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

时间:2023-03-22 09:09: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反脆弱》读后感(精选13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脆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脆弱》读后感(精选13篇)

  《反脆弱》读后感 篇1

  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获取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放到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玻璃是脆弱的;如果一个杯子,被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两个漂亮的杯子,这就是反脆弱的。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风会熄灭蜡烛,也会使火越烧越旺,这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概念。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去想如何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而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全感和确定性,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众"而言,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偏向寻求安全。

  但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又倒逼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杠铃策略,即分散自己的投入,也就是常说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事物本只有两个维度,就像长与短,就像明与暗,就像脆弱与不脆弱,为什么凭空会多出第三个维度——反脆弱?汪静波在文思静语中把这个归结为生命体的灵性介入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体面对完整与破碎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即我们会在冲击中不断学习,在错误中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的生长,来源就是外界不停的冲击以及自我不停的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期望得到并掌握到的——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可以说,世界的'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值得花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相反,任何一次的挫折,我们都要认真面对,没有疼痛,就不会有记忆,利用所有的机会去反思,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顺势而为。

  《反脆弱》读后感 篇2

  《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看似松散毫无联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脆弱”,什么是“反脆弱”,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和方法。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反脆弱》读后感 篇3

  我们很容易认为,生活里发生的绝大部分都是命定,是由日复一日的重复或者是自己的际遇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个人成功与否,从事了什么工作,和什么人在一起,遇到了什么事,和下一代的关系如何… 所有在生活中的和谐平静 或者失控浮躁极端不可解,在我们看不到的后面一定是有什么强劲而博大的力量,在推动,在支撑,如同平静的水面下定然有汹涌暗流涌动,心理学可以打破水面,和看不到的暗流联接,感受巨大冰山力量的存在…挖掘出现象之下的根源,然后我们就可以觉得,我又了解了一些我自己,又懂得了一些和人相处的同理心,又了解了一些这个世界。

  越来越觉得,为人父母要接触一些心理学,学校教学涉及的是智力和能力,而心理学涉及的是人格。人格是支撑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人格完善的前提下,智力和能力的发挥自然而然,如果人格不完善,智力再超群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得到好的使用。

  精神分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早年所处的心灵成长环境决定,在成年以后,他(她)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外表和内心、语言和行为、成功与失败、幸福和悲伤等等,都直接或间接、或隐晦或明显的与童年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我们成长在一个平和,有财力有远见,能为个人提供好的基础和条件,是值得庆幸的事儿,但绝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幸运,就没办法改变了吗?

  如书中所说:我们目前所经历的,内心的心理冲突,都是父母,原生家庭,童年经历的错吗?

  从一方面来讲,不能否认这些说法,当孩子还不具备判断能力的时候,最基本的观念和认知和处世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都来自家庭,每个人的身上多少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所以人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强调出身,家风,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原生家庭也不完全是制约人的最主要因素,家庭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对人影响的程度也来自于个人成长的力量和家庭影响力量的对比,也就是说,个体的成长的力量越大,那家庭对人的影响就越小,如果个体成长的力量越小,影响就会越大。

  如果有改变自己的意愿,就会在自我成长中有机会走出原生家庭,跳脱出来看世界,有机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立成熟正确的认知。

  假如现实不顺,和人相处的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停止抱怨,无论你的原生家庭什么样,这都是我们不能改变的和解决的客观现实,既然是现实,抱怨无用,不如去寻找突破和改变的方法,让以前错误的,不堪的,变成自己规避继续犯错的资源,想办法纠正和超越是正解。

  如本书结束精神分析杰出贡献者史蒂芬.米歇尔所说:我们必须承受生命早期的困扰或创伤会在成年后再现和重复,然而,更重要的是去观察和理解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即过去如何成为现在的基础,过去怎样作用于未来?

  最后,我觉得不要一味只是看到自己的期待和创伤,自问我们理解父母吗?他们那个年代,他们的童年发生了什么?我们并不能同感深切同感悲悯,我只知道众生皆不易,人们的喜乐悲欢爱恨情仇很多时候都孤独的存在于踽踽独行的暗夜,即使血脉相连或情感相通也各有各的感受,心有千千结却不得吐,体谅原谅原生家庭,学着去改变,去承担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苦难,平庸和幸福……

  《反脆弱》读后感 篇4

  我把塔勒布的几本书接连读了一遍,《非对称风险》,《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主要讨论了随机性事件对于系统产生的影响,对于影响特别大的随机性事件,我们称作为黑天鹅事件。

  在面临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一般的人都会面临自己的脆弱性挑战,比如股灾来临后加杠杆的投资者会被击溃;对于韧性比较高的投资者,则会扛过股灾,并把损失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中,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少部分具有反脆弱能力的投资者,则能够识别黑天鹅事件的脆弱性,比如对冲或者做空来获得暴利。识别脆弱性,并针对脆弱性进行反向操作的能力塔勒布称为反脆弱能力。

  塔勒布探讨了反脆弱的几种方式,第一是冗余的能力,比如人的进化都有两个手,两条腿,两个眼睛,耳朵甚至两个肺,这种冗余能力让人在遭遇黑天鹅事件对于上述器官身体损伤时,保持了一定的身体冗余功能。比如人多学会几种技能,也是冗余性,在失业时也能技多压身。

  第二是抗击打的能力或者说自愈能力,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压力,会促进人的成长。比如《心流》书里提到做超出自己现有能力一个级别的工作,具备一定的可挑战性,则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那些持续创业者,像乔布斯和史玉柱都是具备了这种反脆弱的能力的,他们在遭受挫折后,反思和反省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很多有智慧的人,大量的时间处于不断学习中,并用于不断挑战自己,比如孔子,他在国家和平时期就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在国家动乱时期,就待在家里学习和教育弟子。

  第三,杠铃策略。塔勒布建议用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的能力。杠铃策略指的是采取两个极端,而不是中间策略。比如投资,极端指的是将90%的钱购买无风险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将10%的.钱买高风险的产品,对于这10%资金亏光也就10%,而收益是无上限的。塔勒布建议我们不要采取中间策略。书里的尼罗一般只和看门人和学者打交道,很少理睬中庸之辈。塔勒布厌恶中间路线,因为它模糊不清晰,这里能看到他的处事风格,他不愿意做不在自己认知之内的事情,他只选择正面的黑天鹅和负面的黑天鹅这些结局清晰的事物。处理方式是,把它们放在自己的杠铃两端,一方面积极主动让有利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极端伤害。

  《反脆弱》读后感 篇5

  参加读书会已经半年,特别感谢周老师的灵光一闪,筹办了读书会,特别感谢小伙伴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也感谢自己,当时勇敢地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

  这个6月,我们一起共读了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思维逻辑:

  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非线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出现了错误,很习惯围绕错误的点展开解决,强行把因和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当成可以预测的线性关系,未必能真正的、彻底的解决问题。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拥抱变化,把自己变成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像生命而不是机器那样去生存。

  解决职业规划的思维逻辑:杠铃策略。

  杠铃两头重,中间轻,可以理解为最好和最坏的'两种极端情况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重点,而中间的中庸情况,恰恰是我们要规避的,避免无意义的事情牵扯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收益确定、风险足够小的事情上,同时把少量资源放在高风险、收益也可能很高的事情上,放弃那些中等风险和中等收益的事情。

  养育孩子的思维逻辑:反脆弱思维。

  以前,我总是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的打击、冷落和挫折,哪怕这个伤害性极小,我也依然极力地去替孩子解决,希望孩子感受到的都是世界的友好和肯定。感觉自己就像达摩克利斯一样,特别脆弱,回想以前的行为,再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期盼,是完全相悖的,因为一颗老母亲的心,完全没有了章法。

  九头蛇怪的案例让我明白,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生活的挑战、困难的洗礼,才能越挫越勇,逐渐形成反脆弱系统。我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坚强的后盾,不应该充当保护伞,隔离掉这些挑战给孩子所需要的成长养料,过度保护只能养育出脆弱的孩子。

  觉察和接纳。我们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应该不确定性,显得特别重要。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学会接纳和拥抱,是所有事情向好的起点。

  《反脆弱》读后感 篇6

  脆弱是心理

  脆弱不止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如果在心理上对失败能有所防备,并接受,那反脆弱就是成功的。例如王阳明,他就是事上练,什么叫事上练,就是说我干这件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无所谓,成功了固然是喜,不成功就当是一种经验,这就是最强的反脆弱。

  反脆弱就是计算投入风险

  如果计算出损失很小,收益很大,那还有什么能阻止你大幅投入的呢?失败也无损根本,这也可以用于创业中。例如我当年和朋友作项目时,最初每个人投入只要六千块,那根本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抱着玩的心态作进去再说。

  反脆弱就是两手准备

  很多人干事都是全副投入,这就是风险,在反脆弱中,作者称为杠铃效应,其实在中国人中,叫两手准备,我在投入前就计算好了风险,如果失败也无损于我正常的生活,切忌卖房创业。例如我现在的情况就是有项目干就赚钱,没项目干就读书写文章,反正无损于生活,不管哪种情况都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越是精确的方式就越是脆弱,要留有余地

  你如果精确的计算某件事情,算得越是精确,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多留点余量,这样反脆弱性就越强。例如我当年亲自实践运营,利润能达到百分百,但其实让员工来运营,可能利润就只有百分之三十,这中间巨大的利润差,会导致你的创业模式彻底崩溃。所以必须要以员工的运营收入来计算收益比。

  脆弱是可以转移的:

  比如你是公司领导,可以把脆弱转移给下属,优胜劣汰,这样企业的反脆弱性就增强了。比如公司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这样就转移了脆弱,自然自己公司的反脆弱性就增强了。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万一承受不了生病老人带来的压力,可以适当的把压力转移给保姆一段时间,以来回复心情。

  脆弱是可以增强反脆弱的

  比如一件事情的失败,这是脆弱,但如果从这件失败的事情中吸引教训,来改进制度和思维模式,避免同类事情的失败,就这是增强了反脆弱性,亡羊补牢未晚也。

  学习了反脆弱,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教导大家如何去避免风险,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是句鬼话。风险小收益大,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赌徒的位置,要知道美团的CEO王兴创业十几次才成功,你凭什么就能确定你这次就能成功?不光要看到他的成功,更要看到的是他的韧性,这才是反脆弱的典型,失败十几次都能重来,证明每一次失败的损失都是可控的且有限的,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反脆弱》读后感 篇7

  不知道耗时多久, 从手机转iPad又换成了手机。 还是决定写一下感受。

  读书的起因是不想让某些人用我不熟悉的理论和别人交谈,真正开始读了觉得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最起码在自我认知上, 又给了一个新的路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在小结中写道,其实这本书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即反脆弱展开,书所有句子都是中心思想的推导、应用或解释。这就导致书中出现了特别多的经济学或者医学概念,比如林迪效应、黑天鹅事件、医源性损伤…… 也导致了初读这本书时,兴趣盎然,读到中途,觉得懵懵懂懂,后期依然磕磕绊绊但咬牙坚持了下来,毕竟,我也是一个反脆弱的坚定支持者。

  书中,对我启发较大的也是反脆弱这个概念,本人在生活中也一直都偏好着不确定和随机性,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与壮大。

  书中有意思的理论太多太多,我在看书时,着重摘录了几条:

  1.黑天鹅事件:指造成广泛、严重后果,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的大规模事件。

  当你寻求秩序,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2.你的身体比你对未来更有预测性。

  全力以赴做到极致。

  在经济活动之外,最具反脆弱性的事物莫过于难以泯灭的爱或恨。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些曾经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3.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是自由。

  要将重点放在行动上,不要过于依赖外界的评论,在别人的态度面前保持强韧性。

  用书中一句话结束我的阅读,普罗米修斯热爱无序,埃庇米休斯憎恶无序。

  《反脆弱》读后感 篇8

  1、界限问题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世上只有3件事:自己的、别人的、老天的。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的时,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界限。

  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猛一看这话特别贴心,很赞同,仔细与现实一对比,顿时疑问重重。

  现实的很多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人依然按自己的理解方式把自己认为的的工作做完不管其他人需要的配合,也有很多需要配合的人按自己的理解认为那些事属于别人的事情,而这个“自以为”没有规范,没有权威指导,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工作中的矛盾凸显,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成绩。

  说一个朋友的故事,他负责的一个文件里面有一些数据、细节内容需要其他部门的负责人提供,他跟负责项目的沟通,负责项目的说你不要把你的工作强加给我,该你做的事凭啥让我做?沟通的人解释,这个项目前期一直都是你在负责,这些详细的东西只有你知道,我们需要你提供,如果你不愿意动手,只要你能说准确和详细就行,不要影响后面的工作和进度。负责项目的人反而脾气根据无法控制,依然以前面说的理由拒绝配合和提供。

  主动沟通的人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没有侵犯他人的界限。但是他自以为正确的界限并没有被其他人认可和承认,没有共识的基础上就没法谈界限。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通过有限人数团队的高透明度和密切的协同、高度信任,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就像海豹突击队执行伊拉克任务一样。

  这个时候,《混乱》、《盗火》、《刷新》里的新观念就起到了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情况混乱、跨界、转换、同理心等就用上了排场。工具很多,在于使用它的人如何灵活使用。

  2、情绪问题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的强大就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情绪化,你最终才能赢。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360百科)

  情绪常被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其次是,搞清楚“才能赢”,赢指的是什么?

  赢得是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包容自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受得住成功,能够居安思危,抛弃诱惑,坚定不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最后搞清楚情绪和感觉、心情、情感的区别。

  感觉(feelings)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心情(moods)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affect)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时可以专指"情绪"。

  3、心态问题

  长期处于稀缺的状态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我觉得不光是心态,还有思维和认知以及胆量。

  稀缺的内容可能是钱、时间、爱、资源、领导力等。

  稀缺会阻碍人变得富有:忽略长期投资、借用未来的资源满足现在、引发宽带不足。对如何改变稀缺的心态也给出了3点建议:节约带宽、不要透支、每天设置提醒只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对于最后一条建议我想说一下发现在现实中的现象。很多管理类的书籍都说要“要事第一”、做最有价值的事情,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一个工作中的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的。很所员工他没有可以选择的权利,不具备这样的机会、环境。有的小公司很多员工今天根本不知道自己明天会有什么任务,任务多是突然的、随机的、不固定的,没有办法提前规划、计划。

  本应该工作日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会被要求周末完成,员工个人的生活计划会被全部打乱。每一天的任务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是工作的本质是加量不加价。老板们美其名曰是重视员工、培养员工。其实同时执行多任务,不仅会让人分心,还有个致命伤害——短时间内拉低人的智商。种种情况,导致了员工时间稀缺、精力稀缺、健康稀缺、财富稀缺、见识的稀缺。而很多公司稀缺得是好的文化、好的共同愿景。

  《反脆弱》读后感 篇9

  我把塔勒布的几本书接连读了一遍,《非对称风险》,《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主要讨论了随机性事件对于系统产生的影响,对于影响特别大的随机性事件,我们称作为黑天鹅事件。

  在面临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一般的人都会面临自己的脆弱性挑战,比如股灾来临后加杠杆的投资者会被击溃;对于韧性比较高的投资者,则会扛过股灾,并把损失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中,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少部分具有反脆弱能力的投资者,则能够识别黑天鹅事件的脆弱性,比如对冲或者做空来获得暴利。识别脆弱性,并针对脆弱性进行反向操作的能力塔勒布称为反脆弱能力。

  塔勒布探讨了反脆弱的几种方式,第一是冗余的能力,比如人的进化都有两个手,两条腿,两个眼睛,耳朵甚至两个肺,这种冗余能力让人在遭遇黑天鹅事件对于上述器官身体损伤时,保持了一定的身体冗余功能。比如人多学会几种技能,也是冗余性,在失业时也能技多压身。

  第二是抗击打的能力或者说自愈能力,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压力,会促进人的成长。比如《心流》书里提到做超出自己现有能力一个级别的工作,具备一定的可挑战性,则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那些持续创业者,像乔布斯和史玉柱都是具备了这种反脆弱的能力的,他们在遭受挫折后,反思和反省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很多有智慧的人,大量的时间处于不断学习中,并用于不断挑战自己,比如孔子,他在国家和平时期就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在国家动乱时期,就待在家里学习和教育弟子。

  第三,杠铃策略。塔勒布建议用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的能力。杠铃策略指的是采取两个极端,而不是中间策略。比如投资,极端指的是将90%的钱购买无风险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将10%的钱买高风险的产品,对于这10%资金亏光也就10%,而收益是无上限的。塔勒布建议我们不要采取中间策略。书里的尼罗一般只和看门人和学者打交道,很少理睬中庸之辈。塔勒布厌恶中间路线,因为它模糊不清晰,这里能看到他的处事风格,他不愿意做不在自己认知之内的事情,他只选择正面的黑天鹅和负面的黑天鹅这些结局清晰的事物。处理方式是,把它们放在自己的杠铃两端,一方面积极主动让有利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极端伤害。

  《反脆弱》读后感 篇10

  看完了这本书,一种使命感让我静下心来读了两遍,现与大家分享些感受。

  作者首先定义了“反脆弱性”。不同于机器等非生物体,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是指从冲击中受益,如果我们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并从随机事件中获利。在我们提升反脆弱能力过程中,非理性的本能和灵感永远比理性认知更加有效。

  反脆弱性是保守偏执加上积极主动的组合,在生活中我们要按照80%-20%的.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性,比如一个男人需要把80%以上的精力去做安全稳健的工作,剩下至多20%去搞风险最大的投机;而一个女人的最佳选择则是嫁给一个手艺人获得稳定的生活,然后再伺机与某艺术家开个小差。

  通读全书对于反脆弱的.体会,就像经过磨练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疯狂DISCO,或者把歇斯底里的重金属与安静祥和的农业进行完美融合。掌握反脆弱性,就会像《最炫民族风》的流行一样,以让人抓狂的方式强悍地从不确定性中获取巨大收益。

  《反脆弱》读后感 篇11

  书的作者是塔勒布,属于当今十分有名的思想家,《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都是十分有名的畅销书,里面的观点非常具有冲击性,当然,收获也很大。

  而这一本《反脆弱》亦然。

  世界是脆弱的,充满着随机性,也就对应着不可预测。

  脆弱的阐述,让人想起来另一本畅销书《崩溃》(也是读起来,满满的恐惧和收获感)。

  脆弱的方面,不是不受伤,不是保持不变,都是在风险中保全自我,如果有可能再来一个反手一击,撤退中的冒进。

  如果仅仅是陷入不可知论而无法自拔的话,那只能说明未能得到精髓,需要多看几遍,通过认真的去分析书中的案例,进行理解、消化。

  世界更像生物体的存在,具备良好的反脆弱性,所发生的事情更是因果关系不清晰。

  书中的杠铃策略,给出了解决之道,或者说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杠铃两头均给予重视,提前进行准备。摸索出符合自然规律的模型。在有限损失和无限收益之间,必然有些平衡。

  或者说,试着将线性的作用分解成为非线性的作用,从大到小,分化瓦解。

  世界本身不希望我们去了解它,实际的内涵或许是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去了解,这应该属于不确定性和不对称的表现。

  当然,而世界并没有将口子全部封死,留下了很多的可选择。如此就要求我们,更好的去进行甄别,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杠铃策略,达成自己诸多方面的平衡。

  读书是为了提升自我,有些书还是需要多看几遍,比如说《反脆弱》。

  《反脆弱》读后感 篇12

  《反脆弱》可以说是我主动去阅读的难度最高的书之一了,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作者理解了“反脆弱”这个概念之后,想要和大家分享,所以写了这本书。

  虽然书的副标题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但是里面很少有说到获益的具体步骤,但是作者有说到如何获得反脆弱性。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反脆弱,以及如何获得反脆弱以及如何鉴别脆弱等,接下来我就把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来说就是遭受挫折之后,被击垮的叫脆弱,被击倒,但是还能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强的,就叫反脆弱。

  我来试着用作者的三元法来做进一步的介绍。

  脆弱:帐篷;坚固:板房;反脆弱:大树。

  面对逐步增强的大风,最先被吹倒的肯定是帐篷。

  板房拥有钢架支撑,显得更加牢固,能够承受更大强度的风,但是因为本身只是在平地上搭建起来的建筑,本就打算之后拆除的,所以固定措施并不十分完善,所以在更大程度的大风当中,板房就算不被吹倒,也很有可能被吹变形。

  大树拥有发达的根系,也可以承受大风而不倒,即使大树被吹得摇摇晃晃,但只要树不倒,之后树根在泥土中蔓延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提升,以此来抵抗下次更强的风,从这次大风中收益。

  但同时,作者又说了反脆弱其实是有限度的。

  适当的大风可以提高大树的抗风能力,但是如果风大到直接把树连根拔起,那么离开土壤的大树又是脆弱的。

  那板房也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板房制造商的项目,制造商目的是造出可以抗衡强台风的板房,以此作为卖点,那这个时候,“板房制造商”就是反脆弱的,甚至越强的风,更有利于制造商研发出坚固的板房。

  做个阅读延申,反脆弱的限度与作者提到的相对,其实也可以来反思一下自己偶尔的“二极管”思维,万事无绝对,可能板房对于帐篷是坚固的,但是帐篷对于纸牌屋,却是帐篷更加坚固。

  一件事情或是一本书之所以屡禁不止,本就说明压制这件事存在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有些看不见的,如压制这件事本身,也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就好比让·弗雷龙,本是一位平庸的思想家但是因为激怒了伏尔泰,使后者写下许多针对他的讽刺诗,从而在思想界扮演了一个颇为重要的角色。

  压制者的本意是为了使一件事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当压制的力度越大,反而会使大众更加想去了解被压制者。

  听起来就像是秦朝焚书坑儒,但是到了汉代却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作者说到的“过度反应”,而“过度补偿机制”,与投资中说的“安全边际”更加类似,这在书中被称为“冗余”。

  越是深入海底,海就越深。

  文中以此来形容一个人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具有反脆弱性,一旦对一件事产生了好奇心,那么这件事对你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二、对于整体来说,他的反脆弱性与个体是负相关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体与个体的利益是相反的,整体的反脆弱性有赖于组成群体的个体的脆弱性,个体的牺牲或失败,可以整体得到进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参考前人的做法,我们可以知道怎么做会导致失败,前人的失败对于后者来说,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当整体面对某项灾害时,个体的牺牲就尤为高贵,因为面对灾害,个体的脆弱性被无限放大,但是牺牲的个体却可以给整体对抗这些灾害带来更多的经验,以此更好地保存整体。

  这也是为什么,书中作者建议设立“美国创业者日”。

  一鲸落万物生。

  当个体开始强大到成为寡头的时候,整体的脆弱性会被无限放大。

  这也是为什么当茅台遭遇暴跌的时候,整个白酒板块,甚至A股都会遭受重创。

  而当商周覆灭,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才开始显现出来,百家争鸣的时代才真正开始。

  为了真正享受到反脆弱带来的红利,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着”。

  把自己比作一个项目,想要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运行,首先就一要保证自己活的好好的,保持良好的作息,坚持锻炼,一年进行一次体检等等,防止潜在的风险。

  二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现金流,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规划,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有一定额度的“杠杆”,也就是保险,来减少意外发生对我们现金流的冲击;保证工作的现金流持续性,坚持工作。

  三、如何具有反脆弱性?

  压力也是一种信息源,当感受到压力的时候,生命体会体现出反脆弱性,从而在压力下得到提升,而无生命体在压力下会产生材料疲劳从而造成损坏。

  在急性刺激下,生命体会比慢性刺激下更加出色,急性刺激恢复之后,可以带来提升,但是慢性刺激只会让生命体更快被消耗。

  像是跑步,每次感觉喘了就停止的话只是在浪费时间,但是每次运动到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单次运动的效率,提升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当然,我们需要辨认外部压力。

  有的压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例如工作当中不得不参与的搬运等等,而有的压力却会使我们的健康状况下降,就像是高额的贷款等等,只会让人陷入无止境的焦虑中。

  辨认外部压力需要和自身的反脆弱性进行综合判断。

  有的人可能先天就不足,也就是机体的反脆弱性弱,参与高强度运动会由于机体恢复能力跟不上造成损伤;有的人天生意志强大,在高额贷款以及其他生活压力下,反而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对于获得反脆弱,后文还有以下补充:

  ①不预测,只应对

  就像是高考,题目我们根本无法预测,所以学生可以做到就是把各种题型的题目都烂熟于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加强自身的反脆弱性,这样面对五花八门的高考试题,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②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就是一个方案采取极端的两个极端的策略,忽略中间较为“中庸”的'策略。作者拿理财打比方,拿10%的钱去做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剩下90%的钱去做稳定保本的投资,即使亏了,也就只是亏损10%,而盈利却没有上限;拿100%的钱去做所谓的稳健受益,那么,一旦遭受亏损就可能超过10%。杠铃策略具有反脆弱性,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

  运动的时候采取杠铃策略,一边是挑战自己的极限,一边是通过低强度的运动(也就是作者说的什么都不做)来进行热身放松,我就是经常忽略热身放松,直接参与高强度运动的,这样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很容易就在运动中受伤;

  理财当中采取杠铃策略,一边选择保本、方便提取的理财,一边选择激进策略,这和之前的“二八轮动”类似,把稳健策略和激进策略的资金投入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这样来进行投资,赚多了就多取出,赚少了少取出,一旦发生了亏损,就把稳健策略中的资金投入激进策略中,整体就是保持“杠铃”不发生变形。

  而市面上的亏损,绝大多数就是投资者管不住自己的手,当亏损发生的时候着急割肉,看见大幅盈利的时候还要加仓,这就导致了“杠铃”的变形,从而导致整体脆弱性的增加,或盈利减少,或亏损增加。

  ③学会选择。

  好比是寻找一样东西,凡是找过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排除,当排除得足够多了,那么目标也就一点点明确出来了。在新旧技术之间选择的时候,新技术刚刚出现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它的合格性,但如果只是为了解决旧技术当中的漏洞的话,那新技术一旦出现,就可以马上用来替代旧技术,就像是现在电子产品的迭代,更快更轻便的手机出现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更换了。

  无间道有一句台词“从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最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没得选,而且还被逼着做一个坏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准备多个选择是很重要的,就好像上班的交通方式,要准备好自己开车、骑电驴、公交等等,以此来防止意外的发生,就比如油价疯涨开不起车,下雨骑不了电驴等等。

  ④你应该把赌注投给骑师,而不是马匹。

  优秀的骑师知道怎么控制马匹,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冲刺,什么时候需要保存体力。在创业中也是这样,优秀的创业者会不断地进行尝试,并且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创新是需要灵感的,你需要具备像漫游者般的能力,随时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行事。

  ⑤积极选择反“火鸡”。

  “火鸡”是指看见表面上的好处(管吃管喝),但是忽略之后的巨大危机(在感恩节被屠夫送上餐桌),而反“火鸡”与之完全相反,是指只看见表面上的坏处(例如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但是没看见之后的好处(成功之后收获的巨大好处)。

  我们要选择反“火鸡”的现象,并且多次投资,投资的次数足够之后获得好处的概率就会变得很大。

  一直以来每当自己的计划因为外在因素被打乱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烦躁,但其实这之后也有可能包含着什么机会。

  例如我打算下午看书,但是被朋友请求帮忙做一件事情,我也可能通过做这件事情,发现自己更加擅长或者更加感兴趣的东西,那么我之后努力提升的方向就又增加了。

  四、随机性

  人都是厌恶随机性的,为了增加稳定性,减少波动,我们做了许多努力。

  ①天真的干预会对系统造成损害。

  作者举了医源性损伤的例子,病人本可以自我恢复,但是在医生建议或者误诊下服入副作用大于实际收益的药物,结果造成损害。其他的类似干预还有很多,从小生活在被保护很好的环境中的孩童,会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线性的,生活出现观光化。

  不要问医生你该做什么;而是问医生,如果他处于你的情况下,他会做什么。你会很惊讶地看到其中的差异。

  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而要看一个人做了什么。

  医生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治疗病人的话那病人相当于把选择权交到了医生手中,全看医生的医德;而当医生自己是病人的时候,那么医生肯定会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来治疗自己,可能还会考虑一下经济因素。

  现代社会的消息中,噪音占比远超过有效信息的量,过多的噪音会造成我们注意力的分散,从而被随机性利用,这也是人为过度干预的弊端之一;尽量去关注权威媒体,并且用批判的目光去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关注于主要信息,减少噪音对我们的干扰。

  ②长期稳定的系统对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驯化”,一定程度的混乱反而有助于稳定系统。

  作者用按时回家的人为例子,对观点做出了解释,最常见的稳定系统之一——生物钟,在养殖场,当饲养员因为一些突发的意外而无法按时饲喂的时候,当动物看见饲养员,那一定会发疯似的嚎叫。人其实也类似,当生物钟形成的时候,到点就困就饿,就是在规律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如果意外发生的次数多了,例如不规则地延误吃饭的时间,那么之后每顿饭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多吃一点,以防止下次意外的出现。

  ③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变量的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是没有意义的。

  书中作者以温度为例子,告诉我们平均数其实对于人这种对温度很敏感的人来说,平均温度其实意义不大。

  其实小学的时候数学课在教我们“平均数”、“最大数“、”最小数“的时候,就已经告诉我们三者的限定区间了。在河边,标识不能是“平均水深1.2米“,这没有意义,如果是”最大水深3米“,那么就可以引起游客的注意了。

  我们本能地会把很多事情简化,因为这样有利于我们去理解,但这样不可避免丧失一些信息。一段路计算油耗的时候,可能就是开完之后看一下仪表盘上的记录,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周末车辆少的时候,和工作日车辆拥堵时的情况,二者的油耗可能会提高30%不止。但是我们不能和没开过这段路的人说,这段路油耗11.5(假设周末10,工作日13),因为对于开这段路的人来说,要么是拥堵的,要么是畅通的,中间情况事实上很少会出现。

  这也告诉我们,关注一件事情,不能只是关注一件事的平均值,同时也要关注它的变化曲线,这同样十分重要。

  从上面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来随机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

  消除随机性,我们看到的事情发展就是线性的,而随机性会使一件事情一直处在波动之中,但是就好像温室里培养的花朵培养时间都是固定的,野草生长完全看天,那么当二者都遭受极端情况例如地震等,温室被摧毁,花朵大概率也很难存活,但是对于野草来说,无非就是生存环境又艰难了一点。

  ①用人为干预寻求最大化受益。

  当我们身患感冒的时候,吃感冒药有会帮助我们治愈,但要是当我们找不到感冒药,或像现在药店不能出售感冒药的时候,我们就只能自愈,这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二者的之于时间相差不大。

  依靠自愈会提升我们免疫系统的水平,但是吃药并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甚至可能有一定的药物毒副作用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当我们处于极端严重的情况下时,特效药却是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吃速效救心丸,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到把效益做到最大。

  引申到“足球妈妈”问题,让孩子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要担心,相信他的自我修正能力,但当我们看见孩子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时候,这可得马上制止!

  ②不定期节食。

  书中作者说的节食,我的理解是吃一些蔬菜,而不是完全不吃,书中有提到有些宗教成员一年节食两百多天,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我一顿饭不吃的话胃就难受的不行哈哈哈。

  虽然没有看过“人类的反脆弱性往往会在饥饿的压力下通过某些基因的升级来显现。”这样神奇的实验,但是,饥饿之后食欲大增是真的。

  但顺着作者的思路,我想到了现在流行的各种营养补充剂,在摄入这些“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全面营养”的物品的同时,我们对于我们吃的食物的营养摄入水平是否会降低?

  那么平时是不是——早饭少吃点(因为没有活动),在中午饥饿的时候多吃点,然后晚上少吃点——可以更好地有利于我的食物消化吸收。

  ③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而是自由。

  自由市场的竞争才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举个例子就是当华为被制裁,市场上安卓端芯片高通一家独大,的确,竞争少了,看起来高通也不需要分心市场竞争了,可以专心研发了。但是高通却选择了“摆烂”,架构与工艺都选择更低的成本,想要赚更多,但是质量却开起了“倒车”,市场上对高通的不满也越来越多,而这个时候,出现一家企业能够威胁到高通是必然的,所以现在大家都会直呼天玑崛起。

  五、如何寻找反脆弱?

  ①无法定义某个事物是什么,至少可以确定不是什么。

  从小我们学习“下定义”,就是把一件事物的特征表述出来,然后写上物品大致的种类,但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的出现,就像是最早发现鲸鱼是哺乳动物的时候,发现鸭嘴兽的时候。

  而生物学上就已经有类似于两个集合之间的“过渡”了,那么对于某个概念来说更加如此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反证法”,我们可以通过排除,以此来缩小需要确认的范围,就像是书中苏格拉底与胖子托尼辩论什么是孝一样,知道什么是不孝的,那么我们反过来做,那么所做的事是孝的概率总会更高。

  ②显而易见的决定(在错误面前是强韧的)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

  当我们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需要看到其中一点它的重要性或是不去做的重要性,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了。就像是过马路的时候,发现车少了,那就是过去的时间点,而不需要再帮自己想,其他适合过去的理由,这反而是在说明自己其实不太想过马路,但是又有不得不过去的理由。

  在真正有用或紧急的事件时,需要的不是去研讨其中的原理,而是找到解决方法,并采取措施。

  ③反脆弱的事物更容易被时间保存下来。

  一次次的意外波动的出现,会使脆弱的事物无法保存,从而使反脆弱的事物保存下来。

  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预测的方法,那就是存在时间更久的事物,之后存在的时间也会更久,就像是哥特在孩提时期,参观过大金字塔(5700年的历史)和柏林墙(12年的历史),并正确地猜到,前者会比后者留存的时间更长。

  当然,这也可能存在偶然性,但足以证明,存在时间很长的事物,往往具有反脆弱性,与新事物相比,反脆弱的事物,存在的时间会比新事物存在更久。

  ④用试错法来推动,而不是叙述法。

  书中提到了普罗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代表的是先知先觉者和后知后觉者,很多事情需要的是先去做,期间可能会有失误,会有做错的地方,但这往往都是可逆转的良性的失误,而后知后觉者,则会打开潘多拉魔盒造成不可逆的结果。

  叙述法是在已经出现结果之后的反推,期间会因为信息的确实以及错误,造成推导的失败。

  试错法出现阶段性的结果后,这个结果或成功或失败,这时候用叙述法进行一个阶段的复盘可以有效总结一个阶段的经验,也就是说,叙述法应该在试错法之后作为总结才是有效的。

  六、说说脆弱性

  前面大篇幅介绍了反脆弱,又有说到“既然不能定义一个事物是什么,那么就排除它不是什么”,所以这边就来说说脆弱性。

  ①负凸效应

  ——错误是和脆弱性事物相关,结果产生负凸性效应。

  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当错误发生在脆弱性事件当中的时候,错误越大,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当陶瓷杯受到微弱的力量冲击时,杯子不会发生任何损坏,随着力量的加大,杯子开始会出现豁口(但还能用),力量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杯子就会碎成一片片破瓷片,再也不能作为装水的容器了。

  这里的陶瓷杯就是脆弱的事物,而受到的力量就是错误,杯子受到的力量越大,杯子碎裂的程度也就越高,损失越大。

  再一次以出门赶高铁为例,如果计划没有任何的冗余,那便是脆弱的,路上出现的种种意外都会导致错过高铁,而且意外越多、越严重,耽误的时间也就越长。

  而且因为赶高铁这件事本身就是脆弱的,那么即使早到了很久,我们购票预订的班次也不会提前到达,最终上车的时间是一样的。

  选择权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如果你有更多的交通方式,两个城市可能相距不是太遥远,那么今天没有班次,但我可以自己开车或者别的交通方式前往,那么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就可以比高铁早很多。

  ②警惕脆弱推手

  首先是如何分辨脆弱推手。作者其实已经对此有了不少方法,那么我来简单做个总结。

  一是直接进行预测的,大胆放言不存在危机的人;

  二是只推荐一个模型的,声称一个模型就可以概括全部情况的人;

  三是相信线性的,认为万事都是按照直线进行的人。

  当然,上述脆弱推手他们可能是是真的脆弱的,也有可能他们本身是反脆弱的,但是想要让公众变得脆弱,从而获利,以此来获利。

  对于这些脆弱推手,下一步就是让他们承担自己所说的话的风险。

  既然他声称房市没有泡沫,鼓励大家贷款,那么他自己是不是也背负着几套房子的贷款呢?声称股市的危机还没到来,还会继续上涨,那么他自己是不是还是重仓在股市中呢?

  让桥梁建筑师在桥梁完工后,在桥洞下面居住一段时间,是古人对于可能发生的隐患的防御措施。

  我们或许采取不了如此“朴素”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对方是否言行一致来判断对方是否值得我们信任。

  还有一点补充,最近看见一个词语,叫做“质保金”,就是说先付一部分的钱,然后在一年或者一段时间之后,产品不因为质量问题出现问题,再付清全部的钱。

  这其实就是现在的一种“预防措施”,很实用。

  七、一些个补充

  ①副现象

  当多次观察到A出现的时候,B也存在,那么就会被认为A与B之间一定存在关联,这就是副现象。书中就有提到,一群人对着小鸟讲飞翔的知识,然后小鸟就飞走了,重复多次发现都是这样,然后就说“我们教会了鸟飞翔”。

  经济危机发生之前人都是贪婪的,就会被指责,“因为人的贪婪导致了经济危机”,却忽略了经济体制本就存在的漏洞。

  通过观察事件的先后顺序,看看某件事是否总是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我们往往就可以从文化话语和意识中挖掘出副现象。

  不被表象所迷惑。

  很多我们以为有关联的事物,其实并不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就好像玩手机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发现,认真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反而不出现了。

  那到底是自己运气实在太差,还是玩手机的时候,家里的WIFI突然会变慢或者情不自禁会发出声音,然后被发现?还是说做作业的时候刚好是家长出去家里比较安静,适合做作业,但是家长一回来就觉得环境不适合做作业了,就开始玩手机了?

  ②理清事物之间的箭头(对于副现象)

  有的地区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水平,以期望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但是这些地方并没有搞清楚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之间的箭头,也就是因果关系。

  想要理解二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或者说还只是相关关系,只需要通过几个例子就可以发现:某个国家经济水平较高,并且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水平,这两个是哪个先实现的。

  搞反了事物之间的箭头,往往就会南辕北辙或者说受到打击:获得了菜谱并不代表厨艺就会显著提升,但因为没有对火候掌控的熟练度,也就是基本的厨艺,就算有了菜谱,还是做不出来好菜。

  ③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

  学生问作者,什么书才是值得阅读的,作者推荐存在20年以上的书,最后这位学生形成了一种阅读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哈耶克等人原著的习惯,因为他相信这些书籍即使到他80岁的时候也会时常引用。

  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赵州桥的结构不是暗含物理规则的话,是不是也就不能存在到今天,早就在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倒塌了。

  所以时间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把筛子,将脆弱的东西筛选出来,剩下让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反脆弱的代表,就像是流传至今的智者的“普世智慧”。

  ④暴打消费主义/狗头

  不要忽视长久存在的,而把目光聚焦到不断变化的。

  书中作者以新款车型和新款电脑为例子,说明了大部分人往往关注于新旧事物之间的差别,却忽视二者之间相同的东西,就像电脑,对于很多人来说,只需要可以浏览网页,编辑文件就足够了,但是看到新款电脑更大的屏幕、更轻薄的机身时,就会心动不已。

  专注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新旧事物之间的变化,观察这变化是否对我们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一个经常出差的人,电脑沉重,并且续航时间极短,并且往往因为找不到插座而不得不影响工作,那么还是建议他换一台更加适合他的电脑。

  八、还有一点点我的想法

  作者在文中表述了自己对于英里、英寸等偏向于自然的度量衡制度,认为这是更加自然的表述方法,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出来。

  不得不说,在小范围内,自然的度量衡可以更好地表述与理解,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制度量反而会有优势,一英里是正常人走1000步,但相较于普遍人高马大的欧洲人,赤道附近的人身材更加矮小,那是不是一英里在这里会被“缩水”?

  统一的好处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可以更好表述,而且,从小接触一个公制度量的人,对于一个概念其实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你说一个人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千克,那自然是偏胖了(也不排除肌肉猛男);说一段路有20公里,那么就可以知道在城市里大概需要开车20分钟,乡村人少可能会快一点。

  就像是问,桌面宽度是多少——答:五拓(手掌开之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为了更好理解到底是多少,我们就会拿出尺子简单量一下一拓是多少厘米,或者估算一下。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可以形象表述的自然的度量,还是会在世界上存在很长时间。不过由于人类的流动,这些自然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式微,就像现在的方言一样。

  最后,做个结尾。

  成为一个反脆弱的人吧。

  一直以来做一件事不能说是规划好了再去行动,但肯定不是说完全没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每当遇到状况外的事件让我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我都会有很强烈的厌恶情绪产生。

  成为一个喜欢随机性的人吧。

  常常说风险伴随挑战,但同时也可能会有机遇的出现。随机出现的事件打乱了我的安排,但是让我有了新的经历。

  在嘈杂中感受静下心独自思考的魅力,这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说不定也会是一次进化,只不过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随机事件。

  喜欢随机性吧,因为不再喜欢随机性的人也躲避不了随机性。

  变得反脆弱吧,因为脆弱的终将消逝,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反脆弱》读后感 篇13

  花了大约3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看了一本叫作《反脆弱》书,这是一本让我看的怨念四起并且很确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想碰的书,理由是有近2/3的内容我理解不了作者在表达什么意思,感受到智商被碾压,有种被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过几本比较有名的畅销书,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黑天鹅》《随机致富的傻瓜》,不过鉴于本书痛苦的阅读经历,我想我应该不会再想去挑战上述两本书了,有兴趣的并且有勇气的童鞋可以去试试。

  从一个小白的角度说说我消化的内容,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愤青写的书,书中抨击了基本所有的主流的社会现象,我承认有些在我的认知范畴内,但是很多的抨击在我理解不了的程度,譬如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其实没有政府。但是不得不承认书中的`观点对于思想的碰撞非常有帮助,因为从来没有人会给你指出这些观点。

  列举一些我消化的对我可能有帮助的主流观点吧,大概有3—4个吧,想想将近400页的书不可能就这么几个有用观点对吧,但是我只能吸收那么多了。

  观点一: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个体的脆弱造就了社会的反脆弱,每个人脆弱的人类在为整个社会的反脆弱作贡献,类似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感觉,然后推广到集体或者公司角度,其实这类大的组织并不是很希望个体的反脆弱性,虽然有这种那种强调个人的韧性,但是总的来说只有个体的脆弱才能成就集体的反脆弱性,虽然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仔细想想似乎也是有道理的。航空业就是通过一次次的事故(个体的脆弱)成就了整个航空业的安全(整体的反脆弱)。

  观点二:我们一直渴望处于一种很稳定的状态,但是从反脆弱的角度来说只有始终处于动态波动的状态下才是最具有反脆弱性的,虽然处于稳定状态乍看之下是一种很稳定的,但是面对黑天鹅事件有可能会一蹶不振。想想自己有时候想选择一份养老的工作似乎违反了发脆弱性。

  观点三:我们没有办法能够完全避免小概率事件,核电站建造的时候肯定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建立的,肯定经过了很严格的推演,但是为什么依然避免不了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黑天鹅事件本身就是很少出现的事件,有可能在你推演依据的历史经验就不包含,所以很多事件我们需要从反向考虑,需要重视那些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外。

  观点四:免费选举权,也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特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怕自己有可能会显得太过直白犀利,说白一点就是你的所有选择都不需要承担后果,有种旱涝保收的意味。也就是说一个东西不管做死还是做火你都不会承担任何损失,类似股票交易平台的手续费。想想某公司的product和product manager。所以KPI虽然很无情但是依然很重要,看完这个书之后我更加认同了,要不然每个人都会陷入免费选择权的陷阱。

【《反脆弱》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反脆弱》有感: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08-22

读《反脆弱》有感08-23

反脆弱读后感(通用10篇)09-13

脆弱的生命:生命的脆弱08-13

《反脆弱》读后感: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08-24

脆弱的心灵08-12

脆弱的语录05-08

告别脆弱作文03-07

女人是很脆弱的句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