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读《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时间:2022-08-18 08:21: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读《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读《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当了整整二十年的班主任,终日里忙忙碌碌、急急挠挠、被动招架、焦头烂额,成了我的工作写照。面对个性千姿百态的学生,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替我解了围,让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模糊面貌终于有了真切的认识,有别于以前所谓教育书籍一味倡导爱的感化,这是一本理性而平和的书,说的不是大道理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

  "您喜欢做班主任吗?"这是王晓春老师在前言中劈头的第一个问题,发人深思。是的,当班主任是我们心向往之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班主任工作的"知之"者,而不是"乐之"和"好之"者。大多数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这无疑是我们教育的一种危机。

  通览全书,王老师尽量减少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书中首先谈到了班主任的六种角色要求(第一章),然后阐述了班主任影响学生的十种手段(第二章),在此基础上,把班主任分成了九类(第三章),这以后就开始论述班主任工作的内。首先厘清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第四章),然后分别阐明了班主任工作三大块(第五章:班风建设;第六章:班级日常管理;第七章:问题生诊疗)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办法上来。这种点化,让我茅塞顿开而顿悟。

  一、 观念革新,拒作批评爱好者。

  所谓"专业",自然不能只有一股脑儿的教育热情而少了教育的智慧,空喊一些教育口号,结果却是误人误己。王老师语句朴素却是字字珠玑。比如,(班主任)总是致力于改变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对教育能力重视不够又整天在教育;人的智慧绝对不是"管"出来的;评比时主体性的杀手;(教育者)如果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你就会把一切都变成钉子;"冻结行为"的结果是冻结个性,冻结思想,甚至冻结创造;而挨批评和吸烟一样是会"上瘾"的。

  我想我们很多老师都是"批评爱好者",王老师告诉我们很多批评可以变成提醒。初中阶段的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冷不丁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人是感情的动物,很多时候,学生惹事了,心中难免愤怒,语气也就急起来,对着学生就是一通狂轰滥炸的批评,结果学生是口服心不服,其实是无效的教育。有些偶发事件,看似大事,其实不然,只要提醒一下,就可以了。有些事不需要大费唇舌去批评,只要点到为止即可。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他完全知道自己是错的,批评的时候就不用再强调他"你错了",那是在做无用功。遇事先问为什么,再想怎么办。批评多了,往往会"中毒".一惯挨批评的学生,你不批评他就会生事,这是过去批评过多的后遗症。不过必要的批评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的任务是把批评减少到最少。以一种科学的态度看待班主任这个工作,我想有助于我们做一个心平气和又有实效的班主任。

  二、师爱应该回归理性。

  诚然,师爱是一个教师从教的最基本的精神内核。有了师爱,才会有教育好学生最初的冲动以及后续的坚持。因而,在很多次的师德培训报告会上,总是能听到那些个身经百战的教师模范们大谈特谈,他们是如何用爱来融化坚冰,点石成金的神奇故事,仿佛师爱是一剂万金油,哪儿疼抹上就能万事大吉。于是师爱俨然就成了一种武器,而且是常规武器。于是就衍化出了像吴若琳这样的模范先烈。愚以为这是一种大方向上的偏差。教育是一门相当复杂的综合学科而不是一股脑儿有爱就够了。如果以为自己施爱,学生就会回报爱,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书中告诉我们,为什么用我们的爱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可这些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因为爱并不是万能药。现在的社会,把师爱的作用过分夸大了,认为教师只要有爱就可以教好学生,其实不然。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以一种研究者的身份去研究学生,研究他为什么不爱做作业,研究他为什么上课注意力总不能集中,研究他为什么总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甚至打架,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进步。新形势下班主任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班主任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是学习者、心理工作者,还应该是家庭教育指导者。

  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王晓春在书中说道,"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相反,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而不是盲目跟着电视节目里爱的呓语起舞,这才是真正的师爱。

  三、责任应该分边界。

  教育界有一句流行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刚开始,初入教育行业的我也被这句豪言壮语蒙蔽了,学生出了什么问题,我总是深深自责,为什么没有事先想到,为什么学生屡教不改,是我什么地方出错了,我该怎么办……其实我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我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从过去而来,之所以成长为现在的"我",是有很多其他的外在因素,绝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不是某一个教师的责任。我想说,孩子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始终不能放弃教育的希望,那是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但是教育不好并不全都是教师、学校的责任,更大的原因在家庭、在社会。

  现在的社会舆论对于教师是非常不利的,分析一下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神化教师,很多关于教师的颂歌中,教师可以是春蚕、是灯塔……就不是一个正常平凡的人。在这种大而幌之的高帽之下,教师的功能都被神化了,教师的责任也就变的无边无界;一种恶魔化教师。比如08年6月发生的"杨不管"事件,一所学校的学生在某杨老师的课堂上打架,最终一死一伤,而该老师却至始至终不发一言,甚至没有及时抢救,以至延误时机,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开了世界。就在大家纷纷进行舆论谴责的同时,却没有人能静下心来问一问,为什么这个杨老师会如此无闻无视?原来这个学校校风相当之差,学生为虎作伥,以前曾有一位老师就因为批评一个学生迟到,结果该生伺机报复切掉了老师的手指!诚然,上述案例中的杨老师看到学生倒地仍然面不改色上课,功力深厚,麻木至此,实在太不应该,但是在这样的"血色恐怖"之下,老师该怎样管,或者又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真是一个该谨慎思考的大问题。教育之于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不过是平凡普通的人,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包者。"(王晓春语)

  此外,王老师在书中提出了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办法,我觉得很有参照意义。问题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就是因为通常的教育手段不能奏效。将问题学生科学诊断、个案研究,分为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问题生由班主任教育,中度的问题生学校政教处和心理老师介入,至于重度的问题生,则不应该责成学校解决,更不应责成班主任解决。而应该有公办的专门的特殊学校,辍学生教育应该由社会工作者和警察介入,等等。班主任、学校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将力气花在刀刃上,做实事。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他们即使在关键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他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感谢王晓春老师把40年的教育经验总结与我们在书中一一交流,扫清了我对教育的陈腐观念,理清思路,轻装上阵。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伊旗上湾小学   杨素芳

【读《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有感】相关文章: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班主任08-18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08-21

做专业的班主任心得03-17

班主任培训心得做一名优秀班主任07-14

《做一名聪明的班主任》读后感03-30

做一名聪明的班主任读后感06-05

《做一名幸福班主任》讲座学习心得08-22

做一名前瞻者08-20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后感03-23

做一名文明使者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