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篇一: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素数和合数这节课不好上,尤其对我这样的教学新手。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两个概念。课前我想了很多方法,试想着怎么样才能将这两个概念很好地呈现给学生。生搬硬套地出示书上的概念,最终学生还是能掌握,但是否能用一个很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牢牢地区分素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的特征。可不可以从素数和合数的字面意思入手?我这样说服自己:素可以组词朴素,由此让学生记住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合有合作之意,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
在课上我试着让学生说出素与合的字面意思后,出示素数的概念。这时,一学生的话打开了全班的思路。在给素组词时,一学生说还可以组素菜,太穷了天天都吃素菜。当时我灵机一闪,顺着他的话问到:“素数穷不穷?”“穷,穷到因数除了它自己就只剩下1这个拐棍了。”这时全班都兴奋了起来,我趁机追问:“合数呢,富不富?”“富,除了拐棍和它自己还有很多钱。”“有钱,其他全是保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为了引出“1”我问道:“还有一个连穷人都算不上,因数只有它自己,它是……”“1”“流浪汉!”“所以我们说,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这时我再要求学生读一读书上关于素数、合数的定义,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在课后的练习中,几乎没有学生因不能很好地区分素数、合数的特征而出错的。
将知识以这种形式传授给学生,严格来说是不成体统的。因为当时只从怎么做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点考虑的,所以难免有点让人感觉这样的数学课太不上路子。课后想想似乎自己做得过了点,但以后避免在课上出现类似的状况。
篇二: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素数和合数》是苏教国标版第八册的内容,作为新的国标版本的教材,和现在五年级普遍用的苏教版教材有些不同,因为两个版本的教材我都上过,所以还是有些体会的。
先谈谈上过之后,我对教材的比较: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编者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国标版教材《素数和合数》是面对四年级的学生,编者仅仅在教材上要求学生50以内的自然数是素数和合数进行判断并知道概念;而苏版教材《质数和合数》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判断100以内的自然数是质数和合数并明确概念的含义;其次还有对概念的名称叫法不同;素数和质数的叫法,看起来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可以看出编者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名称的改变,凸显出新教材和国际接轨的想法和新教材的新理念;第三,教材的编写风格不同,国标教材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苏版教材更着力突出教材的数学性显得很严谨;第四,对概念的定义方式不同,国标版本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并不很准确的给出,这个就和苏版教材也不同,最后一点,两种教材的前面知识的铺垫也不相同,国标版本在素数和合数之前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2、5、3倍数的特征而没有建立整除的概念,而苏版教材就比较传统的把知识的前后联系突出出来,一层一层从整除开始延续下去。
谈完不同,也要说说相同的地方。教材都是从一个数约数(因数)的个数入手建立概念,都需要学生能判断一个数是素数和合数,都要学会数学家找素数的方法,介绍素数表的产生,并延伸到歌德巴赫猜想。
原本以为同一个内容,仅仅相差一个年级不需要改变很多,但是通过自己的试教,才发现完全是不一样的。
五年级的教材首先是从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分类,把这些数分成若干类,从中找到质数的特征,再找到合数的特征,逐步往下教学的。四年级国标本的教材在因数和倍数单元中,突出数形的结合,因数和倍数就是建立在拼摆小正方形的基础上建立关系的,那么质数和合数,还应该更能突出的体现这个关系。但是因为四年级教材学因数和倍数时就已经是拼摆小正方形,所以到了素数和合数就改为也是直接找找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入手,在明确了教材的意图之后,我就把原先教案中的这个部分整体进行了改动。在教学中很明显的感觉这样揭示概念很直截了当,更节约了时间为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
在教学中,我比较突出的几个地方说明一下:1、课前要建立有关分类概念,明确相同的事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2、概念的揭示要直接,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分3个层次螺旋上升;首先从分类中抓住特征,初步总结概念,第二能运用概念判断10以内的自然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第三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抓第三个因数,只要能找到第三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从而更加熟练和准确的运用概念判断;3、练习的形式多样,从各种形式的练习中更加理解概念;(www.fwsir.com)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歌德巴赫猜想中提升这节课的品位。
课后对自己教学的几点想法:1、对学生的回答的再引导很重要;2、对教材的钻研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3、注意教学时的语言,要更加精练,更加注重评价到位。
其实值得探讨的地方很多,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然后我再次反思再次回味,我想得到收获就会更大了。
篇三: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素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们,勇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我是让孩子们快速找出1到20各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主要是从因数的个数上去观察。刚开始学生将他们分为两类:有1个或两个因数的:1,2,3,5,7,9,11,13,17,19;其余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我给与肯定并告诉孩子在数学上“1”这个数比较特殊,我们把它分为单独一类,有两个因数的归为1类,并将这样的数称为素数,然后让孩子根据这些数因数的特点给“素数”定义一下,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就是“1”和“本身”,自然而然就得出素数的定义,理解素数后,合数的理解就很简单了。
【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03-27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02-22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02-24
《开始和停止》教学反思03-30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05-26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08-29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8-29
《狼和鹿》的教学反思09-09
《叶和花》教学反思04-04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