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炸裂志》读后感——癫狂的城、弥乱的人
《炸裂志》读后感——癫狂的城、弥乱的人
年华 年少本无知
第一次听到《炸裂志》这本书,是在2014年阎连科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时候。当时看到这个名字觉得很新颖,之觉得这个名字取的很霸气,于是非常好奇。
一晃四年,当我在iBOOK真正读完这本书时,我觉得当初的想法果然没错。
书如其名,确实“炸裂”。在写这篇读后感前,我登上知乎,看了看其他读者的评论。我发现这本书的评论基本是毁誉参半。有的人说这本书是东施效颦,没有《百年孤独》的恢弘构局。有的认为这本书铺垫了大量无意义的语言。
坦白说,我几乎没有读过其他“神实主义”的书籍。即便是那本名著《百年孤独》,我也就对那个“多年以后”的景点开头,以及开篇那个玻璃还是镜子的东西有点印象,后面就没有读下去了。
所以当我阅读《炸裂志》时,整体感觉还是很震撼的。有本土化的细节,将中国本土情怀中那些众所周知又避而不谈的污秽写在了纸上;也有真实的情节,真真假假,仿佛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
书中用了很多虚实结合的手法,多数是虚构的,但也有纪实的内容。比如在描写老三明耀时,就用了非常多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国际事件,以及和中国有关的事件。
《炸裂志》的写法很新颖,真真假假疯疯癫癫,甚至连作者本人都把自己列为书中的一个人物。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不得不去其中品位分析,尝试捕风捉影,寻找一些现实中的影子。讽刺,讽刺的是哪个城市;隐喻,又喻的是哪位领导人。整个“炸裂村”到最后的“炸裂市”,仿佛都是一个政治隐喻,但又不是一个笑话。
如果说在现实中唯一能和炸裂对应上,找到相关影子的城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可是除了发展速度,其他绝大多数描述,仿佛又与深圳不符。于是我不得不去思考,究竟我所看到和了解的深圳,那个以“创新”、“敢为天下先”、“拓荒”等等积极形象出现的深圳是真实的,还是像炸裂一样基于“不择手段”、“污秽”、“龌龊”等不良的事实建成的城市,又经过洗白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城市。
怎么说呢?“炸裂”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实体。它承载了很多人的希望,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反过来,它也毁灭了很多人的希望和梦想。我想很多人都无法猜想出,炸裂是如何成为超级大都市的。即使我读完了全书,我也很难猜出来。
整本书可以说不仅是一个荒诞的小说,还是一个让人无比感慨的故事集。它牵扯到无数的故事,从开头所有村民做同一个异梦,出门寻物,到结尾孔明亮被刺杀,孔明耀带市民出征,可以说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实。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很多国产感情反转剧的影响,我在看全书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朱颖和孔明亮的故事。从朱颖拼命嫁入孔家,在迎亲的车上对四弟孔明辉那让人不寒而栗又尚存温情的提示,到最后评选超级大都市时朱颖的绝地反击,两夫妻恩怨情仇,既让人爱,又让人恨。
我始终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明白一个问题:朱颖,到底爱不爱孔明亮?
如果爱他,为什么还要一定要耍手段去拆散孔明光和大嫂,为什么要用技巧挑逗孔东德和孔明光,最终逼死孔东德?
如果不爱他,为什么对在孔明亮离去时因爱生恨,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孩子的父亲?
当朱颖因为孔明亮和孩子的相见,打开了大门时,我惊愕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也许不是一个我们想要的结局。公平呢?公平去哪了?朱颖牺牲了自己,牺牲了那么多姑娘的纯真,为了那个复仇大业,为了帮丈夫实现那个理想。也许我不敢说,但我渴望看到的那个绝地反杀翻身复仇呢?所有的恨,最后就这么解开了吗?
是啊,如果说公平,那孔明亮公平吗?他一生的执念,为炸裂从一个村奋斗到超级大都市,在最后的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用因果循环来解释整本书的故事发展,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所有荒诞背后,都是一环扣一环的联系。孔朱两家老一辈的恨,再到孔家四个儿子不同的发展,到朱颖和程菁,每一个人都跳不出去。
从那个爬火车的少年,到最后的市长,孔明亮到底变了没?没变,因为他办公室那个收藏室出卖了他。变了,因为他忘了家。
从那个渴望成人师,到最后成为校长,从在大嫂小翠间反复的孔明光,到底变了没?没变,因为他还是那么爱教育。变了,因为他的心死了。
从那个军旅生涯有功无劳的兵将,到那个挥金如土的英雄,孔明耀到底变了没?没变,因为始终记挂着军旅荣誉。变了,因为他从儿女情长转成了爱国情深。
从那个文弱至极的读书人,到那个城建局的局长,孔明辉到底变了没?没变,因他看得最清楚,也抽离最难受。变了,因为他手中多了那本黄历。
全书的结尾,还有一段刻奇,为全书的癫狂画上了一个句号。在那个狂热的庆典中,那些踽踽独行冷静思考的人,成为了祭品。
也算是,最后一个,讽刺了。
变与不变,最是迷人。
【《炸裂志》读后感——癫狂的城、弥乱的人】相关文章:
乱的作文06-11
历久弥香作文04-25
头发乱的句子11-16
心情乱的句子03-11
乱优秀作文08-31
卢梭《爱弥儿》有感08-23
长安乱经典语录08-23
乱的作文 8篇06-11
爱弥儿读后感08-23
爱弥儿读后感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