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美国惩罚孩子不打也见效》有感
读《美国惩罚孩子不打也见效》有感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里火热转发一篇名为《美国惩罚孩子不打也见效》的文章,光看标题我就知道大致内容了,出于对大家如此热情转发的好奇,我还是打开看了下,不看也就算了,这一看啊,让我实在忍不住要写下这篇文章,不是批评作者和转发文章的朋友,只是觉得如果我们能通过自己的行为照见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那将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以为大部分人都知道惩罚孩子到底有多么不好。从文中来看,对美国父母来说,打孩子是会失去孩子甚至进监狱的,看来这种不好的确很严重,所以美国父母们(部分人)在绝对不能打孩子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惩罚孩子的办法,反正不打到孩子身上就不会触犯法律,这样的事情被中国父母看到之后拍掌叫好,潜台词是"我怎么没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呢,既可以不打孩子又能对他的错误行为起到警示的作用"!
以上的情景实在可以理解!孩子虽是天使,但是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各种调节和控制能力都还没发展好,所以经常会做一些影响父母或其他成人的事,此时被事件激怒的成人情绪该有多么不好啊,打孩子之后内疚自责很久"我怎么这么没素质……我怎么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不打孩子更不行了,孩子都能骑到我们头上了……所以这篇文章《美国惩罚孩子不打也见效》对开始想要改变教养方式的父母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必须得学习,必须得收藏,必须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请原谅我的讽刺)。
其实,如果你愿意学习,我们面对孩子挑战时还可以有很多其他不伤害孩子的方式!PET父母效能(可咨询LULU7月广州工作坊)就是坚决抵制惩罚和溺爱,培养平等合作亲子关系的沟通体系。
惩罚孩子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是身体的惩罚,俗称体罚(打孩子、罚站、罚跪、罚做某个动作、罚……)另一种是心理(自由、权力)的惩罚,俗称限制(不能做某事、不能吃某物、不能享受某福利……)
美国父母们确实避免了体罚,所以他们最后都选择了限制,"限制"这种手段用在孩子身上貌似很管用,比起体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单从行为上来看,年长的孩子应该会记住这次限制,为了将来不再失去自由,也会在行为上有所调整(年长的孩子有了思维,可以对现在和未来有简单的预测)。年幼的孩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次数来理解限制和自由之间的关系,但最终来说,他们还是会选择调整自己的行为,因为人类对于获得自由和权力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惩罚孩子都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手段,孩子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有多少人知道且有多少人在乎呢?只是在行为上做文章真的有用吗?
行为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冰山最上端大家可以看到的一部分,行为之下有那么多的内容,我们是否关注到孩子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下文简称感受到渴望)拿《美国惩罚孩子不打也见效》文中两岁左右的汉娜因与妹妹争抢玩具而咬妹妹的事件来举例说明:
1、两岁左右的孩子为什么会被贴上"TerribleTwo糟糕的两岁"的标签?
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开始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了,所以他们认为他所见所想所听都是自己的,不能与其他人分享,如果成人能理解此时孩子的想法,又何以会觉得两岁是糟糕的呢。
2、汉娜是因为妹妹要过来玩而推倒妹妹再咬妹妹的,此时妈妈的应对方式是不问不听不看就把汉娜抱到楼梯处说"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独处了/你不能再玩了)。
汉娜自然哇哇大哭,妈妈不管不问,十分钟后汉娜不哭了,妈妈才过来问汉娜是否知道自己错了,再大道理一通最后汉娜又开心的和妹妹去玩了。
整个过程看似很好,但是谁在乎汉娜当时的感受了,汉娜为什么推开过来的妹妹,是因为她担心妹妹抢走自己的玩具,自己就没得玩了,再咬一口是想告诉妹妹自己很厉害,休想抢走我的玩具。当妈妈有了上面的做法后汉娜为什么哇哇大哭"妈妈不理解他的感受,不认同他的玩具不能被别人抢走的观点,她对妈妈的期待只不过想得到妈妈的理解,而她最根本的渴望只不过是被爱和有价值(对于一个家庭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妈妈的应对方法显然没有照顾到汉娜行为下面的那些感受到渴望,汉娜哭了十分钟显然是累了,也觉得哭没有用,拿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最后干脆不哭了,压制自己的感受到渴望,去迎合妈妈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妈妈再过来管自己,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体罚和限制的体制下长大的孩子应该会特别关注自己的自由和权力,此时他们能否关注到他人的感受、能否与他人建立连结应该是他们此生最大的挑战!因为他们自己有感受和需要连结时父母根本没有这样给过,所以他们将来也无法给别人。
其实,有很多父母明知道上面这些理论还是会选择惩罚孩子,我想大概是害怕不惩罚孩子就不会记住"分享、谦让、合作……"这些有多么重要了,我想大概也是因为父母本身的恐惧和不安,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中因为没有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而失去地位和尊重,而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只是这些原因是父母本身的问题还是确实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啊,有时候我们能否分清楚呢!那么,面对孩子的挑战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如何能捕捉到孩子冰山下面的感受到渴望?如何能真正的积极聆听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如何化惩罚为理解和连结?这些才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真正去了解和学习的地方,而不是不用打的惩罚孩子!
【读《美国惩罚孩子不打也见效》有感】相关文章: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04-24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08-23
惩罚优秀作文08-31
不打扰的句子01-14
读《乌龟也上网》有感04-23
贪心的惩罚作文03-20
互不打扰的句子01-28
读《鱼我所欲也》有感08-18
读《美国种族简史》有感(通用6篇)05-12
大自然的惩罚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