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十三邀》有感1500字
观《十三邀》有感1500字
--庞大
十三邀片头--许知远身材不错,十三邀写的很棒
《十三邀》是一个名人访谈类节目,近两天观看了三集分别是采访蔡澜、罗振宇和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观看这三集,是因为对蔡澜和贾樟柯的作品有所涉猎,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观点;而选择观看罗振宇的采访,是近来突然发现罗振宇的名字已经很响亮,而我还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借一集《十三邀》作为一个直观的了解渠道。
再回归到为什么选择观看《十三邀》这个节目,其实完全是因为这个节目名称的吸引,我对这个节目的策划人和采访人许知远更是只是甚少。
做人当做蔡澜--边吃边喝边聊顺带把收视率和Money赚了--何其乐哉!
然而在观看第一集时,对许知远的节目开场白留下很深印象,感觉他首先一定是个很有想法和有自我认知的人。我观看的第一集是采访蔡澜,不同于其他访谈类节目主持风格的是,许知远是与蔡澜约在一条街山碰面,在许知远见到蔡澜到达后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打招呼和问候,而不像有些节目主持人表现出来的对被采访者的诚惶诚恐或者说是毕恭毕敬。我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并不是说许知远不够礼数,而是赞叹和推崇许知远这种不卑不亢、自然而然的礼遇方式。当然能做到这一程度必定需要有强大的自信和内涵。
罗振宇--自信的力量很强大
随后观看的其他两集,许知远与被采访人之间的开场也近乎是同样的方式。访谈过程中他在嘉宾表述的某一段话之后会偶尔出现无言可叙转而用泯然一笑代替,这一笑的背后或许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就嘉宾的观点继续展开聊下去,亦或是他对嘉宾的观点持保留意见但不直面回应。仅凭一个人可以面对不同领域的佼佼者进行约访和侃侃而谈已经足以说明采访者本人也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抽雪茄也是门艺术--贾樟柯抽雪茄的感觉怪怪的,贾导得导一导
今天观看了采访贾樟柯的一集。说起对贾樟柯的认知,是在大学时代经由被艺术熏陶良久且有向艺术方向发展的同学介绍的。不过当时也仅限于观看过一两部贾樟柯的电影。对他所拍摄的影片,凭观感觉得是与其他影片差异明显,当时同寝室几位同学给他的影片归类为纪实类纪录片电影。或许有些许对艺术抱有兴趣的人都会特别愿意观看这类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影片。贾樟柯的电影在国内连通过审核上映都难,但是在国外却会屡获殊荣。
《十三邀》中的贾樟柯已经在2017年趁躲避雾霾之机从北京回到了老家山西临汾贾家庄过起了隐居性的生活。访谈过程中,贾樟柯自顾自的燃着雪茄,面对镜头毫不避讳,甚至表达观点时偶尔还会爆出几句粗口。我能感觉到这是他现实生活状态的一种真实展现,不是装模作样更不是做作。(www.fwsir.com)根据他所描述的远离了都市,在家乡的房屋内,夜晚独自观望一轮冰月,想象着或总结着一些自己的新观点或旧想法,好不惬意、好不令我艳羡。
人到某个时间点会发生一些质的改变。正如贾樟柯通过一年的"家乡隐居"已然变化巨大——他不再刻意追求别人的认同和共识,反而背道而驰,转向独裁。用他的话说,是精英就应该有着与普罗大众不同的思想认知,否则精英就不再是精英。
节目中贾樟柯还表述了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好奇,他已然在向科幻方面思考和预设场景。他有一个想法对我有所触动,即我们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或许像VR虚拟世界或游戏场景中的一样,我们也正在被外太空中的某群生物控制着,像游戏操作一样,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工作,积累财富,建造起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
通过观看《十三邀》这种类型的访谈类节目,在对被访谈者有所了解的同时,感触更深的是每个被访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某种专长,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内充分发挥和释放自己的能力并悠然沉浸于其中,乐此不疲。愿我们都能够在人生的某个节点,寻得一个兴趣支点,点燃自己的激情,释放自己的能量,温暖和丰富自己同时照亮和影响他人。
【观《十三邀》有感】相关文章:
观《第十三宗罪》有感08-23
《狗十三》观后感08-25
《狗十三》观后感11-02
狗十三观后感12-13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08-24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12-04
举杯邀明月作文03-20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11篇)09-20
电影《狗十三》观后感(精选34篇)08-03
神舟十三号返回观后感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