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中国人》有感

读《中国人》有感

时间:2023-07-19 14:47: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中国人》有感1000字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中国人》有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中国人》有感 篇1

  《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灵动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情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祖国以及中国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作者以其聪明而富有洞察力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你会惊叹于作者的坦诚相见,无论是赞美这个伟大的民族,还是指出中国社会的弊端,都能幽默精确、毫不偏颇地论述观点。

  《中国人》创作距今已有80多年,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思维方式在变化,但根深蒂固在我们整个民族骨子里的基因是一脉相承、不曾改变的,古人和今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也是共通的。

  我们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90后,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粮食物资的紧张,我们在父母的呵护、老师社会的关怀下无忧无虑的成长,接受着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再一步步顺利考上大学,踏上工作岗位。在这段成长过程中,我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也是从感性的,简单粗浅的,逐步修正到理性的、严肃反思的。在这里,我想谈谈对爱国主义的一点认识体会,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一、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局面,我们都应当倍加珍惜。

  二、爱国无小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更要少说多做。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行动,有些爱国的小事才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虽小同样也是爱国的表现。爱国意味着你要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爱惜公共设施,不浪费水电;爱国意味着你要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要爱护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爱国意味着你要遵纪守法,不违反交通规则,买票购物吃饭要主动排队;爱国意味着你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修养,少发牢骚,要家庭和睦,孝老爱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以上这些小事,我想那也是很了不起的`,祖国一定会更美好更和谐。

  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喊喊口号,它需要你付出实际的行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反映到每一个公民个体,就是要爱岗敬业,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的创造社会价值,以自己的具体行动来履行爱国主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我来说,就是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职尽责,为金融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每个国人每天努力一小步,我们国家一定会前进一大步。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热爱和平、勤劳善良、自强不息。

  读《中国人》有感 篇2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来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回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林语堂

  写在《中国人》封页告诉我们,即便书中将会揭露多少关于中国的缺点,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林语堂先生却依然那么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学习语文的岁月中,林语堂这个名字便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语文老师总是会多多少少提及他的名字。选择阅读《中国人》是因为想知道这样一位能用英文来写中国文化的中国人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描绘自己的国家。毕竟用并非母语的语言来写一个国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我们读翻译过来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相对于英文原着永远是驴唇不对马嘴一样,巨大的文化差异再加上不同的语言,这种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样一位似乎能克服这种难度的作家,的确令我对他的作品吊足了胃口。

  书中不乏对中国社会各种现象的揭露与批判,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与社会有全面的了解、认识。就像今天我们上海举办百年盛会——世博会,虽然我们很多的方面可能达不到世界一流标准,但我们敢于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更直接和客观的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接纳中国。

  在写《妇女生活》的章节中,林语堂先生是花了很大心思的,读起来感触良多。()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对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我当然是嗤之以鼻的。很多男士,以尊重女性为名,实则借以显示自己的高尚。联想今天的中国,也许大家都在谈论和维护的东西,往往就是一种极度的不平等、不公正,这才需要大家去关注和维护。要是与西方女性相比,也许在事业上,中国的女性要略逊一筹,但因为社会环境和历史原因,中国女性更有机会成为妻子和母亲。我认为独立的女强人与贤妻良母并不处于对立的状态,相反,这恰恰是理想女性的代表。所以,女人在进取的同时,不需要苛刻的要求自己来符合他人的眼光,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特性,要有敢于冲破一些世俗观点的勇气和胆量。要平等,首先还是态度问题。林语堂先生也分析,即便是在传统的封建家庭中,还是有许多妇女掌权的,哪怕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教条束缚下,还是有许多的才女活跃在历史中。而作为90后的现代女性,我认为更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更平衡的心态突破世俗的不平,忘却幽怨与消沉,用积极的心态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背景”这一章节中,作者写道了中国人在长期的老庄思想熏陶下,形成了“超脱老猾”的性格。中国人是生来的现实主义者,那种圆滑的本性已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渐渐失去斗志。而奇怪的是,这种软弱无为的性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一种经历世事、超凡脱俗的表现,是人生态度的最高理想与追求。“麻木不仁与实利主义的态度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精明看法之上的,这是只有老年人和古老的民族才会有的态度。”正是这种麻木不仁,消极态度的影响,大家总是在逃避。分析下去,人们似乎没什么必要去逃避,也许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逃避,只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响应改革的人便越来越少。更何况中国人历来是一个易于满足的群体,只要能填饱肚子,便就已经很是满足了。封建制度与思想已经消亡殆尽,可封建思想带给中国人的劣根性却依旧存在,并无改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人们对受伤者频频采取冷漠的态度,见义勇为虽然仍被称颂,但对于“精明”的人来说,见死不救私会成为一种聪明的举动,人民总是在逃避责任,害怕引火烧身。大多数人总把这种行为归咎于道德的缺失,却忽略了封建思想蚕食下人性的泯灭。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实利心态与消极避世的态度,致使中国人极度的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群体意识,冷漠、固执。从前如此,如今亦如此。

  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人》做出了深度的解读。当然,作者生活的年代较如今的确有着很大的差异。那是个沉睡中的中国,一个病态下的中国,但是,那也是个值得庆幸的中国,因为她拥有一批清醒的儿女,即使大多是人都沉睡这,但有这样一批人,就想林语堂先生,他们敢于站出来,把自己放在镜子面前细细的端详,敢于说出实话与真相。如今的中国仍需要这样一批人,更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不会简单的把敢于讲话的人冠以“五毛”和“愤青”的社会。我想,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的复兴,也就真的不远了。

【读《中国人》有感】相关文章:

读《最美中国人》有感04-19

中国人读后感11-10

《中国人》读后感08-06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05-12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11-09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0-10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04-15

《感动中国人物》读后感12-31

中国人读后感15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