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2000字(精选28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
认真的读过稻盛和夫所著的《干法》之后,我心里既觉得惭愧,又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跟人们讲道理,而是以一位老人的语气款款而谈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朴素观点和具体的实践方法,他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我们这些在职场中奋斗的年轻人点燃了指路明灯。这本书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醒了我。
当今的中国社会,物价飞涨,房价居高不下,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很多人都把赚钱作为工作的目标。当工作只是一种赚钱方式时,人们便不再尊重劳动,而是渴望一夜暴富、不劳而获。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尤其是年轻人把追求财富作为自己的人身目标时,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就会岌岌可危了。稻盛先生正是看到了日本社会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才出版了这本书,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70多年的奋斗史和“劳动观”,将工作的目的、意义及其方法告诉年轻的一代,来警醒我们这些没有“方向感”的年轻人。
为什么要工作?这是我们很多年轻人一直困惑的问题,难道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买房子?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这样想就会把工作变成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手段,也就不会有工作热情,更谈不上尊重工作,甚至还会产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的想法。在稻盛先生看来,工作是来锻炼人性、磨砺心志的,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是“医治百病的良药”。
首先要“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就像稻盛先生所说,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的概率很低,大多数人还是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可即使不喜欢却还要继续下去,与其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不如试着喜欢上眼前的工作,脚踏实地把工作干好,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中做出成绩,那是更大的成功。努力成为“自燃型”的人,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对工作积极主动,将自己最大的能量发挥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在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功,人生也会更丰富多彩。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便会进入良性循环。”这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回想当初来中心工作时,我对培训一窍不通,通过向前辈请教、细心观察、自我实践,我逐渐熟悉了工作流程。后来经过我的努力,慢慢工作开始得心应手,取得了一些进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逐渐有了信心,对培训工作也更加喜欢,这就是稻盛先生说的良性循环吧。
要想做出成绩,首先要为自己设立高目标,这样才会有努力工作的动力。稻盛先生的京瓷公司成立之初规模非常小,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设备,几乎一无所有,又是最后一个加入新型陶瓷行业的企业。然而他却为自己定了一个“成为日本第一的企业”的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朝着高目标迈进,创业不到10年就股票上市,成为世界500强。只有这样持续不断的提醒自己,努力朝着高目标迈进,将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中,才能将我们的行动引向实现目标的方向。
同时还要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在稻盛先生眼中“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以短跑的速度进行长跑比赛的无限度的努力。咋一听来这句话有点不现实,可是这对于一个起步就落后于别人的公司来说,确是唯一的出路,否则被市场淘汰出局就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家都在努力奋斗,谁都不想落后于人,如果你只付出跟普通人一样的努力,那是不会有所成就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种努力也是持续的、积累的。伟大的事业都是普通人兢兢业业、持续积累的结果。不管多么伟大的理想,多么高远的目标,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作为年轻人,不能只艳羡成功人士表面的风光,更要看到他们背后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心酸和努力。要摆脱浮躁心理,甘于寂寞,脚踏实地的从基层做起,努力做到比昨天更进一步,一点一滴的积累,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苦难和挫折,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要追求完美主义,注重细节,创造性的工作。对工作追求完美是件很苛刻的事情,这会对自己对别人有更高的要求。稻盛先生不允许自己的产品出现任何的瑕疵,不论是质量还是外观,任何时候都追求100%的完美主义。有人说:“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完美。”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我们对待工作也应该一样,不能马马虎虎、偷工减料,一点点小的差错和疏忽就会毁了之前的努力,要在平时就养成好的习惯,杜绝橡皮擦思想,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要想取得成功,还要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创新。如果只是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虽然路很好走,但是却看不到更美的风景。稻盛先生的“扫地哲学”很深的触动了我,我从没想过一个扫地的工作会有这样的发展。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说过“不创新,就灭亡”。对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来说,创新精神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迟早会走向末路。创新精神对我们年轻人尤为重要,年轻意味着活力、新鲜、有冲劲、敢想敢做,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那是不会有所成就的。有了新的想法,还要“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改良,将想法付诸现实。
一个人在工作上获得了成功,他的人生也会更加精彩。稻盛先生没有殷实的家庭,没有夸耀的学历,只是通过自己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总结了他70余年的人生。公式虽然简单,但却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这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我们一生的都要为之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来面对工作和人生。
稻盛先生的《干法》一书可谓是篇篇经典、字字珠玑,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说明了工作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是一本励志的书、一本催人奋进的书,很庆幸能在还不算太晚的时候读到它,我会时刻用这本书来提醒自己,努力完成好我的人生方程式。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
《干法》一书包括前言和结语共八个部分,分别就为什么要工作、如何工作、怎样做的更好、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来充分阐释笔者自己的观点。我对笔者的观点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
第一、前言中提到:工作是“医治百病的良药”。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们总是认为工作枯燥、繁琐、认为工作是不快乐的。但是试想,如果不工作,就算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来源,但是如果心里没有一点有压力的事情,一个人会变得十分松懈,没有精气神,久而久之是会在心理和精神上出现问题的。在这一点上,相信很多同仁都有切身感受,在经过忙碌的一天工作后,走出办公楼感受到的是完成工作后的轻松,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心情是愉悦的,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保持这种积极的心情,那么整个社会会更和谐。不能轻视这种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会间接推动我们社会的持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工作确实是十分磨练人的。无论你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在什么样的岗位之上,不能否认,每天的工作都会让自己不断的得到历练,从而磨炼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心志。特别欣赏笔者看事情的角度,心态是那么的平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磨难,如果一味地沉陷在其中,思维就会成为
惯性的失败思维。假如能够像笔者一样,认为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正是人生的起点,也是最大的“幸运”,我们很幸运地得到这种锻炼,而使得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比别人更有担当,更加成熟,更有让人崇拜的魅力。
第三、笔者在第二章用简短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了如何让自己爱上工作。我自己会有亲身感受,当你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当中的时候,身体上的不适、头脑中的杂念统统丢到了一边,当你恍惚意识到的时候,感觉纯粹的工作感觉真好,随即又会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相信我们会爱上这种工作的感觉。我认为工作就应该是紧张的、是压力大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和休息还有什么区别呢?周末和公休就失去了我们对他憧憬的意义,比如今天晚上回家的路上,我一定会很轻松愉悦,因为一天的紧张工作过去了,回家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一晚,以充沛的精力和美好的心情迎接周五的到来。
第四、人都有惰性,我们在持续的投入后,会有倦怠,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就像笔者认为的,持续不断地树立高目标,竭尽全力完成自己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当你的努力已经成为你的潜意识的时候,你就会做到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如果我们还在怀疑上面的内容,那么说明我们一直没有竭尽全力。当你做到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简单,当我们已经习惯完成一件件不可能完成事情的`时候,那我们人生还有什么遗憾,我们的个人价值已经得到升华,这是活着的最大意义。
作者为了告诫读者要树立崇高的目标作为动力、要持续不断地向着目标所努力。使用了大量的篇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诫我们,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可以复制的,每个人通过不懈的努力都会造就属于自己的非凡的人生,从书中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每个人工作中的影子,每个人都可以感同身受,如果你用心读了,相信看完这本书,你对工作的态度会有一定的改变,一定会更积极地来面对。当你积极地,怀着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某项事务的时候,反馈回来的定会是使自己更加愉悦的感受,让我们努力工作吧!
第五、完美地工作。我与作者一样,是一个纯粹的完美主义者,但是我与作者的差距是,在达不到完美的时候的坚持和韧性。我想这恰恰就是那通往成功路上最后的1%。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生活在一个社会环境下,有着一定的环境评判标准,但是我认为,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智商、学问如何,只要认真、极致地认真、极端的完美、坚韧的个性,那没有什么事情是完不成的,没有任何人会嘲笑你,众人的嘲笑一定的心虚和嫉妒的表现。
最后,作者提出了要创造性的工作,这是在认真工作了一段时期以后,特别需要调整的状态。有时候,人的思维会固化在某一模式,因为这个模式已经是所谓公认的真理,是正确的。但恰恰相反,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毫无瑕疵的。重复的劳动会使人产生疲倦和惰性,而不断的创新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还可以使得工作更加有趣味,从而让自己更加喜欢上的自己的工作,这样我们就会觉得工作就是自己的最大的乐趣,那么我们离杰出还会远吗?
最后,用作者的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这是一本时常可以拿起来读一读的好书!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3
《干法》这本书是稻盛和夫先生在78岁的高龄出任日航公司后所写的,可以说这本书是他一生工作的总结思考,也是他的思想哲学,所以这位老人难免要告诫我们年轻人一些哲理。
其实刚开篇的时候,对于磨炼灵魂,提升心志这些观点觉得空洞宽泛,心有抵触,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能抓住我们注意力的,让我们驻足的东西往往是像抖音里的一些幽默视频段子,更别说能让我们安静地去参想这些正经朴实平凡的文字了。但是,接着读下去之后,慢慢信服了他的观点,并从中获得一些反思与领悟,对稻盛先生思维缜密的言语也心生钦佩。
我把这本书分为了两大部分:为什么要工作,意义在哪?如何投入并出色地工作?这些问题在书中稻盛先生都有给出他的看法。我们认同不认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毕竟未来的几十年我们都得徘徊在工作与生活的矛盾中,如果这几个问题我们都没想清楚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不会自由潇洒。
书中开头讲到人为什么工作?稻盛和夫认为通过工作不仅能获取报酬,更加能够造就人格,的确如此,在没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和健身上,接触社会不多。参加工作之后,跟同事上级打交道,逐渐培养了做事情的能力,考虑问题也更加成熟,这些并非能够靠报酬能得来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刚毕业的年轻人对工作的意义或多或少存在困惑,甚至好多人是被动地去工作。当然,如果客观条件允许,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很好。
但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从事的行业还是有不错前景的话,闷头“苦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每天都会去看的一个公众号“中国人的一天”,里面记录了很多微小个人的故事,当以天为单位努力工作生活的时候,他们也许从未想过,自己所经历的,也是一段平凡而真挚的故事。就算是做一辈子邮差,当一辈子山区教师,只要坚持用心去做,那这就是匠心,这就是意义所在。而在现今社会依旧能沉下心来去读一本书,种一亩田地,那你跟稻盛和夫也没有什么区别。
此外,如何投入工作,书中讲的也很好,从改变心态到迷恋工作、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抱着产品睡以及倾听产品的哭泣声、成为“自燃型”的人、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等等,讲的很有道理,“感动”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往往都在感情上,而工作上、事业上很少用感动这个词,但是稻盛和夫就说到了将感动注入,就像奥运健儿夺冠的时候,手捧奖杯满含泪水,这样的场面确实让人震撼。能够做到如此,只可能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比强烈的内部动机,他们这么做都是内心的真实需要,因为他们确信自己处在一条践行自己价值观的正确道路上,那么苦不是苦,不过是让自己走得更快一点而已,所谓“苦”,只会发生在自己不情愿的事情上。
对于如何出色地工作,书中谈到了付出、持续、完美以及创新,我觉得不仅可以用到工作上,还可以用到感情上,比如说,男生追女生要讲究真心的付出,而且这种付出是可持续的,并且尽可能在细节方面做到完美,此外在浪漫氛围上尽可能追求创新。当然,放到工作上,更是如此,大学里面我有个朋友英语四级到毕业都没过,我问他什么情况,他说自己付出了,四级单词背过一次,但据我所知,那些些英语好的同学,单词都背过七八次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付出了并且。可是并没有持续,也就不能取得好结果。创新,无论在任何领域来说都非常重要,就比如然我去撰写一些分析报告、方案、措施等,基本不会去套用现成的一些模板,同样的工作要想与众不同,不但要体现在内容上,而且要体现在形式上,如果大创新做不到,小创新也尽可能采取,例如别人用文字,你用数据,别人用数据,你用图表,只要多比别人考虑一步,自然而然能够做到更进一步。
在书的最后,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公式很有意思,热情和能力都是0到100分,而思维方式则是—100到100分,思维方式确实能决定结果的走向,比如之前报道过一则新闻:武汉某大学教授在实验室制造毒品最终被捕,这就属于典型的负思维,哪怕再热情、能力再强也是负的。
就像书中结尾所说:承担未来重任的年轻读者们,衷心祝愿你们通过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通过努力工作,走上人生幸福的光明大道。确实,要度过幸福的人生,把工作、事业做到最好,就必须具备正确的、正面的思维方式,所以啊,坚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惧!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4
很久没有一本书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干法》做到了。《干法》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对书愈发挑剔的我一口气读完?
火车上人来人往,总算买到了靠窗的位置。以前没有买到靠窗的位置,总会和别人换,喜欢靠在窗前,低头埋首看旅途带的书,在眼困体乏之间,抬头看看窗外,思考也就随着远去的景物发散远方。
《干法》到了忍住不看,就期望找个适宜的时间,好好看看这本书。静静翻开书页,一个叫稻盛和夫的人,一个叫张旭明的人,在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相遇了。
稻盛君写过很多书,由于都是写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的,所以如果你身边不是很多企业家高管朋友的话,能接触到他的书也是有限。可是有一个系列在朋友圈很流行,就是《活法》了。
《活法》探讨的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要如何地活着,人应当树立怎样样的人生态度等等,大家有兴趣能够网上购买。《活法》的姐妹篇就是今日要分享的《干法》。
倘若说《活法》探讨的是人生的态度问题,那么《干法》探讨的就是工作态度和工作伦理的问题了。同样地,《干法》也是写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的,可是我看完后,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实在是浪费了,我认为更加适合正在职场奋斗的年轻人们。
1、人为什么要工作?
刚看到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是愣了几秒,我还特意看看书名,以为买错买了成功学的书了。确认无误后,带着怀疑的眼光,细心翼翼地看每个字词,看看一个以往创办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人,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人为什么要工作,得到一般的答案不外乎是为了食物,为了名为了利。可是稻盛君的回答有高品格: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的心志。认为工作能锻炼人性,磨砺心志的。我看到这,瞬间觉得稻盛君不是一本人,格局和眼界十分了得。于是迫不及待继续往下看。
2、如何让自我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从事自我喜欢的工作是磨练心志,万一从事不是自我喜欢的工作怎样办?岂不是由磨砺变折磨了?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稻盛君给的的提议是让自我喜欢所从事的工作。可是怎样样才能让自我喜欢所从事的工作呢?那就是投入工作。
投入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改变心态。由于很多人不喜欢自我的工作,想让他喜欢自我的工作是很难的。别说喜欢,不消极怠工已经是很好了。然后这种心态去工作,是无法投入工作的。改变心态是投入工作的最快的方法。
再则就是成为“自燃人”。稻盛君说人有三种,即点火就着的“自燃人”,点火也不着的“不燃人”,自我就能燃烧的“自燃人”。自燃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概念,因为我就是一个自燃人。让自我燃烧起来能够搅动一切。
3、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咋一看,似乎很承重的话题。不明白从什么时候起,我身边的环境变得不再努力工作。稻盛君指的努力不是说“到这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
看完这句,压力感迎面而来,但也有一丝惊喜,因为我又找到一条卓越的道路了。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能做到的有多少人?可是能做到的觉得是卓越之人。
我曾在所在的公司,包括此刻的公司,都不提倡艰苦工作。公司大环境没有努力工作的氛围,你也不好意思努力工作。公司的新人也就没有机会积累努力工作的资本,错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同时,我们的时代到处充斥着矫情做作、好吃懒做的社会风气,工作也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能够下班正点走是王道,回去加班那不好意思了拜拜。所以提倡努力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4、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以往我还一度认为不应当追求完美,至少完美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以往做过咨询顾问的同事提议我写方案先不管完不完美,先完成了再说。互联网思维狂刷朋友圈,工作也讲究迭代优化。我也在这种工作理念中慢慢妥协,不以追求完美主义了。
可是稻盛君却主张完美主义,理由也很简单。一个产品,一项工作,只做了99%,如果1%出了差错,所有一切全部泡汤,这些太常见了。
那怎样做到完美主义呢?稻盛君提议在平常工作中就要做到“有意注意”,并在平时不断练习,养成习惯。
最终,就是要舍弃“最佳”,追求“完美”。“最佳”是和别人比较,意思是比起来是最好的,在低水平的群体中也有“最佳”。“完美”具有绝对性,不一样别人比较,依靠自身价值而定。
《干法》用简单的文字,诉说着深刻的思想,简单的道理。因为干法简单有效,倘若能认同稻盛提倡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伦理,干法必须干出一番新天地。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5
由于时间问题,没有能够对全书做仔细的阅读,只是在闲暇之余粗略的看了看。由于对这类经管或是励志类的书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在看之前也不是十分看好这本书,以为无非又是一些空洞的教条式的说辞。但是在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大概是读到30页,就渐渐改变了之前的片面的看法。稻盛和夫对于如何应对困境完全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完全是对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的总结和提炼,以此来警示读者。而且作者所说的那些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丝毫也没有过时,不仅是对当时日本年轻人的真实的描述,也很透彻得说出现今我们中国很大一部分人的确实的情况。
这本书很多内容是匆匆翻过的,只有几处是精心细读,加上结合自己以前的一知半解,总的来说还是获益匪浅的。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对工作本质的认识;
二、工作中的态度
三、工作的意义
鉴于认知浅薄,以下刍议恐遭人贻笑,但只为抛砖引玉,汲取更多高论,自我提升。
诚如稻盛和夫所说,他的价值观就是劳动观,正确的劳动观帮助他很好的认识了劳动的本质。反过来,深刻的认识了劳动的本质,就能为自己建立正确的劳动观,从而指导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迷途,即使错误了方向,也能依靠正确的劳动观及时知返。
结合到自己,我以为劳动可以创造美。以往在生活中,尤其能够有这样的体验。当筋疲力尽之后看到房间摆设整齐清洁明亮的时候,我就会完全忘记在整理收拾时的脏乱与苦累。每次把换下来的衣服洗得洁净清香以后,都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或者是喜悦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被逐一解决。无论是生活中的事情,还是工作时候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只有能够看得到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美,才能够不惧怕劳动时的累。劳动的过程就是产生美的过程。尽管我对劳动的认识跟稻盛和夫比起来还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我想通过不断汲取更加有用的知识,时刻用正确的劳动观来警醒自己,我一定会喜欢上所做的每一件事的。 对于书中所说的工作造就人格,能够扭转人生甚至对岸是美好人生,我也是非常的赞同的,也非常渴望这些美好的现实最终能够出现在我的世界里。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但是我相信,凡事立足于正确的价值观,劳动对我来说会是件越来越美妙的事情。
为了不让水管变形,稻盛和夫居然一整晚抱着水管睡觉。这个事情与野田圣子喝厕水一样,不仅不可思议,而且极度令人震撼。虽然这个有设备匮乏、条件简陋的客观原因存在,但是能把自己的生命与水管的生命融合到了一起,生死与共,却不能不令人钦佩。这样的工作态度,我想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成功的。有时候,对于一些自我理解起来觉得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我就会有点敷衍了事,觉得只要不出问题就行,没必要做到完美无瑕。可稻盛和夫不这么看,也不这么做,大概这就是他高于常人的地方吧!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创造美,如果不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有所欠缺。我想,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追求的境界就是稻盛和夫和野田圣子,而且要把主要的'境界养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不管成功与否,坚持这样一丝不苟的态度,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早前曾经看过《水知道答案》这本书。看到“爱”与“感谢”,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被骂做“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听过古典音乐的
水结晶风姿各异,听过重金属音乐的水结晶则歪曲散乱。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连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水都会有“心情好坏”,更何况我们人类。事实上,我以为,除了水以外,我们周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喜怒哀乐的。电脑、盆花、纸张、水笔、我们的产品等等,这些在工作时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助手,一定也会因为我们的心情而产生我们看不到的变化吧!所以,我想,不管得志或是失意,我们的双手每天都在和那么多有生命感知的东西接触。试想,连水都知道爱与憎,那么我们凝聚了智慧的汗水创造出来的东西也一定知道我们内心的感受。所以,稻盛和夫也在告诉我们,我们不仅仅是在工作,而是在呵护生命,创造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劳动,劳动的意义在于创造“生命”。《干法》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去创造生命,如何让生命更加的完美。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6
我是抱着一个漫不经心的心态来读稻盛和夫的《干法》的,翻到扉页时我想起了一个笑话,说是一个百万富翁接受采访时大谈勤奋工作的种种好处,记者问他是不是坚信这些道理才成功的,百万富翁说不,他是让他的员工相信后获得成功的。我想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本说教式的教科书。
越过目录,稻盛和夫先生在求学及工作中经受了很多挫折、历经磨练的经历,让我对这本书改变了变法。《干法》以简单直白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稻盛和夫应对困境的切身体会,完全是对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的总结和提炼,,不仅是对当时日本年轻人的真实的描述,也很透彻得说出我们身边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实的情况。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开始用心去体会稻盛和夫带来的“震撼”和“洗礼”。
诚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现在的年轻人中“有一种旺盛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甚至会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嘲笑。人们越来越追求轻松的挣钱且最好是不劳而获、及时行乐哪怕是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了。稻盛和夫先生在这时正是以自身为榜样,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工作中竖起了一面新的旗帜。任何一个人都是有惰性存在的,很少有人能一开始就十分的热爱一份工作,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毅力去与之向拼搏,半强迫的让自己坚持工作。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慢慢地喜欢上这份工作。这一份坚持与毅力也被稻盛和夫称做与“宇宙的意志相协调”。这可能也是稻盛和夫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为了不让水管变形,稻盛和夫居然一整晚抱着水管睡觉,这种事情不仅不可思议,而且极度令人震撼。虽然这个有设备匮乏、条件简陋的客观原因存在,但是能把自己的生命与水管的生命融合到了一起,生死与共,却不能不令人钦佩。这样的工作态度,我想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成功的。有时候,对于一些自我理解起来觉得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我就会有点敷衍了事,觉得只要不出问题就行,没必要做到完美无瑕。可稻盛和夫不这么看,也不这么做,大概这就是他高于常人的地方吧!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创造美,如果不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有所欠缺。我想,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追求的境界就是稻盛和夫,而且要把主要的境界养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不管成功与否,坚持这样一丝不苟的态度,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能放弃,放弃了就等于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激励自己继续
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快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褒奖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把这种快乐和感动当做前进路上的精神粮食,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现在起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继续增进目标,以此类推孜孜不倦。要勇于创新,敢走别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创新的阶梯,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信念在,梦想就在。当我们抱着:一方面是“埋头苦干”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定能成功”的确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这就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我们坚持这份工作是因为我们真心热爱建筑这个行业、我们热爱建造城市精品建筑,而保利地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施展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机会,我们需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去创造一个个品牌工程。当一栋栋高品质的高层在我们面前拔地而起,我们曾经挥洒过的汗水我们曾经付出的辛劳都会化作自豪与快乐。施工管理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收获成功。
我们保利地产15年的成长史,从7个人、56万资金开始创业,27平方米的简陋办公环境,到今天楼盘遍及全国各大主要城市;从一张桌子,几个凳子的办公设施,到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变化之快,让人瞩目。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与成长,不断强化提升创造价值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工作事业有成,才能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才不至于被OUT,我们才能对自己、家人、公司负责,自己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幸福。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勤奋与努力、坚持与毅力。诚如稻盛和夫所说:“获得心中快乐的前提是劳动。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可贵。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
读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感触到的不是肤浅的说教,而是内心深处的灵魂触动。让我明白了工作的意义所在,让我充满激情的去工作,并从工作中寻求快乐的源动力。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7
《干法》这本书书中贯穿的一个故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濒临倒闭企业的研发人员,最后通过不断努力走到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稻盛和夫先生不能不说是一个活着的传奇。在整本书中,“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天爱人”
“奉献”的人生观,在书中无不时刻映现。感悟人生,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三尺以上有神明”,怀着对天地苍生的敬畏,不轻言放弃,把人生逆境当成最“欢喜”的修炼,奋斗再奋斗,才能换来不一样的人生。
一、钟爱一生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爱到的。
如何喜欢自己的工作,年轻人总认为,我必须去寻找,经过不断的磨合后,才能发现到它,与它相伴一生,这更像爱情与婚姻。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没有错,的确,“君子好逑”的工作与伴侣是每个人的向往,但世人的欲望,更愿意憧憬诗与远方的妙丽,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景。立足于当下,让一颗浮躁的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用心重新观察身边的美景,你有可能发现,原来它没有这么讨厌,当你尝试爱它的时候,慢慢你会发现,它也有你一样的情怀,用不同的方式来“爱”你,让你努力与拼搏,变成被爱的幸福。当爱充满你的生活后,你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二、要不断给自己树立准确的目标
工作与人生一样,都是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价值,每个人其实都是愿意给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树立一个目标的,这个目标是否正确,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很多人做到最后,只能把目标变为一个美好的憧憬。这就是树立目标的常见错误。准确的目标如何把控,如何能将目标转换为最终的行为结果呢?大家还记得周五分享的那个行为公式吗?B=MAT,大家不妨用这个公式认真套一套,静心而观,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公式可以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与西方的唯物方法论可以有效结合。当你悟到此处的时候,很多犹豫不绝的都将迎刃而解,有种“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感觉。
三、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要把它当成是蓄势的储能修炼。
还记得《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吗?“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人生与工作同理,每个人都希望每天都是顺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人生的轨迹就是一条快速爬升的坦途。但现实确实很现实,每个人都像海浪一样起起伏伏,顺境沾沾自喜,逆境怨天尤人,绝望的放弃是多数人的选择,理由是他们认为前途无解。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在销售界叱诧风云的大师,临退休前给大家讲授他多年来成功的经验,授课当天,会场里座无虚席,当人们期待老人一次精彩的'演讲的时候,大幕徐徐拉开,舞台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接二连三的人上台,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此时,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持续地做。
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象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四十分钟的时候,台下一个女孩儿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的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科学告诉我们,球受力就是储能积蓄到一定阶段,开始转换为动能的。我们的工作与人生相同,当你和身边的其他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当大家产生绝望的时候,你能否依旧坚持,保持“抱着产品睡”的投入?当你做到的那个时候,属于你的成功就在脚下。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8
《干法》一书,是我在公众号文章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刻认识了稻盛和夫先生后,认真拜读先生的《干法》、《活法》、《心法》和《心》中的第一本,我非常的赞同稻盛先生的观点,并对其观点感同身受。
稻盛先生是位传奇的人物,一生当中创办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第二电电,又帮助第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日航破产重建,并在一年后就大幅度扭亏为盈,创造日航历史上的最高利润。他创立盛和塾,传播经营哲学,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营,创立“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稻盛先生一生中都注重修身正心,遵从做人正确原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企业家和哲学家。
读完《干法》后,我整体上有几点感受:
1.进一步改变,或者增强了我对工作的认识和热爱。
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是把工作当做一个谋生的手段,境界高一些的人,可能把工作当作成就自己的一个平台。现在年轻人中,更有一部分人,把工作当消遣,因为他们生活条件富裕,靠着父母或者长辈的资产就可以过上好的日子,所以工作做成什么样,在他们眼里并不重要,开不开心才重要。还有就是现在社会,有一大批人,具有投机者的心理,这种浮躁的心理,致使他们靠投机赚大钱,靠新概念制造的泡沫赚钱。
“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为了什么?”稻盛先生给出了我们启发,先生说“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稻盛先生一生中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这些困难和挫折后来都变为成功的基础。这些都是他经历的磨炼,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都给他带来了好的结果。
我对工作的认识也是一步步改变的,最初就是谋生,我非常坦诚的说,后来是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可以叫做自我实现吧,现在就是一种修行,这是我真实的想法。通过长时间不懈地工作,磨砺了我的心志,使得我具备了越来越厚重的人格,越来越清晰在人生中应当坚持的正确原则,并且能够不断的在实践中坚持,而不动摇。
我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的时间也远远超过规定时间,我想我不是简单的为公司工作,而是在为自己修身正心,把工作当作是一个修炼的场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我首先要想开,并且面对,我想这些磨炼最终都会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融汇到我的.血液里,贯通在心里。在稻盛先生的指引下,我觉得我现在对工作的热爱程度增强了很多,任何烦恼的工作好像我都能坦然面对了,有一种开悟的感觉。
2.“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深深激发了我。
我们平时工作完成的不好,或许就是我们没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尽管我们认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好像全力以赴地工作是在苛刻我们自己,其实并非如此。
自然界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看看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哪个不是在拼命努力地求生存,而只有人类才会贪图安乐。稻盛先生举了城墙石缝中的小草,努力生长、开花、结果,留下子孙,然后枯死等鲜活的例子。我想起我办公室楼顶的缝隙里长出的树苗,感触非常深。
为了自身的生存必须拼命努力,自然界的机理本来就如此,懒惰、不努力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动物界也是这样的。而我们在面对工作时,说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说到拼命工作时,好像就很难接受。我深刻的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到了全力以赴,做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
我做得还不行,还不到位,要向先生学习,坚定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相信心的坚定,一定会使工作有更大突破。
3.树立坚韧之心,用持续的力量将“平凡”变为“非凡”。
稻盛先生说,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却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才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这个平凡的人变为非凡的人,你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
坚韧之心是我们成功必备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往往是想法多,有信心,有信念,而且做人做事的道理也非常简单,所谓大道至简,但我们人类就是不能坚持去做,往往就会走偏,浮躁,甚至看不起简单的事和简单的道理,认为复杂的才有高度,有层次。
我们应该全力地过好每一天,每天反省,比前一天进步一点点,不断的重复,我们就会由量变到质变。人的能力是无限伸展的,坚信这一点,面向未来思考,就一定能把你的潜能发挥出来。把很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干法》一书,语言非常的简单和朴实,道理也非常简单,我想起《道德经》以自然纯朴为追求目标,其实自然纯朴就是最初的人类的状态,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可就是做不到,不坚持做,这是我们的一个通病,我们应该化繁为简,而且坚持,坚持,就能真正修身正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9
稻盛先生的《干法》是一本容易读的书,相比于他另一本极有名的《活法》,《干法》里谈的都是“做事的道理”,活法则是说“做人的哲学”,这是两种不同的领悟,佛学上讲“修行悟道”,书中也提到“工作造就人格”,再引用唐峻“做事、做人、做秀”的说法,都是说“做事”中如何领悟“做人”的道理,这应该是对于普通人比较容易的途径,也是本书会比较好懂些的原因。本书仍然延续了稻盛先生“大道至简”的风格,但要真正读懂,还是要放到“干”中去琢磨,而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中国企业家》的社长刘东华在序里讲一部分人看到这本书“只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动力而已”,我应该就是这类人,对书中大部分的观点颇有些心得体会,因为程度还比较浅,也常常因各种浅薄念头而产生怀疑,或左或右不够坚持,读此书时就如同注了一剂强心针,为不让这种热情会太快的散失,所以及时把自己的反省记录下来,以便参考修正。
稻盛先生说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大部分的我们需要“让自己喜欢上工作”,我很认同。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中国有句古话“做一行爱一行”对我很有影响,其中道理是同样的,所以拿这句话来做题目。我是这个道理的受益者,却未能取得太多的成绩,今天反省下来就是不够“爱”,不够持久,原因有三:一是认知;二是高目标;三是完美。
为什么而工作?“工件是为了获得生活的粮食”,为挣钱而工作,干好工作也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这是今天大多数人的想法,我们拿钱作为工作好不好的标准,也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唯一动力来源,一旦现实未能成正比,人就会因失望沮丧而失去动力。很多人都有曾经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的经历,我在刚进公司工作一年半后,也一度把这句话设为MSN的签名,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呼应,却没能解惑。后来我便留意那些在工作中精力充沛的人,询问他们是什么原因如此干劲十足?
发现他们其中的大多数能说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要往哪里去,甚至怎么去,而且他们在说到这些的时候眼睛会放光,而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好象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职责。后来有一天看到老虎伍兹的一句话,不记得原文,大意是“以世界第一为目标,而不是财富;当你成为世界第一时,财富就会象浪潮一样涌到身边”,才知道自己设错了“工作”的方向,也因此会陷入保“饭碗”的竞争之中,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后来老板又分享了“工作当作舞台”的观点,便很容易从中体会到“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快乐而获得持续的动力。
前一段时间与一位刚入职又很快离职的同事面谈,她告诉我“来的时候感觉自己该会的都会了,跑这里却发现要求不一样,还要学习,压力比较大”,她有点纠结在“要学习”又“没有动力”的矛盾中,再聊下来就知道一切源于她的目标:“原想来一个大点的公司,稳定些,工作几年后,等升职做个主管就可以了,不想让自己太辛苦”。不记得是在哪里读过这样一句“梦想是要伸长胳膊、踮着脚尖还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东西”,跟这位同事相似,过去我大多以略高于公众平均分为自己的目标,稍稍的努力加上一点小聪明,很快就满了,也因太轻易实现很难带给自己太大的动力,于是长期陷入跟那位同事相似的矛盾纠结中,又体会不到突破自己的快乐。稻盛先生说“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高目标’”,“并坚持每天付出不亚于常人的努力,…这种积累会使我们达到…谁也不曾想到的极高境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我刚进公司的.老板是个以追求“细节”的人,他戏称自己是“完美至上”的“处女座男人”。那时候人少工作多,忙起来的时候就会赶着完成,所以经常在各种项目中要面对他对各种细节的“挑战”,小到资料摆放的方向,每每看到他在展区巡查时就会特别紧张,有时候也会因挨批而觉得委屈。后来有一天发现我的下属也开始评论我为“追求完美”,才知道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书中提到“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要追求‘完美’,这很苛刻,也很困难”,正因如此我常常会因各种借口妥协自己的标准,用应付的心态,而当有人指出错误的时候,又会因为自己没有100%努力而滋生懊恼、不满的情绪,如此反复,人就变成另一种状态。
与“完美至上”一样,“妥协”、“马虎”也会变成习惯,可能一点小错误不会有太恶的影响,当习惯变成一种态度时,影响的就是整个方向。书中还提到“最佳”与“完美”的差异,对这一点我也很有体会,过去我所谓的“完美”都是“最佳”,是跟别人比较,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听得进有意义的建议,很容易失去“更好”的机会。“完美是它自身具备可靠的价值”,当一念转变的时候,任何好的建议都是“创新”的动力,仿佛“聆听到神的声音”,也因此获得追求“完美”无止境的动力。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0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稻盛和夫先生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是的,我这个学渣幡然醒悟终于开始学习了,开始试着去学习,去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学习成绩也曾不理想,而后通过努力一样取得优秀成绩的大学毕业生。
毕业之后稻盛先生也面临了同大多数人一样的遭遇,找工作遇挫,找不到好工作,通过老师推荐,获得了一份工作机会。
但当时的日本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所在公司的发展也不太好,一起的同事要么继续学习深造出国,要么另谋高就其他企业,而稻盛先生当时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所在的部门只剩他一人坚守,稻盛先生也曾一遍遍的问自己,这样工作的意义,也曾夜深人静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神奇力量,稻盛先生此刻反而更加清醒,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专注埋头工作。
“极度认真”的工作态度,拼命努力坚持不懈的工作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稻盛先生一个非专业的毛头小伙子,却在工作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色的研究成果,这都得益于当初下定决心埋头工作的重要决定。
来说一说读完此书,我的感受。
醍醐灌顶,一剂良方。
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却总是挑剔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会让你醍醐灌顶,能立即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对于不想工作的人,或者厌恶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剂良方,能更加理解,工作对我们,对生活的意义。
稻盛先生首先向我们是说明了,人为什么要工作。其中有个小故事:在南太平洋的一撮小岛上,有个未开化的部落,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村民们在每年的劳动收获季节,会各自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状况,作物的长势等,经过评价,田地耕作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而在人类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以至于延续至今,劳动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该尽量增加。
而日本原来也是以劳动为美德而工作的,随着社会的逐步西方化越来越多的人把劳动看做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我以为,现在的我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毕竟,人本是有惰性的,好逸恶劳不是你的错,不改变,不努力克服就是你的错了。
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这是稻盛先生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一次一次出色的研究成果时候说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工作于人生的意义不仅仅的是工作,而是灵魂的磨练,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任何人,哪怕一株小草在石缝间也要努力生长,这就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劳而获,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工作也是我们生命绚丽,幸福人生的关键。
既然人人都要工作,那么不妨与工作和平共处,爱上它,改变对它的心态和厌恶的`情绪,接受它,从而让它来成就自己呢。
改变心态!热爱工作!
就像恋爱的时候一样,哪怕和喜欢的他/她聊个通宵,第二天依然要准时上班,也会觉得,精神抖擞,心情愉悦,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期待与他/她的再次联系。用恋爱的心态的去热爱你的工作,你会发现,工作原来有那么多的乐趣和神奇,不仅事半功倍,还能成就自己,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持续付出、出色完成工作。
努力工作,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但为工作持续努力持续付出,你可以么?
记住一句话“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稻盛先生这里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的叔叔是一位海军飞机维修员,曾说到“
每当轰炸机起飞时,维修员也要随机飞行。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维修员都不乘坐自己维修过的飞机,而是乘坐别的维修员同事维护保养的飞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自己在维修保养时候竭尽全力,但如果被问到”你做得到万无一失吗?”却没人敢充满自信的回答“是”。
正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充分的自信,考虑到万一的情况,所以维修员们都选择乘上同事负责的轰炸机。”
这样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很多医生不愿意亲自为自己的亲人做手术诊断,往往会委托自己信任的医生去诊治,这种情况,也是医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表现。
我们需要自己要求自己,将工作竭力做到“完美”,成功距离你还会远么?
书中,真切且深刻揭示了工作的意义,稻盛先生说,人类生活都是由工作创造的,去理解工作的意义,也就掌握了生命的意义。
不论你是一线工人、辛勤的劳动者,还是企业白领、高级管理者,亦或者你是自由职业者,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理性的对待工作,成就人生。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1
看了《干法》《活法》这两本书之后,我陷入了沉思。目前我的工作有点问题,怎么样寻找工作中的突破口,让工作在自己手中做的更好,这也我想在这两本书中寻找到答案。 “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这是稻盛和夫在书中告诉我的,这句话是最触动我心灵的话语。
仔细读了稻盛和夫的《干法》《活法》我的思绪被他点拨开来。这位有着“日本经营之圣”称号的老人,将他至真至诚的工作真谛写入《干法》书中。
我被书中的问题所吸引:为什么要工作?如何投入工作?怎样才能出色的工作?两本书中朴实的语言,把稻盛和夫老人的人生哲学勾勒出来。心态、激情、坚持、目标、创造!这些成就了他的传奇一生。埋怨、烦躁、牢骚等等这些消积的情绪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帮助,只会让我们意志更加消沉,平平庸庸度过每一天还不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工作,用自己的辛勤来给自己创造机会。让自己从平凡到不平凡,也许就是那一瞬间的事情。
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能放弃,放弃了就等于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工作获得更多的快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表扬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做前进路上的精神粮食,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总要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以此类推孜孜不倦。要勇于创新,敢走别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创新的阶梯,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信念在,一切就有可能。
我在想,稻盛和夫先生的成功离不开他坚信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他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要求我们锻炼自己的人性,磨砺自己的心志。
稻盛和夫热爱工作,是用心真爱,是发自肺腑地喜欢。他说“只有这样才听到产品的声音,才能用心观察产品的细部,才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和差错的原因所在”。稻盛和夫说:成功要不断树立高目标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废寝忘食,朝思暮想。创建一流本科院校,使我们的总体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无法投机取巧,也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只能反复思考,不断优化我们的办学水平,不断强化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学生满意度是我们的具体目标,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稻盛和夫的活法很简单,人只要坚持真理活着就很简单,其实真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奥,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有人教我们真理,“不说谎、不给别人添麻烦、真心诚意为别人、不贪心、不自私自利”,这就是做人的基本真理,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确是指引着稻盛和夫成功经营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令人称道的生活和行事的'准则。稻盛和夫每天扪心自问自己工作和行事的动机和目的,他坚信坚持真理是跨越困难、带来成功的强大原动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通讯领域一直由国营事业的日本电电公社独占,日本的通讯费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当时政府已经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通讯事业,但是面对长期垄断的强大对手,面对巨额的投入,当时没有企业愿意进入。此时稻盛和夫也陷入了一场思考,每晚睡前他都在扪心自问“你真的是为全民着想,全然不带半点个人利益吗?
是不是基于想受人瞩目、出风头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彻底想明白了,他完全相信自己不带杂念,从而坚定信念要进入通讯领域,着手创立KDDI目的是为了让全民享受费 率减低的好处, KDDI成立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别人问起成功的原因时他回答总是:只能归功于一个为国民尽力、毫无私心的动机。
从这个故事中,联想到我们的工作,当工作遇到这个事情能不能做,要不要做时?我们也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动机。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我们是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着想?学生是不是认同我们的做法?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考虑到。接到学生的电话是不是第一时间帮学生解决问题。
我想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真诚去对待学生,我们的事业也一定会蒸蒸日上,学生的满意度也会逐渐提高。真理是永恒的定律,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人生的活法有很多,但最简单也是最正确的活法就是追求真理,坚持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的理念。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2
《干法》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
稻盛和夫所著《干法》一书我已读过两遍,但每遍都能读出背后的新意和深意。
乍一看书名,还以为《干法》是稻盛先生对自己漫长职业生涯中工作方法、管理经验和"干活"技巧的总结。通读全篇,才知道该书告诉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纯朴的劳动观。所谓大道至简、稻盛先生的"工作观"以朴素道理示人:要想好好地活,就得好好地干。他为我们设计了实现事业成功和圆满人生的路径和通道:选择正确的工作观――热爱、专注、迷恋于自己的工作――以极度认真的态度,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抓好今天,日复一日,不断积累--创造性地、出色完成工作--从量变走向质变,由平凡变为非凡。
与普通人"工作是苦役"、"工作是必要之恶"的观念不同,稻盛先生对工作意义的感悟和见解让人颇为惊嗟。他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是锻炼人性、磨砺人格、提升心志、实现自我价值、走向美好人生和彼岸世界的修行。古今中外,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的完美人格。
苦难常与人生相随相伴。稻盛先生早年命运多舛,25岁以前的人生并不如意,也曾有过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但当他下了决断,毅然留在那个叫作"松风工业"的衰败企业,"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积极的态度,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面对自己的工作"时,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不约而至,以至产生"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的狂喜,他的工作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扭转并得以终身确立。
稻盛先生深信,"工作隐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只要你的身体、灵魂与它融为一体,它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不可思议的好运。工作还是疗治苦痛的良剂。在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的苦难面前,稻盛先生把工作作为慰藉心灵、经受考验、攻破难关的仙丹妙药。通过努力工作、拼命劳动,使其一直在苦难和挫折方向上运转的命运齿轮不知不觉地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让人生时来运转,进入焕然一新的阶段和精彩美妙的状态,充满无限希望和光明,从而不断取得成功,最终走向人生的"王道"。
《干法》作为稻盛哲学的宝典秘籍,阐释了工作观、工作技巧及二者的关系。稻盛先生在《干法》一书结语部分给出我们这样一个公式:工作(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热情、能力的分值区间都设定在0-100分,唯有思维方式的分值设计为-100-100分。在稻盛先生看来,"不厌辛劳,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愤世嫉俗、损人利己,否定真诚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负值"。
显然,稻盛先生所说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工作观正确,工作的结果就会是一个更大的正值;工作观错误,工作的结果就会是一个负值,而且能力越强、热情越高,给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特意把工作观放在主体的位置,将热情和能力视作工作技巧以客体待之,突出工作观对于工作结果的决定性作用,可见稻盛先生对工作观的关注和倚重。
工作造就完美人格,纯洁心灵为神圣事业而准备。回首在金明小学教学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工作上有诸多不顺心,每每此时,都会产生抱怨,从而感觉自己疲惫不堪。从来没有一个正确的教学心态,自从看了干法这本书后,觉得自己找到了方向,甚至看到了希望。既然从事了教学这个行业,就该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毕生之追求,埋头苦干,总结经验,扎实努力,坚持不懈,把教学当成乐趣,一生与孩子相伴,与书本相伴,当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之时,想想自己在工作之中遇到的困难又算的了什么呢?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3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稻盛和夫先生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是的,我这个学渣幡然醒悟终于开始学习了,开始试着去学习,去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
艰难坎坷的年轻人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学习成绩也曾不理想,而后通过努力一样取得优秀成绩的大学毕业生。
毕业之后稻盛先生也面临了同大多数人一样的遭遇,找工作遇挫,找不到好工作,通过老师推荐,获得了一份工作机会。
但当时的日本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所在公司的发展也不太好,一起的同事要么继续学习深造出国,要么另谋高就其他企业,而稻盛先生当时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所在的部门只剩他一人坚守,稻盛先生也曾一遍遍的问自己,这样工作的意义,也曾夜深人静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神奇力量,稻盛先生此刻反而更加清醒,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专注的——埋头工作。
“极度认真”的工作态度,拼命努力坚持不懈的工作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稻盛先生一个非专业的毛头小伙子,却在工作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色的研究成果,这都得益于当初下定决心 埋头工作的重要决定。
读完此书,我的感受:
一、醍醐灌顶,一剂良方。
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却总是挑剔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会让你醍醐灌顶,能立即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对于不想工作的人,或者厌恶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剂良方,能更加理解,工作对我们,对生活的意义。
稻盛先生首先向我们是说明了,人为什么要工作。其中有个小故事:
在南太平洋的一撮小岛上,有个未开化的部落,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村民们在每年的劳动收获季节,会各自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状况,作物的长势等,经过评价,田地耕作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而在人类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以至于延续至今,劳动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该尽量增加。
而日本原来也是以劳动为美德而工作的,随着社会的逐步西方化越来越多的人把劳动看做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我以为,现在的我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毕竟,人本是有惰性的,好逸恶劳不是你的错,不改变,不努力克服就是你的错了。
二、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这是稻盛先生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一次一次出色的研究成果时候说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工作于人生的意义不仅仅的是工作,而是灵魂的磨练,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任何人,哪怕一株小草在石缝间也要努力生长,这就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劳而获,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工作也是我们生命绚丽,幸福人生的关键。
既然人人都要工作,那么不妨与工作和平共处,爱上它,改变对它的`心态和厌恶的情绪,接受它,从而让它来成就自己呢。
改变心态!热爱工作!
就像恋爱的时候一样,哪怕和喜欢的他/她聊个通宵,第二天依然要准时上班,也会觉得,精神抖擞,心情愉悦,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期待与他/她的再次联系。用恋爱的心态的去热爱你的工作,你会发现,工作原来有那么多的乐趣和神奇,不仅事半功倍,还能成就自己,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三、持续付出、出色完成工作。
努力工作,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但为工作持续努力持续付出,你可以么?
记住一句话“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稻盛先生这里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他的叔叔是一位海军飞机维修员,曾说到“
每当轰炸机起飞时,维修员也要随机飞行。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维修员都不乘坐自己维修过的飞机,而是乘坐别的维修员同事维护保养的飞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自己在维修保养时候竭尽全力,但如果被问到”你做得到万无一失吗?”却没人敢充满自信的回答“是”。
正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充分的自信,考虑到万一的情况,所以维修员们都选择乘上同事负责的轰炸机。”
这样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很多医生不愿意亲自为自己的亲人做手术诊断,往往会委托自己信任的医生去诊治,这种情况,也是医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表现。
我们需要自己要求自己,将工作竭力做到“完美”,成功距离你还会远么?
书中,真切且深刻的揭示了工作的意义,稻盛先生说,人类生活都是由工作创造的,去理解工作的意义,也就掌握了生命的意义。
不论你是一线工人、辛勤的劳动者,还是企业白领、高级管理者,亦或者你是自由职业者,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理性的对待工作,成就人生。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4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工作三年了,成长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工作时间长了,慢慢觉得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一直把做好工作看成是对生活负责的一种态度,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好份内工作。读了稻盛先生的《干法》,忽然明白了自己的目标和意义: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可以起到锻炼心志、提升人性的作用,长时间不懈的工作可以磨砺心志。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工作舞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经说过说:“除非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则永远无法成功。”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多是报怨和无奈,谈得最少的是工作的开心和乐趣。其实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败,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随时感谢心态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总是说尽力而为;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说尽力而为。我们可以原谅这种说法,但不能原谅这种做法。做任何事情不能本着尽力而为,竭尽全力是我们工作所要达到的境界。古语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在工作上树立必胜的信心,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成功的机会是不会错过的。想到困难,正视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的心理斗争过程,就像稻盛先生所说: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最强动力。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坚持不懈;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能造就优秀的人格,而且会让你的人生开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一个“平凡的人”变为一个“非凡的'人”,就会拥有强大的能量!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认真态度:必须注重细节,比道理更作重要的是重视经验,不厌其烦,持续、专业地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擦绝对擦不掉的事情。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频发生,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害性。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贯彻这种“完美主义”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
每天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我要在日常的简单工作中不断寻找创新点,使工作中的每件平凡事都能有闪亮之处。只要肯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许多又快又好的方法。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
让我们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工作权利,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积极主动,敢干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身工作的潜在职责,主动承担责任。
稻盛和夫在有生之年缔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稻盛先生用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证明了“行正道才是人生的王道”,奉行“六项精进”是人生成功的保障。稻盛先生指出——为磨砺灵魂,提升心志,以“利他”之心为准则,倾尽所能,日日“精进”,这才是人生的目的,也是最引以为荣的活法。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5
第一次听说稻盛和夫是通过领导的分享《王阳明》,似乎从那之后,大家争相学习管理的对象从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变成了经营大表哥“稻盛和夫”,邮箱里纷飞的是他的书籍推荐,耳边回荡的是他的至理名言。不吹不黑,通过了解他我真的有种感觉,那就是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怎么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创造这么多的奇迹?
上周公司组织了一场管理培训,课后的读物就是稻盛和夫的一本书《干法》。其实这本书我在年初的时候看过,主要是讲“我们为什么要工作?”这个几乎可以上升到探讨人性的哲学问题。本来是作为一锅鸡汤文来读,想着再咸顶多是肾抽搐两下,看下去发现并不是很咸,文字质朴又深刻,用自己的一路走来的经历和一个企业领导的态度来告诉年轻人需要做些什么,的确发人深省。所以今天想拿出来分享读后感,其实想说的是全书都在围绕的一个成功必备方程式:
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里面稻盛和夫先生把思维方式放在首位,作为一切的起点。我们看到桌子上有一杯水,有人口渴了会说“正好这有一杯水”;有人在打扫卫生会说“这儿为什么会有一杯水”;有人来开会会说“这儿怎么只有一杯水”。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稻盛和夫在书中说到他起初在一家不起眼的公司,管理和制度都很糟糕,跟他一起来的朋友都离开了,后来他想了很久,最后确立了“虽然这家公司有诸多问题,但是我要留下来”的思想后,开始静下心来,潜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才有了后来的研发成功,并走上公司的高层,能够彻底改变公司那些不好的东西。
《干法》书中说到京瓷的用人标准:我们需要的是那种知道攻坚克难,对工作抱有激情的人;如果谁老是抱怨工作难做,没事就拖公司的后腿,在员工之间渲染悲观情绪。那这个员工铁定是要被开除的'。我个人认为稻盛和夫一方面是想让我们将自己打造成为对自己的工作和小成就充满激情、充满感情的人;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告诉我们要去带动。
每件事情都需要带动,不管是团队氛围还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让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内地,在一个团队中快乐激情同样也是会传染的,就像我们总是喜欢跟阳光热情的人靠的更近,因为那样感觉我们的生活都充满阳光。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那么整个团队就会像发动机一样不断向前,充满动力。
能力这个东西稻盛和夫的理论是因人而异,不可以偏概全。当我们有说一个人很有能力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理解为他的“执行力”很强,能办成事儿。但是工作中并不一定只有执行力,专业技术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都是个人能力,而他在团队中的能力大小,主要看这个团队需要他有什么样的能力,如果团队需要他很会写,但他很会说,那他就是个“没有能力的人”。而如果要把这些能力都具备并且出众,我想这个人一定经过了非人的“磨练”。
没错,书中多次提到了“磨练”这个词,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学习、准备、历练”。亡羊补牢并不是为时不晚,羊已经跑了,我们已经受到了损失;想要有好的结果就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做好检查,及时维修,最后才能保住羊。就像原文中:“你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么就请接受为一点小钱卑躬屈膝的将来的自己”。
全书都在把枯燥的工作当做一种磨练和修行,我们需要在磨练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不断向前;如果放弃了这种修行,那就只能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这就是社会的公平,稻盛老爷子一直在告诉我们在这个公平的社会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不过有一点我想说:有了格力,就算你身在中国,依然能够用上正统的IH电饭煲,买个电饭煲买个家电还要跑到国外去?根本不存在的!
最近连续看了两本日本的书,《解忧杂货店》和《干法》,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这两本书都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来点缀装饰,也没有飞在天上说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他们都用了最朴实的语言用来讲一个温暖的故事,或者立足现实说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这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真的是一股清流。我只希望几年后回头看自己的工作经历,能够做到“不负青春”,这就够了。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6
《干法》一书读了一遍,还想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每次都有更深的理解,更大的收获。我认为这是一本励志的书,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书,是一本教人如何通往成功,通往人生巅峰的圣经。我的理解,《干法》主要告诉了我们下面的道理,通向成功的四部:一、调整心态;二、喜欢上你的工作;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克服困难;四、必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幸福的人生。
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详细谈一下以上四步的内容。
其实在我们身边,如书上讲的一样,一些员工,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新员工,受到社会或一些宣传的影响,要工资高,劳动强度小,假期多,甚至搞投机,不劳而获的思想很多很多。有些老员工随着入职时间的加长,随着收入的增长,渐渐忘记工作的方向,不再努力工作,不再愿意吃苦。从稻盛和夫先生的讲解中,我们应该懂得,“人工作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思想决定行为,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工作的价值,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就是先想清楚。
不是人人都会碰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碰到喜欢的工作,你不努力,不培养,照样干不好。喜欢上你的工作,爱上你的工作,你才会做的最优秀,像对待你的爱人一样,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你的工作,神都会显灵的,没有做不好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喜欢上你现在的工作,而不是去漫无天际的找你喜欢的工作,那是理想化的,永远没有结果的事情。
稻盛先生毕业后加入了一个日益衰败、连发工资都困难的工业公司,很多同事都陆续辞职了,最后只剩下稻盛先生。他决定先认真工作,不再抱怨,积极、正向对待工作。这一想法成就了他。我们有东易日盛这样一个好的舞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付出,不去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呢?有了决心,就要付出行动,不怕任何困难。杨总经常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的,再远大的理想,都需要脚踏实地,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工作就从今天开始,“抓紧今天一天”,每一天都认真对待,日积月累,我们将释放巨大能量。
如何面对困难,《干法》中说,“无论苦难或成功都是对我们的考验”,“在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可能稻盛和夫先生经历的困难,挫折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没有正确对待人生,没有正向对待工作的态度,可能世上将缺少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他的工作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倾听产品的哭泣,抱着研制的产品睡觉,这一切你不能不被感动。
我们在一个国内家装行业第一品牌的平台上,优势勿用多说,但往往优势却不被看见,不被珍惜,身边有几个能达到疯狂、极度的工作程度呢,肯定很少,凤毛麟角。但也有勤勤恳恳的员工,温州的乐清店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开业,2009年元旦,店面经理刘超舟勇于承担,当时的店面只有他一个人,从选店、装修、招聘、市场开拓等等,难度可想而知,装修与工人同干,搬运材料,无论酷暑严寒跑小区,搞活动、谈单到半夜是常事。如此艰苦的努力,当年实现了总产值550万。取得了优异成绩!若我们大部分人能达到或接近工作狂,那我们的平台会更大,东易亦将更强大。
杨总说过多次,东易不要求人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最勤奋的。这与《干法》中讲到的不谋而合。稻盛和夫先生举过一个例子:一位普通员工,初中学历。工作从无牢骚,从无怨言,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持续从事着单纯而枯燥的工作。20年后,这位员工当上了事业部长。努力真正使他从“平凡”变成了“非凡”。专心致志一行一业,持续努力,不屈服任何困难,坚持不懈,没有任何事情办不了。
我们身边也有勤奋的员工,温州原创店面经理马旭光,作为一名女性,很是敬业坚强,2011年3月7日当上了妈妈,但她一直工作到3月6日中午才请假,当时感动了很多同事。在月子期间仍不停的电话指导店面工作,不时的关心公司的事情,在月子不到40天就回到公司继续工作。
有了努力,结果不想自有,其实成绩的取得,幸福的人生,都不与生俱来的,但是,依《干法》的指引,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都会到来的。东易人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百年梦想努力拼搏。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7
弹指一挥间,六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
我也一直都在自己工作的道路上用各种书籍充实着自我,但最近我读到一本使我和我的工作态度产生很大共鸣的一本书,是稻盛和夫的《干法》。书中稻盛和夫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成长历程向读者讲述工作的意义,尤其是告诉大家在工作和创造性劳动中找到成功与幸福的方法和路径。而曾经我也是正是从作者笔下的《活着》懂得了什么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
《干法》一书是日本稻盛和夫经营之圣又一力作,这本书体现的工作观和《活法》完全相反,但并不矛盾,东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别。读完整本书是我感触最大的是本书前言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当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体验,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让我每一天的生活充满价值,同时工作又是万病良药,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工作中体会乐趣,就向人们常说的乐在工作。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会把工作仅仅当作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必要条件,是不得已而为之,人们工作就是为了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干法》则告诉我们,若只把工作当“饭碗”,这个饭碗就会越来越“破”;如果不顾一切地爱上工作,工作就不但会变成一只“金饭碗”,而且这只“金饭碗”会盛满成功、盛满幸福、盛满健康的生活态度,源源不断地回馈给你。
从头到尾,《干法》讲的主要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完美的敬业精神。它深刻的揭示了工作的意义,我们要喜欢并爱上自己的工作
就像我们喜欢上一个东西一个人一样改变自己原有的心态、不管工作差异、职位高低,都必须喜欢上。,爱上了,就无可取代。如果我们都拥有了这样敬业精神,真正理解工作的意义,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但可以给自己工作的单位创造更大的利益同时自己的身价也与日俱增,为自己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
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常常在想敬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意义有何联系?怎样才能体现出来?我不停的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新时代的年轻教师首先要拥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但它并不抽象,我们应把它融入到我的全部工作当中。乐业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人生价值之体现。敬业爱岗就是要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拼搏奉献。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敬业精神,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绝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我们要更加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教育事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它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事业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青少年息息相关。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教师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时间的`界限,耗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我们要尽职尽责,但更要把教师作为自己热爱的职业。
孔子之所以为万世师表,在于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代教师的自我修养,也应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主要内容,学而不厌,不仅展示了孜孜好学的精神境界,而且还开创了终生教育之先河,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理所当然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教师必须的师德规范,又完美地体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诲人不倦”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和对待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困难,百折不挠地肩负起培育“四有”新人的历史使命,而不是一遇挫折,遭受一点打击,碰到一点难题便自暴自弃,灰心沮丧,退避畏缩。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的教师的职业,来到现在的集体,老师们的团结互助,勤勉敬业给了我自信,激发了我的无穷的工作热情和灵感,给了我责任感,让我学会用广博、宽厚的师爱包容所有孩子。同时,他们也给了我快乐和幸福,让我由衷地发出对生活更深层的热爱,给了我慎重的使命感,让我知道我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很庆幸自己每天能够为自己喜爱的职业努力着,我相信以后的我也会倾自己全力做好这份令人尊敬的职业。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8
《干法》,起初看到这个名字,以为是市面上那种教导人们怎样想,怎样做去获得成功的书。我个人对这种书籍其实并不感兴趣,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按照他们的标准去做,也未必成功。同时作者还是一个日本人,就更不怎么感兴趣了。但是,鉴于公司推荐,耐心的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介绍如何去做,如何去成功,而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并从本质上面教导人们如何去工作,如何去成功。另外也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文字、真理是没有国界的。
人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因人而异。我们每个人是否曾经深入的去想过这个问题?为了生活,为了家人,还是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很少会有人像作者稻盛和夫那样把工作看做是人生中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吧。想法不一样,认知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结局。如今的职员工作的极致就是,拿多少薪水,就付出多少的努力,以为工作只是劳动和报酬的等价交换。只要达到自己心理预期的薪酬水平,就在此基础上做到一般的工作水平。但是作者却不一样,他认为“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人生。他正是在这种信念下,坚守“完美主义”,客服了自己当初的逆反心理,坚持一段时间下来之后,发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的人生变得比以前更加顺畅,同时更加的热爱工作,在这种状态下,成功就会不期而遇。
我认为本书的中心是在介绍要有一种精神,热爱工作,热爱自己
所做的事情,不要抱怨,而是去享受,去热爱,后续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去想,不认真思考,不去做,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既然有时间去抱怨,去犹豫,倒不如换种思考方式,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慢慢的你就会发现美好,去迷恋它。因为当你每天思考问题的时候,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中去,在意想不到的场合,潜意识就会发动,帮助你解决问题。
我们有时候稍微努力那么一点点,就会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累,别人怎么会那么轻松。其实,我们只是只看到了自己的痛苦,突出了别人的成功,却不曾想,那些比我们天资聪颖,确比我们还要努力地人是如何的早出晚归,不停的在努力奋斗着。所以,每当沮丧的时候,我们就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已经竭尽全力去工作了,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要重振旗鼓,努力奋斗。书中也提到一句“专心致志干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你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特别的实在,却又是真理。因为只要你坚持了,并且专注的坚持了,那么你就会发现,你曾经的努力会将平凡变为不凡。
作者在自己创业的一生中也遭遇过低谷,但是稻盛和夫却不将绝望的处境看作是终点,而是看作重新开始的起点。其实任何时候,你觉得是低谷绝境的时候,换种思维方式,就会发现,这是你的机遇,你会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你想成功,并且制定了成功的计划,那么在中途就不要放弃,此路不同,换个渠道,就会豁然开朗。
我国的应试教育,把当初富有梦想,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们都培养成了工作的工具,很少人会去创新性的思考,开辟别人不敢走的路径,认为存在即合理,不爱思考。这是阻止创新的巨大障碍。而在文章的最后,稻盛和夫强调,在热爱工作的同时,也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每天钻研,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无论工作多么渺小,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能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意识的人,假以时日,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在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稻盛和夫认为的能够给大家带来硕果的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让我们按照以上的内容不断的培养提高自己吧,对于工作和生活不要抱怨,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去热爱、去享受工作和生活。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19
在日本经济界,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本土派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他1932年出生于日本偏远的鹿儿岛县。技术员出身的他,最终成就了两家名列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的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
与其他一些名人出书不同的是,一是因为其作者稻盛和夫的个人成就,二是他并没有想象般像教科书似的讲大道理,而是运用一些显而易见的,朴素的观点和具体的实践方法,结合自己几十年事业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人们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是发自真心的来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经验,不是东拼西凑,将不同人的成功的经验汇总到一块。
仔细想来我好像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为什么要工作,只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有的人说“为了钱工作”,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看到了太多因钱产生的悲剧,当然“没有钱”也有很悲剧,但无论如何以钱为最终目的任何行为终究是悲剧一场,难道我们工作就为了悲剧,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有的人说“为了美好生活而工作”,这个观点被很多人认同,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什么是美好的生活?很难界定,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富足而安逸的生活。看完《干法》一书,给了我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多朴素的观点啊,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工作,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更是为了磨砺个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内心,进而提升个人境界。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经说过说:“除非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则永远无法成功。”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多是报怨和无奈,谈得最少的是工作的开心和乐趣。其实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败,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懂得感恩,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随时感恩心态非常重要。
当然对于书中的部分章节,我并不完全认同。比如稻盛和夫先生断然拒绝“积极的妥协”的做法在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深的现代日本或许可行,但在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未必就行得通。事实证明处世圆滑的人在中国还是比较吃打开,长辈、领导、书籍等都有意无意的在灌输这样的思想。不必责怪任何人,大环境如此,毕竟大家不是“圣人”,要做到像稻盛和夫那样在现今的中国不仅太难了,更会让自己无生存之地。
曾经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看到过对稻盛和夫的采访,得知他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在家里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卖盐、卖肥皂、替人加工纸袋度日。稻盛和夫的前半生挫折连连,幼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青少年时期,中学、大学、就职考试一路落第,但是他没有在那种不得志的情况下没有自暴自弃、走上邪路,而是拼命努力。他内心一直认为,只要去努力,幸运之神总会朝他微笑的。人生就是这样,个人也好,国家也好,社会也好,总会遇到困境。要把这种困境当作是上天赐予的困难和磨练,去直面考验,不懈努力。从少年时代到大学毕业期间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上天是公平的,由于此后他拼命努力,上天也对他的努力作了回报。看完了访谈节目,再度去细细品味《干法》这本书,对书中所讲的内容就会体会更加深刻。
稻盛和夫,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确实很多。《干法》,这确实是本如推荐者所说的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切中时弊的书”和“泄露天机的书”。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0
来到深圳进行公司内部培训的第一天,我有幸拿到了稻盛和夫所著的《干法》一书,公司以此书作为见面礼送给了我们这些新员工,感谢公司关怀。
在四天时间内我通读完了稻盛先生的这本书。在本书的开篇第一页就是马云、季羡林、松下幸之助等显赫的人物给予稻盛先生的各种赞誉,当时我半信半疑(这个稻盛和夫有这么传奇么?),直到我渐入佳境的拜读此书,我的激情和热情在此过程中也一次次被调动起来,对稻盛先生的敬仰和钦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对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涯已迫不及待。
通读此书后,个人认为稻盛先生成功的奥秘总结起来就是“正确的态度+超越常人的努力+持续追求完美+创造性思维”。
正确的态度
在本书的前言部分,作者着重讲了当代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我们应该发自内心的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工作,而不是被动的厌恶工作。稻盛先生也以自己人生开始阶段的诸多不顺告诫我们要正视挫折,勇于克服人生中的磨难。 另外我们要以对待“爱情”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工作,迷恋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主动的出击,才能成为“漩涡中心的人”。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乃是成功的第一步。
超越常人的努力
有了端正的工作态度,其次我们就必须设定一个“高目标”,并为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京瓷集团起初的发展阶段实力有限,而接收的IBM订单对质量的要求又异常苛刻,可以说给了京瓷一个看似不能达到的“高目标”,但京瓷在稻盛先生的带领下,克服了种种困难,达到了客户的满意目标,同时也给京瓷注入了强大自信。但在我看来,这种高目标的追求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至少对于我来说。我认为人不应该把目标定得遥不可及,要定的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即可,像稻盛先生的这种冒险式的目标设定,我不敢苟同,但真的不得不佩服稻盛先生的魄力和勇气。
稻盛先生成功了,但前提是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认为这一点是此书的核心部分。这让我想起了李巍总“十万个小时”的观点,按照常人的工作强度,我们能够三十年完成这十万小时的积累,但我们如果把这个工作强度增加一倍,我们就可以提前十五年达到目标。这个虽然达不到稻盛先生说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但精髓是一样的,就是要想成功必须要比别人更努力!
持续追求完美
我很认同作者在书中的`这段话:“在成功之前,要绝不罢休,不屈不挠,坚忍不拔;不能给自己设定界限,要不厌其烦,持续挑战。在胜利和挫折的考验中, 每一天都拼命努力,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种子。”“持续”二字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实践并坚持下去并不容易。稻盛先生在书中提到,每每自己感到绝望的时候,总是有神的眷顾,并引导自己走向成功。但这并不是偶然,这是建立在稻盛先生持续的钻研、不懈追求的基础上的。因为,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
稻盛先生也用自己的“完美”观点说服了詹恩-里夫先生的“最佳”观点,对此我深表赞同。完美需要100%的努力,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注重细节是其中最关键的方面,就像京瓷用陶瓷制作半导体封装产品一样,外观的纯白鲜亮就是最后的1%。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一定能达到最佳,这就是我的解读。
创造性思维
书中讲到的多个实例都是看似外行的最终要比内行的更成功,这就是思维的问题,外行的思维更大胆更发散,通往成功的路径就更加多样。而内行往往被自己的专业困住脚步,思维受限。
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地钻研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每天一小步,日积月累就是一大步。
此时再翻到开篇看那些各方赞誉,心里没有了怀疑,有的只是认同。《干法》教会了怎么干,怎么干好,怎么持续的干好。感谢稻盛先生,感谢《干法》,感谢华润建筑。
《干法》是本好书,需要若干遍的阅读才能真正领会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1
整整用了三个晚上,看完了稻盛先生的《干法》,感触良多。这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该书一经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我们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我们点燃了指路明灯。
一个人白手起家一生能够创立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就足以赢得世人的尊敬了,稻盛和夫在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财富--提炼心智。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这让人十分的敬佩。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让我真正明白了,“人为什么要工作?”在现如今这个充满浮躁和功利的就业、职场环境中,很多人总是愤恨自己的怀才不遇,在工作中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他们只看到别人成功、光鲜的一面,却往往看不到别人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们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追求和梦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成名。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而稻盛先生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理解了工作的意义,全心全意的去投入工作,你就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稻盛先生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工作是一种修炼。”工作能够造就人格,努力认真的工作能够扭转人生。作为一名金明小学的老师,我非常的热爱这份工作,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但有时工作中的劳累、孩子们的顽皮、家长们的不理解,也让我非常想发发牢骚。有时候想想,既然有个别孩子的家长都不在意自己孩子的学习,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的帮助这些孩子提升不太理想的学习成绩呢?我的`努力和辛劳又能得到什么呢?但是在看完《干法》这本书以后,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稻盛先生教会了我们,工作真正的“干法”。
稻盛先生教会了我,首先要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练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练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对于每天的工作,我们要老老实实地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认真改进。这样度过反省的每一天,我们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败,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像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精益求精,永远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多朴素的观点啊,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工作,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更是为了磨砺个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内心,进而提升个人境界。
当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体验到的快乐;当工作成果受到别人的褒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快乐和感动当作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当成是一个生命体,倾听来自工作的声音,和工作谈心,对工作进行仔细的审视和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稻盛先生曾总结过一条成功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或称努力)×能力。可理解为要度过幸福的人生,把工作做到最好,必须具备正面的思维方式、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能力三种因素。它们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乘关系。相乘就意味着结果可能会是负值或零,如思维方式不正确,结果就是负值,如意志和能力不足,则结果可能是零。能力基本由上天赋予,热情则完全由后天培养。全书围绕这一公式,娓娓道来,令我们领悟到许多。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2
提起樱花、富士山、佳能、三星、三菱、索尼、东芝等等这些词汇,立即会让人们联想起我们的邻国——一个虽说只有弹丸大小之地的国家,但却是世界上公认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二战中日本政府曾对中国人作出了很多不好的事情,让广大的同胞不仅流了泪也流了血,但抛开一切的民族仇恨,我们今天单单来看某些方面的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日本精神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战后的日本经济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是日本人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把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学到手,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我想,这其中除去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还和日本拥有许多像稻盛和夫这样的人有关吧。走近稻盛和夫始于我们学校让大家同读一本书活动,这次推荐的是他的《干法》一书。看到关于稻盛和夫的个人简介以及他的成功史又一次印证了一个至理名言:态度决定高度。
首先来看看他的劳动观,人为什么要工作?不是单单的为了穿衣吃饭,而是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但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呢?来看看我们的现状吧,名和利日渐成为多数人追逐的对象,工作中钱挣的.不多的就想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也算工作小有成就,接下来就想把官做的更大更大,这大概也是这些人工作的动力吧;有些人无缘功名,那咱就来点实惠的吧,多多挣钱,不管这钱来自何道,良心上会不会受到谴责。真真想踏踏实实工作,不求名利的人越来越少,就连20多岁的少男少女,都宁愿在街头摆摊做小生意,也不愿做那种辛苦的工作,那种受约束的工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去参加工作,因为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吸引力太小了,勤勤恳恳,辛辛苦苦,一个月千百块钱。低微的收入无法与残酷的现实去比拼,生活成本太高,理想和现实之间大多数人选择了现实。而那些所谓的正式工作,除了在申请银行贷款和担保时能感受到优越性外,其他的还能给那些劳动者什么呢?谁又真的对他们的劳动价值做出肯定呢?再来让我们去看看日本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吧,日本的企业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并存。所谓终身雇佣制就是雇主不会随意解雇员工,即使员工的工作效不高或者不能胜任某职位,除非员工本身有离职的意愿,我想稻盛和夫当时所在的松风工业应该就是这种制度吧。而日本企业十分注重感情投入,给予职工家庭式关心。
员工对企业尽职尽忠,反过来企业并不亏待员工本身。员工的福利制度、养老医疗、奖金津贴等等,方方面面的优势与便利条件都由企业替员工着想,这使得上层管理人员同所有雇员之间形成一种同甘苦、共命运的情感。我想这种企业文化势必也会给稻盛和夫一个希望的支点,他的成功才会实现,当然这和他本人的认真工作的态度,对事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他对劳动的倾情奉献分不开的。所以他的态度就决定了他工作事业的高度,而他的成功也是理所当然,这也就是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一份付出,一分收获“,上天的神明都是很公平公正的。
稻盛和夫的书语言朴实精辟,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质感,读完之后,心灵有如如沐春风,枯木逢甘露,给那些工作仍然迷茫的我们以灵魂的碰撞,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今后我们该如何面对工作,而我们的社会也会深深的思考,面对别人成功的经验,你又学到了什么?只有社会给劳动者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我想喜欢劳动的人才会多起来,而能够从工作中升华的人才会更多,都不来参加工作,何谈升华。我想我们尊敬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本意也不是要把劳苦大众变成资本家们赚取剩余价值时只会工作不会说话的工具,而是希望每一个用真心劳动的人,都能获得劳动的快乐和幸福,用新的态度去改变新的高度,在劳动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吧。以上仅是个人的读后观点,如有不当,还望指正!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3
《干法》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般会选择逃避或另辟蹊径,但稻盛和夫却并不那么消极。在一家连年亏损的公司,在同伴都陆续选择离开的情况下,在被分配到研究陶瓷新材料的冷门部门后,他并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主动面对,于是他抓住了机会,通过勤奋的工作,发明了一种新型绝缘体,这个制造电视机显像管必不可少的部件,从而获得松下公司的大订单,使所在企业起死回生。从此,自己的命运也同时被改变。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同时,这些思想对企业管理者也有借鉴意义。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 稻盛和夫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更是对心灵的一种磨砺,对人生的一种经历,对人格的一种锤炼!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道选择题,可以选择脚踏实地、忘我奉献,也可以选择投机取巧、消极怠工,更可以选择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时,我们必须明白,这不仅仅只是决定了你对工作的态度,更决定了你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每个人处在这个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不同的责任。
整本书从“为什么要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几个章节去阐述的。 如何才能让工作做出成绩?在稻盛和夫看来,首先就是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痴迷我们的工作,把工作当成我们的爱人一样去呵护。正如我们不能轻易地抛弃我们的爱人一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对我们现有的工作说“不”,所以我们就能长期坚持工作。做到像上述那样,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遇到一些我们不能控制的外力影响时,我们很难用我们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在我看来,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工作,持续努力,不愧对教师的神圣职责,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败,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随时感谢心态非常重要。
“人为什么要工作?”许多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这本书中稻盛和夫想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度过幸福的人生。工作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要将工作当做一种提升自己心志、造自己人格的修行。不要畏惧工作,不要因为自己眼前的工作不如意而丧失信心,要将自己的工作当做是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人生任务,要用一种将自己逼入绝境的方法来工作,即“极度认真”的工作。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钻研和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作为教师,除了把每节课认真备好,每节课后最重要的是认真总结这节课的成败得失,记录在案,向同事们请教或探讨怎样解决,持续不断一定能对工作进行改善和改良,最终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通过《干法》的研读,让我明白在工作中困难时无处不在的,看你如何去面对困难;在工作中机会也是无处不在的,看你是否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在工作中成绩和失败也是无处不在的,看你如何处理成功的骄傲心态和失败时的心灰意冷。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竭尽所能,才不会后悔!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4
在公司组织学习下,我阅读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通过阅读作者自己工作经历和工作心得,是我领悟到了工作的伟大。这本书对于像我这种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来讲,有着非常重大意义。 “人工作是为了度过有价值的人生”。
在阅读此书的一开始,稻盛先生便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工作?我的答案则是为了赚钱,为了生存。稻盛先生的答案则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为了度过有价值的人生。
对于工作,我一直以为工作是公司的,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可以了。而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却是: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这句话使我深深的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因为我从未想过工作不仅仅可以锻炼人的工作能力,也可以提升人的品质。试想一下,个人对待工作态度是积极地,那么对待生活的态度也肯定是积极地。就像作者在书中写到: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所以想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就要先好好的工作。想要度过美好的人生更要努力的工作。
“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先生毕业后在濒临破产的“松风产业”研究绝缘瓷瓶,这份工作内容并不是他在大学时所学的课程,并且公司很穷。但是,即便是面对如此恶劣的条件,稻盛先生依旧做到了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取得了成功。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的工作, 也不是每个人对待工作都能非常的热情,那么就应该像书中所写:“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人不是神,即便是神也不可能无所不能,所以面对任何一项工作时,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工作,对待工作的热情就如同对待恋人的爱情一样,感情慢慢的培养,这样就会慢慢的喜欢上现在的工作。联想到自己,刚开始接触环保工作正是政府对环保要求最严格的时候,我对环保工作一无所知,无从下手甚至抵触,身边也有许多人让我换工作,而我没有听,而是努力学习,认真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从刚开始对环保工作的不了解到现在喜欢上环保这项工作,这个过程对于我自己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有的意义。
成为“自燃型”的人。
工作可能是别人给的,但是时间和想法都是自己的,“自燃型”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人。对待工作,要把“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领导也对我说过:不要什么事情都要等着安排,要自己去找事干。“我要做”体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我要做”更能锻炼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工作的安排的能力。当能达到“我要做”时,就可以带动身边人的积极性,就像快乐能传染一样,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传染。当自己成为“自燃型”人时,干工作就会越来越顺利,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先生在书中所说,“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
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在中国也有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很好的说明了只有努力的工作,人生才会取得成功。纵观历史,无论哪个伟人,无不是付出了高于平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获得成功,早五晚九的工作,闻鸡起舞的`辛勤。
越努力越幸运,当我们努力工作时,殊不知幸运也悄悄降临在我们的身上。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这个有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只要努力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在机会出现的时候牢牢地抓住。
“持续就是力量,追求完美主义”
将平凡变成非凡,靠的就是持续的力量,把每一项工作都要看作像马拉松比赛,靠耐力和意志力,在找准成功方向的前提下,不断地向前走,一步一个脚印的持续前进,最终就会走到成功的彼岸。
“不做则已,作则致全,时不待我,切勿止步”。对于工作做得完美了就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工作要么不做,要么做好,做就做完,在工作中最怕就是拖拉、散漫。所以无论怎样的工作,哪怕很简单的工作,也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做,认真做。这样才是对工作最大的尊敬。
对于之后的工作,我会以稻盛先生的为榜样,以稻盛先生的言论为信条,结合自己的工作,在做好工作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品格。让自己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5
读完《干法》后,我受益良多。不得不惊叹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品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二战后受到重创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几二十年恢复经济,乃至发展成为发达的科技和经济强国。
从稻盛和夫这个人,再到这个行业,再俯瞰整个日本,正是因为这种专业,创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竞争氛围下,人家的企业才逾越成为世界上顶尖企业,人家的国家才成为富裕发达的强国。
当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至少,我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他们对于工作,仅仅停留在为了解决温饱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
曾几何时,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己,到底工作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为了什么?看了《干法》后,我似乎从中找到了些许想要的答案。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相反对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激情,对生活的态度没有积极,同样工作也不会好到哪去。工作给我们的感觉时常是枯燥的无聊的,时常让人感觉到压抑烦躁,这是大多数的人的体会。
恰恰无聊是最让人堕落的根源,这是我的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无聊是因为你对事物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兴趣,而无聊也会导致没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导致一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前途,一生默默无为,平凡的结束自己的一生,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警惕这个问题。像和盛稻夫一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找的并不是一个好的工作,跟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为年轻,想法很多,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当中,是选择离开那家企业,重新寻找更好的工作,还是继续忍受寂寞,无聊,枯燥的工作,埋头苦干,积极进取呢?其实我们没个人都处在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当中,不想抉择又不得不去面对,怎样才是对,怎样才是错,没有人去教你怎样做,毕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别人也帮不上。
这时,当自己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时就要认真思考了,三思而后行,做出的决定就一定要贯彻始终,不要回头,相信自己。很多时候就是错了,也不要后悔,有些人后悔当初要是那样就好了,要是不选这样或许会更好,这些都是事后无用的后悔,人生难免会有错,只要不重复犯错,就对了。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上说现代年轻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归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冷静,戒焦戒燥,学会沉淀。前几年我一直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极,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想法,现在的我开始慢慢找到些方向,开始朝着自己的目标在迈进,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缺少目标和梦想。把目标设置的太大,不容易实现,我就把目标变的小些,时间短些,待实现了一个再接着一个。我过的很充实,不再那么浮躁和迷茫了。
如何才能做好我们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呢? 我想:
第一,就是要改变心态,把一切消极的不好的心态摆正,积极向上的生活总比消极堕落要有希望,在任何时候都要心存希望,做任何事都往好的一方面想,事情也就坏不到哪去。没有了希望,万念俱灰,自然做什么都失败。
第二,就是要制定好目标,不管你的目标是远大的还是渺小的,总得有个方向吧!好在迷茫的时候,能找回来正确的路。
第三,就是持之以恒,艰苦奋斗,对生活对工作,热情饱满,做个所谓的“自然人”,年轻人一腔热血,就是要燃烧,燃烧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定能成就幸福美满的人生!要素不需要太多,做个头脑简单的人会比较好,想多了也没什么用。
最后,是不要轻易被别人的消极观念影响,无论别人怎样,坏也好,好也罢。坚持自己的信念,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壮烈“牺牲”的大无谓精神,努力工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上就是我读《干法》所领悟的一些个人看法,书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后要多读书,读些有用的书,对提升自己的品行和能力很有帮助。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6
我刚读完稻盛和夫写的《活法》。咱们经常看的是《活法1》,还有一本是活法2。我这次看的是活法1。从昨天晚上6点钟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到今天下午四点半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怀着虔诚的心,我记录了我第一遍阅读此书的感受。正如封面所说,此书需诵读三遍。当下记录,仅为记录思维之过程,以便后来的审视和分析。于是我带着这样的心情写下后面的文字。
个人认为《活法1》分两部分内容。
大都是作者自己的亲身体会,而且又是说不清楚道理的东西。但是主题的思想都是教人用普遍的哲学来引导我们做事和做人。比如他提到的真诚,不麻烦人,做事比所有人都努力等等。这里面突出体现让他命运转折的原因。稻盛和夫根据自己的经历,认为这一切归于心想事成。或者说内心的软弱的思想招来不幸的种子,正确的.思想为人带来好运。而那些好的思想就是普遍的哲学和道德伦理。这点和《秘密》一书的思想不谋而合。不同的是《秘密》系统介绍了原理,而稻盛和夫自己说不清楚罢了。
《活法》后面的内容从宇宙和佛学的观点解释了很多关于生命和人生意义方面的事情。其中作者强调命运存在,并影响人类。这里的命运不是消极的迷信,而是对宇宙精神和因果规律的敬畏和尊重。然后稻盛和夫接着说,人的自由意志和努力也可以改变命运,让一切走向更美好的方向。完整的说,命运存在,因果循环,宇宙精神不可抗拒,我们应有一颗虔诚和踏实的心,同时,人心应积极向善,为他人着想,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努力,让一切走向好的方面。
我读完,内心很震撼。但是这不代表我就会了,正如稻盛和夫说的知道不代表会。我们还需要多次的阅读,来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其中很多都需要身体力行才可以领会,所以我只能怀着虔诚的心去付诸行动。
前言说,深处混沌时代,更该省思“活法”。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在迷雾中左右摇摆的人停止下来,安定内心,继续前行。稻盛和夫说,我们需要普遍意义上的哲学,让我们安身立命。
第一章: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当松下幸之助籍籍无名的时候,我们对于他的管理观念不以为然。当稻盛和夫盛名之下时,我们对于他的观念也不能过于神化。这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和体验。这一章,稻盛和夫教导我们用心渴望才可以达成目标。这和斯蒂芬柯维说的由内向外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的内心需要调整到和行动一致的状态上,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相对论说,世界处于波动的世界。思想是一种特殊的频率,它吸引同频的东西。当你心情愉悦,好运即将来临。当你焦虑不安,不幸的种子也开始萌发。这一切虽然介于科学和神秘主义,但是它确实是自然之规律,宇宙之精神。
第二章关于思考的方式。
稻盛和夫说,应依据简单有效的原则去做事。他得到人生的公式: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决定方向,热情决定了能力放大的倍数,能力是基础。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节:拿出百分之百的认真。要努力到连老天爷都想伸手相助的地步。要努力到自己都被感动。俞敏洪说,如果人的一辈子没有回忆起来让人泪流满面的片段,那就白活了。
第三章:磨炼心智,提升心性。
深沉厚重,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第三等资质。首重人格,次为勇气,最后为才能。心智和心性永远都要排到修炼的第一位。
第四章,以利他之心生活和工作。
以带着一个比呱呱入世时更美好的心离开的心态,来以利他之心生活和工作。超越了物质生活层面上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是人生意义之所在。生而为人,除去物质代谢过程,剩下的只是灵魂。灵魂飘荡在宇宙中,永不消散。
第五章,与宇宙和谐。
支配人生中的两大力量:命运和因果循环。然而命运的力量并不是大到无法改变,超越之上的力量更是个人的努力,只要你心存善念,多行善事,一定能超越命运的安排。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7
第一次接触稻盛和夫的作品是《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那会儿是去年9月份,到这会儿刚满一年。契机是总经理说要在全院大会上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内容,所以让我给他做一个PPT,那我想既然要做PPT的人,不能不知道这么书是说什么的吧,所以搞突击,快快地看完了这本书。有一段话至今印象深刻,和大家共勉:不理解、不赞同公司的哲学,而表面上又装出理解赞同的样子,彼此都不愉快,既然如此,你就应该去与你的思想哲学一致的企业。我认为这一点必须明确,没有任何余地。
那个时候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华美人还不认识这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但是现在整个华美他知名度应该和总经理持平了。这也得益于总经理的大力推崇稻盛爷爷的企业经营哲学,不然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日本还有这样一个影响巨大的企业家,毕竟我们每天更多的时候都淹没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还记得某一天葛经理在办公室提起自己当晚回家要读《干法》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这名字怎么那么奇怪,稻盛和夫还有一本这样名字的书?一直到真正阅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没有比《干法》更贴切的书名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就会导致同一件事最终呈现的效果,阅读也是一样。如果看完《干法》,你只是浅显地以为稻盛爷爷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论你现在身处多么平凡的岗位,多么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只管埋头苦干,日积月累总会凤凰涅槃。那么,我想你可能还要回去再多读一遍、两遍、三遍甚至更多。
马云如果现在还在教书,那不会成就现在的淘宝;俞敏洪如果当时坚持出国搞学术,那就不会成就现在的新东方;如果稻盛和夫一直在松风工业干科研,那又怎么可能创建自己的京瓷和DDI呢?
在一个个看似不同的选择中,我们唯一不能放弃的是自己对自己人生应付的责任。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其他所有事情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一定这样,也不是一定那样,不要走极端,更不要道听途说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多成功看似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实际上是成功者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了某种平衡。
我想起201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实习生》,电影讲述的是曾经的精明强干,事业有成的商人Ben(罗伯特德尼罗饰)在年近七旬的时候,因为无法忍受平淡的退休生活而重回职场,进入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互联网行业从事实习生的工作的故事。Ben大可以轻松自在地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他为什么还要重返职场,去瞎折腾呢?是因为缺钱么,如果不是,那么他在工作当中寻求的是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他不甘就此老去,他确实还有可以发挥和贡献的余温,那就是他几十年下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及他的过往的经历,他在对自己有限的人生负责。他在这份看似简单的实习生工作中丝毫没有倚老卖来,也没有打任何马虎眼,反而比所有其他的实习生都更用心,更在意细节,更了解老板想要怎样的结果。
再看Ben的实习生涯,和二十岁的'我们刚开始实习时区别很大吗?认识新公司,交到新朋友,慢慢上手自己的工作,赢得上司的信任……甚至,在公司里谱写了新的恋曲。这就好像是我们刚踏入社会时所经历的一样啊,一切都是新的、未知的,和他是否年老没有关系,他对生活的热忱,让他仍似一名年轻人一样在探索新世界。这就是人生应该有的态度啊!
稻盛和夫对于工作的迷恋让他能够“抱着产品睡”,能够始终“以百米赛的速度奔跑”。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怀有的无比强烈的持续不断的内部驱动力,是因为他坚信“自利利他,敬天爱人”,是因为他一直在思考:作为人,何谓正确。他无比确信自己走在一条践行正确价值观的道路上,所以并不觉得辛苦,所谓“苦”,只会发生在自己在不情愿的事情上。
稻盛和夫最让我感到佩服的就是他对工作的痴迷与热爱,但是对工作的痴迷与热爱又岂是看本书能学来的呢?
正确的做法,还是回到本初,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敬天爱人,自利利他,而工作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最重要的实践和体现方式之一。
知行合一。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正确的,那么跟随你的梦想与直觉,去探险。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 28
每当我处于一个新的阶段,我会自主地去关注到一些答疑解惑的书籍,期望帮助自己在一个新的阶段形成有益的认知,看这本书之初,我正在实习的阶段。看到目录,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工作的方法论的书,后来买回来,直到阅读完,正如译者曹岫云所说,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讲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阐述了一种“劳动观”、“工作观”,全文可以直接用目录里的几句话直接概括出来,简单而又质朴,都是我们听惯了的道理,而偏偏正是这些被我们常年挂在嘴边乃至不屑一顾的味同嚼蜡的大道理,成就了稻盛和夫的经营传奇。
我准备读这本书的时候,和一位好朋友提到了这位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听说过吗,貌似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人物。”
“稻盛和夫啊,就是个和中国李阳一样的人物。”
是吗,我能听出他的话语里有一种“还好,一般般”的意味,呃呃呃,莫名李阳就暗暗躺枪了,只是打个简单的比方,大家也不要太在意了。好朋友的评价令我对稻盛和夫的钦佩之情弱化到了三分,现在好多的企业家都是这样,一经公号或者名人烘托,大人物的形象就能在我这种小读者的心中变得高大而威猛,这与娱乐圈的明星人设是一样的效应,虚实难辨。所以,我摒弃了别人口中的稻盛和夫,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建立一个我心里的稻盛和夫。
不得不说,稻盛和夫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实干家。他所提倡的观点是正面的,而我也将其奉为正确的。说到“正确”二字,我就想到在豆瓣上看到的一些关于这本书的书评,里面不乏有对其观点嗤之以鼻的人,所以说“正确”这两个字其实是一种主观上的自我认识,我愿意认为它正确它就正确,嗯,我就是这么任性的女子,当然,你可以认为它不正确,但无可否认其正面性。这是一本适合在工作懈怠时读一读的书,它能够带给我热血的力量和正面的思维。
平凡者听道理,成功者干道理
大学里经常会设置一些讲座的'提问环节,而我这种傻叉总会问一个问题,百试不爽,“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我们吗?”,这样问的结果就是,讲台上的过来人会讲一大堆过往的故事然后再以我听腻了的道理结尾,那时的我也会和旁边的同学们一起小声附和“讲的都是些没营养的大道理”。读后感如今再回过头来看,那时的我果然是个傻叉。真正成就伟大二字的无非就是不遗余力地踏实地去践行这些正面的大道理,稻盛和夫如此,很多企业家亦是如此。平凡的人只是将道理挂在嘴边却实践甚少,而成功者往往是将道理干出来以验证道理的可行性再传授给平凡的人,可平凡的人总以为成功者只是道理的传播者。我发誓我以后再也不会问例如“能分享些经验吗?”“能给一些忠告吗?”之类的傻叉问题了。
为什么而工作?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呢?买皮肤买装备买经验?买鞋买衣服买包包?想想这画面,很美很激动。有钱再说,没钱就别想了,等财务自由了再想吧。大多数人在刚开始进入工作的时候,钱是不够用的,这个时候财务是没有自由的,比如说我,而实现财务自由需要花费的时间,因人而异。工作的薪水短时间无法使财务达到自由时,人就会陷入“反正也拿不到多少工资”的消极泥沼里,若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能因内心的热爱而驱动自己去工作,若是自己没那么喜欢的工作则以完成任务至上,久而久之工作成为每日不得不做的事情。而这两者,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工作,都会面临长期重复的乏味和枯燥,从而我开始去探索工作这件事情的意义,我是那种不思考意义会死的人。
稻盛和夫说,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练人格的“修行”,想想这画面,很仙很佛系。修行,说起来我看到太多的文章提出了这两个字,婚姻是一场修行,工作是一场修行,活着是一场修行云云。生而为人,本就是一场修行啊,而学业、工作、生活、家庭都是修人的一部分,修行的终点,是成为一个自己所认同的好品质的人。当我能把不喜欢的工作换掉从而去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当我能够接受并转变我喜欢的工作中存在的乏味枯燥,我想我正马不停蹄地奔向这条修行之路的终点。
【青年微读书读《干法》有感】相关文章:
读《干法》有感08-21
干法读书心得12-20
读《干法》有感:我们为什么工作08-22
干法员工读书心得03-28
干法读书心得11篇02-19
干法读后感08-20
《干法》读后感08-21
《干法》读后感08-04
《干法》读后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