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

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

时间:2022-08-01 21:01: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

  孩子,是挑战吗?

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

  ——读《孩子:挑战》有感

  我在准备正面管教培训课程的过程中,研读了大量的书籍,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孩子,挑战》。这本正面管教思想先驱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名著带给我的触动很多,索性写下一篇读后感,给自己,也给正在读这篇文字的你。

  从娃娃们呱呱坠地时起,身为父母的我们面临养育的挑战,随着娃娃们一天天成长,欣喜的同时,养育的挑战似乎越来越大,“Terrible Two”、“分离焦虑”、“青春期叛逆”……没错,养育的挑战伴随我们十几年!我始终坚信,父母和孩子一样需要接受训练,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成人眼里的“孩子”时,似乎“熊孩子”的行为可以被理解,养育的挑战可以轻松驾驭,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重新铸就。

  一、尊重自己

  正面管教教会我们贯穿始终的态度——和善而坚定,对待孩子要和善,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游戏权等;同时对待我们家长自己要坚定,充分尊重成人的权利,尊重成人的选择权、休息权、工作权等。在这本书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教会家长如何尊重自己。

  “秩序的维持,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坚持,甚至一些平静的压力,只有稳固的坚持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界限,如果孩子不愿意穿着合适的衣服上学,那妈妈可以不让他上学。如果孩子大吵大闹个不停,妈妈可以要求他离开。这样给孩子压力的行为,必须同时伴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多想一下,然后那个合理的自然结果就出现了。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不插手,会发生什么?’没做作业,老师会生气;玩具坏了,就没的玩,等等。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巧妙的安排一下这样的结果。”

  “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赢得孩子合作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觉察到,孩子之所以反抗,可能是我们提出要求的时间不对;也可能是我们要求的是孩子憎恶的事情。不论怎样,发生这些反抗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故意提高音量,希望这样可以压过孩子,战胜他们的反抗。事实上,我们这样反而增强了孩子的反抗程度。只要有礼貌就能赢得孩子的合作,我们可以用尊重孩子想法的方式,提出我们的要求。”

  在专注做正面管教之前,我是一名职场妈妈,经常会碰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处理公事,以前每每接电话时,我都会告诉海宝,妈妈有个重要的电话,你自己玩一会,然后关上卧室们处理工作,时间短的电话一般不会有异常发生,有的时候时间较长,海宝便会一遍一遍的找妈妈,妈妈烦躁,孩子不开心。学了正面管教之后,我发觉问题出现在妈妈身上,既没做到尊重自己也没做到尊重孩子。我决定尝试与孩子解决这个经常发生的事情,“海宝,妈妈每次在陪你玩的时候,你是不是因为妈妈突然离开接电话生气了?我们可不可以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妈妈,你不要接电话!”“海宝,妈妈下次接电话的时候,如果时间长了,你给妈妈一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手势暗号好不好?妈妈回应你后会尽快结束通话,然后陪你玩!”这个属于我们之间的小秘密一直使用至今,曾经的烦躁、不开心通通不见了。

  海宝是个瘦瘦的小家伙,对待他吃饭的问题,妈妈之前采取只要宝贝能多吃点,尽可能满足一切要求,每次吃饭都会上演“熊孩子”模式,吃一会玩一会,有的时候担心孩子没吃饱,最后还要喂两口。晚餐时间本应是一家人在劳累一天后的温馨时光,妈妈决定不再一遍遍的喊“海宝,吃饭”。开饭前,妈妈说“海宝,我们吃饭的时间大家要围坐一起,如果谁中途下桌了,就证明他吃饱了,到下一顿饭之前将不再有食物。”海宝似乎没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吃饭的时候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这次妈妈吃完饭收拾碗筷没再追问海宝。玩了一会,海宝说“妈妈,我饿了,要吃东西!”“海宝,我很难过你刚吃完饭就饿了,可是我们过了吃饭时间了,妈妈相信你可以坚持到明天的早饭时间!”尽管孩子表现出各种“熊孩子”症状,妈妈不再解释吃饭的事情,只是坚定的不再提供食物,过了一会,孩子与爸爸妈妈开始亲子游戏,睡觉的时候又吭叽了几句饿了就睡着了。之后吃晚饭的时候经常说“妈妈,吃饱了再去玩游戏对不对?”

  上面两个例子妈妈做到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会感受到清晰、稳定、安全,孩子也因此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二、不同抚养人的教育方式

  现代家庭中,孩子不仅仅面对的是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还有祖父母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

  “妈妈应该做好自己,而不是试图控制每件事。她有权利自己不打孩子,但是没有权利干涉丈夫对待儿子的方式。”

  “花时间和精力去纠正祖父母的的行为徒劳无功,不仅无效,还会增加家庭的紧张和冲突。孩子和祖父母的关系是他们之间的事。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怎么回应。祖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很有权利,谁要是不满足他的欲望,就是跟他过不去。我们帮助孩子改变这样的想法,引导他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样就可以消除因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形成的自己拥有无上权利的错误想法。”

  “在孩子生活的环境中,除了父母以外还有其他的人,通常祖父母和亲戚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其他大人,接着是邻居、父母的朋友、老师、社区里的人。父母很难将控制这些人对孩子的影响。这其实没有什么用,孩子并不需要别人给自己的环境设置防线,或者重新规划。我们要做的,是当孩子对这些影响产生反应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外界影响本身对孩子不重要,他怎么反应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会跟每个与他有亲密接触的人发展出不同的人际关系。我们的孩子必须和不同的人接触,积累不同的经验,这样他们才能学习、了解、判断这个世界。我们的责任是找到合适的时机,引导并支持孩子进行正确的判断。”

  看到孩子与祖父母的关系仿佛给我当头一棒,海宝从小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宠爱中长大,祖孙之间的快乐无时无刻都在上演,每每看到祖父母们溺爱孩子,自认为承载着教育大任的妈妈心里都不舒服,经常纠正的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带孩子回家的时候往往引导孩子同样情形应该如何去做,可是下一次出现类似情形,往往剧情还在重演。现在妈妈变得越来越从容,祖孙间的相处方式为什么要被我的育儿理念改变呢?我看到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海宝在一起的快乐就足够了!海宝似乎越来越熟悉在不同关系中的相处之道。

  三、行大于言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真的想改变孩子们的行为,我们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句话不知道被多少父母愤怒地说过无数遍,这句话只有一个含义,就是表达父母的怒气,此处没有其他任何用处。事实上,当我们说‘多少次’意味着我们每一次的‘告知’都没有达到效果。孩子们学得很快,通常‘告知’就是不允许孩子做某个行为,然而结果常常与这个‘ 告知’相反。于是孩子就学会了,他的行为可以不一致。”

  “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在发生冲突时,孩子不愿意倾听,这时候的语言很有可能变成武器。冲突中几乎无法通过语言来教导孩子,因为这时候他什么也听不进去。不论说什么,都容易变成语言弹药,口舌之争由此开始。有时候即使孩子什么都不说,他仍然在反抗,并通过他的行为变现出来。”

  “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但经常是最无效的一种。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先注意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是真的达到养育孩子的长期效果,还是只不过不想让‘苍蝇’烦扰我们?”

  海宝每次去爷爷奶奶家,都喜欢玩挂在门口的门帘,爷爷奶奶担心的嘱咐“海宝,别玩门帘,掉下来给你砸到多危险!”“熊孩子”停下几秒钟后,似乎充耳不闻,继续玩,妈妈什么也没说,走过去坚定的拉起孩子远离门口,海宝看看妈妈,似乎明白妈妈的意思,不去玩了。

  两个小伙伴玩耍时,当一个孩子用危险物品或者有危险举动时,妈妈可以安静的把东西拿开或者把孩子分开,不用多说话,更不要大惊小怪,行动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做。

  梳理了以上三点与大家分享,似乎迎接挑战的方法越来越清晰!孩子带给我们挑战,带给我们快乐,父母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训练,让一切“熊孩子”都顺溜起来。通过学习正面管教,我们愈加学会接纳孩子,接纳自己,接纳彼此的不完美。

【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相关文章:

孩子挑战读后感08-05

《孩子:挑战》读后感09-13

你喜欢挑战新事物吗?08-18

《孩子:挑战》读后感(精选7篇)04-06

《孩子挑战》读后感(精选6篇)03-21

向命运挑战向命运挑战08-15

挑战9908-15

挑战的作文03-16

挑战自我08-18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吗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