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追问》有感:勿忘权力姓什么

《追问》有感:勿忘权力姓什么

时间:2023-07-19 14:30: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追问》有感:勿忘权力姓什么

  近日,品读《追问》这本书,面对一个个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的阶下囚在我们面前坦陈心路。对他们由衷感到憎恨和惋惜的同时,更催我深思腐败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理想信念的滑坡固然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在认识层面,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对待权力的态度。权力与领导干部个人是融为一体还是人器分明,是公器公用还是公器私用?

  在《危情记》里,"赵副市长"的一段感悟最为直白。他曾自以为很自律,却在庞老板精心安排的一次饭局上,被攻破了欲望的大门。其实,症结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这就是对权力属性的认识。

  吃饭的时候,我在他们(老板和一众青春靓丽的平面模特)的包围中,开始时很自卑,随着几杯小拉菲下肚,在男男女女的一片恭维声和清一色逢迎的谄笑中,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才是这群人的中心,世界上最能发挥作用的东西不是年轻,不是英俊漂亮,不是有几个臭钱,而是实力,比实力高大的是势力,比势力高大的是权力,一个人有了权力不就很容易有了眼前这些了吗?"

  看似有些逻辑,其实偷换了概念。年轻,英俊,甚至金钱,都是私人所有,但领导干部的权力,虽然由领导干部所支配,但绝不属于领导干部个人。拿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去和别人的私权力作攀比,以寻求心理的平衡与优越,这必然会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而《四海之内》所讲述的那位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又生生诠释了对公权力的另一种谬识。他在自认为"顺风顺水"的那段时期,在上级部委和厅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推动本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本是身处其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做出的贡献,他却狭隘地归功于自己人头熟、能力强、吃了苦,忘记了党的领导和他所运用的公权力这一成功的根本要素,把权力与能力混为一谈。于是在晋升厅长的愿望落空后,觉得组织亏欠了自己,工作态度急转直下,进而长期沉溺于纸醉金迷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和"另外一种价值感",最终四海之内走投无路。

  《曲终人散》篇的原国企老总,被媒体称为"江湖大佬"、"国企巨贪".他以"国企做成家天下"把公器私用这四个字演绎到了极致。作为一个大几百亿资产的企业,组织部门在安排他做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的时候,还任命一位老资格副总担任总经理,以便互相监督。他却先入为主把企业看做是自己的私人地盘,把组织授权看做自己的私人权力,对"掣肘"之人极为不满,头两年几乎放弃所有业务专门盘弄人事,抓起"高声低声一个声、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所谓"五个一"工程,并利用种种手段让包括纪委书记在内的所有不是自己"亲信、铁杆"的人靠边站,直至在集团内一手遮天、为所欲为,最终失去监督而锒铛入狱,曲终人散。

  贪官一旦落马,时常惊叹"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想想都可怕,毛骨悚然啊!"是啊!权力这"玩意"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但权力本身无对错,支配权力的人如何看待、对待权力,才是问题的关键。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指明了方向。

  作为边检机关的基层领导干部,关于权力,我想我们亟需厘清三个问题。

  一是有和无的问题。这类认识的出发点就有问题,以私利出发,边检机关确实鲜有谋私的空间,但以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出发,边检机关不仅有权,而且权大。

  二是公和私的问题。正如《追问》所述,许多领导干部走上邪路,都是因为对权力属于谁没搞清楚,把可支配看做"自带",公私不分,化公为私。这些镜鉴,倒逼我们必须常常思考,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姓公的。

  三是如何用的问题。靡不由初,鲜克有终。一以贯之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并非易事,作为基层边检站的领导,必须把"如何看待权力"作为第一堂必修课,牢记"有权不可任性",严防以权谋私、以权压人、用权自重的情况放生,确保公器公用,用完归公。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度的政治定力,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不忘初心,以得始终。

【《追问》有感:勿忘权力姓什么】相关文章:

关于权力的作文06-06

读《追问》有感11-01

读生命的追问有感04-09

读《生命的追问》有感06-04

勿忘心安作文04-27

勿忘国耻作文05-20

勿忘感恩作文12-17

勿忘我作文10-19

潘姓的名字03-21

姓周的名字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