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毛泽东书信选集》有感
见字如面
——读《毛泽东书信选集》有感
原创: 阿连
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斜照在散落一地的旧书堆上,我的目光被一本印着梅花图案的浅黄色书封《毛泽东书信选集》所吸引。书信是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书信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和灵魂。在这个不再流行纸质书信的今天,我推开当下静心将之细读。书中收集了1920---1965年期间毛主席与党内同志、党外朋友、亲属、故旧交往的372封书信。欣赏着一封封言简意赅的书信,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侧面,感受着他的伟大,洗刷着自己的浅薄。
尘封书籍则现无知,翻书静观方觉大美。平凡的日间,书信在喜怒感悟中向亲朋点滴倾诉,随时的一次翻看,为后来者打开历史节点,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情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和年代,重新领会伟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细细的品读完还意犹未尽,那些充斥在字里行间的情素让人感佩至深,真的是“书不尽意”。
他是真诚的人。他曾经给彭璜(共创办文学会并组织俄罗斯研究会)指出了他做人的十个缺点,看着一条条不足之处的罗列,体会他识人察人的犀利,还做了善意的开解,毫无虚伪的直率,让我的心也如同被刺了一下的颤动,因为有些缺点我身上也存在,而如此直言不讳,真是难得挚友。这让我想起《孔子家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我所遇人生导师们总是会在我的成长中及时的给予忠告一样,促使着我的内外兼修。
他是认真的人。他的语言高度凝练简洁,有的就几个字就是一个句号,寥寥数字就已详尽了一层的意思。虽然信短情却很长,他对同志、对朋友、对孩子们都是真挚的也是全心全意的,他对待工作是极端认真负责的。以我的学识根本无法畅述其伟岸,只能做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揣测,做个岁月滤镜后将其设想为一个人去考量,他在致郭化若同志(当时任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的信上说:第一节最后修改毕,可即付印,校对须注意,你自己至少校对一次。二三四节抄好后送我再看。(另起一段写)注意标点符号,不使弄错一个。这两句另外的叮嘱让人心生敬意,没想到这位日理万机的领袖还关注着这些细节,亲切如同身边人一样,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我的距离。在致刘少奇周恩来的信中,他建议党内一律称某某同志,统一了称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古往今来必成于。他的伟大绝非我所能设想,这让我联想到我目前所做的文字工作,一定要认真把手中的工作做到细致才行。
他是个睿智的人。睿智是一种人格大气的呈现,一种足以吞吐整个世界的心量,达则兼济天下的内圣外王。在读这些信时就会有感于心。当广州遭灾时,他指示:全国灾情,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政府救济,人民生产自救,要大力报道提倡。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也要报道讲究对策,此件阅后退回“。在战争激烈时他强调”每遇一次胜利,即可写一篇社论鼓励之证明之,每失一重要地方即写一短文解释之,说只要歼敌将来可以恢复,“这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坦率的确可钦可佩。他给总理:”我在郑州看过一场戏,穆桂英挂帅,叫做《破洪州》,颇好,是一个改造的戏,主角常香玉,扮穆桂英,我看可以调这个班子来京为人大代表演一次。(www.fwsir.com)如你同意,请处理。(另起一行)《破洪州》剧本仍有缺点,待后可商量修改“。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他是站在高处俯视生活的伟岸。
他是个有思想的人。他一直认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在致田家英(当时中央研究室副主任)的信中说:”派两个组对广东农村进行调研,一个月选择一个最差的,一个最好的进行调查请你们在这个半月内,下功夫去农村认真做一回调查研究工作,并随时通信“。当好奇引导我延伸阅读他的《本本主义》时,我才发现文章里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是何等的高明,任何工作只要通过深入群众中进行调查就能找到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任何工作都可以掀开表面而触及到实质,群众之中自有智慧之花盛开着等你来采撷。他提倡的调研方法即使现在还是可以使用的。 看待一个人时他说:”要人心改变,也要有一种与这心力强度相等的力去反抗它才行“。对于曾做过八年宣传工作的我来说是深有同感的,是完全认同的,其字里行间蕴含着大智慧。他在劝说信中写道:”人心于军心之向背如此,先生何不清夜扪心一思念其故,则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几句话有力的直指人心,收信人真的应该是好好想清楚了。但是”一个人只要无限忠心,什么缺点也易于纠正“。天下惟至柔者至刚,这个从不拿枪的军事家真的做起思想工作也足以领略其深邃。
他是个有学问的人。他一生读书、积学,恒久而不间断。 就如他说的”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有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会有进步的“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与文化友人的信里多次的表达愿意聆听高见,愿再聚详谈。在延安时期,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身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还致信艾思奇虚心求教。成为”千里外曾聆教益之人“。致蓝公武(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的信中说”现闻先生居所距此不远,甚思一晤,借聆教益“ 。他对可以切磋的友人满心都是敬意,”我与君处虽异地,心实无间,倘得不吝教诲,锡以圭针,敢不拜赐 “即便是在”按照太阳办事,不按月亮办事了“ 的康复后依然依枕奉复至信友人进行交流。
我最喜欢他写给老师徐特立的信,写的好到我喜欢到是读了又读记了又记,甚至大声诵读。”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而在有些人他们心里之某一角落.却不免戴着一些腌腌臜臜的东西。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而在有些人却似乎以脱离群众为快乐。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而在有些人却似乎认为纪律只是束缚人家的。自己并不包括在内。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过到担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学习你的。“多么高尚的人格,多少款款深情,多少敬爱都写进我的心里去了。
毛泽东和徐特立真挚的师生情谊,让我动情,徐特立57岁高龄参加长征,以超人毅力克服难以想像的千难万险,成为红军队伍中让人振奋与感动的楷模,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仍不忘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席间毛泽东抱歉地说:”徐老,请你来,没有好菜吃。“徐老笑着说:”人意好,水也甜嘛!“主席要让老师坐上席,徐老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让徐老坐了上席。毛泽东见老师穿着还像当年那样简朴,就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呢子大衣脱下来送给老师,说是以表学生心意。徐特立接衣在手,激动不已。看到这里我也是鼻间涌起一股酸楚来。
人如其文,见文如言,见字如面。一封封书信,一页页的细读,觉的犹如倾听高尚人的交谈,闻其书信之馨香,感佩情怀之伟岸。此刻,窗外是一树渐黄的叶儿在落日余晖中晃动,风儿轻轻翻乱了书案上的书信,目光浏览之处赫然突显着”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读《毛泽东书信选集》有感】相关文章:
读《少年毛泽东》有感04-24
读《毛泽东传》有感(精选6篇)05-06
读福尔摩斯探案选集有感04-24
毛泽东经典诗词06-02
关于毛泽东的名言03-24
《毛泽东》读后感07-13
关于重阳节读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有感06-16
《毛泽东》读后感9篇03-26
莎士比亚选集读后感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