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时间:2023-10-19 16:37: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1

  看完《货币战争》,我被其中的一句话深深震撼到了。"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梅耶·罗斯柴尔德。多么霸气,多么自信的一句话啊。如果没有非凡的魅力、超人的胆识、过硬的手段谁能说出这话。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罗斯家族,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家族。

  "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谁拥有美联储?"

  "谁在‘妖魔化’黄金?"

  这是赫然印在《货币战争》封面上的三个问题。紧接着翻开扉页,又是三个问题: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完全没有第三方的原因,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货币战争》讲述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三百年间,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国拿破仑时代、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经济的腾飞、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托拉斯、大萧条时代、美国总统被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衰落、韩国经济的奇迹、97年亚洲金融风暴等等无不与货币发生着关系。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金融势力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命运,通过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持有和分配,实现他们的利益。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进入中国,因此,本书告诫我们要时刻警惕他们的打击,时刻准备着。

  看完这本书,突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这个世界从来就是赤裸裸的资本家的巧取豪夺,从来就是普通人挣扎在温饱边缘,从来上流阶级和下层社会被分断,从来就是上层垄断了大部分财富,任何形式的社会性质都逃不掉这个规律!所谓的'真正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少数人想要控制多数人编制的凄美童话,看上去很美,其实饱含掠夺本意,百姓也好,普通人也好,应该有醒觉。如今中国百姓真正意义上的水深火热中,被资产阶级,以及官僚主义压迫和侵略。也许书中有些事件的分析显得耸人听闻了,但是不管事实是不是就如书中所说那样,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过于安逸。不然到最后当人家把你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钱都拿走的时候,你还会对他鞠躬说谢谢。

  网上对《货币战争》的评论褒贬不一,但是在我看来该书有两点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有人说这就是阴谋论,但是哪怕是阴谋论,也有肯定的一点,那就是这个阴谋论是我见过的完善的阴谋论,他可以解释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历史事件,带给你一个崭新的思想冲击。第二点,它的价值在于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经济学的基础概念。这本书不像其他的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让普通人至少有那么一点认识,就可以看得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财富。

  《货币战争》读后感2

  1月份,工作之余,我拜读了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很早就听过这部书的名字,其流传之广泛、评价分歧之鲜明我也早有耳闻,因此在阅读之前,我便怀有极大的探索兴趣。及至全书阅读完毕,不得不承认,该书所述之事,依然超越了我的想象。

  全书共分十个章节,选取了从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欧美历史上一些非常著名的金融和非金融事件,尤其是美国历史事件,从货币战争的角度阐述了这些政治事件的产生原因,以及美联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大型金融货币机构的成立意义。通过这样的阐述,作者试图让读者相信,世界金融的核心掌控者是隐藏在世人身后的,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们,整个近、当代世界金融的发展历史,就是这些操纵者,为了稳固自己的利益,所运用的一系列手段的记录。

  按照书中所说,美国的独立战争并不是北美各殖民地联合起来为了谋求独立与英国殖民者进行的艰苦斗争,南北战争也不是由于废除奴隶制引发的内部冲突,而是一小撮国际银行家们为了争夺“货币发行权”而刻意谋划的;美国历史上包括林肯、肯尼迪、里根在内的多位总统遇刺事件,也都是因为总统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与国际银行家们对货币的'控制权相冲突而造成的。

  此外,作者认为,美联储的存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生,只是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简单地要在全球性的战争中论证凯恩斯的赤字财政和廉价货币的主张,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同时让货币操纵者们在战争大发一笔横财。肯尼亚总统被刺杀是因为他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关于白银券的11110号总统令;越南战争之所以结束,则是因为伦敦黄金战场的惨败,导致统治精英阶层的金融“底气”损耗殆尽;中东石油危机不是欧佩克而是国际银行家的决定等。

  诚然,本书行文流畅,观点明确,同时夹杂着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名人轶事,情节引人入胜,同时作者对于货币的重要性、货币的传导机制、货币定价等方面论述较为专业,不失为一本别出心裁的科幻金融著作,但就真实历史来看,该书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并不能让我信服,作为一名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我看来,金融行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恰恰是因为合理竞争、不断创新所致,各国当局对于本国的金融行业也具有充足的监管及调控能力,不太可能存在类似书中所说的“国际银行家”这样的群体,同时,历次金融危机的出现,都与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关,也并不能将其简单归结为核心利益群体的简单操作。

  当然,货币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一如基辛格所言:“谁掌握了货币铸造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货币战争》读后感3

  学校刚刚放寒假,妈妈就带我到了图书馆去借书。在众多种类繁多的书中,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一个熟悉的标题——《货币战争》,这本书是爸爸在看一个访谈节目时,栏目邀请嘉宾的一部关于经济的作品。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百家争鸣,各路经济学家、银行家都在叙述自己的观点,而我也听得云里雾里的。于是,我就初步认定,经济,并不是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的,它的奥秘远比表面要复杂得多。而听了嘉宾的解说和爸爸进一步的分析,我虽然似懂非懂,还是希望亲眼目睹一下这本书的风采。

  这本书主要讲了当今全球在经历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变化,并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详细的分解,让我懂得了许多国际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懂得了一些经济名词。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的背景是美国由于高福利、低税收、超额的战争开销等种种原因引起了次贷危机。为了维持美国市场的稳定,美联储机构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刷美元,收购近3000亿美元的国债。这样,美元数量猛然增多,美元大幅度地贬值。这样又导致全球使用美元的各国发生了通货膨胀。而美元的贬值,就直接导致欧元的产生。这样,美国巧妙地把自己身上的火苗引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富裕的欧洲。

  由此,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各国忙于自救,首先,冰岛首先发出“破产”的哀鸣文明古国希腊赖掉50%的.债务,还向欧盟求到一千亿欧元的救济款,却终究无法填满自己国家的债务大窟窿,导致希腊政府垮台。俄罗斯经济倒退五年,即使政府采取补救措施,卢布依然在贬值。小小的岛国日本遭受重创,本国经济可谓是阴霾密布,愁云惨淡,完全没有了当年赶超美国的趋势。亚太经济区也不景气。最严重的还是欧洲,欧元来势汹汹是美元的霸主地位险些动摇。为了让自己永久控制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坐山观虎斗,不但不出手相助,反倒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玩火者,必自焚。美国也欠着世界各国的债。据相关人员统计,美国算上还在吃奶的小孩子,人均负债17.6万美元。美国虽然以不断地抛售国债,再开动印钞机来还债来卷走各国财富,却不是长久之计,长期如此,美国将会失去世界各国的信任。而美国华尔街的大部分投资银行由私有变成国有,更为严重的是,雷曼兄弟的银行竟然倒闭。

  不过就目前来看,虽然世界多少都有一些损失,但是,一些美元的新对手已经产生。美国的经济学家也很快就注意到他们的几个新对手:欧元虽然遭受重创,但是仍然大难不死大有东山再起之势。人民币虽然不够强大,但是以“中国制造”(出口产品)为后盾,正在一步步向美元的霸主地位逼近。而美国针对中国的策略是,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样,中国的出口量上升,而国内市场也在向通货膨胀发展。

  《货币战争》读后感4

  看完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感觉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兴奋不已,对本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所折服。在这里我引用一下,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司长徐林的话:“从货币搏弈的角度,演绎了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并推导与瞻了未来全球格局展示视角挑战了传统货币机制,令人惊而后思。”

  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老百姓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货币的贬值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直接引起物价飞涨,金融是新世纪对内对外没有硝烟的`一场战争。

  通过看书与现在改革了解了一常常识作对比,看出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通过货币来控制政权,这样剥削一个国民经济和资源使得更容易。如今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之后有那些不同?目前,中国的货币金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无法与西方金融寡头直接对抗。中国要想摆脱被动局面,必须逐渐建立和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严格把控货币发行权,逐步提高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让中国货币成为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是中国最终的出路。当下应坚持各走各的路,加强黄金储备,严格把持货币及金融证券发行权,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积极加强外线作战,收购国外银行资产迅速扩张,在激烈竞争中快速成长。如果海外扩张和扩张受阻,中国也不妨按照对等原则办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运作。 看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以前有所不同就是在于,从前国家有银行虽然推动资产通货膨胀来赚取利润,但绝对有来恶意制造通货来血洗人民的财富的企图,我国有强力的国家中央银行作后盾使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

  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和世界经济得体制。历史证明,放贷者会使用货币和发行的控制。货币是否坚挺成为一个国家盛衰交替最早出现的特征。货币是一种商品,而它的不同与其他一切商品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中的一个行业,每个机构,每一个人都许要的商品,对货币的发行的控制是所有垄断的最高形式读了此书以后,使我对货币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作用。整本书都是围绕货币的发行权、金(银)本位等经济领域中的核心问题来展开的。货币发行权的私有化,使得各国民众永远背负起不断激增的国家债务,法定货币的不断贬值。为了让国债数量不断增加,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资本家们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

  从整体上看,本书有利于中国人民特别是精英阶层了解西方金融的发展历史,提高金融防范意识,唤起爱国主义热情。

  《货币战争》读后感5

  前几天看了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先不说这本书怎么样,它首先做到的是让我产生了一种研究一番经济学的冲动!

  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因为他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引人争论的观点!一本书,一部电视,一部电影,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它们具有争议才显得有价值!作者的思路似乎不是很清晰,这可能是因为像此类历史类的小说的通病吧,如同《三国演义》,他要说明的道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与刘关张又有多大关系呢?他们只不过是大千世界里的一个普通例子罢了!这是《货币战争》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不认同这本书是严格按照历史来写的,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按照历史来解读!这是我对历史类小说看法上的观点。真正的历史还是要以正史为主的。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儿,但是当他们自己读时候就做不到把小说和历史分开来看待了!这是很可怕的,因为你自己练判断真假的基本能力都没有!尽管历史总是有胜利者书写的,为既得利益者和统治者服务的,但是谁又能保证,那些野史不是由某些人扭曲而成的呢!这是读历史的难处,谁都不能确信自己手上的资料是完全的历史事实!

  书的.开头写得极有气魄,直接拿当年的世界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开刀,引出世界金融界的幕后黑手:罗斯切尔的家族。这种写法给我很大的启发,很值得我去学习一番!这像是爆出了一个明星事件,一下子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在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中,作者从罗斯切尔的家族的发展是入手,带你走进你未知的,几乎完全陌生的金融世界。故事中,有日不落帝国的统治者,欧洲的重量级人物,当然还有罗斯切尔的家族等银行家。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作者说出英格兰银行属于几个大银行家所私有的,作者还旁征博引,让人大开眼见。更让人惊讶的是,就连美国的美联储也是私有化的,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由金融家做背后暗箱操作的预谋。听来确是有些夸张,但是有一点我敢肯定,每一次战争都有某些少数人在在得到好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发战争的横财!美国仅是这样!

  在电视剧《悬崖》里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面对一门他陌生的语言时,很容易受到蒙蔽!我想我们在面对“金融”这门陌生的科学时,会不会也同样很容易受到每种蒙蔽呢?比如说:“有关专家”“有关部门”“国情”等等!

  无论英格兰银行、还是美联储、还是罗斯切尔的家族、还是比尔盖茨、还是拿破仑。在99。99%的情况下,我总相信这样一句话:战争是以消耗物资和生命体为代价的政治的延续,所有政治手腕的目的都只是利益最大化!

  《货币战争》读后感6

  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挑起战争,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那都是点,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这才是主线。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所谓的社会分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效应等等等等,都成了无源之水,根本无从谈起了。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不能如橡皮筋那样伸缩无常。黄金,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是最公正的标尺。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但作为诚实货币,不论是金币还是黄金券,其伸缩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头们偷梁换柱的障眼法的实施,大大地降低了他们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说是财富掠夺的效率。因此,用美元(美联储券)来取代黄金做为价值标准,就相当于用橡皮筋来做标尺,价值的决定权就握在测量者(寡头)的手里。用这种方式来掠夺财富,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让被掠夺者不知不觉地丧失财产,透出成熟的“文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黄金和美元的争霸战自美元一诞生就开始并延续至今。从第一合众国银行,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和废止,到美联储的诞生,从殖民券到美联储券,其间夹杂着绿钞,白银券,黄金券于债券货币的不断斗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激烈程度以美国总统的伤亡率为代表。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统帅,其伤亡率竟然超过了美军诺曼底登陆时一线部队的伤亡率。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论是因货币发起的战争,还是以货币发起的战争,还是货币之间的战争,无不伴随着动荡,恐慌,混乱,随之而来的是灾难。因为乱世,“英雄”才好有用武之地,趁火才容易打劫,而且灾难过后,建立新秩序时,煽风点火者往往“顺理成章”地处在财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但不是每一场大火都是幕后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否则也就不会有玩火者自焚一说了。

  《货币战争》读后感7

  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读了货币战争,我受益匪浅。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描述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争斗史。可以说这本书是学习经济金融的最佳入门教材。也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必须阅读的参考书。

  首先,把它作为一门初级认识货币产生及活动影响类的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货币没有国度,只有流通。没有流通的货币,就是破铜废纸。

  这本书我在阅读时,正值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之后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宋鸿兵先生的一些访谈,对其能在20xx年初就预见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比钦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鸿兵先生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要是一种阴谋论,这点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放大了这次“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经过放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金融杠杆效应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拯救这个市场,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对于书中,大量的各个豪门的历史发迹,持不肯定的态度。对其中的各种暗性交流,坚决否定。是非恩怨,非我们大众了解,及能够晓得其中神髓。非桃源中人,不能详尽桃源中事。

  以上就是我在读货币战争这本书时的感想。

  《货币战争》读后感8

  近日,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宋鸿兵学生所编著的《货币战争》一书。书中主要讲述了银行家们是如何编制和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场战争、每一次金融危机、每一次的谋杀总统、每一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来攫取他们利润最大化的。其本质是每一次的战争、危机、总统不是自然规律,不是个人意志的决定,而是全世界中最富有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代理人的巧妙设计,而在这其中每个人包括经济学家、每一位总统及政客都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棋子,工具。

  初读此书,感觉并没有印象当中的经济学书籍那种枯燥乏味,感觉它更像是一部小说,推理小说。看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简直不可思议,世界怎么会是这样呢?初看似乎讲述的是事实;继续似乎是小说,读到一半似乎是事实;当读到最后感觉是真理;回味反思后让我茫然。《货币战争》中的一段话令我震撼:“众所周知,谁能垄断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级利润,而货币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在我的脑海中,简单明了的垄断产生超额利润的事实从未被应用到货币的供求上。在我国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宣传下长大,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人可以垄断货币的发行,国家也不可能剥削人民。但是,书中的事实表明货币在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普通的商品,一种可以控制的商品。尽管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但是从未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认真的考虑过。

  从宏观角度来看, 《货币战争》这本书让我们知道金融对于现代社会运作的及其重要性。掌握了知识,就是掌握了力量,才会掌握主动权。金融,无论好与坏,至少它现在是存在的,而且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冲这一点,我们也应该把金融相关的知识搞明白,才能在现代金融竞争中掌握有利地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从个人角度而言,《货币战争》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黄金黄金作为个人必备资产配置的必要性, 根据传统理财理论, 个人资产中黄金的合理比例应在10%左右。作为一种资产, 就和股票等其它资产一样有高估和低估的时候, 目前黄金价位居高不下, 此时买入黄金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时机;其次,是否买入黄金还要看个人资产总量大小,如果资金量太小,买入黄金也未必最适合,因为那样并不能达成足够的财务安全保障目标同时缺又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机会成本相对来说实在太高。综上所述,我想目前可能较稳妥的'方法是适当持有一些长期坚挺且有一定低估的其它货币以防止因本国经济过热或其他突发因素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产生。虽然这种可能性较低,但个人理财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分散风险。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理财意识,分散风险,尽量避免货币战争中的流弹。当前经济开始出现萧条,物价上涨,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刻,利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广泛的学习,让思维真正与国际接轨。

  《货币战争》读后感9

  之前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货币战争作者的时候看了几句话,讲的在房地美公司工作的时候预感到金融危机,很感兴趣,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到网上找到了面对面的网页,昨天才看到把那次节目登了出来(面对面央视网页上的更新速度有点慢),看了文字记录,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有冲击力,今天又到网上看了点书的电子版,汇总感受,就是觉得书的前半部分写得像小说,面对面访谈中的话多数还靠点谱。又看了高盛董事长的文章,说货币战争多属虚构,论证的也挺有力。

  身为一个小老百姓能干点啥呢,存点黄金?啥正事也干不了,就到网上来写点读后感吧。

  我觉得货币战争描述的情况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一个家族不可能永远那么厉害,虽然说龙生龙凤生凤,可是那么多年怎么可能维持良好或者说超优秀的人才品质,一小撮人也不可能一直抱成团,夫妻都大难临头各自飞,世界上哪可能有一小撮一直维持良好合作的集团呢?但说到金融风暴、金融危机,我觉得说里面完全没有阴谋恐怕也不大可能,中国面临的挑战绝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所能想象的,不过也相信我们中的精英分子:政府高官、专家们会维护他们的,也是我们的祖国以万全的。

  回到现实,我们的生活绝不可能只是别人的阴谋。在每个人都生活里,每个人都是他们自己的主角。而我们的金融市场也是一样。比起很多年前,当今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们只能把钱用来买股票,我们只能从银行借来贷款,一切的风险都只能任由其暴露给对手。而现在,我们拥有了欧洲货币市场,我们拥有了掉期交易,有了股票期权交易,这一切都让我们拥有量数不清的投资方式,数不清的借款方式,数不清的规避方式。比如,在以前,一个公司向拥有一笔在未来一个月要是用的外汇,他就真的只能提前一个月到银行借一笔钱,兑换外汇,这里面存在着恐怖的风险。但现在,他可以采取货币互换的方式,通过银行,和所需外汇国家的另一家有着反向交易需求的企业,进行货币互换,然后以最低的风险,以最佳的利率拿到所需的款项。正如我们所知,我们的金融世界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我们人类最灿烂的思想之花之一。而这一切,真的可以被某一个人所谋划吗?如果是,上帝也无奈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明一下,《货币战争》这本书虽然以阴谋论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偏激的画面,但是这本书里还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比如,索罗斯做空南亚金融市场,导致了日本、南亚诸国一蹶不振。作者也在书中告诫我们,中国正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索罗斯对待南亚的手段,斯罗索也可以同样运用于中国,让我们的经济砰然着陆。所以,书中种种的警示,也是需要被我们认真对待的。

  人类世界的走向,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社会生活方面,我想,能够最终决定其方向的,还是人类的本性,大家都是人,难以避免的按本性行事,因此,如果要推演人类社会最终是个什么样子,从人的本性出发应该是个不会错的开始。

  《货币战争》读后感10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

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政府为了平易通货膨胀,只能想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原地不动,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让这些货币在股市里窝着去,只要不出股市,这些多余的货币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货币价格。于是,今年年初,我们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扬,如期看到了外资撤退后国资杀入的场面。但国资还能撑多久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怎样能度过这个难关呢?

  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代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虑的的问题。

  读了这本书我有了许多的感触,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有义务关心这些世界经济历史,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货币战争》读后感11

  2011年3月初,墨西哥首富斯利姆遭遇祖国“审判”。一看新闻,我笑了。斯利姆,何许人也?其乃墨西哥电信工业垄断者。他,滥用垄断,阻碍国家经济发展。垄断是造成墨西哥贫富悬殊、缺乏竞争机制的社会矛盾的最好体现。

  我笑,是因为释然。英美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虽名为“大国”,可他们的重要国民经济命脉却被掌握在极少数的资本家手中。你不信?那就让我们翻开《货币战争》的第三章,“华尔街七巨头”,让历史上溯到19世纪,定格在美国金融业,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铁路大王詹姆斯·希尔、钢铁大王卡耐基,这些人的大名,您恐怕也是如雷贯耳吧?但您知道,“大王”的同义词便是“垄断”。“垄断”在资本主义国家屡见不鲜,却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然而,墨西哥这一第三世界国家却敢向垄断大亨说“不!”,并且重拳出击。我为他叫好!我觉得大快人心。我释然,是因为我联想到我们祖国。我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垄断是不会出现的,这也是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共产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十多年过去了,正当中国人陶醉于国家的经济腾飞并为之欢欣鼓舞时,宋鸿兵却抛出个炸 弹,《货币战争》,这一石破天惊的巨响,惊醒了国人。

  虽然这本书里的一些专业金融知识我不懂,但作者对于中国这一经济航母的航速、航线、航程等的深深担忧,经过他的深入浅出的分析,我倒也十分理解。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实在是太难了,走过多少坎坷,走过多少弯路。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总体还是向前的。奥运会的召开,世博盛事,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国身上。“树大招风”,竞争的惨烈永远存在,中国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但“危机越大,机遇就越大”,中国 ZF并没有退缩不前,而是奋斗不止。

  尽管我也有深深的担忧,但我更愿意选择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金融“海龟”纷纷回国效力;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着手研究中国及世界金融现状;我国ZF也加大力度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如此种种,我们看到了希望。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访谈节目,访问的是大卫·罗斯柴尔德,这是一个金融业的领袖,是大道无形的世界巨富。他谈到了“长寿”、“保守”以及许多关于金融方面的内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保守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创新,它是你中长期发展的目光,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

  提到罗斯柴尔德,是因为我希望并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是这场看不见硝烟的金融大战中的'赢家!

  《货币战争》,它不仅揭露了西方金融寡头敛财的内幕,揭示了金钱的厉害关系,同时也惊醒了国民的神经,使我们变得清醒。

  在党的领导下,清醒的我们,热心的大众,强烈的民族凝聚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将成为中国披荆斩棘前进的有力后盾,这绝不是童话,我坚信!

  《货币战争》读后感12

  宋鸿兵写的《货币战争》购买时间不短了,但到前段时间才集中精力翻阅。读后整体感觉:作为一本学术著作,有些观点发人深省,有些观点似是而非;作为一本小说,有些情节引人入胜,有些情节催人入眠。下面谈谈几点感受。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作者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按照作者的观点,重新确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稳定货币价格,国际银行家就不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来剪老百姓的羊毛了。这样看来,黄金的价格难道真的要像一些金融炒家说的要迈向20xx美元了?但是按照作者的逻辑,很难相信这些金融炒家会希望确立金本位,减少他们炒作市场制造危机的空间。而且,即使确立金本位,贵金属市场本身会不会遭受炒作?存疑。所以黄金是万能的吗?我看未必。关键还是,要把以货币制定权为核心的经济决策权真正归于人民,归于占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无产者和一般有产者,而不是极少数的极端有产者。

  《货币战争》读后感13

  第一次知道罗斯切尔德家族,还是老薛告诉我的。在我的“小王子”上看完《货币战争》,我为自己对这个超能家族的无知而感到惭愧。合上这本书,感觉像是打开了历史尘封的阴谋,很惊诧,很可怕,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这样一些“生死密码”……

  书中是这样描写这个神秘家族的,“罗斯切尔德家族不仅是英国伦敦金融城的霸主,以色列的创建者,国际情报网络的祖师爷,华尔街5家最大银行的后台,世界黄金价格的制定者,现在仍然主掌着伦敦华尔街轴心的运作……”《货币战争》围绕着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一群国际银行家,将历史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斗争真相,以阴谋论的口吻告诉给人民,让我看到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更残酷的战争。

  货币促进历史的必然,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纳粹要如此迫害犹太人,除了宗教或--个人意志的原因之外,我一直很好奇,群众基础何来?这本书里讲,聪明的犹太银行家,通过操纵通货膨胀,血洗德国普通民众的储蓄,引起德国社会主流人士对犹太银行家的痛恨。我想,这应该就是答案。精明的犹太银行家应该不会想到,对货币的嗜血欲望,几乎为这个民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货币战争》一书的可怕之处,是让普通民众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真面目。政党也好,首脑也好,无非是金主选出来贯彻其货币政策的“演员”。掀开国际人道主义、维护国际秩序、大规模制裁、经济发展规律等等华丽的伪装,战争或者经济危机,不过是这些幕后金主在进行“剪羊毛”的游戏。银行家不会轻易放弃发大财的好机会,所以战争和衰退总是此起彼伏。

  权利的力量是惊人的.,然而真正的权利往往来自幕后者的统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确实在被少数人控制着,无论政治体制还是世界经济。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政府竟然没有货币发行权。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国家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房贷、卡债,都会带来货币增发的后果,我们好像陷入了债务货币泡沫经济。等着将泡沫吹大后投机的金融黑客可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虽然不完全懂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但近几年身边的银行开始紧缩银根、处理不良,但愿是决策者看到了泡沫财富的真相。看完此书,明白了人民币必须成为实际储备货币的原因在于,金融制空权影响产品定价权,进而影响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明白了超高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分散金融风险,更是争夺货币霸主地位的必要。

  至少在过去的几百年,国际银行家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阴谋家。而这些阴谋家操纵下的货币战争,让世界经济中的每一个体都无处躲藏。小老百姓的钱袋子会随时变成一个漏斗,我们往往只会去防范小偷,却不知道这些“经济刺客”远比小偷更贪婪。

  《货币战争》读后感14

  《货币战争》引发了国人对金融的深思和探讨,并且长期居在畅销书榜前列。时隔两年多,在激烈的争议声中,我带着好奇和渴望读完了这本另类的类经济史著作。

  对于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幅四维立体图一样,不容易让人理解。并不是这本书的内容晦涩,而是它所揭示的玄机隐藏在芸芸众生的视野盲点之中。从我们日常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来观察金融寡头们的逻辑;,往往会被他们所制造的种种假象所迷惑。 货币战争给我们勾勒出了寡头们所打造的金融王国的脉络,但能否看情那个王国的真象,就跟看立体图一样,看到的,会很震惊,看不到的,会很茫然。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没有硝烟,也并不是货币不会引起硝烟。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挑起战争,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那都是点,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这才是主线。

  《货币战争》全书,一直在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货币战争》读后感15

  作为一名经济学类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的书目中选取了《货币战争》一书,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只有浅显的了解,我仅简单地浏览了该书系第一部的大致内容。

  作者宋鸿兵,1968年出生于四川,199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xx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国际银行家通过种种手段在美国和欧洲等国确立中央银行制度,从而控制美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为了得到一个好收成,通货膨胀是最不为人民所发觉的手段。经济学理论中提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商品保证,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货膨胀率不仅会打乱经济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安定。

  国际银行家施展他们的绝技,先使劲发放信贷,把泡沫吹起来,让人民和其他行业拼命创造财富,然后猛踩信贷刹车,使得大量企业和和人民破产。当看到收获的季节到了,国际银行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代理人携手再度收紧信贷,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拿破仑的一句话,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

  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作者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姑且不论其中是否存在阴谋论的影子,但不得不说本书提供了另一种角度来看世界金融格局。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在历史课本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而在作者的书中揭露了国际银行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全球化”的附加条件,即私有化。更准确地说是“贿赂化”,借此以便于接下来让受援国继续服用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的三服药。

  《货币战争》读后感16

  经局里推荐,我阅读了《货币战争》这本书。它是一部从货币博弈的角度揭秘世界财富流向与金融骗局的财经通俗读物,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ji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甚至战争、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等,阐明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下扞卫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性。该书用畅销书的手法去写作,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去讲述严肃而重大的问题。他以“国际银行家”为主角,以一个个历史事件为依托,穿起来一个逻辑框架,并辅之以很多历史进程中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同时又给出了振聋发聩的警告,提出了明确大胆的应对政策, 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该书可读性很强,特别对我们了解金融知识非常有帮助,读后很受震撼,也很惊愕。

  一、作者宋鸿兵先生在第一章讲述了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他所讲的那些故事听上去令人震惊。罗斯柴尔德家族以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看了令人震惊。

  二、作者宋鸿兵先生在第三章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中揭开了美联储的私有性质,这一点是我不曾想到的'。通过阅读该书,我才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所谓“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也算不上“银行”。我一直认为是美国政府发行着美元,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政府最终丧失了仅剩的“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

  三、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四、《货币战争》一书告诫了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让人思考。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快30年了,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应该讲,我们对外开放的重心是放在了贸易与投资之上,而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则十分谨慎。实践证明这样做在策略上是正确的。然而时至今日,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中国已经开始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们的金融服务业正在逐步开放,外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在进入中国,外汇储备累积到天文数字且还在飞速增长,国际国内出现资产泡沫和市场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究竟是积极参与创建亚洲单一货币,或是使人民币成为独立的国际货币,还是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如果把金融自由化比作一条河,那么我们一只脚已经踏进去了。水究竟有多深我们不清楚,河有多宽也不太清楚,过河途中会不会风平浪静,水中的生物是否危险凶残,这一切都是问题。

  《货币战争》读后感17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我最近拜读了宋鸿兵老师所著的《货币战争》。合上书页以后,我不由得感慨经济的发展史之长,以及世界经济体系之深阔。

  书中可谓是展现了一幅世界最大的阴谋论画卷,读完这本书让我仿若看穿了世界阴谋。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虽然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本就是一场博弈,充满了阴谋,“兵者,诡道也”。但我并不相信我们自己的生活是别人蓄意谋划的。

  在历史的发展中,对钱的源来可谓是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钱是由交易产生的,也有的学者认为钱是由宗教或婚丧嫁娶产生的。而我认为钱是由交易产生的,交易这项经济活动可能比我们人类的文明历史更为悠久,所以对货币的深入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金融。

  在书中,宋鸿兵老师认为,货币的职能是经济活动的单位度量衡,换句话说就是,你每付出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最后产出的那个量度需要的高度,就像是千克、米、秒这样恒定的、不会由于时间或者空间而变化的一种单位。

  由此便又引出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黄金才是财富的最终代表,应该恢复金本位制。因为在历朝历代中,唯有黄金白银是一直受到大家所认可的,也不会由于时间或者空间的原因而改变其价值。在古时中国便是典型的银本位国家,而西方国家诸多则是金本位国家。马克思就曾经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之所以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能够成为大家都承认的流通货币,便是由于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用于财富窖藏的一种单位,而黄金和白银这种贵金属,是一种几乎永恒不变的载体,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流动性最高的资产。

  虽然现在这个世界想要恢复成为金本位制体系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的美元也一样起到了黄金的作用,虽然不及黄金稳定。美元能够承担起世界储备的这个位置,宋鸿兵老师认为是由于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也是取得货币霸权的必备条件,而想要发展国家的经济,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唯有社会生产率的'上升,才能长期的维持经济的发展。

  宋鸿兵老师举例,为什么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放假比内地要高很多,因为在北京和上海这些地方生产率相对较高,他们拥有着更多的储蓄,而房产就是属于一种财富窖藏的替代品,因为当地的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大家的财富窖藏提高,也就使得周围的地价得到了升值,从而导致了房价的上升。在现在的媒体中有许多观点认为,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来促使经济的增长,但是真正经济的增长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如果没有生产率本身的提高,一切的经济增长也就是不切实际的。刺激生产力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出现更多的发明创造,出现更多的供应,当这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出现在市场上,便会刺激其他方面的这种相应的生产,这种产品与产品、服务于服务之间的交换,才是消费,只有经济的增长才能促使消费的增长。

  所以想要使得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发展社会的生产率,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这也将会成为我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的一个学习目标,未来辉煌的经济发展史,不应该由商业巨头们来阴谋策划,而该由我们的努力所谱写。

  《货币战争》读后感18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4》,近期我已经读完。至此,《货币战争》系列已经全部读完!

  《货币战争4》的前几章延续了阴谋论,仿佛美国早已计划好了一切(或计划好了绝大部分),这点我始终不赞成。最后两章则是给中国的发展提出建议,在我看来也颇为幼稚,比如他大力支持“亚元”。不过,宋鸿兵认为应该支持政治体制改革,不知道是否借鉴了张维迎、华生等人的见解,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但纵观全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欧元诞生的讲解。

  欧元怎么诞生的?首先是德法自普法战争开始的世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人为了永远消除战争隐患,提出“煤钢联盟”,也就是成立一个超主权组织(煤钢联盟),德法共同享有煤炭钢铁产量,并且其他欧洲国家可以自由参加。这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举措,按照宋鸿兵的说法,值得我们借鉴。

  煤钢联盟之后,又成立了其他几个行业联盟,然后就诞生了欧洲共同体,然后就开始探讨金融的统一。于是欧元就诞生了。欧元的诞生经历了几十年时间,其背景是欧洲高层有一大帮盼望统一的精英,德国、法国、荷兰等国高层都有。他们经过四五十年、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在1999年推出了欧元。

  当然,欧元这几年灰头土脸,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风声鹤唳。对此宋鸿兵根本不提,我不知道为什么。按道理,他写《货币战争4》的时候这些事情早已发生了,所以完全可以对欧元做更为客观的分析。可是他没有。也许他还准备写《货币战争5》?呵呵。

  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是他对战后日本、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讲解。尤其是日本。当然,鉴于我已有相当多的了解,我觉得他对中日发展的讲解,似乎还是不够全面。不过能像他这么生动讲述的,尤其是对五六十年代中日经济发展的生动分析,我认为颇为少见。当然,他也是参考了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写成的。或许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激荡的百年史》,非常值得一看。

  第三个收获,是他对格林斯潘的讲解和分析。同样很生动,让我们对美联储操控市场的手段有了进一步认识。他也多次提到伯南克。不过,他同样刻意回避了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他肯定会写《货币战争5》,讲金融危机的事情。不过,对于源起美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在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各路高人早已写了很多,我不知道宋鸿兵会怎么写。获悉还是从货币阴谋论的角度?顺便再写写黄金和白银这几年的跌宕起伏?哈哈,反正我是很期待的。

  对于宋鸿兵极力倡导的“亚元”,我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中日和德法不一样,中日之间的战争还是太少了,呵呵,而且领土也不接壤。另外,欧元诞生前有“煤钢联盟”,中日之间有什么?况且还有实力不弱的韩国,以及中韩之间另一个国家的问题。总之,亚元根本没有可能产生,人民币只能靠自己。

  ok,该收尾了。感谢宋鸿兵给我提供了这么多生动的历史知识!

  《货币战争》读后感19

  开始想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其实我还没有通读宋鸿兵老师的这本《货币战争》,同时读的时候也比较粗糙,如有差错也处于正常的误差范围。

  就前面几章而言影响中最深的词不是货币而是国际银行家,用了许多阴谋论的语调,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看起来不是那么舒服甚至是入眼更不要去提相信他的话了。作者从书的封面就开始极力描述一个极为细小的金融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世界上所发展的一切金融活动及现象都是几个国际金融大鳄和集团所控制和形成的。比如说美联储的建立或者说两次的世界战争。咋一看大家都会觉得很对,其实都被忽悠了,他讲了半天其实就说明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行为,有钱赚干嘛不干呢。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相互勾结和计划,只能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有那么一群人分别做了一件于他们自己有利的事,注意此处的“分别”二字十分重要。那么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勾结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最后都走向成功了并被冠以了“国际银行家”这个集体名词。有机会的话,我很想请宋老师解释一下,他笔下的国际银行家的范围和理念到底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有多大规模的集体。我们要理解的是规模越大的集体,其相互勾结联合的`交易成本即机会成本就越大,这一点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是如此,更何况是在18、19乃至20世纪。当然我并没有反驳小规模的勾结以及金融寡头乃至托拉斯的金融市场行为。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国际银行家

  的所谓的串通勾结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其各自作出了利于自己生存的最优决策。他们在引导市场的发展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还有一点是关于金融危机的解读,大家都要明白的是一点,经济周期是始终存在的,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持续健康的成长。在金融危机时,银行们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各类资产,被誉为“剪羊毛”。也许你会觉得是贪婪的金融家们的过错,而在我看来其实是普通民众缺乏自我的产权意识。在未来的世界中,金融文盲的失败率会不断的提高,基本的经济、金融知识以及基本的股票、债券、基金交易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这个世界早已演变成一个拥有金融知识的人开始掠夺缺乏金融知识的人的财富的社会了。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学会的先是自保然后是战胜。这就像是一个新型的博傻游戏,谁更“笨”就注定会挨打。同时,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像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换代,我们需要用更多的金融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打个比方就是从电视里看多了各种骗人的方法,以后自己遇到了就会多长个心眼。

  而且书中许多的论调都是摘录和改编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每章末页的注释处看出。我是这样认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念,特别是就简单的经济理念而言,越是简单的概念,争议就越大,随便举个例子问:什么是货币?就一定会有无数的解释。把无数的别人的观点和言论和起来形成自己一个体系,怕是会有偏颇之处吧。

  好了,写到这里好像有点啰嗦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会按照《货币战争一》的章节来接着分析这本书和其中的一些经济学常识及金融史。

  《货币战争》读后感20

  该书以战争为起点,开始了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探究和解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从金融的视角看就是,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最终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抢占了中央银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渗透和蚕食了金融网络,掌握了清算体系,控制了金融市场,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

  不要一讲到中国的近代史,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就一副什么都听腻了的表情,其实对这段历史,我们要真相,要反思,更要不断的借鉴学习其中与西方列强,四大家族斗争的成功经验。共产党能够得天下,不单单是靠运气,里面有太多的必然。《货币战争3》后记中提到“深入研究了苏区,边区和解放区的金融问题,后来老杨见人就说,在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创新之后,他佩服得想交如党申请书。”当年浴血奋战的共产党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们更是机智灵活,敢想敢做的实干家,当中国共产党将美英势力绑架的蒋介石政府赶到台湾那样一个弹丸小岛时,就证明中国成功之路只有一条——即独立自主,摆脱外国霸权势力对中国的控制!

  “为什么蒋介石会输掉了货币战争?

  这是因为他的`货币权力只考虑极少数富人的福祉,蔑视和践踏大多数穷人的利益,最终结果只能是他的政权连同他的货币一起被大多数人所抛弃!”

  “人民币只所以能够稳定币值,恶性通货膨胀之所以能够有效遏制,除了措施得力的主观原因外,客观因素就是中国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四大平衡:预算收支平衡,断了通货膨胀的根;货币出纳平衡,巩固了币值稳定的源;物资供求平衡,抄了投机势力的底;外汇进出平衡,绝了货币恐慌的路。

  只有拥有完全独立的货币,才谈得上经济,政治和军事的独立自主!

  战争后,通过中国的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以金融手段控制中国的历史,毛泽东,陈云等人知道得比谁都清楚。中国近代一百多年里,外国资本势力,洋买办阶层,官僚地主垄断阶级形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盘根错节,利益互锁的关系网,无论哪个军阀执政,无论哪家政府上台,都不得不依赖和借重这张关系网。他们相互勾结,相互庇护,共同盘剥人民大众。只有在1949年,中国才将这个巨大的毒瘤网络连根铲除,甚至掘地三尺,以确保永无后患。

  人民币拒绝与任何外币挂钩,就是为了从金融的根子上切断外国资本势力对中国的渗透和控制,目的就是完全控制中国的金融高边疆,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金融战略!”

  当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共产党人,没有学过洋理论,没有见过洋顾问,但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从人民大众的利益出发,解决了蒋家政府无法解决的通货膨胀和法币贬值的问题。的政府人才济济却昏招频出,视百姓利益于无物,才会输了江山。可见,失败的政府不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缺的是触碰利益阶层的决心和强大行动力!

【《货币战争》读后感】相关文章:

货币战争读后感09-28

《货币战争》读后感03-18

货币战争1读后感08-24

《货币战争》读后感8篇06-14

货币战争读后感9篇09-29

货币战争读后感(9篇)09-29

货币战争读后感汇编9篇04-15

货币战争读后感(合集9篇)04-14

《货币商人》读后感 读《货币商人》有感心得09-27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1

  看完《货币战争》,我被其中的一句话深深震撼到了。"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梅耶·罗斯柴尔德。多么霸气,多么自信的一句话啊。如果没有非凡的魅力、超人的胆识、过硬的手段谁能说出这话。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罗斯家族,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家族。

  "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谁拥有美联储?"

  "谁在‘妖魔化’黄金?"

  这是赫然印在《货币战争》封面上的三个问题。紧接着翻开扉页,又是三个问题: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完全没有第三方的原因,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货币战争》讲述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三百年间,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国拿破仑时代、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经济的腾飞、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托拉斯、大萧条时代、美国总统被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衰落、韩国经济的奇迹、97年亚洲金融风暴等等无不与货币发生着关系。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金融势力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命运,通过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持有和分配,实现他们的利益。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进入中国,因此,本书告诫我们要时刻警惕他们的打击,时刻准备着。

  看完这本书,突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这个世界从来就是赤裸裸的资本家的巧取豪夺,从来就是普通人挣扎在温饱边缘,从来上流阶级和下层社会被分断,从来就是上层垄断了大部分财富,任何形式的社会性质都逃不掉这个规律!所谓的'真正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少数人想要控制多数人编制的凄美童话,看上去很美,其实饱含掠夺本意,百姓也好,普通人也好,应该有醒觉。如今中国百姓真正意义上的水深火热中,被资产阶级,以及官僚主义压迫和侵略。也许书中有些事件的分析显得耸人听闻了,但是不管事实是不是就如书中所说那样,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过于安逸。不然到最后当人家把你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钱都拿走的时候,你还会对他鞠躬说谢谢。

  网上对《货币战争》的评论褒贬不一,但是在我看来该书有两点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有人说这就是阴谋论,但是哪怕是阴谋论,也有肯定的一点,那就是这个阴谋论是我见过的完善的阴谋论,他可以解释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历史事件,带给你一个崭新的思想冲击。第二点,它的价值在于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经济学的基础概念。这本书不像其他的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让普通人至少有那么一点认识,就可以看得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财富。

  《货币战争》读后感2

  1月份,工作之余,我拜读了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很早就听过这部书的名字,其流传之广泛、评价分歧之鲜明我也早有耳闻,因此在阅读之前,我便怀有极大的探索兴趣。及至全书阅读完毕,不得不承认,该书所述之事,依然超越了我的想象。

  全书共分十个章节,选取了从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欧美历史上一些非常著名的金融和非金融事件,尤其是美国历史事件,从货币战争的角度阐述了这些政治事件的产生原因,以及美联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大型金融货币机构的成立意义。通过这样的阐述,作者试图让读者相信,世界金融的核心掌控者是隐藏在世人身后的,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们,整个近、当代世界金融的发展历史,就是这些操纵者,为了稳固自己的利益,所运用的一系列手段的记录。

  按照书中所说,美国的独立战争并不是北美各殖民地联合起来为了谋求独立与英国殖民者进行的艰苦斗争,南北战争也不是由于废除奴隶制引发的内部冲突,而是一小撮国际银行家们为了争夺“货币发行权”而刻意谋划的;美国历史上包括林肯、肯尼迪、里根在内的多位总统遇刺事件,也都是因为总统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与国际银行家们对货币的'控制权相冲突而造成的。

  此外,作者认为,美联储的存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生,只是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简单地要在全球性的战争中论证凯恩斯的赤字财政和廉价货币的主张,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同时让货币操纵者们在战争大发一笔横财。肯尼亚总统被刺杀是因为他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关于白银券的11110号总统令;越南战争之所以结束,则是因为伦敦黄金战场的惨败,导致统治精英阶层的金融“底气”损耗殆尽;中东石油危机不是欧佩克而是国际银行家的决定等。

  诚然,本书行文流畅,观点明确,同时夹杂着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名人轶事,情节引人入胜,同时作者对于货币的重要性、货币的传导机制、货币定价等方面论述较为专业,不失为一本别出心裁的科幻金融著作,但就真实历史来看,该书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并不能让我信服,作为一名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我看来,金融行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恰恰是因为合理竞争、不断创新所致,各国当局对于本国的金融行业也具有充足的监管及调控能力,不太可能存在类似书中所说的“国际银行家”这样的群体,同时,历次金融危机的出现,都与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关,也并不能将其简单归结为核心利益群体的简单操作。

  当然,货币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一如基辛格所言:“谁掌握了货币铸造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货币战争》读后感3

  学校刚刚放寒假,妈妈就带我到了图书馆去借书。在众多种类繁多的书中,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一个熟悉的标题——《货币战争》,这本书是爸爸在看一个访谈节目时,栏目邀请嘉宾的一部关于经济的作品。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百家争鸣,各路经济学家、银行家都在叙述自己的观点,而我也听得云里雾里的。于是,我就初步认定,经济,并不是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的,它的奥秘远比表面要复杂得多。而听了嘉宾的解说和爸爸进一步的分析,我虽然似懂非懂,还是希望亲眼目睹一下这本书的风采。

  这本书主要讲了当今全球在经历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变化,并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详细的分解,让我懂得了许多国际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懂得了一些经济名词。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的背景是美国由于高福利、低税收、超额的战争开销等种种原因引起了次贷危机。为了维持美国市场的稳定,美联储机构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刷美元,收购近3000亿美元的国债。这样,美元数量猛然增多,美元大幅度地贬值。这样又导致全球使用美元的各国发生了通货膨胀。而美元的贬值,就直接导致欧元的产生。这样,美国巧妙地把自己身上的火苗引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富裕的欧洲。

  由此,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各国忙于自救,首先,冰岛首先发出“破产”的哀鸣文明古国希腊赖掉50%的.债务,还向欧盟求到一千亿欧元的救济款,却终究无法填满自己国家的债务大窟窿,导致希腊政府垮台。俄罗斯经济倒退五年,即使政府采取补救措施,卢布依然在贬值。小小的岛国日本遭受重创,本国经济可谓是阴霾密布,愁云惨淡,完全没有了当年赶超美国的趋势。亚太经济区也不景气。最严重的还是欧洲,欧元来势汹汹是美元的霸主地位险些动摇。为了让自己永久控制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坐山观虎斗,不但不出手相助,反倒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玩火者,必自焚。美国也欠着世界各国的债。据相关人员统计,美国算上还在吃奶的小孩子,人均负债17.6万美元。美国虽然以不断地抛售国债,再开动印钞机来还债来卷走各国财富,却不是长久之计,长期如此,美国将会失去世界各国的信任。而美国华尔街的大部分投资银行由私有变成国有,更为严重的是,雷曼兄弟的银行竟然倒闭。

  不过就目前来看,虽然世界多少都有一些损失,但是,一些美元的新对手已经产生。美国的经济学家也很快就注意到他们的几个新对手:欧元虽然遭受重创,但是仍然大难不死大有东山再起之势。人民币虽然不够强大,但是以“中国制造”(出口产品)为后盾,正在一步步向美元的霸主地位逼近。而美国针对中国的策略是,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样,中国的出口量上升,而国内市场也在向通货膨胀发展。

  《货币战争》读后感4

  看完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感觉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兴奋不已,对本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所折服。在这里我引用一下,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司长徐林的话:“从货币搏弈的角度,演绎了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并推导与瞻了未来全球格局展示视角挑战了传统货币机制,令人惊而后思。”

  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老百姓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货币的贬值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直接引起物价飞涨,金融是新世纪对内对外没有硝烟的`一场战争。

  通过看书与现在改革了解了一常常识作对比,看出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通过货币来控制政权,这样剥削一个国民经济和资源使得更容易。如今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之后有那些不同?目前,中国的货币金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无法与西方金融寡头直接对抗。中国要想摆脱被动局面,必须逐渐建立和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严格把控货币发行权,逐步提高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让中国货币成为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是中国最终的出路。当下应坚持各走各的路,加强黄金储备,严格把持货币及金融证券发行权,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积极加强外线作战,收购国外银行资产迅速扩张,在激烈竞争中快速成长。如果海外扩张和扩张受阻,中国也不妨按照对等原则办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运作。 看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以前有所不同就是在于,从前国家有银行虽然推动资产通货膨胀来赚取利润,但绝对有来恶意制造通货来血洗人民的财富的企图,我国有强力的国家中央银行作后盾使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

  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和世界经济得体制。历史证明,放贷者会使用货币和发行的控制。货币是否坚挺成为一个国家盛衰交替最早出现的特征。货币是一种商品,而它的不同与其他一切商品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中的一个行业,每个机构,每一个人都许要的商品,对货币的发行的控制是所有垄断的最高形式读了此书以后,使我对货币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作用。整本书都是围绕货币的发行权、金(银)本位等经济领域中的核心问题来展开的。货币发行权的私有化,使得各国民众永远背负起不断激增的国家债务,法定货币的不断贬值。为了让国债数量不断增加,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资本家们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

  从整体上看,本书有利于中国人民特别是精英阶层了解西方金融的发展历史,提高金融防范意识,唤起爱国主义热情。

  《货币战争》读后感5

  前几天看了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先不说这本书怎么样,它首先做到的是让我产生了一种研究一番经济学的冲动!

  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因为他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引人争论的观点!一本书,一部电视,一部电影,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它们具有争议才显得有价值!作者的思路似乎不是很清晰,这可能是因为像此类历史类的小说的通病吧,如同《三国演义》,他要说明的道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与刘关张又有多大关系呢?他们只不过是大千世界里的一个普通例子罢了!这是《货币战争》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不认同这本书是严格按照历史来写的,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按照历史来解读!这是我对历史类小说看法上的观点。真正的历史还是要以正史为主的。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儿,但是当他们自己读时候就做不到把小说和历史分开来看待了!这是很可怕的,因为你自己练判断真假的基本能力都没有!尽管历史总是有胜利者书写的,为既得利益者和统治者服务的,但是谁又能保证,那些野史不是由某些人扭曲而成的呢!这是读历史的难处,谁都不能确信自己手上的资料是完全的历史事实!

  书的.开头写得极有气魄,直接拿当年的世界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开刀,引出世界金融界的幕后黑手:罗斯切尔的家族。这种写法给我很大的启发,很值得我去学习一番!这像是爆出了一个明星事件,一下子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在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中,作者从罗斯切尔的家族的发展是入手,带你走进你未知的,几乎完全陌生的金融世界。故事中,有日不落帝国的统治者,欧洲的重量级人物,当然还有罗斯切尔的家族等银行家。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作者说出英格兰银行属于几个大银行家所私有的,作者还旁征博引,让人大开眼见。更让人惊讶的是,就连美国的美联储也是私有化的,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由金融家做背后暗箱操作的预谋。听来确是有些夸张,但是有一点我敢肯定,每一次战争都有某些少数人在在得到好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发战争的横财!美国仅是这样!

  在电视剧《悬崖》里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面对一门他陌生的语言时,很容易受到蒙蔽!我想我们在面对“金融”这门陌生的科学时,会不会也同样很容易受到每种蒙蔽呢?比如说:“有关专家”“有关部门”“国情”等等!

  无论英格兰银行、还是美联储、还是罗斯切尔的家族、还是比尔盖茨、还是拿破仑。在99。99%的情况下,我总相信这样一句话:战争是以消耗物资和生命体为代价的政治的延续,所有政治手腕的目的都只是利益最大化!

  《货币战争》读后感6

  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挑起战争,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那都是点,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这才是主线。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所谓的社会分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效应等等等等,都成了无源之水,根本无从谈起了。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不能如橡皮筋那样伸缩无常。黄金,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是最公正的标尺。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但作为诚实货币,不论是金币还是黄金券,其伸缩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头们偷梁换柱的障眼法的实施,大大地降低了他们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说是财富掠夺的效率。因此,用美元(美联储券)来取代黄金做为价值标准,就相当于用橡皮筋来做标尺,价值的决定权就握在测量者(寡头)的手里。用这种方式来掠夺财富,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让被掠夺者不知不觉地丧失财产,透出成熟的“文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黄金和美元的争霸战自美元一诞生就开始并延续至今。从第一合众国银行,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和废止,到美联储的诞生,从殖民券到美联储券,其间夹杂着绿钞,白银券,黄金券于债券货币的不断斗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激烈程度以美国总统的伤亡率为代表。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统帅,其伤亡率竟然超过了美军诺曼底登陆时一线部队的伤亡率。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论是因货币发起的战争,还是以货币发起的战争,还是货币之间的战争,无不伴随着动荡,恐慌,混乱,随之而来的是灾难。因为乱世,“英雄”才好有用武之地,趁火才容易打劫,而且灾难过后,建立新秩序时,煽风点火者往往“顺理成章”地处在财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但不是每一场大火都是幕后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否则也就不会有玩火者自焚一说了。

  《货币战争》读后感7

  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读了货币战争,我受益匪浅。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描述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争斗史。可以说这本书是学习经济金融的最佳入门教材。也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必须阅读的参考书。

  首先,把它作为一门初级认识货币产生及活动影响类的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货币没有国度,只有流通。没有流通的货币,就是破铜废纸。

  这本书我在阅读时,正值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之后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宋鸿兵先生的一些访谈,对其能在20xx年初就预见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比钦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鸿兵先生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要是一种阴谋论,这点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放大了这次“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经过放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金融杠杆效应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拯救这个市场,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对于书中,大量的各个豪门的历史发迹,持不肯定的态度。对其中的各种暗性交流,坚决否定。是非恩怨,非我们大众了解,及能够晓得其中神髓。非桃源中人,不能详尽桃源中事。

  以上就是我在读货币战争这本书时的感想。

  《货币战争》读后感8

  近日,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宋鸿兵学生所编著的《货币战争》一书。书中主要讲述了银行家们是如何编制和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场战争、每一次金融危机、每一次的谋杀总统、每一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来攫取他们利润最大化的。其本质是每一次的战争、危机、总统不是自然规律,不是个人意志的决定,而是全世界中最富有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代理人的巧妙设计,而在这其中每个人包括经济学家、每一位总统及政客都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棋子,工具。

  初读此书,感觉并没有印象当中的经济学书籍那种枯燥乏味,感觉它更像是一部小说,推理小说。看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简直不可思议,世界怎么会是这样呢?初看似乎讲述的是事实;继续似乎是小说,读到一半似乎是事实;当读到最后感觉是真理;回味反思后让我茫然。《货币战争》中的一段话令我震撼:“众所周知,谁能垄断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级利润,而货币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在我的脑海中,简单明了的垄断产生超额利润的事实从未被应用到货币的供求上。在我国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宣传下长大,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人可以垄断货币的发行,国家也不可能剥削人民。但是,书中的事实表明货币在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普通的商品,一种可以控制的商品。尽管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但是从未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认真的考虑过。

  从宏观角度来看, 《货币战争》这本书让我们知道金融对于现代社会运作的及其重要性。掌握了知识,就是掌握了力量,才会掌握主动权。金融,无论好与坏,至少它现在是存在的,而且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冲这一点,我们也应该把金融相关的知识搞明白,才能在现代金融竞争中掌握有利地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从个人角度而言,《货币战争》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黄金黄金作为个人必备资产配置的必要性, 根据传统理财理论, 个人资产中黄金的合理比例应在10%左右。作为一种资产, 就和股票等其它资产一样有高估和低估的时候, 目前黄金价位居高不下, 此时买入黄金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时机;其次,是否买入黄金还要看个人资产总量大小,如果资金量太小,买入黄金也未必最适合,因为那样并不能达成足够的财务安全保障目标同时缺又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机会成本相对来说实在太高。综上所述,我想目前可能较稳妥的'方法是适当持有一些长期坚挺且有一定低估的其它货币以防止因本国经济过热或其他突发因素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产生。虽然这种可能性较低,但个人理财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分散风险。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理财意识,分散风险,尽量避免货币战争中的流弹。当前经济开始出现萧条,物价上涨,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刻,利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广泛的学习,让思维真正与国际接轨。

  《货币战争》读后感9

  之前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货币战争作者的时候看了几句话,讲的在房地美公司工作的时候预感到金融危机,很感兴趣,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到网上找到了面对面的网页,昨天才看到把那次节目登了出来(面对面央视网页上的更新速度有点慢),看了文字记录,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有冲击力,今天又到网上看了点书的电子版,汇总感受,就是觉得书的前半部分写得像小说,面对面访谈中的话多数还靠点谱。又看了高盛董事长的文章,说货币战争多属虚构,论证的也挺有力。

  身为一个小老百姓能干点啥呢,存点黄金?啥正事也干不了,就到网上来写点读后感吧。

  我觉得货币战争描述的情况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一个家族不可能永远那么厉害,虽然说龙生龙凤生凤,可是那么多年怎么可能维持良好或者说超优秀的人才品质,一小撮人也不可能一直抱成团,夫妻都大难临头各自飞,世界上哪可能有一小撮一直维持良好合作的集团呢?但说到金融风暴、金融危机,我觉得说里面完全没有阴谋恐怕也不大可能,中国面临的挑战绝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所能想象的,不过也相信我们中的精英分子:政府高官、专家们会维护他们的,也是我们的祖国以万全的。

  回到现实,我们的生活绝不可能只是别人的阴谋。在每个人都生活里,每个人都是他们自己的主角。而我们的金融市场也是一样。比起很多年前,当今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们只能把钱用来买股票,我们只能从银行借来贷款,一切的风险都只能任由其暴露给对手。而现在,我们拥有了欧洲货币市场,我们拥有了掉期交易,有了股票期权交易,这一切都让我们拥有量数不清的投资方式,数不清的借款方式,数不清的规避方式。比如,在以前,一个公司向拥有一笔在未来一个月要是用的外汇,他就真的只能提前一个月到银行借一笔钱,兑换外汇,这里面存在着恐怖的风险。但现在,他可以采取货币互换的方式,通过银行,和所需外汇国家的另一家有着反向交易需求的企业,进行货币互换,然后以最低的风险,以最佳的利率拿到所需的款项。正如我们所知,我们的金融世界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我们人类最灿烂的思想之花之一。而这一切,真的可以被某一个人所谋划吗?如果是,上帝也无奈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明一下,《货币战争》这本书虽然以阴谋论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偏激的画面,但是这本书里还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比如,索罗斯做空南亚金融市场,导致了日本、南亚诸国一蹶不振。作者也在书中告诫我们,中国正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索罗斯对待南亚的手段,斯罗索也可以同样运用于中国,让我们的经济砰然着陆。所以,书中种种的警示,也是需要被我们认真对待的。

  人类世界的走向,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社会生活方面,我想,能够最终决定其方向的,还是人类的本性,大家都是人,难以避免的按本性行事,因此,如果要推演人类社会最终是个什么样子,从人的本性出发应该是个不会错的开始。

  《货币战争》读后感10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

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政府为了平易通货膨胀,只能想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原地不动,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让这些货币在股市里窝着去,只要不出股市,这些多余的货币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货币价格。于是,今年年初,我们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扬,如期看到了外资撤退后国资杀入的场面。但国资还能撑多久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怎样能度过这个难关呢?

  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代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虑的的问题。

  读了这本书我有了许多的感触,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有义务关心这些世界经济历史,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货币战争》读后感11

  2011年3月初,墨西哥首富斯利姆遭遇祖国“审判”。一看新闻,我笑了。斯利姆,何许人也?其乃墨西哥电信工业垄断者。他,滥用垄断,阻碍国家经济发展。垄断是造成墨西哥贫富悬殊、缺乏竞争机制的社会矛盾的最好体现。

  我笑,是因为释然。英美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虽名为“大国”,可他们的重要国民经济命脉却被掌握在极少数的资本家手中。你不信?那就让我们翻开《货币战争》的第三章,“华尔街七巨头”,让历史上溯到19世纪,定格在美国金融业,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铁路大王詹姆斯·希尔、钢铁大王卡耐基,这些人的大名,您恐怕也是如雷贯耳吧?但您知道,“大王”的同义词便是“垄断”。“垄断”在资本主义国家屡见不鲜,却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然而,墨西哥这一第三世界国家却敢向垄断大亨说“不!”,并且重拳出击。我为他叫好!我觉得大快人心。我释然,是因为我联想到我们祖国。我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垄断是不会出现的,这也是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共产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十多年过去了,正当中国人陶醉于国家的经济腾飞并为之欢欣鼓舞时,宋鸿兵却抛出个炸 弹,《货币战争》,这一石破天惊的巨响,惊醒了国人。

  虽然这本书里的一些专业金融知识我不懂,但作者对于中国这一经济航母的航速、航线、航程等的深深担忧,经过他的深入浅出的分析,我倒也十分理解。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实在是太难了,走过多少坎坷,走过多少弯路。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总体还是向前的。奥运会的召开,世博盛事,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国身上。“树大招风”,竞争的惨烈永远存在,中国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但“危机越大,机遇就越大”,中国 ZF并没有退缩不前,而是奋斗不止。

  尽管我也有深深的担忧,但我更愿意选择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金融“海龟”纷纷回国效力;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着手研究中国及世界金融现状;我国ZF也加大力度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如此种种,我们看到了希望。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访谈节目,访问的是大卫·罗斯柴尔德,这是一个金融业的领袖,是大道无形的世界巨富。他谈到了“长寿”、“保守”以及许多关于金融方面的内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保守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创新,它是你中长期发展的目光,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

  提到罗斯柴尔德,是因为我希望并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是这场看不见硝烟的金融大战中的'赢家!

  《货币战争》,它不仅揭露了西方金融寡头敛财的内幕,揭示了金钱的厉害关系,同时也惊醒了国民的神经,使我们变得清醒。

  在党的领导下,清醒的我们,热心的大众,强烈的民族凝聚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将成为中国披荆斩棘前进的有力后盾,这绝不是童话,我坚信!

  《货币战争》读后感12

  宋鸿兵写的《货币战争》购买时间不短了,但到前段时间才集中精力翻阅。读后整体感觉:作为一本学术著作,有些观点发人深省,有些观点似是而非;作为一本小说,有些情节引人入胜,有些情节催人入眠。下面谈谈几点感受。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作者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按照作者的观点,重新确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稳定货币价格,国际银行家就不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来剪老百姓的羊毛了。这样看来,黄金的价格难道真的要像一些金融炒家说的要迈向20xx美元了?但是按照作者的逻辑,很难相信这些金融炒家会希望确立金本位,减少他们炒作市场制造危机的空间。而且,即使确立金本位,贵金属市场本身会不会遭受炒作?存疑。所以黄金是万能的吗?我看未必。关键还是,要把以货币制定权为核心的经济决策权真正归于人民,归于占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无产者和一般有产者,而不是极少数的极端有产者。

  《货币战争》读后感13

  第一次知道罗斯切尔德家族,还是老薛告诉我的。在我的“小王子”上看完《货币战争》,我为自己对这个超能家族的无知而感到惭愧。合上这本书,感觉像是打开了历史尘封的阴谋,很惊诧,很可怕,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这样一些“生死密码”……

  书中是这样描写这个神秘家族的,“罗斯切尔德家族不仅是英国伦敦金融城的霸主,以色列的创建者,国际情报网络的祖师爷,华尔街5家最大银行的后台,世界黄金价格的制定者,现在仍然主掌着伦敦华尔街轴心的运作……”《货币战争》围绕着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一群国际银行家,将历史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斗争真相,以阴谋论的口吻告诉给人民,让我看到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更残酷的战争。

  货币促进历史的必然,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纳粹要如此迫害犹太人,除了宗教或--个人意志的原因之外,我一直很好奇,群众基础何来?这本书里讲,聪明的犹太银行家,通过操纵通货膨胀,血洗德国普通民众的储蓄,引起德国社会主流人士对犹太银行家的痛恨。我想,这应该就是答案。精明的犹太银行家应该不会想到,对货币的嗜血欲望,几乎为这个民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货币战争》一书的可怕之处,是让普通民众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真面目。政党也好,首脑也好,无非是金主选出来贯彻其货币政策的“演员”。掀开国际人道主义、维护国际秩序、大规模制裁、经济发展规律等等华丽的伪装,战争或者经济危机,不过是这些幕后金主在进行“剪羊毛”的游戏。银行家不会轻易放弃发大财的好机会,所以战争和衰退总是此起彼伏。

  权利的力量是惊人的.,然而真正的权利往往来自幕后者的统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确实在被少数人控制着,无论政治体制还是世界经济。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政府竟然没有货币发行权。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国家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房贷、卡债,都会带来货币增发的后果,我们好像陷入了债务货币泡沫经济。等着将泡沫吹大后投机的金融黑客可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虽然不完全懂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但近几年身边的银行开始紧缩银根、处理不良,但愿是决策者看到了泡沫财富的真相。看完此书,明白了人民币必须成为实际储备货币的原因在于,金融制空权影响产品定价权,进而影响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明白了超高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分散金融风险,更是争夺货币霸主地位的必要。

  至少在过去的几百年,国际银行家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阴谋家。而这些阴谋家操纵下的货币战争,让世界经济中的每一个体都无处躲藏。小老百姓的钱袋子会随时变成一个漏斗,我们往往只会去防范小偷,却不知道这些“经济刺客”远比小偷更贪婪。

  《货币战争》读后感14

  《货币战争》引发了国人对金融的深思和探讨,并且长期居在畅销书榜前列。时隔两年多,在激烈的争议声中,我带着好奇和渴望读完了这本另类的类经济史著作。

  对于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幅四维立体图一样,不容易让人理解。并不是这本书的内容晦涩,而是它所揭示的玄机隐藏在芸芸众生的视野盲点之中。从我们日常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来观察金融寡头们的逻辑;,往往会被他们所制造的种种假象所迷惑。 货币战争给我们勾勒出了寡头们所打造的金融王国的脉络,但能否看情那个王国的真象,就跟看立体图一样,看到的,会很震惊,看不到的,会很茫然。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没有硝烟,也并不是货币不会引起硝烟。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1920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挑起战争,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那都是点,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这才是主线。

  《货币战争》全书,一直在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货币战争》读后感15

  作为一名经济学类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的书目中选取了《货币战争》一书,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只有浅显的了解,我仅简单地浏览了该书系第一部的大致内容。

  作者宋鸿兵,1968年出生于四川,199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xx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国际银行家通过种种手段在美国和欧洲等国确立中央银行制度,从而控制美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为了得到一个好收成,通货膨胀是最不为人民所发觉的手段。经济学理论中提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商品保证,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货膨胀率不仅会打乱经济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安定。

  国际银行家施展他们的绝技,先使劲发放信贷,把泡沫吹起来,让人民和其他行业拼命创造财富,然后猛踩信贷刹车,使得大量企业和和人民破产。当看到收获的季节到了,国际银行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代理人携手再度收紧信贷,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拿破仑的一句话,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

  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作者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姑且不论其中是否存在阴谋论的影子,但不得不说本书提供了另一种角度来看世界金融格局。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在历史课本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而在作者的书中揭露了国际银行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全球化”的附加条件,即私有化。更准确地说是“贿赂化”,借此以便于接下来让受援国继续服用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的三服药。

  《货币战争》读后感16

  经局里推荐,我阅读了《货币战争》这本书。它是一部从货币博弈的角度揭秘世界财富流向与金融骗局的财经通俗读物,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ji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甚至战争、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等,阐明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下扞卫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性。该书用畅销书的手法去写作,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去讲述严肃而重大的问题。他以“国际银行家”为主角,以一个个历史事件为依托,穿起来一个逻辑框架,并辅之以很多历史进程中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同时又给出了振聋发聩的警告,提出了明确大胆的应对政策, 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该书可读性很强,特别对我们了解金融知识非常有帮助,读后很受震撼,也很惊愕。

  一、作者宋鸿兵先生在第一章讲述了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他所讲的那些故事听上去令人震惊。罗斯柴尔德家族以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看了令人震惊。

  二、作者宋鸿兵先生在第三章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中揭开了美联储的私有性质,这一点是我不曾想到的'。通过阅读该书,我才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所谓“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也算不上“银行”。我一直认为是美国政府发行着美元,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政府最终丧失了仅剩的“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

  三、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四、《货币战争》一书告诫了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让人思考。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快30年了,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应该讲,我们对外开放的重心是放在了贸易与投资之上,而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则十分谨慎。实践证明这样做在策略上是正确的。然而时至今日,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中国已经开始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们的金融服务业正在逐步开放,外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在进入中国,外汇储备累积到天文数字且还在飞速增长,国际国内出现资产泡沫和市场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究竟是积极参与创建亚洲单一货币,或是使人民币成为独立的国际货币,还是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如果把金融自由化比作一条河,那么我们一只脚已经踏进去了。水究竟有多深我们不清楚,河有多宽也不太清楚,过河途中会不会风平浪静,水中的生物是否危险凶残,这一切都是问题。

  《货币战争》读后感17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我最近拜读了宋鸿兵老师所著的《货币战争》。合上书页以后,我不由得感慨经济的发展史之长,以及世界经济体系之深阔。

  书中可谓是展现了一幅世界最大的阴谋论画卷,读完这本书让我仿若看穿了世界阴谋。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虽然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本就是一场博弈,充满了阴谋,“兵者,诡道也”。但我并不相信我们自己的生活是别人蓄意谋划的。

  在历史的发展中,对钱的源来可谓是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钱是由交易产生的,也有的学者认为钱是由宗教或婚丧嫁娶产生的。而我认为钱是由交易产生的,交易这项经济活动可能比我们人类的文明历史更为悠久,所以对货币的深入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金融。

  在书中,宋鸿兵老师认为,货币的职能是经济活动的单位度量衡,换句话说就是,你每付出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最后产出的那个量度需要的高度,就像是千克、米、秒这样恒定的、不会由于时间或者空间而变化的一种单位。

  由此便又引出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黄金才是财富的最终代表,应该恢复金本位制。因为在历朝历代中,唯有黄金白银是一直受到大家所认可的,也不会由于时间或者空间的原因而改变其价值。在古时中国便是典型的银本位国家,而西方国家诸多则是金本位国家。马克思就曾经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之所以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能够成为大家都承认的流通货币,便是由于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用于财富窖藏的一种单位,而黄金和白银这种贵金属,是一种几乎永恒不变的载体,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流动性最高的资产。

  虽然现在这个世界想要恢复成为金本位制体系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的美元也一样起到了黄金的作用,虽然不及黄金稳定。美元能够承担起世界储备的这个位置,宋鸿兵老师认为是由于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也是取得货币霸权的必备条件,而想要发展国家的经济,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唯有社会生产率的'上升,才能长期的维持经济的发展。

  宋鸿兵老师举例,为什么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放假比内地要高很多,因为在北京和上海这些地方生产率相对较高,他们拥有着更多的储蓄,而房产就是属于一种财富窖藏的替代品,因为当地的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大家的财富窖藏提高,也就使得周围的地价得到了升值,从而导致了房价的上升。在现在的媒体中有许多观点认为,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来促使经济的增长,但是真正经济的增长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如果没有生产率本身的提高,一切的经济增长也就是不切实际的。刺激生产力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出现更多的发明创造,出现更多的供应,当这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出现在市场上,便会刺激其他方面的这种相应的生产,这种产品与产品、服务于服务之间的交换,才是消费,只有经济的增长才能促使消费的增长。

  所以想要使得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发展社会的生产率,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这也将会成为我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的一个学习目标,未来辉煌的经济发展史,不应该由商业巨头们来阴谋策划,而该由我们的努力所谱写。

  《货币战争》读后感18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4》,近期我已经读完。至此,《货币战争》系列已经全部读完!

  《货币战争4》的前几章延续了阴谋论,仿佛美国早已计划好了一切(或计划好了绝大部分),这点我始终不赞成。最后两章则是给中国的发展提出建议,在我看来也颇为幼稚,比如他大力支持“亚元”。不过,宋鸿兵认为应该支持政治体制改革,不知道是否借鉴了张维迎、华生等人的见解,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但纵观全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欧元诞生的讲解。

  欧元怎么诞生的?首先是德法自普法战争开始的世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人为了永远消除战争隐患,提出“煤钢联盟”,也就是成立一个超主权组织(煤钢联盟),德法共同享有煤炭钢铁产量,并且其他欧洲国家可以自由参加。这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举措,按照宋鸿兵的说法,值得我们借鉴。

  煤钢联盟之后,又成立了其他几个行业联盟,然后就诞生了欧洲共同体,然后就开始探讨金融的统一。于是欧元就诞生了。欧元的诞生经历了几十年时间,其背景是欧洲高层有一大帮盼望统一的精英,德国、法国、荷兰等国高层都有。他们经过四五十年、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在1999年推出了欧元。

  当然,欧元这几年灰头土脸,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风声鹤唳。对此宋鸿兵根本不提,我不知道为什么。按道理,他写《货币战争4》的时候这些事情早已发生了,所以完全可以对欧元做更为客观的分析。可是他没有。也许他还准备写《货币战争5》?呵呵。

  我的第二个重大收获,是他对战后日本、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讲解。尤其是日本。当然,鉴于我已有相当多的了解,我觉得他对中日发展的讲解,似乎还是不够全面。不过能像他这么生动讲述的,尤其是对五六十年代中日经济发展的生动分析,我认为颇为少见。当然,他也是参考了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写成的。或许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激荡的百年史》,非常值得一看。

  第三个收获,是他对格林斯潘的讲解和分析。同样很生动,让我们对美联储操控市场的手段有了进一步认识。他也多次提到伯南克。不过,他同样刻意回避了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他肯定会写《货币战争5》,讲金融危机的事情。不过,对于源起美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在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各路高人早已写了很多,我不知道宋鸿兵会怎么写。获悉还是从货币阴谋论的角度?顺便再写写黄金和白银这几年的跌宕起伏?哈哈,反正我是很期待的。

  对于宋鸿兵极力倡导的“亚元”,我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中日和德法不一样,中日之间的战争还是太少了,呵呵,而且领土也不接壤。另外,欧元诞生前有“煤钢联盟”,中日之间有什么?况且还有实力不弱的韩国,以及中韩之间另一个国家的问题。总之,亚元根本没有可能产生,人民币只能靠自己。

  ok,该收尾了。感谢宋鸿兵给我提供了这么多生动的历史知识!

  《货币战争》读后感19

  开始想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其实我还没有通读宋鸿兵老师的这本《货币战争》,同时读的时候也比较粗糙,如有差错也处于正常的误差范围。

  就前面几章而言影响中最深的词不是货币而是国际银行家,用了许多阴谋论的语调,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看起来不是那么舒服甚至是入眼更不要去提相信他的话了。作者从书的封面就开始极力描述一个极为细小的金融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世界上所发展的一切金融活动及现象都是几个国际金融大鳄和集团所控制和形成的。比如说美联储的建立或者说两次的世界战争。咋一看大家都会觉得很对,其实都被忽悠了,他讲了半天其实就说明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行为,有钱赚干嘛不干呢。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相互勾结和计划,只能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有那么一群人分别做了一件于他们自己有利的事,注意此处的“分别”二字十分重要。那么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勾结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最后都走向成功了并被冠以了“国际银行家”这个集体名词。有机会的话,我很想请宋老师解释一下,他笔下的国际银行家的范围和理念到底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有多大规模的集体。我们要理解的是规模越大的集体,其相互勾结联合的`交易成本即机会成本就越大,这一点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是如此,更何况是在18、19乃至20世纪。当然我并没有反驳小规模的勾结以及金融寡头乃至托拉斯的金融市场行为。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国际银行家

  的所谓的串通勾结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其各自作出了利于自己生存的最优决策。他们在引导市场的发展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还有一点是关于金融危机的解读,大家都要明白的是一点,经济周期是始终存在的,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持续健康的成长。在金融危机时,银行们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各类资产,被誉为“剪羊毛”。也许你会觉得是贪婪的金融家们的过错,而在我看来其实是普通民众缺乏自我的产权意识。在未来的世界中,金融文盲的失败率会不断的提高,基本的经济、金融知识以及基本的股票、债券、基金交易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这个世界早已演变成一个拥有金融知识的人开始掠夺缺乏金融知识的人的财富的社会了。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学会的先是自保然后是战胜。这就像是一个新型的博傻游戏,谁更“笨”就注定会挨打。同时,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像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换代,我们需要用更多的金融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打个比方就是从电视里看多了各种骗人的方法,以后自己遇到了就会多长个心眼。

  而且书中许多的论调都是摘录和改编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每章末页的注释处看出。我是这样认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念,特别是就简单的经济理念而言,越是简单的概念,争议就越大,随便举个例子问:什么是货币?就一定会有无数的解释。把无数的别人的观点和言论和起来形成自己一个体系,怕是会有偏颇之处吧。

  好了,写到这里好像有点啰嗦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会按照《货币战争一》的章节来接着分析这本书和其中的一些经济学常识及金融史。

  《货币战争》读后感20

  该书以战争为起点,开始了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探究和解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从金融的视角看就是,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最终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抢占了中央银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渗透和蚕食了金融网络,掌握了清算体系,控制了金融市场,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

  不要一讲到中国的近代史,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就一副什么都听腻了的表情,其实对这段历史,我们要真相,要反思,更要不断的借鉴学习其中与西方列强,四大家族斗争的成功经验。共产党能够得天下,不单单是靠运气,里面有太多的必然。《货币战争3》后记中提到“深入研究了苏区,边区和解放区的金融问题,后来老杨见人就说,在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创新之后,他佩服得想交如党申请书。”当年浴血奋战的共产党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们更是机智灵活,敢想敢做的实干家,当中国共产党将美英势力绑架的蒋介石政府赶到台湾那样一个弹丸小岛时,就证明中国成功之路只有一条——即独立自主,摆脱外国霸权势力对中国的控制!

  “为什么蒋介石会输掉了货币战争?

  这是因为他的`货币权力只考虑极少数富人的福祉,蔑视和践踏大多数穷人的利益,最终结果只能是他的政权连同他的货币一起被大多数人所抛弃!”

  “人民币只所以能够稳定币值,恶性通货膨胀之所以能够有效遏制,除了措施得力的主观原因外,客观因素就是中国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四大平衡:预算收支平衡,断了通货膨胀的根;货币出纳平衡,巩固了币值稳定的源;物资供求平衡,抄了投机势力的底;外汇进出平衡,绝了货币恐慌的路。

  只有拥有完全独立的货币,才谈得上经济,政治和军事的独立自主!

  战争后,通过中国的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以金融手段控制中国的历史,毛泽东,陈云等人知道得比谁都清楚。中国近代一百多年里,外国资本势力,洋买办阶层,官僚地主垄断阶级形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盘根错节,利益互锁的关系网,无论哪个军阀执政,无论哪家政府上台,都不得不依赖和借重这张关系网。他们相互勾结,相互庇护,共同盘剥人民大众。只有在1949年,中国才将这个巨大的毒瘤网络连根铲除,甚至掘地三尺,以确保永无后患。

  人民币拒绝与任何外币挂钩,就是为了从金融的根子上切断外国资本势力对中国的渗透和控制,目的就是完全控制中国的金融高边疆,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金融战略!”

  当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共产党人,没有学过洋理论,没有见过洋顾问,但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从人民大众的利益出发,解决了蒋家政府无法解决的通货膨胀和法币贬值的问题。的政府人才济济却昏招频出,视百姓利益于无物,才会输了江山。可见,失败的政府不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缺的是触碰利益阶层的决心和强大行动力!

【《货币战争》读后感】相关文章:

货币战争读后感09-28

《货币战争》读后感03-18

货币战争1读后感08-24

《货币战争》读后感8篇06-14

货币战争读后感9篇09-29

货币战争读后感(9篇)09-29

货币战争读后感汇编9篇04-15

货币战争读后感(合集9篇)04-14

《货币商人》读后感 读《货币商人》有感心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