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00字范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00字
前不久,市行举办了"读历史,品人生"的主题活动,其中《曾国藩家书》一书出现在了党委书记推荐的书单中。蓦地再次与它相遇,恰似缘分使然,因为在此之前,我与它已有两次邂逅,此番再相聚,饱含着学生膜拜恩师般的敬畏,亦有故知久别重逢后的喜悦。我便也满怀着虔诚之心开始了"三顾茅庐".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我的高中时期。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同学们都是"书盈四桌",但在繁书丛中总会有几本除了课本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外的书,那是我们埋头苦学后的课间谈资,是助我们屡败屡上的心灵"助推剂".《曾国藩家书》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被我偷偷藏进了书堆中。作为"古今第一完人"的家书,它可算是"屡建奇功",仅一句"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就陪我度过了无数漫长黑夜。
再读《曾国藩家书》,是我上大学的时候。那几年我的父亲把它视若珍宝,在我为数不多"回家探亲"的时间里,他总会把书拿出来,依书照本对我指点江山。父亲总说:"作为庸人的楷模,曾文正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三十余年后才平步青云,像你这样的大学生也正是该铢累寸积,厚积薄发的时候。现在努力,还为时不晚啊……"我那时尚还稚气,当然也会口不择言地反驳:"曾国藩虽然考了七次秀才才中举,但是27岁中进士,已是属于旷古烁今的奇才了啊,人家自己随便自谦几句,您们还当真起来,还以此教训起子女来。"争论到最后,我竟还"放肆"地给文正公戴上了"中老年失意者最后的慰藉"这顶帽子。
时光荏苒,这次借着活动的契机,我又一次翻开了阔别重逢的它。但还好,它还是他,那个谨遵孝悌之道;那个竭诚规劝兄弟;那个用心栽培子女的他。只是我已不再是那时的懵懂少年,现在品读曾经的最爱,满眼充盈着过往的文字,脑中所想,心中所虑却也总与工作联系起来了。
我犹记得董事长在我行"金秋行动"动员会上的谆谆教诲与肺腑之言,而他所描述的"务实求真"的精神就恰与曾国藩在家书中所写不谋而合。会上,董事长袒露了作为领头羊的心声,他说,"我们的工作前面输了不可怕,怕的是麻木不仁,怕的是久输不赢,怕的是节节败退,怕的是自暴自弃。"他还拿班后走访的问题举例,强调我们在乎的不应是走访的户数,而是需要抓住真实存在且能创造价值的客户,那我们何不利用四个月的最大期限来完成曾经可能两个月就能完成的任务呢?何不利用这四个月的时间来填补缺憾、再迎头赶上呢?这番箴言就与曾国藩所说的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同样用苦良心、发人深省。曾经,作为一线员工的我,不也是过着"时刻紧盯任务"的日子吗?每每总行下达任务,总是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那个"数字",又何曾考虑过在这些"数字"中绝大部分也只是滥竽充数呢?究其原因,我想有两点,一是自己的眼界还太窄,没有领会到所谓任务的真正意义,往后,我们何不拔高一点自己,再碰到难题时就用一个领导者的身份来考量。二是总怕完不成,或者说爱找借口,这时就不免想想曾国藩谈到的"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乍一看,皆为小事也,但恒久坚持事难。想来我们完成工作不也一样吗?路虽远,行必至。
再想想现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绝大多数人也只为忙于追名逐利而被动地行进着。诚然,这属于人之常情,可我们的身边却也时常充斥着这样的声音,"听说他马上就要提干了,肯定是他的爸爸为他疏通了关系","她又拉进了一百来万存款呢,也一定是她那个有钱的叔叔帮了她的忙。"就像这样,我们有时甚至为了证明自己肤浅的努力来否定别人的成功。人生的姿态千万种,谁又能肯定他不是凭借自己多年的坚持不懈才走到今天呢?谁又能肯定她不是趁着我们刷手机的时候在联系客户呢?其实曾国藩早就教导我们"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不错,承认了别人的努力,才能唤起自己内心的动力。我们虽还未能高攀用"虚怀若谷"一词自诩,可我想,以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们大可在"平淡"二字中找寻初心。对啊,当时我们凭借着自己挑灯夜战的拼劲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难道为的只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争个高下吗?我们来到农商行,是为了手捏一个养家糊口的金饭碗,但也别忘了这也是我们梦想启程,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现在,每每合上还散发着沁人墨香的《曾国藩家书》,我难免思绪万千。流年间的故事在脑海里淡淡浮现,光阴里的情愫在心中慢慢沉淀,渐渐地这些岁月里的过往云烟也都将化为最深沉的力量,支撑着我迈出下一个坚实的脚步。
(松滋农商银行 肖季)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01-22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04-28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1-15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02-11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08-24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02-09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05-12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09-29
曾国藩家书经典读后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