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爆裂鼓手观后感:悲壮的偏执
爆裂鼓手观后感:悲壮的偏执13级文化与传播学院 刘峰毅 32013060043
引言
在几经波折后,这学期终于如愿报上了世界经典电影鉴赏,而老师也没有令人失望,所播放的电影无一不是经典佳作,在电影艺术的造诣上堪称巅峰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老师,苦心寻找到这么多好的电影,特别是有些我十分想看但是还没找到下载地址的电影也能在您的课上看到,感到很开心。
在所播放的这些佳片中,我看到过喜,看到过悲,看到过坚强,看到过懦弱。但是触动我最深的还是那双流淌下献血的敲鼓的手。
剧情及赏析
19岁少年安德鲁是个自小成长在单亲家庭,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的热血青年,目前就读于谢弗音乐学院一年级。某晚在学校练习时他被学校闻名的"魔鬼导师"弗莱彻相中,因此进入了正规乐队,但在狂喜之后,安德鲁也开始了为追求完美而付出代价的艰辛道路。安德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热爱打鼓,因此越发的刻苦练习,渐渐也与外部世界产生隔膜,身边唯一理解他的是导师弗莱彻,但弗莱彻的暴躁与喜怒无常去开始扭曲这段师生关系。安德鲁在其严苛到几近残酷的训练下以及耳濡目染中,连带自身的性格亦发生变化,过度的投入让他失去了对音乐的初衷,进而演变为生命的负荷以及师徒间近乎疯魔的对决。最后当安德鲁终于登上纽约音乐厅的舞台时,他才惊恐的发现一切没有他想的那么单纯,原来弗莱彻一直等着将他打入尘埃…
本片无关励志,而是Andrew的黑化过程。几处值得回味的细节:①乐队原核心成员鼓手命令Andrew为其保管乐谱,Andrew将乐谱扔在座椅上去买饮料,一个转场,乐谱丢了。结果是原核心鼓手不能脱谱,早将谱子烂熟于心的Andrew顶替了他,顺便将他挤出乐队。其中的隐藏情节可能是,Andrew洞察了原核心鼓手没背谱,设计了丢乐谱的狗血戏码搏上位。第二天黑人钢琴师对Andrew说的那句"别碰我的谱子"意味深长,潜台词是,"你小子耍手段别刷到我头上来。"②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的Andrew愈发具备马克扎克伯格的风范,餐桌上与亲友的唇枪舌战始终处于上风,成魔雏形显现,父亲那句伤感情的总结发言是对儿子心理变化的惊恐。③与女友的分手戏,观者情感上有意将Andrew归类到识大体,懂得长痛之苦,忍痛割爱苦情男之列,事实显然相反,Andrew一句句佯作无辜的狡辩是彻头彻尾的混蛋做派,我有正在执行中的远大目标,而你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终将成为我星途的绊脚石。④Andrew和Fletcher之所以能够互相吸引,有点臭味相投的意思。Fletcher在Andrew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有爆裂潜质,勇于投奔阴暗,为称神不惜将灵魂交于撒旦。而Fletcher一席塑造完美就要自我牺牲的"肺腑之言",无疑投了Andrew所好,轻松将其吸引上钩。
个人感悟
从该片来看,它又只是一个"严师出高徒"的故事。华语片中,13年的《激战》、14年的《Kano》都是按此一套路,观众虽然喜欢,但不免有些疲劳,而且题材又不像拳击、棒球此运动类那般丰富,只是打鼓的故事——对很多不太了解音乐的人来说,鼓点如何变奏都是单调的——那么这种故事,在已经看过更多类似影片的美国人眼里,竟然能拿到两项大奖,还是在口味刁钻的最知名的独立电影节上,这种矛盾的存在,本身就能说明其不平凡。
影片提出了两种关于"严师出高徒"的价值观,一为剧中老师所代表的只认天才不认人的极端激将法,一场"谁走音"的戏将他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和学生一起吓破了胆、皱起了眉,而他却沈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培养出了最优秀的学生(自杀的萨克斯风手);二为传统的"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鼓励式培养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戏中并没有一个集中的代表人物,但它零星地散落在男主角、男主角的女朋友、男主角的父亲和后来要男主角作证的律师身上,以及你、我这些观众身上。因为这是更为普世的价值观,是我们一开始看戏便预设好的。所以在观影过程中,我们自己便能体验到这两种价值观的冲撞。我们和男主角,甚至和那个自杀的优秀萨克斯风乐手一样,对老师的价值观产生了信念,自己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动摇。对这两种价值观的取舍,影片虽然没有正面给出答案。它把老师的价值观所培养的这批"天才"都描绘成了悲剧式人物,包括男主角在内,但它却无疑是认可这种价值观的,认可老师说的"如果不是天才,那他就无法继续下"这种观念,从最后结尾停在男主角疯狂的震撼的个人秀上我们就可以窥见:它想讲的成功是极端的,这种成功亦有其中的悲壮之美。
然而,这绝不是一部寻常的"严师出高徒"的励志片,如果非要说是,那也是一部暗黑系励志片。音乐从来都不是用来迎合世人的。音乐之初就是用来宣泄乐者内心的,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我们只是在音乐中去寻找适合自己当下情绪的节奏罢了。真正能站在音乐巅峰的人必定不是我们常人所认为幸福的人,如不经历常人所难以承受的痛苦,必难迸发出惊世骇俗的力量。这世上最激励常人的,就是干得不错,而最唆使常人永远沦为常人的也是干得不错。不要寄期望于本片会带给你舒适的感受与正面的激励,也不要期望奏乐结束后有观众掌声的响起。因为在偏执狂的世界里,不需要任何常人的理解与认同,他们所做的就是宣泄内心最原始的冲动。
【爆裂鼓手观后感:悲壮的偏执】相关文章:
《爆裂鼓手》观后感08-24
爆裂鼓手观后感(精选16篇)11-30
突然的爆裂作文08-21
历史的误读与道德的偏执08-05
《悲壮的一幕》08-16
悲壮的一幕08-15
从悲壮走向豪迈作文12-13
19《悲壮的一幕》08-16
《悲壮的一幕》 之一08-16
中班音乐小鼓手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