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
1972年至1974年间,米歇尔.福柯完成了《规训与惩罚》的写作。当时正值法国极左翼运动的衰退阶段,而此前的几年,福柯一直积极地参与到法国毛派运动中,他甚至组织了"监狱信息小组",尝试推行他的政治理想:摧毁一种简单的、基本的意义形态,即关于善与恶的意识形态 . 《规训与惩罚》被称为是关于"现代道德谱系"的论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并发展了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中的观点与论辩方法。如果说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通过重审古希腊至中世纪道德传统的变迁,恶狠狠地批判了基督教将人"奴隶化"的伪道德;那么福柯则是通过回顾古典时期至现代以来惩罚方式的演化,揭露了现代道德的标杆——人道主义的伪善。尼采尚且呼唤人类回归酒神信仰以摆脱成为"病人"的困境,而福柯却拒绝建立任何单一的意义形态,他指引我们看见的是一张无可遁逃的权力罗网。
《规训与惩罚》采取的是谱系学研究方法,通过援引史料,追溯17世纪以来欧洲尤其是法国刑罚方式的演变,打破线性的刑罚史,从细枝末节中呈现出历史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同时,又借助分析具体的规训机制(学校、工厂)与惩罚机制(如断头台、监狱),使权力运作方式具象化,从而检视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运作机制。
书的开头分别引用了一次公开处决的报道和一份少管所的作息表,并置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罚方式。这两份史料相隔八十年,在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段内,西方的"惩罚体制在重新配置",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酷刑消失了".相较于古代直接施加于肉体的惩罚,现代刑法体系的惩罚对象发生了变化:肉体—灵魂。伴随着科学话语对司法体系的渗入,犯罪行为被解释、定义、区分,导致"新的事实真理体系"的建立。福柯质疑的正是将刑罚方式的变化归功为"人道主义胜利"的这一看似无可非议的解释。在书中第一部分,福柯提出了"肉体的政治技术学",他通过将肉体视为一种受权力(惩罚权)干预的物质因素和技术,从微观物理学的角度去揭示微观权力的运作。而各种具体惩罚方式如断头台、监狱等则为之提供物质性的研究基础。
福柯认为早期作为酷刑的公共处决,是一种司法—政治仪式。一方面,从司法拷问到处决执行,肉体受多次折磨以重建真相和伸张正义;另一方面,公开处决成为君主对冒犯君权者的报复,具有震慑百姓的作用。但这种惩罚并不一定必然造成以儆效尤的效果。因为"民众的角色是多义的",恐怖的处罚可能会成为喜庆的狂欢。在公开处决场上,罪犯的肉体被赋予能与君权对抗的力量,"权威受嘲弄,荣辱颠倒,罪犯变英雄",君权受到挑战。
18世纪后半期,人们意识到了公开处决的暴虐:公开处决的残忍被暴露了,这意味着支撑其运作的权力失效了。刑罚改革者们转为关注罪犯的人性,"这标志着君主报复的终结".然而,福柯认为这种声称主张"尺度"和"人道"的仁慈的刑法制度有着更为复杂的起源。首先是社会生产机制发生变化。犯罪案件从主要针对人身伤害转为财物损失,资产阶级的兴起,也使非法活动的传统结构发生了剧变。其次,与其说改革者们批判的是惩罚的过分残暴,不如说他们实际不满的是惩罚权的无序与司法的混乱。因此,面对如此种种转变,需要建立惩罚权力的新结构和技术以相适应。关于"人道"的说法,福柯则提出,在声称"尊重犯罪者的人性"这一解释的背后,隐匿的是对那些有权实施惩罚的人的服从。按照改革者所设想变革,罪犯将从被置于君权(显示君威)的对立面,变为置于集体权力(保卫社会)的对立面,惩罚不再是让罪犯偿还罪过,而是为了防范未来潜在的犯罪。
这也是福柯在第二部分提到的惩罚的符号技术。这种技术追求更为精细的刑罚,通过制造犯罪(能指)与惩罚(所指)间一一对应的关系,造成意图犯罪这一心理的障碍。障碍—符号体系一旦建立,实施惩罚的权力则隐蔽起来。吊诡的是,刑罚改革最终非但没有走向使刑罚更精确的发展方向,反而采纳单一的监禁为最一般的惩罚方式。惩罚的符号技术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一对应的罪与罚;符号得到广泛传播,具象征意义,以启教化之防范作用。而监禁的强制技术,将刑罚一律化约为拘禁形式(死刑除外);另外,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反而是对惩罚讳莫如深。在第二部分的末尾,福柯描绘了这样一个三岔口——三种惩罚机制:君主制的、符号技术的、强制制度的。而历史最终走向了第三个。
在书中的第三部分,福柯转而讨论更广义上的惩罚——规训。规训是"一种把个人既视为操练对象又视为操练工具的权力的特殊技术……是一种精心计算的、持久的运作机制" .此部分第一章,福柯首先呈现的是受纪律规训的肉体形象,也就是驯顺的肉体。福柯倾向于将肉体视为含有能量的经济实体。而纪律作用于肉体,使肉体变得有用且顺从。他考察了一些机构如军队、收容所、医院、学校,勾画出一些对人体进行具体的政治干预的模式,从而描述纪律如何铭刻于肉体,并使肉体变得具有单元性、有机性、创生性这四种特点。其后,他总结了三种使那些技术得以如此有效且广泛运作的规训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检查。检查恰恰是结合了前两者,是维系权力—知识关系的核心。
在第三章中,福柯提出了全景敞视主义的权力观。他借用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设计图象征现代社会权力的运作方式。边沁的监狱设计由两部分组成:外围是环形的建筑,中心是一座监视塔。福柯认为这一设计结合了历史上对麻风病人与瘟疫病人的治理方式:在封闭的空间进行分类、排除、隔离,进而达到一个隔离的个性集合。除此之外,这一设计还打破了二元的观看模式:"在环形边缘,人彻底被观看,但不能观看;在中心瞭望塔,人能观看一切,但不会被看到" .由此,权力得以实现"自动化".这样的规训机构,将产生最省力的权力效应,这种权力是具有生产性/增益作用的,它也导致了自我技术的形成:不需要一个外在的监视者,我已形成对自我的监视。福柯提醒我们,随着规训社会的形成,全面的规训正值普及趋势。从学校到监狱,表面上纪律塑造了文明的人,实际上纪律作为一种反法律维护的是不平等的权力强制关系,权力生产了知识话语以扩大自身效应,并为自己正名。而肉体则在其中无时无刻不受到规范与约束,且被最大限度地榨取时间和力量。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福柯展开对监狱的细致分析,对监狱被认为是"文明社会的刑罚方式"进行反诘。福柯指出,监狱体制的建立并没有使犯罪减少,反而诱发更多的犯罪。它的失败却丝毫无损人们对这一刑罚方式的期待。事实上,监狱不仅仅是执行刑罚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将刑事司法引入知识关系中,实现罪犯的个人化。看守人员对犯人进行持续地观察并记录其行为。犯人成为需要被认识的对象。监狱中生产出的知识成为科学的话语,维持着监狱的有效运作。监狱式惩罚并不在于消灭违法行为,而是在于更好地区分、利用这些行为。然而,这一征服策略并不仅仅在监狱中才出现,从救济院、收容所到工人集体宿舍,在这相似的征服策略下,"禁闭、司法惩罚与各种规训机构……趋向于构成一个宏大的‘监狱连续统一体’" .福柯称之为"监狱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有一种连续的、不易察觉的等级,并且使惩罚权力变得自然与正当,它确保"肉体得到实际捕获与持续观察" ,从而制造出受规训的个人。
从讨论公开处决的式微到监禁处罚的普遍推行,福柯呈现的不仅仅是一部刑罚史。他引入肉体进行微观权力的分析,将惩罚制度置于权力对肉体的支配技术中来考察,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背后隐匿的权力—知识关系的运作。他阐释了一种全新的权力观,单用压迫、排斥等语词都不足以描述其特质。这种现代社会的权力是具生产性的,它无处不在,却又无明确的施力与受力者,肉体在其中无处不受控。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有没有可能去摆脱受规训的命运?抑或是规训本身已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根基?福柯没有也许也不会给出答案,但他对一切致力于规范化的权力作出的质疑,无疑给予我们理解自我和我们身处的社会以非常重要的思考方法。
作者:14警二 谢凝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相关文章:
惩罚优秀作文08-31
贪心的惩罚作文03-20
冲动的惩罚作文11-14
警训有感08-18
接受惩罚作文09-29
大自然的惩罚作文02-08
接受惩罚作文05-29
读《训蒙骈句》有感08-24
父母规读后感08-18
冲动的惩罚作文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