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活着》一书有感
读《活着》一书有感
易中海
余华的小说大都是对于底层最悲惨的人的生活描写,很少有直接描述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个麻木、呆滞,而只知道逆来顺受的底层人民。他们没有精神生活,他们保护不了自己的家人。
余华简练的语言,淡淡的文字,撰写出平凡的故事,却生动地刻画出了生活的真实,会让人忍不住地去联想自己的生活。读完《活着》,有两个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个是福贵牵着一头买来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垄上坐着眺望远方,另一个是福贵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几座坟墓。
一个地主家的少爷福贵吃喝嫖赌,最后把家中一百多亩地也输给了别人,穷困潦倒之际,父亲死了后,而又母亲生病,前去求医,半路被抓当壮丁,再被解放军俘虏,回到家时母亲已经过世,妻子苦苦带大了儿女,女儿却不幸聋哑。而悲惨生活才真正开始降临,妻子家珍因患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有庆因血型与县长夫人相同为救她被抽血而死,女儿凤霞与二喜结婚后刚生了一个儿子,凤霞却大出血死了,不久家珍也死了,再后,二喜在工地被水泥板夹死,凤霞的儿子苦根因吃豆子撑死。究竟有多么悲惨能使这么多的天灾人祸降临到一个人的身上。那一个个接连去世的人和小说的名字《活着》形成强烈的反差。生命最后,福贵看到了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仿佛看到了前半生的自己,不顾一切的买下了它。最后只剩一个老头和一头老牛,活着。
一次次好像很戏剧性又很偶然的死亡,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它发生又是那么的合理和凄凉。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我们都能在脑海中能看见那些个场景,动荡、凄惨,挣脱不开命运的无奈。没有煽情的描述,只是叙述,甚至不知道站在什么角度去描述的,结果却让人震撼和悲痛。
家人一个个死去,希望一点点破灭。那么支撑福贵活下去的是什么呢?可能是信念,可能是一种意志罢了。可活着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福贵属于后者吧,因为他没有什么了,所有的都离他而去了。他是怎样活下来的,是怎样承受这种一次次猝不及防的失去,又是怎样的继续活下去,或者不久,他也会死去了。
所有人都死了,福贵却奇迹般的活着。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什么。(www.fwsir.com)精神、信念、希望、意志这些东西,本就是虚的,它们寄生在人身上,才造就的很多种可能。文章最后福贵在田地边上和老牛说的话,更像是活着的一种延续。老牛应该有很多个名字吧,凤霞、有庆、二喜、家珍、苦根、福贵都是这头老牛。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余华说过:“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就有希望,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简单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着,一切都会更好。
人生总是悲喜交错,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实是另一种生,那么人就活得真实、宁静、淡然。
【读《活着》一书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有感01-02
读活着有感04-01
读《活着》有感(合集)09-15
读《活着》有感(热门)08-20
[精华]读《活着》有感08-20
读《活着》有感1000字07-27
读《活着》有感15篇01-02
读《活着》有感(精选15篇)04-17
读《活着》有感(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