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宫崎市定中国史》有感

读《宫崎市定中国史》有感

时间:2022-08-19 14:54: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宫崎市定中国史》有感

  读《宫崎市定中国史》有感(一)

  任侁

  "每月一书"活动的第一轮即将进入收关,终于要轮到我面对……

  任到中年,生活节奏的加快,已许久没有静下心来的感觉,突然要我去挑一本书来读,都觉得好陌生。面对形形色色有毒的、无毒的鸡汤文,我窃喜这个社会比我还浮躁。也是偶然,在豆瓣的书单里瞥见了宫崎市定的《中国史》,一本传统意义上跟我们对立面的日本人写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书。自小我就被告知读史可以明智,史可以看到别人的正确与错误,从而使自己面对同样或类似的事件时,做出最好的最有利的判断,从而起到使人明智。 教训也好,经验也好,都值得我们借鉴的。纵观国内的通史著作,基本都是以我们自己的历史观为基础,大同小异。 抱着"知己知彼"的情结,我翻开了此书……

  宫崎市定的《中国史》,这是一部史学著作,有评论说,他"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应该说,这是一段较为精当的评论。他在《中国史》的总论中说,"在历史叙述中,确实有不管谁来写都一样的部分,例如年表等,不管谁来做,都大同小异。主要部分是不会改变的,然而历史不是年表……就算某国于那一年灭亡这种事不管在谁看来都是不可动摇的事实,但对其所蕴含的意义的评价可能是一人一个样。"由此,也就明白胡适所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了。

  对于历史本身我没资格评论,但是作者推重的客观立场值得尊敬。当下,对人也好,对事也罢,我们何尝不是主观第一。其实生活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以客观的态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何谓"换位思考"?儒家思想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说自己做到通达事理前,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即"推己及人".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换位思考、世事无绝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时候,不妨也换位思考一番,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某些问题,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有可能某些我们眼看无法调和的问题,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会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以上是我难得"静下"后的一些胡诌,还望各位同事一起探讨指正。

  读《宫崎市定中国史》有感(二)

  中国没那么伟大

  书名:《宫崎市定中国史》

  作者:宫崎市定

  译者:焦堃、瞿拓如

  简介:中国中心主义是当代历史教育的核心,比如中国为首的"四大文明古国",好像没有咱们就没有这个世界;比如咱们的"四大发明",似乎成为一切近代历史大事件的物质基础。不过,我们是否有勇气去设想一个不太一样的历史:中国并没有那么伟大,只是世界众多民族中的普通成员;神州没有那么隔离,始于商周时代我们同世界的联系从未断绝。翻阅《宫崎市定中国史》,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中国史,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历史,无疑是审视自身的新鲜角度。惟可惜书中删节不少。

  中国没那么伟大

  不论是周武王灭殷建周,还是幽王灭于西方,以及其子平王东迁洛邑,都不过是传说。但我相信这些传说有一个核心的史实,那就是一场历时多年的民族移动,即周民族在今天陕西一带受到异民族的压迫,被排挤到东方,又征服了原住的殷系统的都市国家。

  ——古代史·三代·周的东进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对于咱们中国人绝不会陌生,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四位人类历史的先行者,在其他落后民族鸿蒙未开之时便已动笔书写伟大辉煌的历史,而中国更是其中佼佼者,因为咱们中华民族是这"四大"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这足以令人欢心鼓舞、自信自豪以致自傲。不知几多炎黄子为此热泪盈眶,也不知道有几多少年初次翻开历史课本就立下报国壮志,却更不知有多少中国人怀疑过这个概念的真假。稍有世界史知识的人不免会疑窦丛生:古希腊之流是否可称文明古国,玛雅之类是否历史久远,这个文明古国的概念又由谁提出?

  发动战争,消费则会旺盛,因藏匿而退出流通的货币和物资进入社会,经济会呈现出活跃的盛况,而这又能刺激生产,使雇佣盛行,从而救济失业者。在后世的经济官僚中,似乎也有人抱着同样的想法而煽动战争。

  ——古代史·前汉·对匈奴的战争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四大文明"最早的提出就在这里,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当中"支那"就是中国,其言下之意,中国为首的四个文明是人类先达。这种说法的依据梁启超并未列举,但综合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以文字鼓舞民族自信的目的远大于历史真实。

  比较当时的文化水平,无论如何都是西高东低。多数情况下,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进行贸易时,都是发达国家出现黑字而落后国家出现赤字。在汉代,中国拥有的丰富黄金年复一年流向西亚,长年累月之后就招致了中国的货币量减少的严重后果。

  ——古代史·前汉·西方贸易

  "四大"的概念之所以拥趸无数,首因其在鼓舞民族自信心上不可忽视的作用,毕竟我们的近代如此多难,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传奇史、伟人史,而非正统意义上的严肃历史。百姓愿意相信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巫师,却不见他善理内不善对外的政治家本质;民众只看到"贞观开元"的表面繁华,却不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底层疾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一个的武功不是用千万生命换来;群众只知道共产主义有布尔什维克,却早已忘记了孟什维克。

  对隋炀帝来说,最为致命的是征讨高句丽的屡次失败。而这与其说是出于隋炀帝虚荣心的黩武,不如说是抑制不了军队妄动的隋政权的本质缺陷导致的。无论何时何处,国家的军人都以战争为职业,没有战争他们就不能出人头地,因而总是期望发生事端。

  ——中世史·南北朝·炀帝的命运

  中国的历史是关于偶像的历史,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的历史是关于传奇的历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更广大与苦难的百姓在"功成之将"的笑谈中灰飞烟灭,这灰飞烟灭无疑是可悲的,硬要为这可悲寻求原因的话,其主要责任不在昏君、佞臣、贼子、乱党,却在中国本身。九州大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以致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人口众多以致人心涣散,这样的现实使得历代统治者面对的首要问题都不会是经济、外交之类,维系庞大帝国的凝聚力才是当务之急。意图团结数量如此众多的文盲与流民,较之教育与文化,树立半人半神的偶像、讲述骇人听闻的传奇无疑是更便捷、有效的方式。

  朱元璋的出生地在濠州,在淮水正南。淮水是历史上的南北分界线,以此为界,自然环境、农作物、经济状况和人情风俗,皆迥然两样。而此分界线上成长的人,因兼具两者性质,在当时那样的乱世中有很大优势。

  ——近世史·元·叛乱纷起

  观赏过舞台表演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灯光效应,镁光灯集中照射在主角身上时,其身旁的配角、舞台的背景都会被淡化乃至忽略,这是人眼的生理结构决定的,无法避免。同理,以偶像为导向的历史,使得这个无比广阔的帝国凝聚的同时却因为大人物的光芒太过耀眼遮蔽了小人物,伟人太过伟大让看客忘记了背景。人们沉浸在中国如此伟大的意淫中,不见百姓、不见历史、不见逻辑、不见天下。

  政府实行食盐专卖,以昂贵的价格卖给人民,不止在经济上让消费者受苦,而且必然要带来更大的副作用,这便是秘密结社的产生。所有的统制必然伴随着黑市,而统制的价格越高,黑市买卖的利益就越大。

  ——中世史·唐·黄巢之乱

  在这样的意淫下下,似乎没有了四大文明古国人类就永远只能求毛饮血,没有了四大发明世界的近代史就不会发生,然稍有思辨能力者不免发问:火药如此威力,为何自唐宋至明清还要引进波斯火器、红夷大炮;司南明辨八方,扬帆远航、探索世界的却是欧洲人;活字印刷神奇高效,第一套汉字金属活字竟由传教士带来;造纸,怕只有造纸是世界领先吧。

  宦官几乎都出身下层社会,因而长于世故,高级官僚则生于读书阶层家庭,长于饱食暖衣的环境,一门心思以科举为唯一目标,最终通过在无益的学问竞争中获胜取得官位,两者自不可同日而语

  ——近世史·明·英宗的失败

  妄议家国绝非自虐取乐,质疑四大发明亦非崇洋媚外,只是想摆出历史的另一个角度:或许我们没有我们自以为的那么伟大,我们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只是世上的过客之一,我们并非独居东亚与世隔绝,我们和世界的联系远比历史课本上记述的多得多。

  翻阅《宫崎市定中国史》,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历史,或许话语不够顺耳,观点不敢苟同,但无疑是审视自身的新鲜角度。惟可惜书中删节不少。

  对张学良的态度失望后,日本转而拥立杨宇霆,企图树立亲日的地方政权,但张学良先发制人杀了杨宇霆。于是日本使出最后狠手,动武驱逐张学良的军队,占领了全东北(1931年)。

  ——最近世史·国民政府·日本与美国

【读《宫崎市定中国史》有感】相关文章: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读后感08-24

读《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有感08-23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读后感08-23

《淡定》读书心得08-23

《淡定》读书心得09-01

淡定的句子11-03

近年中国史教科书的特点浅析论文08-24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的巡年之礼读后感08-23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精选12篇)04-22

淡定从容的句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