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乙烯教学反思
乙烯教学反思(一)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我在新课之前先给出信息,让学生解出乙烯的化学式。并通过化学式推测乙烯的结构。通过乙烯的结构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理化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学生也可以很好的感受一下键角、C原子与H原子的空间位置。教师可以顺利引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角。投影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键角,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利用flash展示微观的结构和变化,激发兴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采用对比、探究的方法进行乙烯分子结构的教学,可以告诉学生,乙烯分子的组成是C2H4,比乙烷分子少两个氢原子,在乙烷和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那么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是怎样结合的呢?它们的电子式、结构式怎样写?通过学生讨论,能够得出乙烯分子间有两对共用电子对。并通过课件演示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乙烯为平面型结构,键角约为1200。
2、乙烯分子中C=C双键键能比C—C键能大,但比C—C键能的2倍小,键长也比C—C键长短。
3、乙烯分子中C=C双键中的两个键是不同的。
关于乙烯化学性质的教学,重点在加成反应上,由于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加成反应的历程,在讲授烯烃和某些物质反应时,只能从形式上对加成反应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素材,通过和不同物质的加成,领会原子的连接方式。如将课件设计为如下形式:
若在a、b处接上Br原子,则是乙烯和溴水反应;若a处接H原子,b处接Cl原子,则是乙烯和与氯化氢反应;若a处接H原子,b处接上羟基,则是乙烯跟水反应。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体会“直接结合”四个字的含义。
对于氧化反应,可由学生完成教材上的两个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和CH4进行对比,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对于乙烯与高锰酸钾的反应,不宜给出反应的方程式,但要告诉学生产物转化往往会有CO2;对于聚合反应,可通过课件演示聚乙烯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其反应的实质,从而深化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授课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不敢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不能深入进行。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无法充分实现实验的目的。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逐步改正。
乙烯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是《石油炼制乙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乙烯相关知识,学习目标有两点: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特征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采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教学。开始利用五分钟时间对上一节课进行知识回顾。
1、回顾石油的炼制方法
2、回顾石油分馏的过程,同时思考分馏产品以及分馏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
3、回顾裂化、裂解的目的并思考裂化、裂解属于什么变化?
4、让学生到黑板展示C16H34裂化反应方程式。
知识回顾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展示,效果非常好。通过回顾,可知石油裂解的
目的主要是获得乙烯、丙烯等短链不饱和气态烃。自然过渡到新课——乙烯。
在教学中,通过模型导入乙烯的分子结构,让学生观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思考乙烯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并与乙烷进行对比,展开讨论,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发言,总结出乙烯分子有平面形特点,这样学生印象深刻。然后通过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然后分析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两个共价键是否相同,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碳碳双键的键能和建长相关数据,知道碳碳双键的键能比碳碳单键键能大,但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二倍,这样可充分说明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两个共价键不同,也体现了球棍模型的弊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回顾甲烷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学生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强化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通过视频观察甲烷、乙烯、乙炔的燃烧现象,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再观察甲烷、乙烯、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实验现象,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烯、乙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引出氧化反应的概念,并与无机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进行比较,加深理解。再观察乙烯和溴水反应的视频,发现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启发学生思考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和乙烯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否相同?然后引出加成反应概念,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并说明加成反应是烯烃的特征反应,接着让学生书写加成反应的几个方程式,再引出加聚反应的概念,了解聚乙烯的应用。
最后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的水果,了解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知道乙烯可作果实催熟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本节课亮点,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符合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模式,采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学生参与面广,符合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采用甲烷、乙烯对比学习,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增强教学的高效性,突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懈探索的精神。
乙烯教学反思(三)
参加教学比赛能让一个教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反思公开课教学,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我有“三思”。一是“思得”,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效果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二是“思失”,思考我在教后感到缺憾,以期今后完善的环节。三是“思改”,希望通过有效的反思带来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改进。通过本次比赛我有诸多收获,也深深感到很多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
一、通过准备赛教,促进我对教材有更深、更新的理解和体会,比如:《乙烯》一节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讲三课时,而新课标要求一课时解决,这在以前是不理解的,但本次比赛严格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在准备阶段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整合,重新理顺了教材的知识层次及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教材重点讲乙烯的目的是想举一例以及其他,我们只需在讲乙烯同时引导学生应用同系物、同系列理论类比迁移,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探究式学习。这样教师讲解时就只需把乙烯“三性”讲清楚,时间也就可以压缩了。而烯烃的命名、同分异构等内容也完全由烷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等内容来引领。再比如:本节课概念多,而概念是学科思想的框架,那么讲解时就要分清主次,理顺逻辑关系,尽量分散讲解,以便学生理解,真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重点剖析加成反应的概念,用课件恰到好处地演示乙烯与溴单质加成的微观过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及时练习巩固,让学生获得有效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成功体验,之后就给出了聚合反应的概念,(www.fwsir.com)因为这一概念比较好理解,在学生体会后再根据定义看乙烯聚合的课件,利用直观思维理解聚合反应。顺势分析乙烯这样的小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再与加成反应嫁接起来,这样加聚反应这一难点得以突破。而且本次比赛过程中还有意外的收获:“生产”出了自己的教学产品,运用有趣的语言给学生总结出加聚反应的书写规律,不但好用而且与学生分享了教与学的快乐。
二、关注学生联系生活
在教材处理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关注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尽量体会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障碍,所以在学生做练习时不失时机的给于点拨,如:加成反应时断键在先,结合在后,加聚反应书写时空出左右空间等。而且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写、动眼看、动情读、动口改、动耳听、动脑思,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整堂课很好的落实了师生对话(讲、问),生本对话(读书),及文本与生活对话(用途)。水到渠成,学以至用。
三、抓住载体德育渗透
本次比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教材的德育点,以教材为德育载体,进行了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及一分为二、普遍性寓于特殊性、量变引起质变等哲学思想的渗透。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
(二)不足
1、本次课学生不熟悉,尽管一再调动,师生关系仍不是那么自然和亲近,课堂上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学生不能敞开心扉,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师生间没能彰显“心有灵犀”的默契。
2、时间关系,学生练习做的少,没出现讨论问题的最高潮,结尾也比较仓促。
【乙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乙烯 (2节时)02-27
聚乙烯管道系统的构成与施工08-06
聚乙烯管道系统的构成与施工02-20
[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背影》教学反思08-17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3-03
[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凡卡》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美猴王》教学反思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