,有怎么样的师傅就有怎么样的徒弟,特别对于这些本身学习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应该更加给他们更多的示范。还有一个就是对于8台机床2种数控系统的教学示范不方便。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讲得话,他们高一时候应该已经学过普通车床,但是在讲切槽指令的时候用到切槽刀,却都不会磨,导致最后好多同学没有完成本来应该完成的任务,所以我打算以后的几节课,我应该先给他们训练下磨刀,至少对于切槽刀这样比较容易磨砺的刀,我们应该把大致的形状磨出来。普车是数控的基础,磨刀是普车和数车共同的基础,所以,磨好刀对以后数控车的学习将会至关重要。
篇二:数控教学反思
在数控加工中,工件坐标系确定后,还要确定刀尖点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即常说的对刀问题。在数控车床上,前,常用的对刀方法为试切对刀。下面以FANUC—6T系统为例,介绍试切对刀的方法。 将工件安装好之后,先用MDI方式操纵机床,用已选好的刀具将工件端面车一刀,然后保持刀具在纵向(Z向)尺寸不变,沿横向(X向)退刀。当取工件右端面O为工件原点时,对刀输入为ZO;当取工件左端面O,为工件原点时,需要测量从内端面到加工面的长度尺寸J,此时对刀输入为Zδ,用同样的方法,再将工件外圆表面车一刀,然后保持刀具在横向上的尺寸不变,从纵向退刀,停止主轴转动,再量出工件车削后的直径值φv,根据β 和 φv值即可确定刀具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其它各刀都需要进行以上操作,从而确定每把刀具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
由于这种调整方法简单、可靠,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篇三:数控教学反思
传统的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课程主要是学生先进行一学期的理论学习,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各类型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在第二学期进行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学生获得对数控车床感性认识,基本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数控车床典型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并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出零件。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学生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因为没有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理解较费力,学习进程缓慢,在第二学期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时,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理论知识容易遗忘,需要老师大量的时间进行编程理论的复习,造成学生实际教学数控车床操作练习时间减少,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
那么这学期我们就是针对这样一个弊端,对于数控课进行了一个教学改革,我们采取教学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节理论课,后接两节实践课。
从这两个月的时间下来,这个方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学生对于编程指令的掌握要比以前要好很多,因为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记住指令,而且不容易遗忘。
其次,学生对于刚学的指令能够马上得到验证,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数控车的学习兴趣。
再次,分组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能够给学生以一个既定的目标,(www.fwsir.com)使学生对于完成目标的渴望更加强烈。
以上是数控课教学改革后的一些显着的优点。但是,这两个月下来,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缺点:针对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理论课上完后去直接上实践课,学生可能对于指令的掌握还不是很透彻,导致对任务的完成到来很大的难度。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基本上很少有大量的时间让给他们来进行实践操作,基本真正的操作都是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导致可能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避免这个缺点,能更多的抽出时间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真正的学到东西。
【数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教学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比的教学反思01-30
经典教学反思10-19
教学反思12-31
教学的反思01-05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朗读教学教学反思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