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浮力》教学设计观后感
2018级中学物理班专业课“在线课程”
——《浮力》教学设计观后感
原创: 黎楚欣
在观看了人教版第十章《浮力》的三节内容的教学视频后,我对于本章节的内容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如何将抽象的浮力,且题型较多样的内容有逻辑有层次地教给学生,甚至学生能触类旁通地解决一系列的变形题目。这些都体现在平日的教学细节之中。因此,提高教学效率是关键。
通过观看视频给予我最大的收获如下:
一、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舍本取末,另起炉灶,应该紧抓课程标准来备课。仔细研读课标说明,明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制定教案的方向。在“认识浮力”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的视频学习中,课标要求如下: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紧抓设计教学的思路方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教学视频是我们的引路人,但是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思考合适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我想谈谈通过学习思考后的我以后上课的教学设计。我将围绕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展开:什么是浮力?怎么测浮力?为什么会产生浮力?从这经典三问着手。
首先,什么是浮力?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因此需要设计实验来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邀请学生上台来体验过程。除了液体有浮力,引申出气体也有浮力。顺势抛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不会在空中浮起来呢?该提问能为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做铺垫。知道了浮力的定义之后,还要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可以参考视频的教学方法利用一根粘着乒乓球的绳子,绳子另一端粘在烧杯底部,倒入水后观察绳子的方向,再把烧杯倾斜一定的角度,总结得出浮力的方向。
其次,怎么测浮力?浮力有方向有没有大小呢?能否测出浮力大小呢?先让学生回顾利用二力平衡的方法来测出物体的重量,再把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尝试让学生想到一种可以借助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方法,即二次称量法。
再者,为什么会产生浮力?通过回顾上一章压强的知识,利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来阐述浮力产生的原因。考虑到理论知识有些枯燥,初二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可以用实验视频一边展示一边解析,形象生动又极具说服力。同时推导出另一种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产生原因法。
最后,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将在第三点中详细谈及。
二、教学不能纸上谈兵,即使教案设计非常完美也需要通过一堂课展现出来。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教案设计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怎么讲学生才容易接受,才明白教师想告诉他们的是什么。视频中突出的是如何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浮力概念,学生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认知负荷较大,如何减负的问题,给予我很大的启发。首先,浮力的测量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其次,学生刚开始并不能熟悉测量方法和溢水杯的使用。因此教师应该更加耐心去引导,讲解时简洁必要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讲授并不是满堂灌,若采取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有意义有层次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措施。激起疑惑——抛出问题——学生思考解决办法——教师总结归纳,在这一步步地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多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视频中巧妙处理了浮力的测量方法,利用自制浮力秤的做法,(www.fwsir.com)直接得到测量浮力的大小,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在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中,教师灵活设计实验方案来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分别利用塑料袋(重力可忽略)、塑料杯和塑料瓶(先减去重量)设计实验来探究。
三、教案设计要高效,力求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虽然要做到该程度对于现在新教师的我们来说是不容易的,但也不是不可能。多钻研教参,多写写教案设计,多去听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甚至名师的展示课,听完后再多动脑筋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环节要这样设计,能达到什么效果。教学的大忌是闭门造车,高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方法是邀请同课组的成员来听课,一来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耐压能力,二来可以商讨如何改善教学过程给予建议。
视频中,浮力这一节的重点是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以及运用初中阶段常用的控制变量法来验证猜想。需要教师有灵活的判断能力和牵引能力、深厚的扎实功底。猜想①: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可以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块状和船状)。猜想②: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间接观察浮力的变化情况。猜想③: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不同体积,间接观察浮力的变化情况。猜想④: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浸没到不同的液体中,间接观察浮力的变化情况。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结论。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在线课堂学习真的非常有意义,也让我们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教学分析学习机会。也希望新老师之间开展课堂展示,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这将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浮力》教学设计观后感】相关文章:
浮力教学设计08-06
《浮力》教学设计之我见08-17
《浮力》教学反思03-23
浮力教学反思02-24
浅析浮力教学08-17
浮力教学反思08-25
浮力的教学反思03-27
《认识浮力》教学反思04-22
关于浮力的教学反思04-13
水的浮力教学反思08-25