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浮生六记》有感
读《浮生六记》有感
by 雁子
同治年间,杨引传在一个冷摊上发现并购买了沈复手稿《浮生六记》四卷,后两卷已丢失,成为永久的遗憾。所幸前四卷经杨引传刊印广为流传至今。今日我们所见的五卷、六卷并不是沈复所写,依据中华书局出版,苗怀明译注的《浮生六记》序言中所言,在1989年,王瑜孙发表的《足本{浮生六记}之谜》一文,指出"足本"后两卷的作者为黄楚香,他受王文儒之雇,"创作"了后两卷,酬劳为二百大洋。故此,感受沈复的细腻生活,就从《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写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闺房记乐》在开篇中就介绍了作者沈复在儿时便对芸娘有了好感,因芸娘身体单薄有过福泽不深的忧虑。不过所有的顾忌都在芸娘悄悄地为夜归且饥肠辘辘的沈复留下的一碗粥后被众人羡慕取笑,成为了两个人朝思暮想的一根扯也扯不断相思线,直至婚后这碗粥的情意仍然比蜜还要甜。
在封建时期,你情我愿的恋爱少之又少,加则沈复与芸娘对诗琴书画的喜爱,简单淳朴的生活追求,热爱山河的胸怀都有着同样的兴趣,是不断加深彼此情感的重要元素。沈复在文中提及,与芸娘结婚二十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单单这一句令今日的多少夫妻神往?如今的婚姻所谓三年之痒,七年之痛的由来在婚后的是是非非、斤斤计较中越演越烈,恋爱中的在一起时还是会思念的恋情,在自由、物质丰富、交通方便的今天,谁还能做到?情感就像一首歌,好听只能入耳,伤感才会入心,因为每个人心中都留有一片净土,守着不知何时才能等到的等待。相比较之下,爱车爱房还真不如一个共同爱好和理解来的珍贵。
我喜芸娘的本真。芸娘与沈复摆供品时言道:"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芸娘是一位至善至美的女子,她所追求的生活所交往的人正如她本性的耿直,如文中的王二姑,性格憨畅,俞六姑快言快语,外出游玩偶遇船家女的豪爽,惹得芸娘跟她你一壶我一碗地喝酒唱歌,所有的乐趣完全出自于不加任何修饰的情感,就连为沈复选妾也没有计较是妓女女儿的身份。她在乎的是三个人之间能否情投意合,也正因为芸娘的过于耿直,最终在选妾的事上因不守承诺,欺瞒了她,心中有了排解不掉的怨气,本就体弱多病更经不起这番折腾,早早离开了爱她至深的沈复。
喜芸娘的心地纯净。在游戈园时,王二姑见花必折。芸娘训斥道:既无瓶养,又不簪戴,多折何为?放在当今社会,芸娘的训斥仍然大有用处,这是对自然的敬重。
喜芸娘的朴素与善良。沈复的弟弟娶妻没有珠宝可送,芸娘便将自己的首饰拿出馈赠时所说"凡为妇人,已属纯阴,珠乃纯阴之精,用为首饰,阳气全克矣,何贵焉?"芸娘的理由看似是为自己好,实则是不愿意让婆家的拮据感到难堪。
喜芸娘的简单。做邻家老妪的租客,只为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纸窗竹榻的意境。芸娘畅想:他年当与君在此,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芸娘的美好想法,至今日仍是一个美好,不同的是,芸娘的遗憾出于后期的生活拮据,今日的遗憾,是放不下已经拥有的和找不到有同样喜好和心境的人为伴儿。
喜芸娘的俏皮。沈复帮助芸娘女扮男装,逛庙会,偶遇一少妇,在打招呼的时候,芸娘不自觉上前按了一下少妇的肩膀,女仆大怒,沈复正预辩解,芸娘脱下帽子,把脚翘起来给她们看,说道我也是女的。大家转怒为欢。这一段故事最为喜欢的一个字便是这个"翘"字,仅仅一个字就将当时的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生动地描绘出芸娘的可爱,如同芸娘就站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作者的用心描绘,让我感受到他对芸娘喜爱至极。
喜芸娘的雅致。在第二卷的最后一段里描写到,夏天,荷花早上开放,晚间含苞,芸娘用小纱袋包上一些茶叶,放到花心里,第二天早上再取出,烹煮雨水来沏泡,其清香韵味尤为绝妙。看到此,仿佛带有荷香的清茶就在我的身边缭绕。读到此文的前一天,我还曾带着家人去植物园的荷花池小聚,除了拍一些美片就是喂了蚊子,未曾想过还有这等境意可为,由此更加敬佩芸娘的素养。难怪林语堂先生称芸娘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芸娘的美出自丈夫沈复的满满情感,最近有一首流行歌曲《往后余生》,歌词的大概含义就是清贫、风雪、温柔,只愿与一人共享。之所以受到欢迎,一个是正在热恋的年轻人有着本能的追求,另外就是有的人内心里不愿意继续将就,因种种魔障仍在坚持。人生看似漫长,但生命无常,真正美好的生活,在不用背负任何责任的日子能用年或是月计算吗?恐怕连用日的计算都不会有。(www.fwsir.com)心中的愿望越大,惆怅就越多,失去的往往会比得到的多。沈复与芸娘算是一对幸运夫妻,虽然没有白头到来,但终归有过可以用年计算的真性情的日子。
沈复最擅长的是作画,他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鉴赏与品位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读《闲情记趣》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在没完没了的烦躁生活中,种下一片,轻松、恬淡的园地。
如,夏天蚊声如雷,沈复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一句话对我来说好比一剂良药。入夏至此,我始终被蚊子侵扰,过敏、瘙痒令我深感苦恼,夏之美几乎被惧怕蚊子所覆盖。俗语说境由心生,我便学着沈复重新看待这个夏天,心情好了很多。另有朋友因屋中漏雨,心生烦恼,我便打趣道,用一盆花取代污迹的盆去接漏雨,据说墙皮上的涂料还能防虫,岂不好?朋友大喜,顿时开朗了许多。
如,花以兰花为最佳,取其幽香韵致,但瓣品稍能入谱的不可多得。沈复有一盆荷瓣素心春兰,肩平心阔,茎细瓣净,是可以入谱的。因有人想要但得不到,故意用开水浇死,沈复从此不再养兰花。
读到此段,我因沈复对兰花的钻研增长了见识,也看到沈复心中的美是不能替代的,同时也相信他必定知道谁是那个坏人,之所以不提及,是他心中存有善念。正如兰花的花语与沈复的品德同样是美好、高洁和贤德。这比养花无数,不及花品的人要强百倍。
如插花宜单数,不宜双数。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宜窄小,花朵才得以舒展。如用木本的花果插瓶,剪裁前先在手里,从横、斜两个角度看态势,再从反、侧两面看形态,以疏瘦古怪为佳。
插花是一门源于心境的艺术,前期陪儿子去看电影,买了一桶爆米花,因小铁桶很别致,但不知用到何处为妙,便放到角落里闲置。直至看到这一段后,又巧遇回白云鄂博,摘了几枝铁花,按照此文的方法,插花的造型,确实有了不同,我一边欣赏,一边反复琢磨沈复的审美艺术,虽时隔百年,因文字的存在,并不觉得有多遥远。
如,园中景,妙处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文中对以上见解都有细致地解释,种什么样的树,堆什么样的山,做什么样的屏障,用着诗画般的语言描述。通读几遍,对去过的亭台楼阁,公园小巷,在心里面会自然升成一个评价。记得《红楼梦》里描述大观园时,开门便见一座假山,绕过假山之后,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正如沈复所言。难怪有评价《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
如,供品中佛手忌讳酒后用鼻子闻,闻了就容易烂,木瓜则忌出汗,有汗要有水冲洗。只有香橼无忌讳。
沈复谈供品意在强调经常有人把已设供的东西随手拿来闻,随手放置,这些都是不懂供法的人。可见,沈复的日常生活,件件都如艺术品般精致。虽然后期沈复的生活拮据到借钱,但他也不因为简单而变得粗糙。这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我们总是找各种理开脱杂乱的生活。凡事都需要一份心,一碗白米饭上放一粒红枸杞,顿觉米饭有了香味。喝一杯茶之前,闭眼闻闻茶香,如同身临其境。
人生百态,纵有快乐与雅趣也逃不过风雨交加。《坎坷记愁》中的愁字,说明了沈复的心事。第三卷没有乐没有趣,只有无尽的悲伤,这一卷里沈复道出了家庭中芸娘与父母的误会,他们被赶出了家门,兄弟为了财产与他失和,令他贫困如洗,四处借钱讨生活,最终还是无助地看着芸娘永远离开了他。
芸娘的离开等于将沈复的灵魂带走了,他与芸娘不仅仅是生活伴侣更是精神上的伴侣。有评论说,芸娘的过早离世与她不守古代礼法有关,如女扮男装,与妓女结交等,然而这就是芸娘,没有真性情的存在,也不能成为沈复的精神伴侣,也不会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对于沈复为了照顾多病的芸娘,不惜将幼小的女儿送去当童养媳,将年幼的儿子送去学徒。在芸娘过世后,儿子也离开了人世。读到此,在心痛的同时也感受到沈复爱芸娘胜过了一切,换言之,事搁今日,想必年幼的孩子会作为父母第一选择,像沈复与芸娘的爱情,天下恐怕无双。
活着就是一场历练,好与坏,善与恶,得与失,富与贫,都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地走来又缓缓地消失在茫茫的记忆中。长存下的人与事,刻骨铭心地烙印在心里,想起时会痛,会痒,会笑,会哭。
《浪游记快》中沈复说到,他在各地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没有去过的地方,仅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少数几处。浏览山河有着"人珍我弃,人弃我取"的用意,为此在四卷里,有不少对景致的点评。如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数百里,生平第一大观。对"钱塘江苏小小之墓"认为自古以来裂魄忠魂者数不胜数,名妓苏小小,尽人皆知,是为这片湖山做点缀的。又如在东海永泰沙(今江苏启东久隆镇)上坐在牛背上狂歌,在沙头喝醉乱舞,都是随着个人的兴致,是生平没有拘束的一次快游。
可以说沈复的人生是丰富的,他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有不同的感触,在笔下写出一个豁达的心灵,画出情味浓厚的山山水水。相比较之下,让我想起一个朋友说过世界之大,数中国的景致最美,国外可不必去,从舒适安逸来说,数家中最好,没有必要外出旅游遭罪。朋友谈及此话时,有孩子在旁认真倾听。我便问道,你喜欢喝酒,人们都必须喜欢喝吗?你喜欢打麻将,人们都要放下书本吗?生活中最可贵的是经历,只有经历了才能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可惜这位朋友总结几十年的生活后所得出的结论只是想到了安逸与辛劳,趣味全无,想必大自然在他的眼中未曾留下丝毫的记忆,最糟糕的是他还要用平庸影响正在探索世界的孩子,由此体现了《浮生六记》的可贵之处。
读《浮生六记》还有一个收获,因全书是以小品文字呈现在读者眼前,非常适合美篇制作,热爱生活的人们,可以一边拍照一边用小品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也是一大乐趣。
雁子:贾海雁,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发表在各类刊物和文学微信平台上。
【读《浮生六记》有感】相关文章:
读《浮生六记》有感1500字08-24
读《浮生六记》有感:何以慰寂寥?08-23
浮生六记读后感03-18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08-08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07-24
浮生六记读后感06-27
《浮生六记》读后感05-14
《浮生六记》读后感【推荐】07-11
【荐】《浮生六记》读后感07-11
《浮生六记》读后感【热门】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