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智能商业》读后感

《智能商业》读后感

时间:2023-01-09 20:29: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智能商业》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智能商业》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智能商业》读后感

  《智能商业》读后感 篇1

  曾鸣教授是我做战略的诸多老师之一,他关于战略的论述,一度是我反复揣摩学习的教材。

  阿里巴巴是一家以战略见长的公司,能够在这样一家公司任参谋长,肯定得有几把刷子。

  马云是个"大忽悠",能让马云欣赏并邀请加入阿里,斯人功力可见一斑。

  刚巧,我主要的工作,也是战略设计。于是乎,我就关注了"曾鸣书院"公众号,下载了"湖畔"APP,也收听了曾教授在得到的"智能商业二十讲".

  自曾老师宣布要写这本书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这本书的进程。先是得知这本书的英文版本已经出了,无奈我英语差,不能先睹为快。后又获悉这本书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于是就在中信的购书小程序上预定了这本书。本以为这本书要等很久才能收到,没想到才过几天,就到手了。(截至目前,京东还没上架这本书的中文版。)

  书是昨天下午到的,刚到手,就一口气看了一半。这本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就在做关于公司的战略计划,也在做公司的智能系统建设。这本书和我的很多想法不谋而合,让我引以为豪;另外,这本书还讲了很多我没注意到的问题,给了我不少启示。我是一边看,一边和公司的实践比较验证,偶有所感,就随笔记录。有些地方看得茅塞顿开,有些地方看得拍案叫绝,有些地方看得一阵后怕——怕什么?怕要是没看到这本书,自己岂不是犯了大错?

  ——真是开卷有益——尤其是开高人的卷!

  《智能商业》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智能商业。曾教授说,这是未来的商业范式。

  智能商业的落脚点在"智能"二字。这两个字将智能商业与非智能商业区别开。意思是:符合智能商业逻辑的商业模式是智能商业,不符合这个逻辑的,是传统商业;智能商业代表了未来,如果你的商业模式与智能商业无关,那么很可能你就与未来无关。

  这倒不是危言耸听。那么,智能商业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曾教授总结是:网络协同+数据智能。

  什么是网络协同?我的理解是,你要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张网,将你的产品和服务搬到线上来(或者至少要有和线上交互的界面),然后把整个服务流程(产业链)的参与者也搬上来,让参与者们在线上自主办公、协同作业。当参与的角色足够多,每个角色的用户数足够大,在线协同作业的频率足够高,这个协同网络的包容性、自生性就足够强。

  像蜘蛛一样先织一张网,然后把所有参与者一网打尽,这些参与者通过网络协同作业,会不断编织这张网,将网的深度和广度都极大地延展。这是一张可以自生长的网,有多少用户涌入,就有多少个节点,有多少个节点,这张网就有多大。这张网几乎可以无限延伸。它不是物理世界,它是互联网世界、信息化世界,是新的社群组织形态。

  以上是我对协同网络的粗浅理解。那么,什么又是数据智能呢?

  我理解的数据智能是供给链智能化。

  怎么讲?

  所有商业的原点,都是用户需求,不同的生产力阶段有不同的供给系统。这里面,用户的需求是相对恒定的,是所有商业行为的目标,但是供应能力不同,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就不同、方案的成本不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也不同——很多需求不是说你有了解决方案用户才有,而是因为你没有解决方案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用户也就不奢望解决了——另外,很多需求不是原生性需求,而是基于解决方案衍生出来的需求——比如手机贴膜不是原生性需求,手机才是原生性需求;或者说手机不是原生性需求,准确讲,手机应该是一种解决手段,用户需要入网联系进行信息互通才是需求——我们经常犯的错,就是错把手段当需求,不能从原点出发去创新。

  绕远了。扯回来。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特征是批量生产、标准化。这时候能供给的是大批量的标准化产品。满足的是用户对产品的普遍需求,不是个性需求——记住个性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当时的供给能力只能满足小部分人的个性定制需求。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标准产品进入了产能过剩的阶段,用户也进入了标准产品信息泛滥的时代,这时候的市场矛盾,变成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和市场个性化定制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本质上讲,是机械化工业生产形式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这个矛盾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亟需解决的问题。

  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数据智能。

  数据智能是用互联网技术重构供给链系统,让高效的柔性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定制需要。

  如何满足?

  首先是万物互联,一切在线。也就是所谓的物联网(IoT)。物联网的意义在于所有产品都成了数据终端:既是数据输入终端也是数据输出终端,更是人机交互终端。在物联网的前期,你至少要开发出一个界面,让你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与用户互动。这个环节,曾教授讲叫产品化。

  有了交互终端,第二步是一切行为数据化。所有的动作,行为,都可以成为数据的字节,被储存下来。这个数据有类型的数据,更有个别的数据(数据库建模时建的表单不同,数据类型就不同)。这些数据你不用它,它就毫无价值。但你只要用它,它就变成了财富。最重要的是这个财富不是消耗品,可以无限复制,越用越有用。

  将用户的一切行为数据化,这个在技术上并不难——只要联网在线,用户只要触网,就会形成数据。只是一般人没有注意到这个动作的意义,所以在系统开发的时候,没有开发并迭代优化这部分功能。

  数据化以后,是建立算法。算法就是建立数据规则,程序指令。什么样的数据触发条件(输入加上数据分析)会形成怎样的输出,这是算法逻辑。数据量不大,分析维度不多,这个事情就简单。但当数据维度足够丰富,数据量足够大,算法足够多,运算量足够大,这时候,就不是人力能搞定的了,只能求助于机器运算。而且一般的机器作业还不行,得借助云计算的力量。

  这样耗心费力的运算,目的何在?目的在于给协同网络的每个参与者更好的体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让其可以高效决策高效作业。

  协同网络是一张横向铺开的网,网络里的每个参与者都是这张网的服务对象,没有数据智能的协作,这些参与者的作业是笨拙的,协同是低效的,有了数据智能,网络的参与者才能真正受益,体现出智能商业的用户价值

  所以曾教授讲,协同网络和数据智能是构成智能商业DNA的双螺旋,缺一不可。有了这两个螺旋,你的商业模式就是智能商业,没有,就是传统商业。最后赢的,不是新的,是先进的。智能商业代表的是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生产力。革故鼎新,变革的阀门早已开启,唯有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提前布局,捕捉未来。

  未来还没来,但是通往未来的因已经种下。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可以参与或见证这个时代的变革。想想二十多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什么样,再想想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什么样,你还会觉得未来很遥远吗?

  面向未来,掌握事物发展的原理,因缘聚合的原理,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开创者。

  感谢曾教授!

  《智能商业》读后感 篇2

  今年的年终奖是本书——曾鸣的《智能商业》,老板是有点扣啊。还调低了工资和提成,并且卡了报销,搞的我很生气。不过生气归生气,书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曾鸣是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前总参谋长,可以说是分量挺重的。书本上还有介绍说是解码阿里5000亿美元市值背后的创新商业法则。这应该是在2017年左右写的,现在阿里的市值都要过万亿了。

  这本书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未来的商业发展方向和内容。未来的智能商业就是通过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组成的新型商业体,和在两年前看的关于大数据介绍的书内容不谋而合。通过网络协同来收集更多的数据,然后使用一系列的算法把这些数据有效的利用。通过在线化和网络化,尽可能多的收集数据,形成数据闭环,数据越多就能越完成的刻画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和腾讯好像什么都想要插一手的原因之一。然后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把这些数据处理保存,精准化的把这些数据用在合适的地方。但是这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数据会不会被过度使用,消费者的隐私权怎么保护,这是不可绕开的一个问题。当然这只是未来的设想,现在实现起来还有点困难。现在的数据都是孤岛式数据,即使是阿里集团内部。所以要实现数据协同,之后数据智能才能更加精准。

  第二部分是商业模式的变革。商业模式从传统的B2B、B2C、C2C,然后逐渐的转变为S2B、C2B。这就是所谓的工业4.0的概念,未来的工业更多的是由需求决定生产,定制化的生产。要完全实现C2B就需要有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撑,通过数据发掘需求。让消费者直接说出来的需求有时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想要的。乔布斯说过:“客户永远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想要有大量的数据,就要实现网络化和在线化,如果没有在线化,数据的收集成本是很高的。

  第三部是战略变革。战略变革强调了高效反馈闭环和生态体两个概念。战略一定要看的远,看十年,做一年,当然现在能做到看十年的都是大仙级别的存在了。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各大CEO、公司都强调自己离倒闭有多近,有说1个月,有说2个月、3个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要快,需要有一个能迅速反应的机制,及时的去尝试、去试错,并且迅速给予反馈。在未来的企业一定是相互协同企业,就像生态圈一样,提供低层的存在才会一直存在。让别人能生长,你才能壮大。让别人帮你扩张,你才能扩张的更快。如果一直自己玩,建起来的只有干巴巴的沙楼,并且一碰就散。

  第四部分是组织变革。这里面强调创造力革命、赋能和内部协同网。未来肯定很多重复性、基础性的工作会取消,简单点来说就是会有很多人失业,社会会变成精英社会,阶级固化会越来越严重。社会需要的主要是创造式的工作,但是这必定是少部分人的工作。这里面涉及阶级固化的部分,这里就不再讨论了,大家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意义。我在知乎上看到过回到说,审美也在变成一种技能。因为是创造式的工作,那么管理的意义就很少了,那么组织的目的就变成了赋能,让员工能拥有更多的能力去实现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为了更快反应、减少重复造轮子,就像论文查重一样,就需要内部的协同网。可以迅速的复用,充分利用所有人的成果,同时减少错误的方向。

  第五部分是案例。讲了阿里本身的案例和网红雪梨的案例。第六部分是对未来的展望,在互联网逐渐成为低层应用之后,怎么像用电、石油之类的把互联网高效的、创造式的用起来,从互联网+变成互联网。

  看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互联网从业者的焦虑和不安,也看到互联网从业者的雄心壮志。就像马化腾在知乎提的问题一样,怎么创造性的把自己颠覆,这是互联网从业者的目标。

  《智能商业》读后感 篇3

  《智能商业》,曾鸣,中信出版集团,2018-11。

  关于作者:曾鸣,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2006—2017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任教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长江商学院的创办教授之一,2006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总参谋长,参与了阿里巴巴集团整体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包括淘宝、支付宝、阿里云计算、菜鸟等重要子公司的开创和发展。

  关于本书:《智能商业》是阿里巴巴集团前总参谋长曾鸣,对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趋势做出革命性解读的作品,披露了其对于未来商业模式的思考和判断。基于在阿里巴巴集团十几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入思考,曾鸣教授在《智能商业》中提出了未来30年新的商业模式——智能商业,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智能商业的三个创新方向。

  核心观点:

  未来30年新的商业模式是智能商业,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的融合,是未来商业文明DNA的双螺旋,智能商业的三个创新是在线化(IoT)、智能化(AI)、网络化(价值协同网);互联网的本质是互动、连接、结网(产品和服务流程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化)

  C2B是客户驱动的商业,会影响商业范式,落到实处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收集数据、吸引数据、根据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S2B2C,是C2B的变形,依赖于S这个重构的大供应平台,让S和小b一起服务C,其中S的'能力是整合供应链,提供SaaS化工具、资源集中采购、共同保证品质、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小b的能力是提高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演化之中,S2B2C也会因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及小b和c的互动在线化,最终走向c2b2s;智能化商业时代的战略不再有所谓的长期战略规划,但是针对未来的长期思考(也即远见)愈发重要。远见显示了你对未来最有可能发生的产业终局的判断,这个判断是一个假设,这个假设要不断被实践验证和挑战,然后不断纠正。这个实践就是快速行动,有纪律的实验。远见需要和行动之间形成快速反馈闭环,用来指导下一步的计划。

  赋能型组织是未来的组织架构。领导者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支持。团队成员的驱动力不是传统的劳动报酬,而是成就感和社会价值。 创造力是赋能型组织往前迈进的核心动力,需要多元化的团队予以支撑,从而构筑一张无所不能的自组织协同网。 机器将会不断取代能够被结构化的知识,创造力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和组织中最大的竞争力。 最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是最不在乎钱的人,金钱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与诱惑力有限。

【《智能商业》读后感】相关文章:

商业智能——打开混沌世界的钥匙02-20

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08-06

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02-21

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08-06

智能鼠捕鼠08-15

智能网的发展02-20

浅谈智能计算02-21

智能钢笔作文08-25

智能房屋作文04-19

智能学校作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