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3000字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3000字
经济16-1 葛源方
注:此为中央财经大学陈运森老师《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生作品
《激荡三十年》一书讲述的是1978至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企业改革发展史,对三十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实它也是一部中国崛起的历史,摒弃了从传统枯燥乏味的文件陈述,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记录着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数百位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书中既有任正非、柳传志、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记述了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人的命运沉浮。全书以编年体的写法,透过一个个企业家的成功或者失败,勾绘出一幅中国经济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
一如笔者所述:"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读罢全书,我主要收获以下几点感触:
01
改革与违规
"很多时候,改革是从违规开始的。"
说这句话的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城的温州基层干部陈定模。80年代中期,他怀揣一张图纸建设龙港农民城,使原来的小渔村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根据当时国家的政策,"国有土地不得私自进行商业性转让",陈定模大胆突破,通过土地有偿出让的方式集资建城。
在当时那个年代,意识形态严厉地钳制着经济发展的咽喉,形式主义、平均主义的盛行和贫穷人民对财富的狂热产生剧烈的碰撞。经济特区建设之初,福建项南、海南雷宇、广东任仲夷,这些地方大员纷纷压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顶着社会舆论,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力推进改革开放。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的小岗村,78年立下生死状,分田到户搞包干;在全国一样穷的年代,穷出了名,穷成了洼地的华西村,69年在村里偷办起了五金厂;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牟其中、王石在浙江、珠三角一带做起"倒爷",依靠灰色收入积累原始资本;鲁冠球在改革开放前夹缝里搞乡镇企业,绕开民企重重暗礁和国企竞争。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苟延残喘,一无所有的冒险者孤注一掷,有的一步登天,有的昙花一现。
窥一斑而知全豹。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公司一直是在非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在体制外壮大,在资源、市场、人才、政策、资金甚至地理区位都毫无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了高速的成长。而这种成长特征,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草莽性和灰色性。正如书中所说,这三十年来,中国商业圈出没着这样的一个族群: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
三十年风雨走来,这种从违规开始的改革,带来的不仅是一批走在时代前端的冒险者的成功,和一批批如雨后春笋的民营企业的崛起,还有突破重围习惯于"闯红灯"的后遗症,而这也造就了我们现今所看到的中国问题。
民营企业的草莽性和灰色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法制建设的滞后,以及因此而带来的改革者对现行法律的漠视与破坏。三十年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跨越,其中产生的动荡和混乱,使得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呈现出本能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则使得容易产生短期化的行为,追求短期的利益和发展,对产业和市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长期准备。所有这些后遗症,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越来越展现出它的不适应性。
02
英雄与时势
梁启超先生在著作《李鸿章传》中曾写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而通读《激荡三十年》下来,感觉更像是在讲述一个道理——顺应时势者为英雄。
那个年代,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取参与历史的方式,每一种方式又都暗示着历史的必然选取。在这跌宕起伏的三十年里,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因为把握政治脉搏潜力而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命运。
鲁冠球长于政策,也赢于政策。79年,鲁冠球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政府打算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他调整战略,集中力量发展汽车装配业务,很快成为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他看到了国家出台的农机厂政策,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看到了国家鼓励汽车产业的风口,才有了现在的"万向系".可以说,鲁冠球的每一次机遇,每一次转型都是顺应时代的潮流,都是相当具有政治智慧和政治眼光的选择。
不同与鲁冠球这样的时代弄潮儿,健力宝的李经纬成为了政企博弈中的牺牲品。1984年,健力宝之所以能横出空世,归功于李经纬一个跳出常人思维的想法和举动。为了让世人知道健力宝,李经纬将目光瞄准了洛杉矶奥运会,豪掷25万元赞助了12支国家队。那一年的奥运会,许海峰、李宁一战封神,女排更是以勇不可挡之势登顶,引发举国沸腾,健力宝因此一夜成名。然而,在那个中国经济野蛮生长的年代,李经纬出其不意地创造了奇迹,又因时运和性格铸成了悲剧。2000年前后的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大潮中,处置国有企业产权的时候,握有生杀大权的地方政府由于对经营层的极端不信任,外加此时健力宝集团又饱受效率低下和人心涣散的诟病,最终成为跨国公司和资本经营者们争相追逐的猎物。那一轮"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中,李经纬的"以身试法"恰恰彰显了资本在政治搅局中的脆弱,而整个产权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环境也客观造就了政府与企业间产权分置时的互不信任。
众多民企在一轮又一轮改革中的浮沉起落向我们深刻阐释了一个道理"识时务者为俊杰".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时刻保持对政治和政策的敏感度,尤其是在行业选取、经营地域、资金调配等诸多方面需要顺势而为,才能趋利避害,发展壮大。
03
财富会改造一个人,如同繁荣会改变一个民族
吴晓波在写完这本书的时候写道"财富会改造一个人,如同繁荣会改变一个民族一样",但是,接下来他就提到"我很庆幸活在这个时代,但我希望他快点过去。"
一如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中这样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1978年~2008年的中国,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2008年~2018年的中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大约是日本、德国、英国的GDP之和。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注定面临着解决不完的问题。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种问题,中国有着在其特有政治体制下作为一个超大型社会克服、消化问题的独特能力。当我们站在时代的大潮中央,被裹挟着前进,往往无法辨认一个正确方向,一如我们不能确定在未来中国经济是会变得更好或是更坏。
但眼前所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并非假象,相信所带来的巨大繁荣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一个民族。
读罢全书,不由感慨作者笔力之深厚,流畅的文字间既有纵观三十年风雨的激情澎湃,又不失细腻、冷静和睿智。全书从细微之处切入,逐渐为读者铺展开一张描绘着三十年中国企业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宏伟画卷,以小见大,发人深省。
正如吴晓波书中所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是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相关文章: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1000字07-24
【机关征文】读《激荡三十年》有感08-17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有感(通用24篇)04-07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08-14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1000字08-24
激荡30年读后感1000字08-19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1000字08-06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08-24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后感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