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读后感
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读后感
钟政营丨文
闲暇之余,捧着朱德江老师的《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一书,觉得这本书是案例式、讲座式教育专著,这本书从何谓数学素养?谈到21世纪的小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素养?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讲解数学知识,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另外,多样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新奇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会使他们用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知识的形成、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重视学习过程,形成数学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因此,今后课堂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还要创设适合孩子参与的活动,注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三、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提升素养。
或许学生要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或许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意识"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要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
思考:
1、数学素养是一种自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数学素养是在面对事物时,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质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数学素养是自觉学习的思维体现,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正在实现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数学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现代人对数学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层面,而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养。现在的小学生再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正是开创21世纪的主力军。用数学素养的教学理念陶冶他们、启迪他们、充实他们,促使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个民族的公民素质,是数学教育最主要的宗旨。怎样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
何谓数学素养?通俗说,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归根到底是指他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数学素养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下,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它的培养可以学生普通生活常识为起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提倡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在探究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在探究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思想性、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数学,对一个学生来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能实现的,而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努力和探索。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找规律》时,遇到一列数,11、13、15、17、19、21、23、( )、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前面一个数加2就等于后面一个数。( )里填23.讲到这里这个题目做完了,但我并没有让孩子停住思维的脚步,而是进一步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我请学生给这一列数来取名,并引导学生:像这样,一些数排成一列,我们给它取个名,两个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数排,有的说数列。我告诉孩子们数学家统一叫他们数列。和数学家想到一块去了,孩子们非常高兴。接下来我请孩子们继续观察这个数列的特点: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总是多2.用数学语言说是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那像这样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数列,给它取个名,叫什么数列呢?要求孩子们在数列前面加两个字。有的说是相邻数列,有的说是相等数列,有的说是差等数列,我再适时引导:差等两个字对了,但不是这么说的。孩子们马上说等差。我祝贺他们说对了,像这样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样一来,需要在中学才接触和学习的数学专业知识"等差数列",我在小学一年级就向孩子们渗透了。同时渗透了对于典型规律进行归纳并命名的方法。(www.fwsir.com)接下来,我又利用学生尝试计算这一列数的和的过程,向学生渗透了"高斯算法"和"小数配大数"的方法,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方法的妙用。同样的,在教学中我还渗透了"逆推法"、"还原法"、"假设法"、"观察比较法","判断推理"、"等量代换"、"对应思想"、"有序思考"、"带着符号搬家"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知识层面提高了,有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轻松多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要培养一个人成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建立了"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
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例如在第六册的基础训练上有这样一道题:
☆+☆+☆+△+△=54 ☆=( )
☆+☆+△+△+△=56 △=( )
这道题相当于二元一次方程,虽然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我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引导他们去观察、比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以后,结果就多了2,说明一个△比一个☆多2,得到△=☆+2,再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相等的量☆+2,从而可以先求出一个☆表示10,再求出一个△表示12.这样,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渗透了"观察比较法" 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如,每次教学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试想一想"、"试做一做"、"试画一画"、"试……",在这个阶段,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进行尝试探究、验证,长此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意志和精神。
探究性教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特别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试、好比、好胜的心理原理,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从小就树立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勇气和信心。
(三)、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俄罗斯著名教育家A·A·斯托利亚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包括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并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如学习23-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23跟小棒,然后让学生摆动小棒,设法得出计算结果,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16.他们各自讲自己的思考过程,有的讲:先借1捆,10-7=3,再将3和13合起来是16根;有的讲:个位3不够减7,取一捆与3根合起来是13根,13-7=6,将一捆加上6根就是16根;有的讲:……
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要求学生对操作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途径。在操作中,学生必然会思考;如何摆放、移动,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如何移动最好……而描述时又把外部的物质操作转换为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并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这时学生只要按照操作的过程讲出自己的想法,既较容易地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从中获得了知识的内涵,这样自然的结合,学生学得有趣,讲得有劲,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帮助楼内住户每月计算水电费;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喷涂四壁和屋顶需要购买多少涂料;植树节时根据种植面积和种苗棵树,计算行距,株距……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08-12
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08-25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08-07
浅谈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08-1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感培养08-24
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下)08-05
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上)08-05
谈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08-22
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